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捡石头、玩石头,比较石头的花纹、颜色、形状、硬度等,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石头的一些特性,尝试区分三峡石。
2、幼儿能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并在观察、讲述、创意的活动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
3、扩散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石头;小提篮(人手一份),易拉罐若干;精美三峡石工艺品,手工材料(彩笔、悬挂吊饰半成品、强力粘合剂……),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石头。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捡石头,自由玩石头,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提问设计:
1、看一看,这些石头都是什么形状的?哪块石头上有花纹?石头上的花纹象什么?
2、比一比,哪块石头大?哪块石头小?(自己比、互相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准确说出总数。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会怎样?
4、用两块石头互相敲击听声音,并用词汇准确描述。
5、用石头自制打击乐器(石头装进易拉罐即成),并演奏一曲。
二、美丽的三峡石。
1、出示精美的工艺品(三峡石),让幼儿欣赏。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萌发浓厚的爱家乡和爱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自由讲述三峡石的特性,总结归纳后,幼儿认真区分、归类。
三、创意石头:“小小三峡石”。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石头的用处(建筑、铺路、工艺品……)。
2、教师和幼儿一切摆弄石头,寻找创作灵感。(分组进行,幼儿自由选择)
(1)作画:自制三峡工艺品、装饰石头。
(2)拼图:任意造型(神女峰、小动物……)
(3)自制玩具:悬挂吊饰、项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对纸质睡莲能在水中开放的现象感到好奇,并乐意探索。
2、 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 学习与同伴合作,把三朵睡莲花轻轻放入水中并观察其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睡莲若干,小脸盆若干、记录纸
教室演示材料:大水盆一个,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大睡莲,集体记录表、“睡莲花开”视频资料。
经验准备:
睡莲花和荷花的区别;认识三种不同的纸张(报纸、广告纸、复印纸)
活动过程:
一、形象视频,引题激趣。
1、 引题:小朋友们,有一种美丽的花开放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视频《睡莲花开》)。
2、 提问:这是什么花?你看,它怎么了?美丽的睡莲开在哪里?在水中开放的睡莲真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做睡莲花的游戏。
3、 设疑:老师也带来了一朵睡莲,知道它是用什么纸做的?我把广告纸睡莲的花瓣都折起来,你猜它会开放吗?(准备两朵:一朵折好的,一朵没折过的)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二、操作交流,感知现象。
1、 第一层次:发现纸质睡莲能在水里开放。
1) 操作要求:
看来大家意见不一样。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林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朵纸睡莲,拿到纸睡莲先要怎么做?折好后花瓣有可能会翘起来,那可以怎么办?折好后要把美丽的睡莲放在哪里?
教师边讲边演示:把花瓣朝中心折好,还要用大拇指摁的平平的,让它睡好。然后,离水面近一些,平平地放在水中,不用手帮忙,用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你的睡莲会不会在水里开放。
实验探索:幼儿折花瓣,3个人用一个脸盆把自己的睡莲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2) 集中交流:你的睡莲在水里开放了吗?它是怎样开放的?(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楚的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3) 引导提问: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问老师吗?
师生探讨,共同得出结论:纸睡莲放在桌上会开吗?是谁在帮助它开放?对,水有一种神奇的力气,托住了纸睡莲,让它浮在水面上,水还跑到纸睡莲的身体里,纸睡莲的花瓣就膨胀了,它才会开放。
2、 第二层次: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制作的睡莲在水里的不同开放速度。
1) 操作探索:广告纸做的睡莲会开放,其他纸做的睡莲也会开放吗?
教师出示报纸、复印纸:老师还带来了两种纸,我也把他们做成了纸睡莲,这三朵纸睡莲要进行比赛,猜猜看它们开放的速度会一样吗?说说猜测的理由。
要知道它们开放的速度,得一起放下去比赛,三朵一起放,怎么办呢?
三个人一组做实验,一起折,一起放。(要一起放下去怎么办?大家喊“一二三”或者“预备-起”)
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为了让实验更准确,我还准备了一张记录纸,根据你们三个人观察到的不同睡莲花开放的速度,用1、2、3的标记记录下来,表示开放速度的快慢。最快的记什么,最慢的记什么?
三人一组进行实验,一起同时把三朵睡莲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开放的速度。
2) 集体交流:出示5组记录表,你们合作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教师打上1、2、3的标记。(如果有结果不一样,教师演示一遍)
3)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三、尝试提问,拓展内容
1)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幼儿自由提问,配班老师记录,并把记录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2)根据幼儿的发现,师幼共同小结:纸的厚薄、软硬不一样,放到水里吸水的本领也不一样,开放的速度也就不同!
3)生活延伸:出示压缩面膜纸。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你看,这是什么?
看看它在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做蜗牛。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海马爸爸生宝宝》
二、活动目标:
l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探索兴趣。
l培养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辩的精神。
l引导幼儿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三、活动准备:
l故事磁带。
l有关海马知识的图片、卡片。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好幼儿。
基本部分:
讨论:你是怎样出生的?你知道小动物是怎样出生的?猜一猜,有没有动物是爸爸生出来的?
教师把故事将一遍,提问:海马爸爸为什么能生小海马?了解海马的.身体构造。
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与教师一起讲故事
幼儿自由观看图书等资料,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注意搜集有关海马的图片和有关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多渠道的感知尝试了解中药中几种常见的药材,产生对中药的探索兴趣。
2、尝试了解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具有防病、治疗功能。
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的中药。
2、李时珍画像、他的著作《本草纲目》、及相关的图片。
3、视频转换仪。
4、幼儿品尝药茶的工具;煎好的中药及袋装的中药;中成药。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直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师: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二、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师:前几天,黄老师也生病了,到医院配了一些药,和有些小朋友说的药不一样。
1、引导幼儿初步观察,了解中药中有哪些原料?
师:看!这就是黄老师带来的中药,我们看看中药是用什么包起来的?
中药里有许多秘密,老师把中药放到你们桌上,轻轻地把它打开,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地观察和讨论。
3、组织交流。
师:中药里你发现了什么?哪些药你是认识的,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叫什么?。(请个别幼儿介绍,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把实物展示在大屏幕上)
师:中药里还有许多药我们不认识,许多秘密不了解。等一下我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你还会发现有趣的`秘密。把你知道的告诉别人,不知道的问一问旁边小朋友或者是老师?
4、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问老师、同伴等途径求知。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探索,看、摸、闻。
5、组织交流
教师拿出几种多数幼儿不认识的药材如:树皮、草干
1、师:有小朋友问我:这是什么?出示树皮、草(幼儿自由发言)
师:这是树皮、草干。平时树皮和草小朋友是最熟悉的,在这里怎么不认识他们呢?(幼儿思考和自由发言)因为这里的树皮和草是加工过的,晒干后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许多中药多经过加工的,有的把它晒干;有的把它炒一炒,有的磨成粉,这样放时间长一点也不会坏。
2、师:有小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个东西臭臭的”。(幼儿思考和发言)
师:这是药味。中药有他特有的气味,吃起来还比较苦,但对身体有有好处。这个中药只有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这么好的东西是一位很早很早以前的老爷爷发明的,他的名字叫李时珍,他每天到山上找草药,治好了好多病人。他还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里面记录了许多中药和治病的方法。(用大屏幕展示李时珍的画像和书)
3、有小朋友问我:这样能吃了吗?(幼儿思考和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真聪明,连煎药都知道。我这里有一张关于煎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
师:中药像小朋友说的一样是不能直接吃的,要放在药罐里加水煮很长时间,煮到一碗药水的时候才能吃。(出示手工煎制的中药)现在人们发明了一种机器来煎药,煎药的速度非常快,带着也比较方便。为了吃起来更方便还把中药做成药片、药丸。(出示中成药)
三、品尝药茶。
1、师:中药能治病,还能防病。平时吃一些像胖大海、枸杞、菊花等中药,对我们的喉咙、眼睛有好处呢。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杯茶,请你们来尝一尝,看一看茶里面有什么?喝起来有什么味道?我们现在喝的就是药茶。
2、幼儿自由地品尝药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4-02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0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01-2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磁铁01-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4-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06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7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5-27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06-28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