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4 09:25:5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科学教案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进行课前对小动物的观察、探索和关爱活动。

  2、投影设备、动物图片、动物背景图纸每人一张、彩笔、音带、彩色短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诗画绝妙 挥笔潇洒

  教师诗画小狗,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竖耳朵,摇尾巴,

  鼻子灵敏顶呱呱,

  看大门儿是专家,

  朋友个个都爱它。

  二、客人寻友 主题形成

  1、另一教师扮演小狗比比客人来到小二班寻找朋友,通过说儿歌、作诗画 、猜谜、 表演 、 歌唱 等形式让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谁。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每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给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1)由比比客人朗诵儿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

  (2)由比比客人作诗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朋友。——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3)通过猜谜语引导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他吓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动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态特征,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说出自己的朋友。——小猴子

  (5)通过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热情帮助 寻找尾巴

  1、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进行一一对应连线,让幼儿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悦感。

  2、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激趣 快乐无限

  听音乐玩《找尾巴》的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什么样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样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动评价:

  1、帮助幼儿认知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2、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二、 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科学教案 篇3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教学步骤: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

  2、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3、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4、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5、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7、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8、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9、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

  第一,形成温度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准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实验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学生讨论后站起来)

  好!你们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边是一杯冷水,右边是一杯热水,中间的是温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不一样)

  【评:(1)以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较为感兴趣;(2)选手指感觉灵敏的同学,是为下面感觉到的冷热不一样做铺垫;(3)将左右两只食指插入温水,书本中安排是同时插入后,我经过多次实验,感觉一先一后,效果更加明显。】

  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是这样的吗?可,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噢,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二、 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想)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

  【评:借助刚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学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温度的心理,激发学生测量的欲望,为学习使用温度计做下铺垫。】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特意做了个大模型。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大家清楚了吗?好!看看老师教具上的温度是多少?(学生读数)改变液柱的高度,学生继续读数。

  【评: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历亲为,动手探究。可是,“动手探究”不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在提倡动手探究的同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讲授教学”,在许多情况正是,传统讲授法,也有自己的优势。】

  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开始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一至两组测量的数据)

  我们发现冷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三、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

  1、过渡: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均匀下降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慢,慢——快,均匀)教师:为什么这样猜?

  【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热水是在渐渐变凉的,但至于怎样变的,学生可能没有细想过。这里教师设问“它的温度怎样下降后”紧接着追问,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更明,学生思考的难度大大降低。科学课中的探究并不等同于猜谜语,它是要有根有据的。】

  (一)方案设计

  4、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5、学生答:测。

  6、师追问:怎么测?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变化?两次呢?(也不行)那你认为测几次?

  7、对,必须经过多次测量,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

  8、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

  (1、2、3、4、5……)

  9、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为了时间的准确,老师用秒表给大家记时,2分钟时间一到,老师会报时,你一听到报时,就把观察到的温度及时记录下来,好不好?

  10、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使用温度计……)

  11、另外,老师觉得大家还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有时记录。

  【评:教师通过一系列引领性的提问,化解了此次实验中的难点,在宽松和谐的对话中和学生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互相尊重,也为科学探究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二)实验操作

  1、(发材料)小组长上台来领铁架台和一杯热水。

  2、你们温度计的液柱还在上升吗?(不升了)

  3、好,注意开始记时了,请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填入“0”分钟对应的格里。

  【评: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教师统一计时,避免有的小组温度还在上升时读数。】

  4、2、4、6、8、10,观察记录。

  (三)交流汇报

  1、2—3组汇报,教师板书温度。其他小组都记录下来了吧!我们来看这两组的数据。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思考回答。

  4、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

  5、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

  6、师生同步作曲线图。

  7、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拓展延伸

  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板书设计 :

  冷热与温度

  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本课是研究摆,学生对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是日常生活中与摆相关的事物,如秋千、拳击沙袋等,其次,前一课了解的钟摆和自制单摆,学生对摆的运动特点,摆的各部分名称(支架、摆线、摆锤、摆幅)以及操作摆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实是课的导入。通过两个问题“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出问题。几幅卡通画其实是对今天活动的猜测,也是对前一课活动的提示和提升。图中一个小男孩说:好像跟摆绳长有关,男孩提出这个观点,说明他是经过观察的。因为学生制作的摆摆锤的重量是相差不多的,但摆线的长度是有差异的。图中的一位小女孩说: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吧。这个观点也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原有认知的。边上一位男孩说:与摆的幅度也有关系的。也代表了一些学生的想法。但图中另一位男生提出了:根据以前的观测,摆幅大小对摆的速度影响不大,一则,部分的排除了前一位同学的看法,一则表示他把上一节课观察到的现象与这节课联系了起来,是思维发展比较超前学生的代表。在“机械钟摆”中,学生观察了不同摆幅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所以这位学生就提出了“与摆幅没有多大关系”的观点。也有一位同学提出:我们还是做实验观察一下吧,提示所有的争论最终都要靠实验来验证。

  第二部分是用摆做实验,第一个问题是“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次数”,要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哪个是变量(也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哪些是不变量,对无关因素我们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所要研究问题结果的精确性。在这里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是摆绳和摆幅,这里我也让学生明白,控制不变量,是在我们实验的环境下力所能及的尽可能的控制不变量,还有如摆动的方向,摆锤的大小(介绍摆锤的选择),每一次人不要凑得太近,最好同一个人控制摆锤的摆动等。第二个问题是“摆绳的长度是否影响摆的次数”。因为有前一个实验作基础,所以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对较简单。但这个实验有两次学生自己操作改变摆线长短,这样,对学生操作的要求有所提高。

  学生在做完以上两个实验后,进行的是对这两个实验的讨论和分析,用了三个递进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的重量有关吗?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这三个问题其实学生通过实验是不难得出结论的,关键是对学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思考,就不难得出结论了(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同一个摆中,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三部分教材是,讨论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情况,它们的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通过实验观察,再次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摆绳长一样,为什么摆动速度还会不一样呢?),要让学生明白,影响摆摆动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摆的.摆长,而不完全是摆绳,摆绳只是摆长的一部分,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同时这一块教材,也是为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作准备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

小学科学摆教学设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精)08-03

科学教案(优)08-04

科学教案(必备)08-05

(合集)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热门)08-10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