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 1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玩哪些东西会有危险。
2、培养幼儿的初步自我保护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电风扇、电熨斗、小刀片、香水图片、自制挂图
2、配套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风扇、电熨斗、小刀片、香水图片
1、让幼儿说出图片的名称
2、让幼儿简单地说出它们的.用途。
二、引语: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很好,图片上的这些东西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天热了帮我们解热,衣服皱了,电熨斗帮我们烫平衣服,我们还可以用小刀削水果,往身上撒香水。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东西,可是,如果小朋友把这些东西当玩具,就很危险了。
三、指导幼儿看图:
1、图上有几个男孩,他们各自在干什么?
2、图上有几个女孩,他们各自在干什么?
四、引导幼儿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五、教师告述幼儿:
1、把手伸进转动的电扇里会伤害到手指,会受伤。
2、玩小刀会割破小手,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3、玩通电的电熨斗会烫坏衣物,甚至会伤害自己或者引起火灾。
4、对眼睛喷香水会弄伤眼睛。
活动反思:
通过这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物品作用的熟悉,也能够让幼儿在看图和听老师讲解的途中学习到危险的概念,懂得什么东西能够玩什么东西不能玩。在幼儿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但是在此类教学活动中,并不能把所有的危险和有危险的物品都让孩子们掌握,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思想上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 2
安全活动:
这些东西不能随便玩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尖锐的东西的危害。
2、教幼儿正确使用笔、筷、剪刀、铁铲等物品,初步培养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尖锐物品,flash
活动过程:
1、介绍准备好的一些尖锐物品的名称、形状及用途。感知这些物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东西,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出来的。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我们经常用的尖锐的东西,请你说说它的名称及用途。”
提问:这些东西小朋友平时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小结:这些东西有的有尖尖的头,如:玩具、剪刀、铅笔、小树枝等;有的有很锋利的'边缘,如刀片,水果刀等;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如尖尖的笔可以写字、剪刀可以剪纸、刀片可以裁纸、削水果皮等。帮了我们很多忙。但是如果不注意,它们也会给我们带来危险,会对人造成伤害(划伤、割破等)。
2、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尖锐、有危险的东西。如何保护自己或别人不受到伤害。可以对幼儿的好建议给予实践验证,加深印象。
小结:在使用尖锐物品时,不能将尖利的物品拿在手上随意挥舞,也不能含着筷子、吸管或用小棒串着的食物追逐。尖锐的物品用完后要及时收拾好,特别提醒幼儿,因为年纪还小,有一些尖锐的物品还不能使用,也不要去尝试,更不能当玩具玩。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危险电器,如插座、电熨斗、微波炉等,知道不能随意触碰。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用电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安全讨论活动。
二、活动准备
常见危险电器的图片、视频。
插座、电熨斗、微波炉等实物模型。
安全用电儿歌音频。
三、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幼儿因触碰插座而差点发生危险的动画视频,引发幼儿兴趣,提问幼儿:“视频里的.小朋友做了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电器可能带来的危险。
认识危险电器(10 分钟):展示常见危险电器的图片和实物模型,逐一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同时讲解随意触碰这些电器可能引发的危险,如触电、烫伤等。
安全讨论(10 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危险电器,应该怎样避免触碰。请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情景模拟(10 分钟):设置家庭场景,摆放插座、电熨斗等模型,邀请幼儿扮演家庭成员,演示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危险电器,其他幼儿观察并指出正确或错误的行为。
学唱儿歌(5 分钟):播放安全用电儿歌音频,带领幼儿学唱,通过儿歌加深幼儿对安全用电的记忆。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危险电器,并告诉家长应该如何安全使用。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使幼儿认识常见药品,知道药品不能随意服用,更不能乱碰。
让幼儿了解随意吃药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幼儿辨别药品和糖果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活动准备
常见药品的图片、实物(已过期或不能服用的)。
糖果若干。
药品安全小故事图片。
三、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5 分钟):展示药品安全小故事图片,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误吃药而生病的故事,提问幼儿:“小朋友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药品?” 引导幼儿思考药品安全问题。
认识药品(10 分钟):展示常见药品的图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药品的名称、作用,讲解随意吃药的危害,如肚子疼、呕吐等。
辨别药品与糖果(10 分钟):将药品和糖果混合摆放,让幼儿观察并辨别,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药品和糖果的`不同之处,如颜色、形状、味道等。
安全小卫士(10 分钟):设置情景,如家里有药品掉在地上,问幼儿应该怎么办,邀请幼儿回答并演示正确做法,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 “安全小卫士” 贴纸奖励。
总结回顾(5 分钟):和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再次强调药品不能随意碰、随意吃。
四、活动延伸
在班级的区角活动中投放药品和糖果模型,让幼儿继续进行辨别练习。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尖锐物品,如剪刀、小刀、针等,知道不能随意触碰。
让幼儿了解触碰尖锐物品可能带来的伤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尖锐物品的能力(在成人指导下)。
二、活动准备
剪刀、小刀、针等尖锐物品的实物(用安全道具)。
幼儿因触碰尖锐物品受伤的`图片。
正确使用剪刀的视频。
三、活动过程
图片导入(5 分钟):展示幼儿因触碰尖锐物品受伤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图片里的小朋友怎么了?是什么东西让他受伤的?” 引起幼儿对尖锐物品的关注。
认识尖锐物品(10 分钟):出示剪刀、小刀、针等尖锐物品的实物,介绍它们的用途,同时展示它们可能带来的危险,如割伤手指等。
正确使用方法学习(10 分钟):播放正确使用剪刀的视频,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在成人帮助下如何正确使用尖锐物品。
情景判断(10 分钟):设置不同情景,如小朋友自己拿着小刀玩耍、用针乱戳东西等,让幼儿判断行为是否正确,并说出原因。
安全儿歌(5 分钟):教幼儿念一首关于远离尖锐物品的儿歌,如 “小剪刀,尖尖头,不用时候收起来,小刀针,危险物,乱碰乱摸会受伤” 。
四、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活动时,教师加强对幼儿使用剪刀等尖锐物品的指导和监督。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 6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热水、热汤温度高,不能随意触碰。
使幼儿了解触碰热水、热汤可能导致烫伤,学会保护自己。
培养幼儿在面对热水、热汤时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
装着热水(温度适宜观察,不会烫伤)的杯子、盛有热汤的碗(模型)。
幼儿烫伤的图片、正确处理烫伤的视频。
安全警示标志贴纸。
三、活动过程
实验导入(5 分钟):出示装着热水的杯子,让幼儿轻轻感受杯子的热度(在安全距离下),提问幼儿:“水摸起来怎么样?如果直接用手去碰热水会怎样?” 引导幼儿思考热水的.危险性。
危险讲解(10 分钟):展示幼儿烫伤的图片,讲解触碰热水、热汤可能导致的烫伤后果,如皮肤发红、疼痛、起水泡等。
正确处理方法学习(10 分钟):播放正确处理烫伤的视频,教幼儿烫伤后要立即用凉水冲洗等简单处理方法。
情景表演(10 分钟):请幼儿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如家里有热汤放在桌上,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贴警示标志(5 分钟):给幼儿发放安全警示标志贴纸,让幼儿在班级里寻找可能有热水、热汤的地方,贴上警示标志。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注意热水、热汤的安全,和幼儿一起制作家庭安全警示标志。
【中班安全《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不乱吃东西》01-08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碰一碰》02-05
求职信哪些东西不能写07-21
中班安全教案05-19
颜色碰一碰教案11-07
中班安全教案模板06-12
中班防震安全教案07-05
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09-11
中班安全知识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