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4 13:13: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锦集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磁铁吸铁现象,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知道磁铁是能吸住铁的东西,并让幼儿知道磁力可以透过纸张、水、木板。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铁、各种铁制品、木制品、线、塑料品、纸板、回形针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磁铁。

  2、磁铁的特性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那肯定知道磁铁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个实验,你们就确定磁铁有什么本事了。

  然后告诉老师,行吗?

  师:请小朋友把纸盒里的东西全部倒在盘子里,每个小朋友认一认,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每个小朋友都拿上一块磁铁,去接触盘子里的那些东西,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开始!

  生:做实验师:小朋友,做好了没有?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做好了。磁铁上粘了回形针、铁钉,好多东西哟。

  师:有没有小朋友磁铁上什么都没有粘到的,请举手。

  生:我没有师:没关系,把你的磁铁放在这上面,有了没有?

  生:有了。

  师:你们磁铁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都是铁。

  师:对,都是铁,这说明磁铁有什么本事?

  生:能吸铁。

  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实验出了磁铁能吸铁的本领,好能干!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盘子和纸盒放在桌子的下层。

  4、玩乐活动:跳舞娃娃师:下面再玩跳舞娃娃的游戏,同样是利用刚才学的磁铁的本事来玩,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回家以后,观察我们实际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铁。把它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我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利用多种感官通过听一听、玩一玩、学一学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声音的特点。

  第一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突然发出的、特别的'声音总是能引起幼儿极大地好奇心,所以,我找了一些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而又引起幼儿兴趣的声音,让幼儿们能感受自制声音带来的乐趣,充分的体现了师生互动。

  第二环节制造声音。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为幼儿提供了操作材料让他们自由去尝试怎样让物体本身发出声音,幼儿通过亲自游戏,发现了通过碰、挤、刮、敲等方式来使物体发出声音,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情绪高涨。

  第三环节时探索声音的特点。教师通过在操作区放置不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教师提前设计探索性的问题,讲清活动时规则,使幼儿在操作时有目的性。很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很认真,等老师总结得出结论的时候,很多幼儿已经得出了结论。很多幼儿都明白了一样的物体,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物体装在同一个瓶子或罐子里声音也会不同。但在本环节,也发生了突发情况,一个孩子的瓶盖没有盖好导致豆子跑了出来,引发了其他幼儿的哄抢。在此时就考验了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在此环节没有及时清理好豆子,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了。

  第四环节是分辨乐音和噪音。通过两种声音明显的对比,幼儿分清了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并学会了在噪音环境下保护自己的身体。

  整个活动的层次还是比较清晰,孩子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由的游戏着。在操作中尝试、模仿、观察、比较、倾听,突发事件的发生告诉我以后该要怎么去处理,不要忽视每一个小细节。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谜语引出话题:兄弟两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

  (三)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当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

  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

  (一)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二)游戏二:“小小修表匠”

  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一)小结

  (二)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多种有趣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纸娃娃、气球、塑料笔杆、尺子、绸子、吸管、乒乓球、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并说说这些操作材料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有趣的静电现象。

  1、出示纸娃娃,让幼儿看一看

  提问:纸娃娃会站起来吗?能跳舞吗?。

  2、请你们用老师供给的材料,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让幼儿自由讨论并进行操作,

  老师巡回可启发幼儿更换试验材料。

  3、请幼儿看看老师的纸娃娃能跳起舞来吗?

  只让幼儿看结果。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可反复让幼儿看几次。

  4、幼儿再次进行操作,教师用语言启发。

  5、请操作成功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并讲讲是如何让娃娃跳起舞来的。

  6、幼儿操作,增加兴趣。

  三、小结。

  纸娃娃为什么会跳起舞来了呢?因为吸管、尺子等经过磨擦它们产生了静电,用它们去接近纸娃娃,

  纸娃娃就会跳起舞来。我们平时也能看到许多的静电现象,如夏天的闪电,晚上脱毛衣时盾到的亮光等,

  这都是静电现象。

  四、出示气球,请幼儿想想除了尺子、吸管可以使娃娃跳舞外,气球行不行?

  请幼儿操作,可让幼儿在衣服上、辫子上、头发上、脸上进行磨擦。

  1、用磨擦过的气球去接近同伴或自己的头发会出现什么情况?

  2、磨擦过的气球用手去接近它,会怎么样?

  3、磨擦过的气球往毛衣上放,往墙上放呢?

  让幼儿自由操作,并说说操作过程及结果。

  五、出示乒乓球,幼儿俩人或三人合作进行操作,通过手里的.工具怎样使乒乓球动起来?

  1、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2、让实验成功的幼儿表演给幼儿看。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有趣的静电现象,它不但可以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还能让我们的头发一根一根竖起来,

  就连乒乓球也乖乖的跟着我们的指棒转。你们想不想让爸爸、妈妈也看一看呢?请你们把气球带回家表演给家长看。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了解寻找、观察、捉蚂蚁的方法。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食性和运动方式。

  2.产生探索蚂蚁等昆虫的运动方式的.兴趣。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个昆虫盒(或废旧小瓶、小盒)。

  2.请幼儿为蚂蚁准备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关蚂蚁的知识。

  3.放大镜、白纸、彩色水。

  过程

  1.捉蚂蚁。

  ――启发幼儿选择墙角边、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园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时,设想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生活在哪里。

  ――发现蚂蚁出来觅食后,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蚂蚁怎样找食物,怎样搬运食物,它们会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蚂蚁放在昆虫盒里带回活动室。

  2.观察蚂蚁。

  ――交流捕捉经验:在哪里发现蚂蚁的,蚂蚁喜欢吃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说说蚂蚁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蚂蚁的知识,如:蚂蚁身体的结构,蚂蚁触角的用处,蚂蚁的力气很大,蚂蚁会合作搬运东西等。

  3.留下蚂蚁行进图。

  ――在桌子上铺上大白纸,洒上一些蚂蚁爱吃的食物,将蚂蚁放在纸上,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将彩色水滴在蚂蚁身上,蚂蚁爬行时便会留下彩色印迹。观察蚂蚁行走的路线。

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学习按群数数(以10为单位)、计数,了解多种数数的方法。

  2、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商议解决问题。

  准备:操作材料

  过程:

  1、欣赏与引疑: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一)——宝宝看店时发生了什么事?

  “想什么办法会使生意越做越好?”

  2、讨论与尝试: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宝宝,会有什么好办法?

  借助操作材料,尝试按群数数。

  交流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哪一种方案,最快最清楚。

  3、实践与思考: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二)说说议议:爸爸介绍给宝宝一个什么好办法?

  想想试试:两个幼儿同时数,一个一根一根数一个一堆一堆数(10个一堆)。比比哪个人数得快。

  操作实践,体验按群数数的便捷。

  交流各自的取货方法,相互启发。

  4、迁移与创造: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三)“除了10个10个地数,还有什么方法也很方便呢?”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发现沾了水的“小船”会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现象。

  2.探索让“小船”转动的方法,发现塑料板倾斜时“小船”会出现转动等现象。

  准备:

  1.将乒乓球对半剪开成半球形,可将边缘修饰成花瓣的形状。

  2.塑料垫板,装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说明:

  幼儿将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点水,放在塑料垫板上。只要倾斜垫板,“小船”就会旋转着向低处移动。

  指导要点: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绍操作步骤,引导幼儿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儿不能让“小船”动起来,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鉴经验。

  3.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移动方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所有幼儿都尝试过后,可用开放式问题如“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塑料垫板上用即时贴贴出“迷宫”图案,引导幼儿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宫”。

科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三、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四、布置作业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1、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风扇、扇子、等。

  活动过程及方法: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

  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四)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百科:风力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冬天》的科学教案03-14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5-11

科学教案三篇03-23

科学教案4篇05-03

科学教案大班实用02-28

中班科学教案12-01

蒙氏科学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