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2、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芽过程。
花盆、种子;空纸壳箱
活动过程
1、老师实验;将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在放入纸箱 里。
提问:这粒种子能发芽吗?为什么?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提问:如果把这盆放入冰箱里会发芽吗?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师:如果有了阳光、温度种子就会发芽吗?对了,必须浇水就象小朋友一样,每天必须喝水才会长大。
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 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外界条件氧气、温度、水、阳光。
2、游戏:《种子发芽》,用肢体语言演示植物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
老师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让小朋友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3、增强探索精神,感受成功让纸立起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纸、积木、盒子、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人为什么能站起来?
2、那小狗是靠什么站起来的?
3、我们的桌子、椅子是怎么站起来的?
4、这个盒子没有脚,它为什么能站起来?
5、老师这里有一张纸,纸能不能站起来?(教师将纸放在地上检验纸是否能立起来)
6、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纸站起来?请你们来试一试。
二、操作探索
1、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展示过程中用语言进行表述)
2、还有没有小朋友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教师作一个小结,总结幼儿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三、再次探索
1、刚刚我们没有用到工具就让纸站起来了,你们都很能干,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我们请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纸站起来。
2、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几个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四、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指导老师建议:
1、缺少幼儿的主动性。引入部分“人为什么能站起来”、“桌子、椅子为什么能站起来”实际上已经给幼儿提供方法。可以直接引入纸,请幼儿来想办法让纸站起来。让幼儿在探索之后来总结道理,而不是由教师来告诉他们这个道理。这个活动还可以将团队合作加进去。
2、活动顺序方面: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探索可以换一下,有工具帮忙相对于没有工具要简单一点,最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站得稳稳的,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东西站起来的理由,最后作个总结。科学活动最终的价值或意义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
3、材料准备上:盒子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盒子的可塑性不强,如果用胶水把纸粘在盒子上的话,就用到了两个工具,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工具起到了作用。
4、教学点的问题:在幼儿把纸立起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来比一比哪个更牢固,再来找一找牢固的原因是什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一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对幼儿各种各样让纸站起来的方法的时候,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可能是事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导致在上课的时候觉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纸怎样才算是站起来”这个概念没有跟幼儿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纸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来,脱离地面就是悬空的,不算站起来。但是在活动进行的时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积木将纸撑起来,这张纸是横躺在积木上的。看到这个现象后我还是没有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在考虑到底应该是先提供工具还是先徒手操作,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评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
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身边到处是空气。
2、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3、在科学活动中,用语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准备:
1、塑料袋若干
2、各种实物,如积木等
3、水缸、充气塑料袋
过程:
1、教师让幼儿摸摸几个塑料袋(其中有积木、空气等)
通过幼儿对固体、液体的感觉,引出对空气的性质的发现
教师同时点一下三态的性质
1、把有小洞的.塑料袋放进水缸中,“发现了什么?”
2、“哪里有空气?”教师记录
3、幼儿找空气
4、交流分享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
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活动准备
录音机,欢快音乐;幻灯片。
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
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变小花",导入活动。
教师扮魔术师,从魔袋中变出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
二、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
播放幻灯片1,幼儿在观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
播放幻灯片2,
(1)幼儿动手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3、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
播放幻灯3,借助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让幼儿再次尝试。
(2)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
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的旋转速度。
5、游戏"看谁转的`快",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的更快。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小花转的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联系生活,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寻找生活中旋转的物品。
2、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转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三颗星星》故事ppt、红绿灯翻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想)瞧!是谁呀?他们都有什么颜色的.啊?太阳妈妈想送他们来地球上学本领,你们想知道他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吗?那一起来听这个故事《三颗星星》,听完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观看ppt,欣赏故事。
1、提问:这三颗星星学到了什么本领?幼儿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
提问:(1)三颗星星学会了什么本领?三颗星星学了本领后,太阳妈妈怎么做的?
(2)太阳妈妈思念孩子了?他是怎么做的啊?
(3)三颗星星回到太阳妈妈的身边后,地球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讨论:A、为什么三颗星星回到妈妈身边地球就乱套?
B、三颗星星能离开地球吗?为什么?
(4)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这三颗星星到底是什么呀?
小结:对,原来是红绿灯。
(5)红绿灯装在什么地方?(马路上,十字路口)
出示红绿灯的ppt。
红、绿、灯分别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红绿灯会发生什么事情?(会发生交通事故,交通阻塞)
小结:所以在生活中,红绿灯很重要,他们在街道上指挥交通,我们不能没有他。它是交通信号灯,告诉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三、游戏:红绿灯。
(东营市广饶县道庄镇实验幼儿园)
body { 9pt}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5
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2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07-21
中班科学教案[实用]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