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5 09:12:5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2、果树3棵3、苹果8个

  4、梨9个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上新置了一些废旧轮胎供幼儿操作、玩耍,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或滚动或搭建,百玩不厌。在一次活动中浩然小朋友忽然问我:“老师,这些轮子这么好玩,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思考。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遍布在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忽视。轮子有什么小秘密,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进来的,幼儿都无从知晓。因此我设计了“和轮子玩游戏”的教育活动,通过玩游戏、看动画,帮助幼儿在探索、实践中了解、认识他们熟悉但不熟知的轮子,知道轮子的演进过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2.认识轮子的演进过程,了解轮子的材质。

  活动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废旧轮胎、三个装有沙袋的纸箱、圆柱形积木。

  2.课前适量运动。

  活动过程

  一、实践活动DD运箱子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刚刚做完运动,小朋友还有没有劲?(有)那太好了,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帮一个忙。看,这儿有三个箱子,很重,老师想把它们运到那边,可怎么也弄不动,你们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运送,看能不能运送成功。有信心吗?开始!

  2.幼儿自由尝试运送箱子。

  3.通过比较知道滚动省力。

  “刚才你们是怎样运送箱子的?”请幼儿演示。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推动箱子、拉动箱子、用圆柱形积木滚动箱子)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4.想一想生活中更省力的办法。

  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用车)

  师:用有轮子的车子运送非常省力,但在以前没有轮子的时候人们就是用刚才的办法运东西,轮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轮子的故事吧!

  (评析:通过实践,幼儿非常感性地认识到了滚动省力。这一环节幼儿非常活跃,积极地想各种办法,推、拉、用积木撬…-由于箱子很。重还自发合作。最后想到将圆柱形积木放到箱子下滚动运送。教师有意限制了材料的投放,即只有箱子和圆柱形积木,这是因为生活中装载工具先进,只有限制材料的投放.幼儿才能抛掉习惯思维,想到并感受人们最原始的运输方法。)

  二、看课件认识轮子的演进

  1.看课件《轮子的故事》,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认识轮子的演进。大滚木DD实心木轮DD拼接的实心木轮DD轮辐轮DD铁皮轮DD橡胶轮DD钢圈轮。’

  2.第二次看课件《轮子的故事》,观察比较每个阶段轮子的不同。

  以前没有轮子,人们发现什么能省力,用它运送巨大的石头?

  最早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做成的?

  后来为了分散重力所以有轮辐,它是什么形状呢?

  最后为了增加硬度和弹性,又有哪些变化?

  (评析:轮子的演进过程以直观、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比枯燥的讲解或静止的图片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幼儿很轻松地知道了轮子的演进过程和轮子材质的变化。)

  三、和轮子玩游戏

  谈话:现在的轮子不但用处大,还非常好玩,大家可以和轮子玩游戏。

  1.每人一个轮子实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说一说轮胎的小秘密。

  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

  摸一摸什么感觉?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它为什么会凹凸不平?

  (评析:通过与轮子亲密接触和以前玩轮子的经验,幼儿能找到轮子的.秘密,了解轮子的特征DD黑颜色、有弹性、表面有花纹……幼儿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发现,并现场验证是否正确,最后对轮子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四、游戏练习

  1.看课件《请你帮我找到家》,示范玩法。

  2.幼儿上机操作游戏。先按教师的要求找到相应的轮子,然后操作鼠标送轮子回家。

  反复游戏,给不同水平的幼儿同等机会。

  (评析: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幼儿园,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课件并非只是一个“教具”,它也是幼儿的“学具”。它能实现人机互动,幼儿亲自操作鼠标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轮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活动

  谈话:我们认识了以前的轮子和现在的轮子,那未来的轮子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当小小设计师,一起设计未来的轮子,好不好?说不定将来的汽车上会安装上小朋友设计的轮子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能积极地观察、寻找春天植物发芽的现象,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2、乐意用语言和动作等表现嫩芽的特点。

  3、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选择初春时小草、树木刚发芽时的户外场景。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冬天的树木时树木样子。

  教师:冬天时,树木时什么样子的?

  2、自由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教师: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草有什么变化?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鼓励幼儿自由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或猜测)

  3、师幼一起寻找、观察小芽。

  教师:春天到了,我们看一看树木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边走边观察周围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芽”)

  教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的/?小芽时什么样的?像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芽的颜色、形状)请幼儿自由寻找并相互交流各自看到的小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你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小芽的样子?(引导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自己所看到的小芽)

  教师:你还发现那些植物的小嫩芽?它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小草的嫩芽。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14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14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9

科学活动教案【精】03-19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9

【热】科学活动教案03-19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23

【精】科学活动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