【荐】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玩玩、说说,知道耳朵是我们重要器官,可以听辨不同的声音,方便我们的生活。
2、懂得要保护自己的耳朵。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耳朵有什么用》。
2、音频文件:各种声音。(雷声、鼓声、电话声、动物叫声、钟声……)
3、幼儿人手一套图片:打雷、电话铃声、鼓、照相机;教师用图:医生、接线员、飞行员。
4、铁盒2个各装报纸和豆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这个谜语就在我们自己头上,猜猜看究竟是什么?
谜语:圆圆一座山,两人住两边,眼睛看不到,声音听的到。(耳朵)
2、小结:原来是我们的耳朵,耳朵朋友要和我们一起学本领了。
二、听一听(耳朵的听辨能力)
1、听辨豆子和报纸的声音:
(1)今天老师遇到一个困难,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下好吗?
(2)出示2个盒子,问:我带来了几个盒子?
(3)我在盒子里装了东西,一个装了报纸,一个装了豆子,可是我看不到。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盒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呢?
(4)分别摇一摇、听一听猜测不同盒子里的东西。
(5)小结:我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听声音,根据不同的声音我们能猜出这是什么。
2、听辨生活中的声音:
(1)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
(2)考考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幻灯展示:回答正确,将出现相应的图片——雷声、鼓声、电话声、动物叫声、钟声……)
(3)游戏“考听力”:每人一套小图片(打雷、电话铃声、鼓、照相机),
听音频文件:各种声音,然后按各种声音的先后秩序把图片排出来。
小结:我们的耳朵真有用,可以听到这么多的声音,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三、想一想(耳朵的其他本领)
1、那你们知道吗?有些人的工作是离不开耳朵的,你们猜猜会有谁?
(1)医生(看病的图片)
小结:医生用耳朵戴听诊器,听出你健康还是有病。
(2)飞行员(播放飞行员与地面通话的录像)
小结:飞行员用耳朵戴耳机,接受地面的命令。
(3)接线员(播放接线员工作时的录像)
小结:接线员用耳朵听电话。
2、耳朵的其他用处
(1)耳朵除了听声音,还有那些用处呢?
(2)请戴眼镜的小朋友让幼儿观察、讨论
(3)请戴耳环的老师让幼儿观察、讨论
(4)教师用耳朵夹住笔让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有了耳朵,可以戴上耳环让自己更漂亮;我们的耳朵还可以夹住笔;我们戴眼镜,也要靠耳朵来钩住。
3、散文小结:“耳朵有什么用”
(1)现在就让我们用耳朵静静地来听(●播放幻灯)
(2)小结:我们虽然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可是,我们都知道耳朵用处很大,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耳朵。
三、怎样保护耳朵
1、耳朵有这么多的本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耳朵呢?(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梳理提升)
2、小结:我们知道了要保护耳朵,我们就不可以发出噪音、不能把东西塞在耳朵里、不随便挖耳朵,我们要保护耳朵,保护身体,做个健康宝宝。
附:散文《耳朵有什么用》
大家在一起议论:耳朵有什么用?
耳朵可以听说话,听唱歌,听钟声,听鸟鸣……
接线员用耳朵听电话;飞行员用耳朵戴耳机,接受地面的命令;医生用耳朵戴听诊器,听出你健康还是生病。
有了耳朵,演员可以戴上耳环去演出;有了耳朵,营业员可以用它夹住圆珠笔;老师的眼镜,也是靠耳朵来钩住。
我们虽然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可是,我们都知道它很有用,而且时时刻刻在我们脸的两旁。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2、学习实物(图片)与文字的配对。
3、激发观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顺序性。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泡涨的种子(豆),每个幼儿一个装种子的容器。
2、四色卡纸若干,种子各结构的字卡(不同颜色底版),种子结构分类操作卡片,种子的三步卡。
3、作业单:种子的结构。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让幼儿观察种子,说说对种子的认识及了解。
师:“小朋友请你们摸摸、看看我们的肚子上有什么?(肚脐)那现在,请小朋友看看,你们容器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种子?它们身上有没有“种子的肚脐”?或者还有些什么?”(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种子,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知道你们容器里的种子里面有什么?它们每一个结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二、自由观察、探索种子的结构。
(一)幼儿自由观察、探索种子
1、师:“你们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种子,看看它身上有什么?老师可提醒孩子把种子剥开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见图1、图2)(幼儿自由观察、探索)
2、师:“请孩子把种子剥开的后,每一部分分别放在不同颜色的四张纸上。”(见图3)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都把种子剥成了几部分?”(四部分)
(二)认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见图4、图5)
1、师:刚才我们把种子都剥成了四部分。现在我们每人再拿起一颗种子,在看看我们手上的种子是否还能剥开四个不同的部分。
2、师拿起一颗种子说:我们先看看到种子外表有什么?(一个小白点)告诉幼儿这小白点叫种脐。(出示种脐字卡)师:现在我们都把种脐剥放在字卡下方。
3、师:现在我们看到外面的这一层是什么呀?(种皮)老师出示种皮字卡让幼儿认识,让幼儿把自己手上种子的'外面的皮剥下来,放在字卡下面。
4、师:现在我们再把这光滑的种子轻轻的剥开,我剥开后发现里面还有个小小的胚芽,看看小朋友手上的种子有没有?(胚芽)老师出示胚芽字卡让幼儿认识,让幼儿把胚芽剥下来,放在字卡下面。
5、师:现在看看剩下两个象什么呢?引导幼儿:“叶子”。师:那就是种子的子叶,老师出示字卡,认识后,让大家都把子叶放在字卡下方。
6、大家看着字卡和种子各部分的结构,认一认。(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再次剥种子与种子结构分类操作卡配对)
三、活动小结
1、师:“现在,你们认识种子各结构的名称了吗?。”让幼儿再次对种子结构的认识,老师说种子的结构名称,幼儿指出,或老师指种子的结构,幼儿说出其名称。(见图6)
2、师:“请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各种种子,看看它们是不是每个种子都有种脐、子叶、胚芽呢?”
3、种植实验: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如果我们把种子的一部分去掉它还能发芽吗?”
四、延伸活动:
在科学文化区投放:
1、种子结构(实物)字卡配对(见图7)
2、种子的三步卡(见图8),
3、纸张作业单(见图表9),供幼儿区域活动时选择操作。
【活动设计反思】
本次活动用的材料——种子,是来自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物体,但对幼儿活动来说却有很大的吸引力。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探索种子的结构上。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自己先观察、动手剥种子,来提取和激活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接着,我们反复自己剥种子,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动手、动眼),在通过观察、探索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通过自己观察和操作,幼儿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幼儿在实践中激发观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顺序性。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中班科学教案3
设计意图排队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最常见的。如:上厕所排队、打饭排队、来园离园排队、做操排队等。特别是做操排队,需要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排队。如男孩女孩各排一列或按照高矮来排队等。"排排队"这个活动就是幼儿在比高矮基础上按照要求对物体 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有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经验皮球一个.
小鸭玩偶、小鸡玩偶装在有高度的篮子里、小猫玩偶 操作排序卡、高矮不一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拍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比谁高谁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老师比 xx 高。Xx 比老师
矮)
二、了解比高矮的条件
师:我听到了小动物的叫声,原来是小鸭小鸡。小鸭和小鸡也要来比高矮了,我看看,小鸭和小鸡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呀?(小鸭站在桌子上,小鸡站在有高度的篮子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呢?
师:刚才小鸡站在高高的篮子里,而小鸭站在桌子上,这样能比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请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呢?
师小结: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你们真棒!
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那小猫是高还是矮?
师:原来只有小猫一个,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比高矮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与同伴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比高矮要两个或两个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确比较。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引导幼儿完整表述 xx 比我高,我比 xx 矮。我比 xx 高、xx 比我矮)
(四)给积木排队
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
师:刚才啊,小朋友们排的`特别的好。老师手里有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五个积木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队。请从排列卡红旗的地方开始排队,排的时候要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的顺序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七个积木、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积木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的地方开始排哦。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三个积木,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所有的积木放进益智区里, 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看谁排的又快又正确。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操作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 便成了有趣的生活活动,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教具也是幼儿所熟知的 物品:动物玩偶、积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去探索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主要通过小鸡小鸭比高矮、同伴比高矮、给积木排队等环节。小鸡小鸭比高矮和小猫是高还是矮环节,是让幼儿知道比高矮的条件。给积木排队环节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这样教也是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观察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后的乐趣,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我认为本次活动还是有一下优点:
1.为幼儿提供了他们熟悉的常见的充足的操作材料。他们很喜欢,极大的提高了他们 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整个活动较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 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活动中也出现了 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小鸡小鸭比高矮时,很多幼儿不能完整的表述“小鸭比小鸡高,
小鸡比小鸭矮”。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些弱,需要老师在以后的学习活动 中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教案4
一、设计意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儿童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本着这一原则,并以生活常识为基础,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头发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三、活动重点、难点:
怎样让幼儿简单明了的了解头发的特点、用途。
四、活动准备:
1、假发套一个、镜子若干;
2、蜡笔、纸每人一份;
3、关于头发的课件。
五、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⑴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⑵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⑶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⑴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⑵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⑶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 ,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讨论:
⑴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⑵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⑷年老者的头发图片。
⑷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5、玩假发套
出示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六、活动结束:
提问幼儿在这堂课里学到了些什么,并鼓励今天表现好的幼儿。
七、延伸活动:
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一种和本来不一样的发型。
活动反思:
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头发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5
幼儿在小班认识过母鸡,知道母鸡会生蛋孵小鸡,但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幼儿吃过鸡蛋、鸭蛋和鹌鹑蛋,有的小朋友也亲手摸过蛋,但蛋的中间是什么样的呢?各种蛋有什么不同?蛋里面有什么?孩子心里充满了疑问和好奇。本活动通过多媒体、实物、故事,让幼儿知道许多动物都会生蛋。通过动手操作,摸一摸、推一推、敲开看一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获得知识,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并且在活动后仍有浓厚的兴趣继续探索。
活动内容:
1、通过观察几种蛋,知道除了鸡、鸭、鹅会生蛋外,蛇、乌龟等动物也会生蛋。了解蛋有颜色、大小、轻重各不同。
2、认识蛋的外形特征及组成。学习词语:滚动、蛋清、蛋黄、蛋壳。
3、知道蛋很有营养,小朋友要爱吃。
层次目标:
高 能说出5种以上会生蛋的动物,有深厚的观察兴趣,能准确地说出蛋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轻重。
中 能说出3种以上会生蛋的动物,对观察有兴趣,基本能说出蛋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轻重。
低 能说出3 种会生蛋的动物,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会跟着大家说出蛋的形状、大小。
活动重点:
1、知道除了鸡、鸭、鹅会生蛋外,还有许多动物也会生蛋。
2、了解蛋颜色、大小轻重各不同。认识蛋的外形特征及组成。
活动难点:如何敲破蛋壳。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鸡蛋30个、鹌鹑蛋30个、鸭蛋、鹅蛋、鸽蛋各1个、碗30个。
3、母鸡头饰一个,小鸡头饰30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鸡妈妈找小鸡”(师扮母鸡、幼扮小鸡)
今天我带鸡宝宝到草地上做游戏,可淘气的.宝宝们不知哪里去了,我得快快找一找。“小鸡、小鸡你们哪去了,快回来呀!咕咕哒、咕咕哒”。“叽叽叽、叽叽叽,妈妈我们在这里”。歌曲《老母鸡》,然后提问:“鸡妈妈有什么本领?”(幼:生蛋孵小鸡)宝宝们想不想知道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小鸡又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多媒体课件“世界多美呀”。
二、哪些家禽会生蛋
1、鸡妈妈生的蛋叫什么?(鸡蛋)除了鸡妈妈会生蛋,还有哪些家禽妈妈会生蛋?
2、播放鹅、鸭、鸽子的图片和蛋一一对应,并说出谁生的是什么蛋。
三、比较蛋的颜色、大小、轻重。
“请小鸡仔细看一看,这些蛋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1、蛋的大小不同。
2、蛋的颜色不同。
3、蛋的轻重不同。
4、教师小结。
四、幼儿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蛋的形状和特点。
1、“摸一摸蛋壳是怎样的”(光滑)“蛋是什么形状的?”“两头是不是一样的?”(一头大一头小)。
2、“用手轻轻推一推,蛋会怎么样?”(滚动)。
3、教师小结。
五、由表及里,进一步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1、“蛋的外面是什么?”(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看到里面?”(敲敲蛋壳)。
2、“请宝宝们看‘妈妈’是怎样敲蛋的,然后大家也像‘妈妈’一样敲蛋,把蛋打在碗里,观察黄的叫什么?蛋黄周围粘糊糊、透明的东西叫什么!”(认识蛋清和蛋黄)。
3、小结:蛋的颜色不同,蛋黄的大小也不同;蛋很有营养,大家要爱吃;不同的蛋可以孵出不同的“宝宝”,多有趣呀。
六、教师讲述故事:谁丢的蛋
提问:“鸡妈妈拾到的蛋是谁生的?除了鸡、鸭、鹅和鹌鹑会生蛋外,还有谁会生蛋?”(蛇、乌龟)“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会生蛋的,你们以后知道了,告诉大家好不好?”
附故事:谁丢的蛋
有一天,鸡妈妈在草地上拾到一个蛋,她想:是哪一个粗心的妈妈生了蛋忘了拿回家,让我去找找吧!鸡妈妈走呀走,见到驼鸟妈妈就问:“驼鸟妈妈,这个蛋是你丢的吗?”驼鸟妈妈看了看说:“谢谢你,这个蛋不是我丢的,我生的蛋挺大挺的。”鸡妈妈又走呀走,看见鹌鹑妈妈又问:“鹌鹑妈妈,这个蛋是你丢的吗?”鹌鹑妈妈看了看说:“谢谢你,这个蛋不是我丢的,我生的蛋是花花的壳。”站在一旁的乌龟妈妈说:“让我看看这个蛋是不是我生的。”鸡妈妈睁圆眼睛奇怪地问:“什么,你们乌龟也会生蛋?”乌龟妈妈说:“你可别小看我们,乌龟也是会生蛋的,可是这个蛋不是我生的。”这到底是谁生的蛋呢?鸡妈妈想:过几天我就孵小鸡了,把这个蛋放在一起孵吧。鸡妈妈孵呀孵,孵了20多天,一个个鸡蛋裂开了,钻出一条长长的、细细的小虫。鸡妈妈和鸡宝宝吓得逃走了!(小朋友,这是什么呀?对啦,这是一条小蛇,小蛇游呀游,游去找妈妈了)
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秤的神奇作用,激发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2、认识秤的种类,了解秤的作用。
3、学习称重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图片(杆秤、台秤、案秤、弹簧秤、电子磅秤、托盘天平、电子秤等)。秤一台(幼儿园给幼儿称体重的秤)。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故事《秤的传说》。(故事内容详见附页)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秤”。
——师:刚刚故事中的秤是谁发明的?
——师:为什么要发明秤?
二、神奇的秤。
1、教师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其不同特点。
——杆秤: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砝码)、砣绳和秤盘(或秤钩)的小型衡器。
——台秤:称量在50公斤至1000公斤的杠杆式机械秤。承重装置为矩形台面,通常在地面使用的小型衡器。
——案秤:称量在50公斤(不含50公斤)以下的'杠杆式机械秤。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案秤和电子计价秤两类。普通案秤由底座、支架、连杆、刀架、调整砣、承重盘、游砣、刻度片和增砣等组成。结构较简单。
——弹簧秤:利用弹簧在被测物重力作用下的变形来测定该物体重量的衡器。
——电子磅秤:载于秤的台座、盘、钩上的物品的重量由传感器蠕变反应平衡,由仪器数字显示的秤为电子磅秤。电子秤集机、电、仪于一体,具有多功能、高精度、快速和动态计量、稳定可靠等特征,代表了衡器产品发展的方向。
——托盘天平:常用的精确度不高的天平。由托盘、横梁、平衡螺母、刻度尺、指针、刀口、底座、分度标尺、游码、砝码等组成。
——电子秤:电子秤是用来对货物进行称重的自动化称重设备,通过传感器的力电转换,经称重仪表处理来完成对货物的计量,适用于各种散货的计量。
2、分享交流。
——请幼儿大胆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秤,它称的东西是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种秤,并鼓励幼儿说一说为什么。
三、开心称重时间。
——教师用秤帮助幼儿称体重,并做好记录。
——请幼儿称一称一些物品并记录它们的重量。
——请幼儿将称过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看看谁更重一点?
活动应变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各种秤的用途,最好能收集一些使用这些秤称重的视频或图片。
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幼儿,利用已有的物品制作手工秤,培养幼儿动手能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关于秤的秘密。
区角活动
1、科学区:教师准备一个电子秤,鼓励幼儿称一称教室里的物品有多重,并说一说什么物品更重一些。
2、角色区:投放不同种类的蔬菜和电子秤,鼓励幼儿进行情景表演,买菜和卖菜,体验游戏的快乐。
环境创设
将各种秤的图片张贴在主题墙内。
家园互动
请家长带了解中常见的秤,亲身体验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随机教育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探讨,除了用称来测量物体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物体。
中班科学教案7
活动准备
课件PPT
蒜头人手一个
幼儿具备一定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还记得么?(拔大蒜)
(2)谁知道大蒜是怎么来的?(幼儿猜想)
(3)(出示大蒜生长图)原来,大蒜是大蒜头发芽长出来的。
(4)你们知道大蒜头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土里)
(5)播放课件,蒜头宝宝从土里蹦出来了,现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篓子里去了!
2、认识大蒜头,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头宝宝是什么样的'
(2)剥一剥,你发现了蒜头宝宝的什么秘密
(3)闻一闻,蒜头宝宝有什么样的味道
(4)咬一咬,蒜头宝宝的味道你觉得怎么样
(5)小结,重点突出蒜头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状一头尖,一头平等特点
3、个别探索,激发幼儿种植大蒜头的兴趣
(1)出示花盆,谁会种大蒜头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3)评一评,对不对,师讲解种植步骤
4、鼓励幼儿继续讨论,思考大蒜头作用
(1)人们都很喜欢大蒜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对人有好处)
(2)讨论说说,大蒜头的好处有哪些
(3)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说明蒜头的其他好处
(4)小结:蒜头真是宝,我们要爱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宝宝。
中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买水果的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水果很多,色彩很丰富。
2、目测数群、接着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水果篮若干,水果图片若干,任务卡两套,检验底板一块,果盆若干,回形针若干,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1、请幼儿说说在超市里看到过什么?
2、感知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二、帮助家人买水果
1、看任务卡买水果
(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来买水果)
(先将第一套任务卡发给幼儿。)
请与旁边的孩子说说今天你的任务是什么.
(发给幼儿水果篮)
2、幼儿买水果
3、集体检查幼儿买得对不对
(依次检验,并改正错误的。)
4、交流经验
(将第一套任务卡从水果篮上收走)
5、接着买水果
(拿出一张展示给幼儿看)
(简单演示一遍)
6、再次检验介绍目测数群的方法
(将幼儿贴好水果的篮子和任务卡用回形针别在一起,贴在检验底板上。)
(依次检验,并改正)
三、总结
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目标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
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特性。2、能大胆交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磁铁、磁性动物教具、回形针、硬币若干。2、树叶、钥匙、花布、毛线、积木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科学的世界来进行探索吧!首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魔术,大家看好啦!
(进行魔术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初步感受磁铁的奥秘。)
比如说:在一张纸上放一个有磁铁的玩具,侧面遮住,手拿磁铁在纸上来回移动。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东西在上面怎么了啊?
(幼儿回答)
老师: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让它移动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师展示磁铁.
老师: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哦,原来纸的下面有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这个是磁铁,你们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吗?
(幼儿思考)
2、幼儿通过实验认识磁铁,进一步感受、了解磁铁的'特性。
老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那现在请你们看看桌上的东西,先猜猜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铁一个个的实验。
(幼儿用磁铁进行试验,老师观察并给予帮助。)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根据实验总结磁铁的特性。
老师:好啦,大家都动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据你们所实验和所观察的,发现磁铁有什么奥秘呢?
老师总结:磁铁有吸铁的特性。
(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老师:你们发现我们周围哪里有磁铁的东西?我们大家上街的时候也可以看看问问,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哦。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练习吧!
指导幼儿进行课后练习。
四、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观察物体的吸水现象,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不同物体的吸水能力。
2、对实验有探究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记录。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白纸、水果外的塑料网、面巾纸、棉布、纱布、小木块、棉花、泡沫等
2.魔术材料:海绵、水杯、装有水的瓶子等
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我今天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1.出示2个杯子,杯子放在桌子上,将瓶子里的水倒进杯子里,请幼儿猜猜水在哪个杯子里。(音效)
2.猜测并揭示魔术秘密。 请幼儿猜测水倒不出来的原因。揭晓答案,原来水被海绵吸收了,演示海绵吸水的过程。
3、你想不想来试一试?颜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
二、幼儿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物体的吸水能力,交流操作经验
1、简单介绍操作材料(PPT展示) 操作材料:白纸、水果外的塑料网、面巾纸、棉布、纱布、小木块、棉花、泡沫,材料人手1份。 幼儿人手一份:托盘、水杯、瓶盖子 请一名幼儿上来与教师一同示范如何选择材料。要求:思考后选择物品实验,物品不能从杯子里掉出来,水要适量(2小杯),在操作盘里操作。
2、自由选择材料,寻找可用来吸水的'材料。
3、幼儿操作,教师协助。
4、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1)你都试了哪些材料?有哪些可以吸水?你上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好吗?
(2)请个别幼儿演示
三、幼儿再次尝试,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1、“我们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吧!”投影记录表,“海绵吸水,演示打钩,告知不吸水打叉)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吸水的用√表示,不吸水的用×表示。
2、展示幼儿实验成果(投影记录表)
四、活动延伸,迁移生活经验 (PPT图片)这些吸水的物品在生活中有很多作用呢,毛巾吸水可以洗脸;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已有的经验,乐意与人分享。
2.了解芝麻的营养价值以及其芝麻的`各种吃法。
活动准备:
1.芝麻制品的图片。
2.脆饼每人一小袋。
活动延伸:
(1)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刚从田里收了一些芝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2)认识芝麻,讨论芝麻的营养价值。
师:小朋友们,你们来猜一猜芝麻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黑芝麻作为食疗品,有益肝、补肾、养血、润燥、乌发、美容作用,是极佳的保健美容食品,它还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
(3) 吃芝麻
师:哇,我们小朋友听了一定很想吃咯,可是这么多的芝麻,我们应该怎么吃呢?
——芝麻油、芝麻饼、芝麻糊、芝麻蜜糕、芝麻粥、蘸糖葫芦、凉拌菜和油炸食品的佐料、芝麻酱等等
(4)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芝麻做成的美味食品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品尝美味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芝麻做的脆饼呢,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喜爱小鸟,能主动感知鸟的多样性。
2.知道“爱鸟周”,初步了解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
3.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积极地用语言描述对鸟的认识和情感。
活动重点:
能主动感知鸟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
知道“爱鸟周”,初步了解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介绍鸟类的PPT。
2.事先和爸爸妈妈了解各种鸟类。
活动过程:
一、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1.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声。
师:谁在唱歌?小鸟是怎么唱歌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听见小鸟在唱些什么呀?
二、观察小鸟,感知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1.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认识哪些小鸟?
2.师:世界上有很多鸟类,你还知道有什么鸟?(幼儿自由观察PPT鸟类,认认自己熟悉的鸟儿)这些小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它是长什么样的呢?
3.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引导幼儿讲述小鸟的某一个典型特征)
三、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1.师:可爱的小鸟可以为人类做好多事情,你知道哪些鸟能为我们做事吗?幼儿自由回答。
那看看这些鸟儿可以为我们做什么事情呢?第一个是啄木鸟……
啄木鸟: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因而被称为森林医生。
鸽子:送信
喜鹊:
1.除虫:1只喜鹊1年消灭松毛虫15000条 。
2.预报天气:
喜鹊发出婉转的叫声,并边叫边跳,表示好天气;如果在树上飞飞落落,乱叫乱跳,说明阴雨将临。
画眉——叫声动听,是鸟类中的歌唱家,同时还可以陪伴老人。
百灵鸟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单个的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它在歌唱时,又常常张开翅膀,跳起各种舞姿,仿佛蝴蝶在翩翩飞舞。
鹌鹑:鹌鹑蛋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在营养上有独特之处,故有 "卵中佳品"之称。
燕子是益鸟,对人类有许多好处。燕子可以捕捉田里的蝗虫,保护庄稼,使庄稼年年都获得好收成,燕子离不开人类的保护,人类也离不开燕子的'帮助。
3.师:想想看,如果世界上没有鸟会变成什么样?
4.师:我国确定4月底5月初的一周为“爱鸟周”,你知道是什么用意吗?
鸟类中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有的可以预报天气,有的可以陪伴老人。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周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5.师:我们应怎么爱护小鸟?
小结: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14
教材简解:冬天悄悄地来了,天气渐渐冷了,但寒风并没有吹走孩子们玩的兴致,细心的孩子们总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如:梳头时头发会飞起来……这些现象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总是不断地追问我:“老师,这是为什么呀?”升入中班了,孩子们已经不再只关注自己,更学会了关注身边有趣的事情,并且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周围现象的欲望,我设计了本节科学活动《我的发现》。
目标预设: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摩擦产生的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重、难点:
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幼儿认识静电,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摩擦产生的神奇魔力,从而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设计理念 :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静电现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有关静电的现象。作为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操作,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再次试验各种方法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操作结果,最后鼓励幼儿多观察,勤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
师: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教师边说边抛洒小纸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
师: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你们桌上有些东西,可以用它们试一试。
二、 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木棒、木头筷子、塑料筷子、纸棒、塑料梳子、木头梳子、小铁棒等)一 一试验,看能否成功。
三、 做各种物品摩擦毛衣产生的现象
师:看这里,老师手里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在表格中画一把尺子),老师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不能)
师:真的吗?看看老师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开花。(在毛衣上擦)
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纸屑,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观察
师:小纸屑被吸引过来了,小朋友,轻轻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行的表示法)
(神奇)
师:塑料尺只要我们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样,能吸引起小纸屑,真是很有意思。还有什么东西擦一下就能产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让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产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开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画铅笔)能不能吸引啊?
(不能)
(老师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不行的表示法)
师: 这儿还有一把梳子,让我们看看它摩擦后能不能产生魔力(营造一种看见什么都想试一试的情境。)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四、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结果
下面请你们再用桌上的那些东西试试,看看它们摩擦了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来做试验,把你们发现的现象都在纸上记录下来。做试验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一个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协助他,并且要仔细观察。
教师巡回指导,统计的时候引导幼儿如何做记录。
五、 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请3--4名幼儿展示记录表,并表述出来。
师:从你们的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这些东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纸屑。其实,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后你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就告诉杜老师,比一比谁眼睛最亮,最善于发现身边的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和其它物质混在一起产生不同的反应。
2.对水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量杯、洗洁精、小调羹、肥皂粉、抹布、吹管、空杯子、塑封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看看这里有什么?(教师出示洗洁精和洗衣粉)
它们有什么本领?
小结:除了你们说的本领之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本领,会吹泡泡(老师示范吹泡泡),老师的吹泡泡瓶子里就放了这两样东西中的其中一样。
2.幼儿操作实验
师:今天我们自己来制作一个吹泡泡的瓶子。去试一试,成功了请你记下你加的是什么,加了多少。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在实验时要吹而不要吸。
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用洗洁精和洗衣粉都可以吹出泡泡,但要掌握加的量。
3、活动延伸
在水中还可以加什么东西也能吹出泡泡?怎样让我们的泡泡吹得更大更多?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活动可以延伸到幼儿家庭中,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探索实验操作怎样让泡泡吹得更多更大。
2.活动可以渗透到科学领域中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让幼儿尝试探索,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如正方形、五角星、心形、椭圆形等)吹出的泡泡形状是否一样。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01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3-27
中班科学教案:找家04-02
中班科学教案《恐龙 》03-25
中班科学教案:水11-29
【热】中班科学教案01-26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1-26
【精】中班科学教案01-23
中班科学教案【精】02-14
中班科学教案【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