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8:49:0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7篇(优选)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三、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的推测:直线传播

  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2、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3、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3、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3、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科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我们托班一个“玩沙玩水真快乐”主题下的一节活动。在依据托班宝宝对水的喜爱,喜欢玩水的特性,设计本次活动。考虑到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水的颜色认识,安排了颜色分类环节。为培养孩子主动探究和对科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孩子的自主的发现和加入多环节的尝试操作。而托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增加他们的经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是紧紧围绕孩子特点和已有经验来展开的',特别考虑到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能对水变色现象感兴趣,能知道水变色是由颜料加入产生的。

  2、能大胆的尝试操作摇瓶娃娃,并对瓶娃娃按颜色进行分类。

  3、能大胆尝试探究水变色的颜色,能大胆的将颜料加入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透明矿泉水瓶(瓶盖上放好颜料红、黄、蓝)、三个大筐子(红色、黄色、蓝色标记)

  2、四组透明塑料盒子,装上清水,每组三个滴管、三色颜料(红、黄、蓝)

  3、三色卡每种颜色四张。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对水变色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能准确的对颜色进行分类与辨别。

  难道:幼儿能自主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能大胆的进行活动操作,活动过程秩序井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老师变成魔术师咯!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吧!仔细看清楚咯,老师的瓶娃娃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是怎么变的!

  2、老师双手用力摇瓶娃娃,边念“咒语”:“变、变、变!”

  3、引导幼儿说说瓶娃娃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摇瓶娃娃1、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双手握瓶子,用力摇,边念咒语“变变变!变变变!”)2、请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师来变一下魔法,尝试将瓶娃娃变身!

  3、幼儿操作摇瓶娃娃

  4、检验魔法师是否都合格,给魔法师贴上相应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将瓶娃娃进行分类

  1、请小朋友将瓶娃娃分别送人相应颜色的家。

  2、检验是否有瓶娃娃送错家。

  (四)引导幼儿探究水变色的原因。

  1、教师拿出同样有颜料盖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颜色会是哪里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找找变色的原因在哪里。(尝试在瓶盖上找一找)

  3、小结:原来是瓶盖上装上了颜料,颜料加入水中,水就会变颜色了。

  (五)变色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术的答案接开了。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变变变!”

  2、老师拿一个大滴管,将颜料(红色)吸到水箱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在那搅拌棒将颜色搅拌均匀。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脑袋挤一挤,松一松;小水箱上再来挤一挤,松一松。

  4、引导小朋友上来尝试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滴进去,观察变化引起兴趣。

  (六)活动延伸我们去班级里,每个宝宝都去尝试玩一下颜色“变变变”游戏。

  1、托班体育:颜色找家

  2、认识红黄绿—托班游戏教案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1、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实际例子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 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 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解题。

  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

  二、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三、师生讨论归纳如下:

  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4、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8、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9、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五、问题探讨:

  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明: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2、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明: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六、探究写法:

  1、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2、文章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

  自己的担忧——存在的问题——一代人的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文明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五、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

  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07-20

关于科学教案11-03

手的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必备)08-05

科学教案(集合)08-05

(通用)科学教案08-05

【精品】科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