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个儿子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的话,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题:
明明是,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根据预习题目):
读课文,通过预习你认识、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小组展示汇报),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嗓:嗓子、嗓音
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酸:因疲劳或疾病引起微痛或无力的感觉。
甸(沉甸甸):形容沉重的样子。
晃荡:摇动、摆动,向两边摆动。
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小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三个妈妈讨论自己儿子的部分和的不同表现及老爷爷的话。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通过讨论汇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休息;接着写了三个妈妈议论自己的`儿子;最后写了的不同表现让老爷爷感到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或讨论你是妈妈的儿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1)读后思考,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汇报发言。
四、理解句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的表现说的。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五、读完课文后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六、朗读课文
七、积累好词佳句
附:板书:
妈妈比儿子——儿子对妈妈——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三、学习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关于三个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通读课文,感知文本,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生字,师生评价。
2、小老师领读。
3、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4、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板书: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5、质疑问难引导参与。
过渡:播放并指着课文插图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三个儿子,怎么样啊?出示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齐读。
评:你们读得很好,但老师提醒你们,注意问号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再读)
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是在开玩笑哟。再读读老爷爷这句话。(生再读)
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这是哪一个儿子呢?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板:一个儿子,并打上个大问号)
(三)品读感悟。
1、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至6自然段)。
(1)让学生走进文中,仔细读1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找出来把自己当成妈妈读读。(生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到前两个妈妈的语言))
(2)第一个,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A、理解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①这两个妈妈是怎么说这自己儿子的?(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指名学生朗读,并学生评价。(学习生字既、嗓))
②学生模仿朗读这两句话。
B、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从妈妈的话里,你们听出了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C、请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夸奖过你?从妈妈夸奖你的话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从妈妈夸奖你的眼中你读懂了妈妈的什么感情?
(3)第三个妈妈的话。
①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这么爱自己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指名说。
②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语调平稳)生齐读。
③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赞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这样说自己的儿子,你有什么想问这个妈妈的吗?
④揣摸第三个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个妈妈平和的语气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没有?
(4)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请女孩子读前两个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分角色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2、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至11自然段)。
(1)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①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拎着水桶回家了。拎着水桶回家的“拎”字,注意是前鼻音。课件出示。怎么做才是拎的动作?
②请指指胳膊和腰在哪里。
③想像:假如你的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我们要提了,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把柄,胳膊用力往上提,(对,做好这个动作,就这么一直做好。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写生词:晃荡胳膊)
(2)自主发现三个儿子的表现。
①过渡:三个妈妈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时三个儿子跑来了,他们在做什么?请默读课文9至11看然段。
②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读完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③你们也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句话吗?
A、指导朗读第一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第一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翻)
c、评价评价做得怎样?
d、读出好看的语气。
B、指导朗读第二个孩子做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b、第二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唱
c、评价评价唱得怎么样?
d、读出好听的声音。
C、指导朗读第三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b、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
c、你最喜欢哪个孩子?说说你的理由。(也可追问,哪个孩子做的事是妈妈最需要的?)
d、第三个儿子为什么想到去帮妈妈提水?
(3)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这是哪一个儿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
(4)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
2、选自己喜欢的段朗读。
3、分角色演课本剧。
4、延伸:第三个妈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认为是真的没有吗?
5、指导写字。
6、练习:
我们的教室既干净又_____________,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爱心卡片”。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卡片上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翻唱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提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一)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二)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
1.昨天我们认识了第23课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出示课件)你们看,生字宝宝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排好队等着和你们打招呼呢!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生词)
(师夸学生)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通过复习生词和设计夸奖学生的环节,为提升学生自信、导入新课做准备。)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快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相说)
2.老师这儿还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她们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吗?那就快去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吧,在读课文时请你思考两个问题:
① 课文中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② 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几位妈妈在议论自己的孩子?
(借助这个环节激发学生想说话的欲望,让学生们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自己,也为学生们感悟课文中几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做铺垫。)
三、新授
(一)学习1~6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中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显示:井边)
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几位妈妈在议论自己的孩子?(2~6自然段)
3. 学生自由地读2~6自然段,体会各位妈妈的心情,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4.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1) 第一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指名读)
采访:这位妈妈,你为什么夸自己的孩子?在你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骄傲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
练习说话:既又
(2) 第二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指名读)
教师采访、指导。
(3) 前两位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夸奖了他们,第三位妈妈夸自己的孩子了吗?她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孩子?你觉得这位妈妈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几个自然段的重点在于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因此我采用了让学生模仿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方式和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感悟。)
(二)学习7~8自然段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
来听一听7.8自然段,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配乐范读)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电脑显示;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
4.生活体验:把书包当做水桶,提一提,试一试。
随机采访: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观看我们的现场报道。今天上午10点10分左右,在俄罗斯郊外的一个水井旁, 几位妈妈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打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们有什么感想。
(1) 这位妈妈,你们家住得远吗?那你把水拎回去感觉怎么样?
(2) 这位妈妈,你需要别人来帮助你吗?
5.过渡:通过刚才的表演,大家觉得在各位妈妈把水拎回家的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可是这时候,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的表现却不都是那么让人满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我们现在的很多孩子已经没有见过水井了,更别说去提水了。因此,怎样让孩子们切实感受一下提水的滋味,由衷地感受到妈妈提水的艰辛,就成为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就是让学生提一提自己的书包,并且想像一下如果路途很远,而且妈妈们一天要提很多趟水,会是什么感受?通过实践,孩子们的感受很多,说得非常感人。)
(三)学习9~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13自然段,用笔圈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2.分析每个儿子的做法,交流: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这位妈妈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回答?而老爷爷又是怎么回答她的?
4.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小结:这个儿子指的是一个关心妈妈的儿子,一个懂事的`儿子。因为在老爷爷看来,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5.看到这种场景,你想对文章中的谁说些什么?(可以对儿子说,可以对这几个妈妈说,还可以对老爷爷说。)
6.续编故事:在老爷爷的启发下,在大家的帮助下,前两个儿子一定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变成体贴妈妈的孩子。下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文章里没有写,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
四、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感触?你觉得我们还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妈妈无私的爱而忽视对妈妈的回报一封充满激情的书信,一张得了满分的试卷,一次温馨的交流,甚至一杯热茶,一个眼神,都足以让我们的妈妈欣慰爱就这么简单,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吧!
六、作业
每天至少为妈妈做一件事。
(通过平时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是非观,让他们评判哪个儿子懂事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怎么样让他们能把课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怎样在生活中去孝敬父母,真正地成为体贴父母的孩子,这一点很难。所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三八孝敬周活动,我设计了让学生谈体会的环节,并通过升华主题,达到渲染学生感情的目的,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做好铺垫。)
三个儿子教案 篇5
【课前交流】
1、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学校有什么好的地方。
2、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能在这样好的学校里学习!不过,你们忘记了,你们也是学校的精彩,是学校的骄傲,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读感知。
1、直接导入
师:今天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妈妈和儿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三个儿子》。
儿子是妈妈的骄傲,思考一下,竖起你的大姆指,谁能用骄傲的语气读!
(指名读:神气活现的,真像一位骄傲的妈妈,让我们一起读读。)
2、出示贴图
师:你们看,我把这三个儿子请来了,有礼貌的孩子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问:仔细看,有几个儿子呀?(三个儿子)
接:三个儿子?不对吧!一位老爷爷说:“我可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导:这是怎么回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你会知道得更多!
3、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认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自读,教师检查)
二、朗读交流,体验阅读
1、检查字词
师:生字学会了吗?(学会了)考考你们,看屏幕!(出示生字词)
(借助班级资源通过演示、举例等方式理解“好嗓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等词语。)
2、入情读句
(1)默读:
师:老师呀平时经常夸奖你们,课文中的三个妈妈也在谈论他们的孩子,她们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儿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妈妈评价儿子的话。(默读课文的要求:不能出声、不用手指、不动嘴唇。)
(2)大声读:
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展示
(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板书:有力气)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大家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夸奖儿子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心情好,“好”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开心、骄傲、自豪、美滋滋的,对,把这些感觉都带着,再加上动作,同学们,你们都来练一练。)
师:再请几个“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
(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板书:好嗓子)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评:是啊,同学们真棒,我们就要这样,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多练习朗读,这样书一定会读得更好听!
(3)“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板书:不特别)
师: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没什么特别不想在人前炫耀儿子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这位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平淡、平常)
师:你用朗读来表现吗?(请学生读)
4、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三、自主发现,感受真情
1、过渡:(教师加上表演口述)从井边到家里可远了啦,妈妈们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用耳听:同学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喘气声,晃荡声。)
用眼看: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妈妈流汗,弯腰捶背的样子。)
(可以指导适当表演一下)
师:课文的哪一段写了妈妈的辛苦?(第8自然段)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妈妈的辛苦、水桶的沉重?(适当评价指导)
2、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们看,他们来了!(播放动画---翻跟头/唱着歌/提水桶)
说一说:请同学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说这三个儿子的表现。
(板书:翻跟头/唱着歌/提水桶)
师:三个儿子,三种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他们三个真的都很棒,有力气、会唱歌、又能干。前两个孩子翻的好,唱得好,如果再能帮妈妈提水,就更好了,因为妈妈现在最需要的是帮助。)
3、解疑:课文学到这,你知道为什么在老爷爷眼里只看到一个儿子了吧!
师:原来在老爷爷的眼里,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四、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1、对话:三个儿子就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三个儿子说点什么?
2、对话:有没有人想对三个妈妈说点什么的?
3、你属于第几个儿子,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
4、小结
孩子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作为子女,从小就要知道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关心,这样,这种美德一定会在我的中华大地上传承下去,拥有了这种美德,加上我们的才艺,小朋友们,你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5、回归文本,再读句段。
师: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受,带着我们对父母的真爱,再来读读这些句子。
五、拓展延伸,走进国学
1、中华大地上,自古至今都流传着许多孝顺父母的故事,《三字经》当中就有这样的介绍,你知道吗?
“为人子,方少时。香九龄,能温席。”
2、回家多读些书,再找找身边的“黄香”,你一定也能成为一个值得父母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孝子!
六、板书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老爷爷为什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优秀,有的会唱歌,有的爱画画,你有什么特点?来介绍介绍自己吧!
生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等
师:你们真是多才多艺,希望待会都表现出来,好吗?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认识了三个孩子,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巩固识字,整体回顾全文:
1.师:首先,本课的生字朋友们要来考考大家,还认识吗?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我会读”)
生:练习读、指名读下面词句。
①“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②“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是吗?看看谁爱动脑筋。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一想: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师:你们俩的问题差不多,是在问为什么三个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
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为什么三人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深入地学习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三、研读课文:
师:我们先去看看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听听妈妈对他们的评价。
1.出示第2──6自然段
(1)师:自己读一读,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
生自己读这部分。
生汇报。
师:你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真不错。
师:你说的真完整,真是一个爱思考、会表达的孩子。
(2)指导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妈妈说的话。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妈妈的心情怎样?
生:妈妈很高兴。
生:妈妈很自豪。
师:那你来试着读一读妈妈的'话吧!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是啊,这人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多了不起呀!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孩子多让妈妈引以为豪!你来读一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在妈妈心里,谁也比不过他!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谁还能读出来妈妈自豪、得意?加上表情、动作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这就是妈妈,儿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师引导生齐读这个妈妈说的话。
师:这就是妈妈,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子──生读。
师:这就是妈妈,为儿子骄傲、为儿子自豪──生读。
三个儿子教案 篇7
一.揭题
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学习生字
标出段落
想想问题
三.检查交流
1.读后讨论交流问题,将重要的写于黑板上。
2.检查学习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指导。
四.学习课文1—5段
1.课文写了三个儿子外,还写了谁?
2.三个妈妈在做什么?又说什么?
3.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三个妈妈的话,进行朗读指导和感情体会。
(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指导:谁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这样读?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自豪、骄傲等)读后再指导:妈妈说这句话时会有怎么样的表情?(抬头,笑,眼睛放光)
再进行朗读练习。个别读。齐读。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指导方法同上。
(3)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导:这个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样读?(平淡点)
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什么心情?(不好意思,没什么自豪,不爱夸耀等)
朗读练习。
五.学习课文第6段
出示,朗读。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讨论:
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干什么?
预设:想看看这三个儿子到底怎么样。想听听第二个儿子唱歌。想考考第一个儿子的聪明。
六.学习课文第`7段
1.读第一句话:一桶水可重啦!
2.三个妈妈提着一桶水感觉怎么样?
他们最需要什么?(有人来帮他们)
七.学习8—12段
1.这时,谁来了?(三个儿子)
2.三个儿子分别怎么做的?
读三个儿子表现的`话。
3.老爷爷怎么说?
你们看见几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你们说,老爷爷看见哪个?
4.第三个儿子有什么优点,被老爷爷看到了?
在老爷爷心中怎么样的儿子是好儿子?
再读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的句子。
八.拓展
读了课文,你们想对三个儿子中的其中一个说几句吗?
三个儿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优质课教学设计板书教案(人教版)】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沉 甸 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
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
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
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
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
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
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要这样说。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桶满满的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小黑板出示课题)
2、师:小朋友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谁来接受考验!
课件出示: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走 走 停 停
胳 膊 沉 甸 甸
师:大家真不错,把词语都记住了!
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这一天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他们边打水边说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讨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读一读。
3、学生交流反馈。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
师逐句出示:
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
生1: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生2:他们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5、师:那就请你当当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生自由读读三位妈妈说儿子的话)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谁来当当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1、出示: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⑴ 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
(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
(师板书: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⑶ 谁能读得更自豪些?
(指2生读)
⑷ 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其余学生尝试评价,师做适当引导)
⑸ 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齐读)
过渡:
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
2、出示: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学生当第二个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
⑵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她很自豪。
生2:我知道她的儿子唱歌很好听,所以她说得那么自豪。
(师相机板书:第二个 唱歌好听。)
⑶ 师:谁也想来试试?
(指2~3生读)
⑷ 师: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生:她的谁也读得特别重。
师:是啊,谁也读重了夸奖的味更浓了。
⑸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吧!
过渡:
前两位妈妈眼中都有位优秀的儿子,那第三个妈妈呢?
3、出示: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学生当第三个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⑵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跟前两位妈妈说的不一样?
生1:语气一点儿也不骄傲。
生2:因为她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她读得非常平淡。
(师相机板书: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⑶ 师: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会这样读,那这特别的地方你指的是什么呢?
生1:是指没有像前两位儿子那样的特长。
生2:她的儿子很普通。
⑷ 师: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2生读)
⑸ 齐读!
过渡: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妈妈谈论的话题,我们连起来读读吧!读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齐读)
四、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1、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这里共有几个儿子?
(生:3个)
2、师质疑:可最后在旁边的老爷爷却说: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
(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1: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见一个呀?
生2: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
4、师:老师也很疑惑,请小朋友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找找答案)
5、反馈交流。生自由说说后来发生的故事,及三个孩子的表现。
(师相机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师:请小朋友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好后请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7、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用给予肯定,指导朗读这三句话。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这三句,知道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
8、师: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个沉甸甸,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我想告诉大家这桶水很重。
师: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描写水桶很重,请你找一找。
9、出示: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桶水,我们也来感觉一下这桶沉甸甸的水。
(4、5生试)
学生试后,教师作记者采访学生提水后的感受,相机理解词语:晃荡、走走停停。
10、指导写字:
师:是呀,这么重的一桶水,胳膊都痛了,我们来写写胳膊着两个字吧!
⑴ 课件出示:胳膊(带田字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注意点。
⑵ 学生各试写一个,教师巡视。
⑶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对比。
⑷ 教师范写,边写边指导,重点指导膊。
⑸ 学生再次练写。
师:小朋友们,我们写了一会会儿字,胳膊就开始酸了,而妈妈们却还要提着这满满一桶水,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辛苦吧!一桶水可重啦!
(引读第8自然段)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
(引读三个孩子的表现)
11、看着这桶沉甸甸的水,再看看这三个孩子的表现。你明白老爷爷说的话了吗?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同桌讨论)
12、交流反馈,学生畅所欲言。
13、教师小结:是呀,一个真正的儿子,他懂得妈妈的辛苦,他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师:如果你是他的妈妈,你可以怎么夸自己的儿子呢?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 。
学生尽情夸赞。
2、师:看来,这位儿子并不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觉得我们的板书哪里需要改一改吗?
师按学生要求将板书第3个儿子的下面补上:
孝顺、懂事
3、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感情升华。
师:是呀,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成为这样的子女。在我们德清也有一位大孝子,他叫──孟郊。让我们借着一曲《天下游子同此情》来赞扬一下所有的孝子吧!
(师生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胳 膊
第二个 唱歌好听
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 顺、懂 事)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教案02-19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四篇04-04
三个儿子教案4篇04-06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4篇04-08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三篇04-10
有关三个儿子教案4篇09-01
有关三个儿子教案八篇05-10
三个儿子教案汇编8篇04-22
【精品】三个儿子教案3篇05-11
【热门】三个儿子教案4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