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时间:2025-03-13 16:25:06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13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23x20=42x30=

  2.估算:

  23x19=42x29=

  3、竖式练练手:

  16x21=43x15=38x44=65x34=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张阿姨每时采摘12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提问: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独立列式:123×32(板书)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123×32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张阿姨能采摘多少千克脐橙吗?

  说一说你的想法

  把123看成120120x30得3600120x2得2403600+240=3840

  3、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

  4、(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23x2)

  再算什么(再算123x30)

  最后算什么(2个123与30个123的和)

  板书:123x32=千米

  123

  X32

  -----------------

  246

  369

  ---------------

  3936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7、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三.出示第二个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做题

  1.出示: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列示:324x27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42x23214X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5 44 1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144 5用5和144每一位上的数相乘;44 15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去乘44,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44,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 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 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提问:144 15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15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引导: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 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 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 160,就是求出了15幢楼共有多少户。

  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提问: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归纳:

  (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 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 26改成302 26)

  学生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校对。

  提问:这三道题中,哪道题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再问: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了三道题,做得非常好,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不过,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那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都能算对。

  学生独立练习。

  提问:这三道乘法算式,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25 112)

  再问: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当回小会计,帮水果批发部算一算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每种水果的总价,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学生汇报后,提问:计算梨、苹果、橘子和橙子的总价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 数量 = 总价。

  五、 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评析

  1. 在比较中建构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415,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2. 在比较中完善认识。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中,主要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乘数中间有零,二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再让学生比较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再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比较中得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 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同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

  1、34560 结合竖式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0的位置,乘的时候第一步算6乘34,积的末尾对齐6,第二步算5乘34,积的末尾要对齐5。

  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谁能说说分几步算?每一次的积怎么写?

  小结: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

  2、50034 竖式写的时候没有把2个0都写在后面,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画了一条曲线,可以问:书上是怎么画线的?这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

  3、填空说理: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 )个0,为什么?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规范学生的说法: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结果是多少?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三、布置作业

  p.6第8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5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习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

  16×4230×419×3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一个班捐得了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能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145×12=(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5、145X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习:

  1、基本练习〔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讲评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545×69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2、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第7题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习第3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书费116元,一共交书费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4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随学生的回答用下表对条件和问题作如下的归纳:方案一10枝装一盒,每盒25元,买1盒送1枝。方案二零售每枝3元。买46枝至少要多少元?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有多种购买方案的情况下,首先要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看哪种方案比较合算。

  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零售10枝需30元,比买整盒的贵并且还没有赠送,由此制定出能买整盒尽可能地买整盒铅笔的购买策略。

  教师:这样买46枝铅笔时要考虑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买46枝铅笔可以先买4盒铅笔;

  (2)买4盒铅笔后可以得到4枝铅笔的赠送,因此单枝铅笔不用再买6枝,只买2枝就够了。

  教师:经过这样的分析,你发现买46支铅笔的钱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包括4盒铅笔的钱和2枝铅笔的钱。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盒铅笔的钱+2枝铅笔的钱=46枝铅笔的钱。

  教师:能算出来吗?

  指导学生算出结果后,抽学生的作业展示:25×4=100(元)3×2=6(元)100+6=106(元)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选择什么计算方法算的。

  教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选择了笔算,有的选择口算,都是可以的。由于这道题的数字比较简单,选择口算是比较好的选择。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进行比较,找到比较合算的策略,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在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作用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学生思考顺序,突出思考重点,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个有序的思维过程,把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目标落到实处;另外教学中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强调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再确定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学中还突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通过在具体运用中选择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教学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在强调管道的长度是前6天安的'长度和后12天安的长度的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如:

  解法(1):372÷6=62(m)6+12=18(天)62×18=1116(m)

  解法(2):372÷6=62(m)62×12=744(m)744+372=1116(m)

  解法(3):12÷6=2(倍)372×(2十1)=1116(m)

  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例1更灵活,计算的数也要大一些,因此选择笔算。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突出课堂活动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通过解决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同时从题目的灵活性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每个问题的不同点,强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4题。学生完成第2题时,要指导学生思考李丹要准备的钱包括:火车票钱+饮食钱+住宿钱+门票和购物钱,其中火车上的时间不考虑住宿费,然后再具体考虑每个项目要多少钱。第3题要启发学生明白“纯收入=赚的钱-工资、税收费”后,再具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7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8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

  (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定位。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0×2= 230×4= 320×2= 410×3= 290×3= 520×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 4 4 4 6 3

  × 1 2 × 5 9 × 5 2

  4 8 3 9 6 1 2 6

  2 4 2 2 0 3 1 5

  2 8 8 2 5 9 6 3 2 7 6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一、探究新知.

  现在大家看看这道题:123×42=

  (1)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3)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2 3

  ×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4 5

  × 1 2 强调数位对齐

  2 9 0 强调数位对齐

  1 4 5 强调数位对齐

  1 7 4 0 强调数位对齐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首先数位对齐,先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注意解题的规范与完整

  4、诊断医生:练习七的第7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练习七第3题。2、练习七第4题。

  家庭作业1、练习七第6、8、9.2、学习之友练习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复习巩固,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方法能够掌握,计算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需要强调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3、 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数量关系;我要学会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五、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二)对策: 算一算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复习导入

  2、针对练习题进行练习及时反馈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16x4= 30x2=100x4=150x3= 25x2= 14x5= 200x3 = 150x2=

  240x4 =12x4= 220x5= 34x2= 36x2= 150x3= 250x4= 330x2=

  二、综合练习

  2、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学生笔算过程。

  先做完的口算

  3、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4、练习

  1、挂图出示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 9 1 1 4

  ×1 1和 × 5 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 9

  × 1 1 4

  学生比较后得出:1 1 4

  × 5 9

  笔算时比较简便。

  5、目标检测

  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六、板书设计:练习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 口算

  23×20= 42×30=

  23×19≈ 42×29≈

  23×21≈ 42×31≈

  2. 笔算

  34×12= 76×47= 25×36= 37×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习变形: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1) 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 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2的积)

  134 (134×10的积)

  1608 (134×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 尝试笔算176×47

  师:能试着计算176×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 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习

  完成后两道练习,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潜力和计算的潜力

  2、过程与方法:透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潜力,你们有信心理解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一样的思维方法和错例,个性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忙、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B、106×30=自我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能够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闯关游戏)

  1、第一关:口算练习

  练习八第一题

  2、第二关:选取题

  (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B、10000C、1000

  (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B、4C、5

  (3)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B、20320C、2032

  3、请写出400×230的简便的竖式计算?

  4、解决生活问题

  (1)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8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20天吗?

  (2)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用易拉罐的数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205×3=25×2=170×5=150×3=125×2=

  (2)用竖式计算:

  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

  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

  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

  先算什么?

  (先算128×6)

  再算什么?

  (再算128×10)

  最后算什么?

  (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3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运算。

  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到人人参与。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的零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又是怎样变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12×18=216(1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2、那么(2)(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而(3)(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或(400×3)×10=12000(千克)。

  用笔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千克);(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7-12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实用)11-09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0篇07-11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教案04-03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集合)08-21

【精品】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11-07

【推荐】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11-16

【推荐】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6篇10-06

【必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篇08-3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合集9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