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时间:2025-03-04 10:05:13 银凤 教案 我要投稿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精选11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 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 (280-240)x=400 280x-240x=40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 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 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的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习题相应练习。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

  (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

  (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

  2.我当包公,判一判.

  (1)0.5是方程3x+0.7=1.6解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

  (4)X+2=2+x是方程

  3.择优录取,选一选

  (1)方程4x-2=10的解是( )

  A.x=2

  B.x=3

  C.x=32

  D.x=48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

  A.654+4x=480

  B.4x=480-65

  C.65+x=4804

  D.(65+x)4=480

  (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

  A.2x-8=68

  B.2x=68+8

  C.68=2x+8

  (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 )岁.

  A.7

  B.c

  C.c+7

  (5)x=1.5不是方程( )的解。

  A.5x+6x=165

  B.105-6x=41

  C.3x-1.8=2.7

  二、综合训练

  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

  2.解决问题,我能行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

  (1)P12第11-12题

  小瓶容量3=1.5

  大瓶单价-3.2=1.8

  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

  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

  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2第14题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

  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

  (3)P12第15题

  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1.P12第9题上面3条。第10题。第13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回顾与整理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验,并写出答语。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2)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预设

  生1:根据关键词语找等量关系。

  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某校有若干间学生寄宿的宿舍,如果每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6人;如果每间宿舍住8人,则多出3间宿舍。寄宿的学生有多少人?宿舍有多少间?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抓住总人数不变找出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解答 解:设宿舍有x间。

  6x+36=8x-3×8

  x=30

  6×30+36=216(人)或8×30-3×8=216(人)

  答:寄宿的学生有216人,宿舍有30间。

  2.课件出示例2。

  父子两人现在的年龄和是53岁,8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分析 以8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为等量关系,假设现在儿子是x岁,则8年后儿子是(x+8)岁,父亲是(53-x+8)岁。

  解答 解:设现在儿子是x岁,则8年后父亲是(53-x+8)岁。

  53-x+8=(x+8)×2

  53-x+8=2x+16

  3x=61-16

  x=15

  53-15=38(岁)

  答:父亲现在的年龄是38岁,儿子现在的年龄是15岁。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9 、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 B、217.572.5=3

  (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2-3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6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练习二第8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三、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四、练习二第10、11题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2题

  教学后记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2.课件出示例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36-X=2.5

  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完成“练一练”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补充习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8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含用方程分析解答相遇时求其中一个速度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解下列方程

  (0.9+x)×3=3.6

  0.32×5+5x=4.6

  2、出示准备题

  (1)全体学生审题后列式解答(用两种方法解答)

  (2)解题后口述解题思路:

  (58+54)×1.5 (先算速度和,在求两地路程)

  58×1.5+54×1.5 (先分别算出两车相遇时行的`路程,再求总路程)

  二、学习例6:

  1、审题:

  (1)与准备题比较不同在哪里?

  (2)如果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列方程解你会么?

  2、解答后反馈:

  (1)你是如何解答的?

  (58+x)×1.5=168

  (2)还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58×1.5+1.5x=168

  1.5x=168-87

  (2)比较这两个方程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3、与这两种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是怎样的?

  4、师小结:用方程解这类应用题一般根据速度和×相遇的时间=两地的路程这个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三、巩固学习

  1、独立练习:练1练第1、2两题。

  全体学生解答后同坐两人互相说说解答的方法步骤。

  2、出示试一试。

  (1)弄清问题和要求要求。(怎样解方便就怎样解

  (2)解答后讨论:与例6有比较有什么不同?

  你是如何解答的?能否求速度和?

  (3)你能列出与这两个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吗?

  1、独立作业。

  (1)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与例6比较有什么不同?解题方法呢?

  师指出:运动物体行驶的方向不同,行驶的结果也不同,一种是相遇,而另一种则是相离,但计算方法相同。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方程解什么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有有哪几种情况?

  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应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59]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P15例10、练一练P16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

  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P14例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1)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

  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

  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

  x=2553 x=85

  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

  (4)检验

  三、拓展应用

  1.P15练一练

  (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6第4题

  1.5x-x=1

  4x-85=20

  0.22+0.4x=5

  3.看图列式

  (1)求路程

  (2)求相遇时间

  (3) 求乙汽车速度

  4.P16练习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5、6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0

  教学内容: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8题题目。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X=33

  (3)5n=55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9、第9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二、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1、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4、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全班交流:(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1.6X=5.6

  X+7=17X+110=250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教学后记: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案03-26

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教案03-25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通用11篇)11-21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03-25

有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通用10篇)11-20

苏教版五下数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教案范文03-25

五年级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03-25

五年级下册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03-26

五年级下册数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