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2023-11-13 17:52:32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发展团、压、切等技能。

  2、学会利用工具创造性地装饰月饼。

  3、体验中秋节做月饼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橡皮泥、橡皮泥工具、蛋糕盘。

  2、课件。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又圆又方,又甜又香,平时少见,中秋用上。

  在中秋的时候吃月饼是咱们的习俗,但是在平时的时候都很少吃。

  2、为幼儿播放月饼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月饼都有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总结在黑板上面,让幼儿再想一想月饼还有什么样的花纹?

  教师小结:

  1、月饼的形状还有很多很多,有直线的、斜线的、波浪线的等等。回家的时候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还可以做出什么不一样的月饼做出来,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来欣赏。

  2、今天咱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圆形的月饼,怎么来做呢?之后教师演示:先搓圆再压扁,然后在泥面上画花纹。

  3、小组讨论:咱们可以用小刀在上面刻花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花纹?鼓励幼儿说出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

  4、幼儿利用各种道具创造性地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做的好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随时给其余幼儿展示,让其余幼儿学习。

  5、将幼儿做好的月饼放到蛋糕盘里面,放到前面的展示桌上,进行“月饼展示会”活动,让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月饼?为什么?

  6、给幼儿展示各种不一样的月饼图片,比如:小鱼的、愤怒的小鸟的、多啦A梦的。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体骨骼的特性,掌握保护骨骼的方法。

  2、知道关节的运动功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3、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懂得关心受伤的小伙伴。

  活动准备:

  1、人体骨骼模型。

  2、人体轮廓图片若干。

  3、Flash动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出示手绑绷带的布娃娃。

  娃娃的手臂怎么了?她手臂上的骨头怎么会断了呢?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二)操作记录:人体的哪些部位有骨头?

  1、幼儿摸摸自己、摸摸同伴哪些部位有骨头,两两合作在人体轮廓图上做记录。

  师:我们人体除了手臂上有骨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骨头呢?我们来摸一摸、找一找,可以你摸摸我,我摸摸你,也可以自己摸一摸,然后把你摸到的骨头在人体轮廓图上记录下来。

  教学设想:让幼儿充分感知骨头在人体中是无处不在的。两人合作记录,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交流自己的操作及记录。

  师:呀,原来我们的身上有这么多骨头呀!谁想来介绍一下呢?你在哪里找到了骨头?

  幼儿说到哪儿,全体幼儿就跟着摸一摸,同时说:“我在__摸到了硬硬的骨头。”

  (三)初步了解骨骼的构造及特征。

  师:原来我们人身上的许多地方都有骨头。这些骨头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人体骨骼模型,我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教学设想:老师在介绍人体骨骼模型的时候,主动与模型接触,这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影响孩子,以消除孩子初次接触模型的恐惧心理,这样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使活动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1、自由观察图片、图书,触摸人体模型等。

  2、交流:你看到的骨头是怎样的?像什么?

  教学设想:骨骼模型上的每一块骨头都是各不相同的,让孩子讲讲像什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有的说:肋骨像斑马线;有的说头盖骨像皮球;有的说小腿骨像一双筷子……

  结合幼儿的讲述,老师简单介绍一些骨骼的作用。

  教学设想:将骨骼的.保护作用随机地穿插在幼儿的讲述中。例如,幼儿说肋骨像蝴蝶,老师就说:“是呀,这些像蝴蝶的肋骨就像一个笼子,保护着心脏、肺等内脏。”这样顺着孩子的思路展开活动,使活动显得灵活、流畅。

  3、了解骨骼的支撑作用。

  师: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人体骨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扁,有的圆,这些各不相同的骨头像一个架子把我们人支撑起来,使我们人可以站起来。

  教学设想:骨骼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难点,因此老师将其蕴含在小结中,通过讲解帮助幼儿了解。现代教育观提倡的“以孩子为主体”不等于教育不能“告诉”,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告诉。

  4、重点介绍关节的运动功能。

  师:你们看,我的什么动起来了?(老师有节奏地弯弯手臂,曲曲手指。)

  我的手臂、手指为什么能动呢?因为这些地方都有可以活动的关节。我们来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可以活动的关节呢?

  教学设想:选择手臂和手指这两个运动幅度差异较大的部位,以此来扩展孩子的思维,使他们大胆地探索、发现,从而体验发现的快乐。

  5、随动画音乐“让身体动起来”。

  教学设想:这里的“动”既是活动内容的延续,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活泼可爱、富有节奏的Flash动画,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

  (四)了解保护骨骼的方法。

  1、讨论怎样让受伤的娃娃学会保护自己。

  2、鼓励幼儿与受伤的娃娃对话。

  教学反思:用对话这一形式来了解保护骨骼的知识,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

  3、以娃娃的口吻介绍正确的坐姿、站姿。

  师:谢谢小朋友告诉我这么多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也有一些好方法告诉大家。这些方法藏在下面的儿歌里:坐要挺直腰,站要挺起胸,不歪也不倒,抬头精神好。

  幼儿学学儿歌里的正确坐姿、站姿。

  教学设想:儿歌简洁、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听来轻松悦耳,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活动延伸:

  1、提供操作卡,让幼儿判断行为对错。

  2、在日常活动中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

  3、多渠道了解人体骨骼及人体的其他知识。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3

  活动目标:

  通过跳脚印地毯活动,发展幼儿弹跳力,动作的协调性。

  巩固垃圾分类的指示,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脚印地毯若干块,三个不同颜色并贴有标记的垃圾桶各两套。准备无机垃圾(易拉罐),有机垃圾(果皮、花生壳等),有害垃圾(废电池,一次性快餐盒等)。

  幼儿已有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及分类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可乐罐操

  幼儿扮小袋鼠,跟着教师袋鼠妈妈做可乐罐操(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跳脚印地毯。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跳着脚印地毯上的脚注练习。

  2.游戏:小袋鼠捡垃圾。玩法:幼儿把发现的垃圾放入自己胸前的袋子里。

  3.游戏:小袋鼠送垃圾。要求:知道三种不同颜色不同标记的'分类垃圾箱。

  了解三类垃圾的分类方法:跳着脚印路,将胸前袋子内的垃圾送到垃圾筒里。

  过程:

  (1)教师示范跳着脚注路送垃圾。(双脚跳—单脚跳分类放)

  (2)请两只小袋鼠练习跳脚印送垃圾。(教师提醒要跳在脚注上)

  (3)全体幼儿游戏。

  4.比赛:幼儿分成两对。进行比赛。

  5.要求动作敏捷,行动快,垃圾分类准确性。

  6.结束部分:(公圆管理员出场)说:小袋鼠们真能干,把我们公圆地上捡起来,还把它们分类垃圾筒内,谢谢你们环保小袋鼠,为了表示感谢,我们要送你们每人一张废旧物品小制作展览的入场券。

  环保小袋鼠跟着妈妈跳着脚印路到展览室参观。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4

  【活动目标】

  练习投掷和快速跑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手拿沙包站在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每队排头的幼儿头顶沙包,从小路上急速向前走。走到小河边,取下沙包,单手将沙包用力向圆圈投去,然后双脚跳过小河,快速向前跑,绕过圆圈,按原路返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依次进行,直至全部跑完。最后教师数一数各队圆圈里的沙包数量,以多者为胜。

  【活动规则】

  1、走小路时只能走不能跑,否则须从头开始。

  2、前后两人必须拍过手,方可继续进行。

  注意事项:

  1、小路也可画成弯曲的,小河与投掷的距离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变动。

  2、如果圈内沙包一样多,则以速度快,守规则者为胜。

  【活动反思】

  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合作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课前我一直担心学生会“出洋相”,一个担心是:能否放手让学生小组自主活动?但在课堂上四个学生小组都出乎我意料的有序地展开了活动。由此我认识到,只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自主的空间,都具有将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的能力。我课前的第二个担心是器材问题,由于纸飞机材质和制作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纸飞机飞行的高度和远度,所以我担心这会影响到学生对正确投掷动作的体验和掌握。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部分破损的纸飞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投掷效果的展开,但在经过师生共同探究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对正确的'投掷动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相同的投掷纸飞机不同的飞行高度和远度相反还激起了部分同学的好奇心,在课后他们拉住我询问原因,在鼓励和肯定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后我就纸飞机的一些弊端跟他们作了解释,同时鼓励他们去摸索更好的纸飞机的制作方法让纸飞机飞的更高更远。事后我鼓励学生努力在学习中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5

  活动背景:

  今天的纸版画活动是《熊猫》,熊猫虽然小朋友们都没有亲眼看过,但在电视里或者书上看过,所以比较熟悉,绘画的熊猫小朋友都刚画过,这次要来进行纸版画的熊猫,小朋友们都特别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

  一、动物猜谜,导入活动主题

  教师:脑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熊猫)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图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它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圆的,耳朵像半个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像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像椭圆形,它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赵凌越说:我在书上看见的熊猫身体都是圆圆的,胖乎乎的很可爱的;周琦说:我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的;华夏飞说:熊猫我在电视里也看见过的,它不咬人的——)

  幼儿由于平时在图书、电视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熊猫,所以对熊猫比较熟悉,对熊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也比较了解,能够把熊猫的样子比较清晰描述出来。

  三、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完整示范操作过程

  1、用一张完整的硬纸板用剪刀依次剪出熊猫的头、耳朵、身体、四肢。

  2、把熊猫的各部分进行组合,用胶水贴在纸上。

  3、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给熊猫涂色,进行拓印到底版上。

  四、幼儿操作

  1、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帮助个别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剪出熊猫的不同形态。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均匀涂色,保持画面和衣物的整洁。

  (沈奕棋拿着纸板说:“老师熊猫的圆圆的头怎么剪呀?”徐振宇说:老师我也不会剪,我剪不圆。)

  虽然小朋友们在小班时经常进行剪纸类的手工游戏,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但是我发现我班小朋友的剪纸能力还很弱,连一些简单的圆形都剪起来很吃力,有些新小朋友连剪刀也不会拿)

  五、结束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

  2、鼓励幼儿要爱护大熊猫。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虽然很浓,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纸版画,对幼儿们有些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制版时,小朋友们都不能用剪刀剪出完整的图形,连最简单的圆圈都很吃力,有些幼儿剪好后,再用胶水贴起来时,自己刚剪的东西(像头、眼睛、嘴巴等)就找不到了,不是混到其他下小朋友那里去了,就是掉哪里地上了。我想可能跟我刚才不合理的示范有关吧,如果让小朋友先用剪刀剪出熊猫的一部分,如头,然后马上用胶水贴住,这样操作起来会方便些。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6

  活动目标

  熟悉彩沙的性能,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对大自然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大胆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重点与难点

  重点:沙画的作画步骤。

  难点:固体胶涂均匀。

  材料及环境创设

  油画棒、水彩笔、卡纸。

  彩沙:固体胶、小勺、大盘。

  环境:部分桌子放卡纸及油画棒、水彩笔,幼儿任选一种比作画,也可两种工具交替使用。部分桌子中间放一大盘,内置一罐彩沙,若干小勺,固体胶。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日趋提高,如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工具,同一种方法,将不利于促进手部肌肉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艺术的表现与创造。

  此活动迎合幼儿爱玩沙的心理,又里利用蔡杀的特点与艺术活动相结合,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自由创造,充分尝试的机会,能进一步扩大使用工具材料的范围,体会多种材料组合创造的效果,从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活动流程

  语言引导――欣赏讨论――操作演示――幼儿操作――引导讲评

  语言引导,引起兴趣

  建议教师可请幼儿介绍去海边的经验并通过设问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阳光、水、沙、空气)

  设问

  (1)、为什么大家都爱去海边?

  (2)在海边可做些什么事?

  欣赏讨论

  建议让幼儿来寻找这张画上“特别”的地方,说说它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有一处地方是用沙来代替深色的)

  说明

  范例中的哪一部分作沙画可有教师自己选择(根据沙的颜色)太阳、海水、树和沙滩。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动态及远近的物体,提示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及新的方法组合创作。

  操作演示

  建议绘画部分不演示,重点是演示作沙画的步骤:

  (1)在画面中央决定某一部分作沙画留出不涂色。

  (2)将留出部分用固体胶涂均匀。

  (3)用小勺把彩沙撒在固体胶上,并用小勺背面抹匀。

  (4)把卡纸竖起,让多余的彩沙会到大盘里。

  说明

  涂固体胶时可让幼儿观察涂均匀与不均匀的大小感,体会到做事认真、仔细与“美”的关系。

  4、幼儿创作

  教师可指示:谁拾的贝壳多?(表现出动态)

  (1)选择最突出的'部分做沙画。

  (2)选择彩沙是,注意配色。

  (3)边制作沙画、边思考制作步骤。

  说明

  当有的幼儿固体胶没涂匀,沙画部分出现“漏洞”时,应劝阻幼儿即时加深固体胶,这样回使画面“一团糟”,要鼓励幼儿下次再尝试。

  5、引导讲评

  集体找找或由作者介绍哪一部分是沙画。

  说说制作时的体会:怎样把沙画作好的。

  在教师的帮助下给沙画喷定型胶。

  说明

  让幼儿谈谈制作时的体会,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学习,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7

  《认识钟》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明白,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取此教材有必须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一般来说,儿童每一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必须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潜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透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潜力目标:

  透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潜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潜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

  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构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透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忙他们获得必须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透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到达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潜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用心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钟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对时钟的运转规律有了一个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还透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开始我用谜语引出活动资料,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必须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出示钟的实物)

  第二部分: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活动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师问:小朋友们仔细瞧瞧,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针,还有12个数字。)然后请幼儿比一比,看一看两根针的不同点,引出时针和分针的概念。再透过老师演示,拨动后面的齿轮请幼儿仔细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在幼儿主动探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但它们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第三部分: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只的钟,分别拨好了12点、1点、2点,让幼儿观察、比较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之后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立刻得以巩固,而且透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之后透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进一步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之后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幼儿园教学课堂说稿二《说说我家的人》

  以下是我自己写的课堂说稿,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推荐!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

  以下是我自己写的课堂说稿,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推荐!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专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很快进入专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状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8

  活动目标:

  ⒈掌握向日葵的画法,尝试添画花瓶、装饰边框,丰富画面。

  ⒉能够合理布局,表现出前后的遮挡关系,并大胆表现向日葵的不同姿态。

  活动准备:

  颜料、毛笔、范画、梵高向日葵ppt。

  活动过程:

  一、向日葵实物图片导入。

  ⒈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向日葵)向日葵是什么样子的?

  ⒉为什么我们叫它向日葵呢?

  小结: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哪里。所以叫向日葵。

  二、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引出课题。

  ⒈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幅美丽的向日葵绘画,这是外国的一位画家画的,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他画的向日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⒉这些向日葵一样吗?是不是都朝着一个方向?那都有哪些方向呢?请小朋友们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姿态(个别表演,集体模仿)?

  ⒊我们来看看向日葵的花瓣。向日葵的花瓣是什么样的?它们好像在干什么?

  ⒋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有的扭动身体,漂不漂亮?你们喜欢吗?

  ⒌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除了向日葵,还有什么?向日葵喝了花瓶里的营养才会更美。

  ⒍你们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⒎那么这幅画是谁画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师介绍梵高及其他向日葵作品)

  三、创作《向日葵》,激发幼儿作画灵感。

  ⒈刚才我们欣赏了大画家的作品,你们想成为一名大画家吗?今天,我们小朋友就要画一瓶你喜欢的向日葵,画的时候要大胆,色彩要亮丽。

  ⒉向日葵该怎么画呢?(幼儿自由讲述向日葵画法)

  ⒊老师讲解绘画步骤

  ⑴故事引出向日葵的绘画方法:有一天,老师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向日葵的花盘外形),这块地真不错,我决定开垦一下,横着开了一条条沟,又竖着开了一条条沟……“哇,变成了一个个小格子。”“这么好的地,我要种上一颗颗种子,收获果实(向日葵的籽)。”瞧,向日葵就呈现出来了。最后再添上花瓣。

  ⒋讲解向日葵的遮挡关系。

  哎呀,后面的花也探了个头出来,可是,被前面的花挡住了一点点,该怎么画呢?

  原来呀,我们只要把它露出来的一半花画出来就行了,被遮住的部分不用画。

  ⒌花瓶的设计

  画完向日葵,我们要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啦,花瓶的造型有很多种,你想画什么形状的花瓶呢?你的花瓶上有些什么漂亮的'花纹呢?

  ⒍一瓶向日葵画好了,我们要为它装饰上好看的边框,你想怎么装饰呢?

  四、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1、画圆时一定要记得舔笔,要画得大一点、细一些。圆里有什么?我们可以怎么画?(蘸浓墨将笔竖起用细线条在圆中画格子装饰,而后再在每格中点一点。)

  2、注意花的位置,以及花瓣的布局。(蘸浓墨将笔竖起用细线条在圆外画半圆形表示花瓣,画时沿着圆画出,一个接着一个。)

  ⒊引导幼儿大胆装饰花瓶和背景。

  五、讲评。

  ⒈展出幼儿的作品,带领幼儿欣赏《向日葵展》

  A好多的向日葵啊,哪个画家来介绍一下你创作的向日葵?(引导幼儿从构图及向日葵的造型来讲)

  B如果你请你买一副向日葵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你最想买哪一幅?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向日葵的色彩的搭配、线条的流畅来讲评)

  C谁的背景设计的最独特?

  ⒉老师小结,鼓励作画有进步的孩子。

  今天你们创作的向日葵都很美,我们都沉浸在了向日葵的世界里,可真幸福啊!

  六、活动延伸:向日葵种植

  在班级种植地中,播撒一些向日葵的种子,利用课后空余时间为向日葵浇浇水,除除草,观察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9

  《神奇的指纹》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透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透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提出:“教育资料的选取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必须的挑战性;既要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资料,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带给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资料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潜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潜力、发展水平与潜在潜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潜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透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潜力目标:透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用心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

  (二)难点:透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明白指纹的用处。

  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带给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简单、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状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透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带给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但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

  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能够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

  (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观察法:整个活动一向都是幼儿在透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

  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

  (一)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

  (二)物品准备:

  1、指纹印画一幅;2、印泥和白纸若干;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4、双胞胎指纹图;5、实物投影仪一台;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8、破案小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明白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印的)真搞笑,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印好吗?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分析:透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这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

  1、认识指纹。

  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的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那你明白它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

  (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

  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

  (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先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

  (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明白双胞胎长得个性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呢?

  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之后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透过几个层次的比较与观察,这样能够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

  (三)观察指纹的类型

  1、将几个幼儿的指纹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两种常见指纹类型,分别给它们起名字。(斗型,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涡;箕型,纹线像簸箕似的,有一边是开口的)3、师:赶快用放大镜找找看,你有几个手指头是斗型的,有几个手指头是箕型的?(各人统计自己各类指纹的数量,巩固认识指纹的类型)。

  分析:在此环节中,透过食物投影仪,能够使幼儿对指纹认识得更清楚、直观。最后让幼儿自己统计记录自己的指纹,这是一个很好的巩固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帮忙幼儿正确认识、区分指纹的类型。

  (四)了解指纹的作用

  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忙?(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讲述简短破案小故事。

  2、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忙,还有什么用处?

  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1)指纹考勤机

  (2)光学指纹鼠

  (3)指纹保险箱

  (4)指纹锁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讲述一个简短破案小故事,这样不仅仅何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指纹破案”这一作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五)结束部分:

  师: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仅能够帮忙警察叔叔破案,还有那些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保险。不仅仅如此,刚才我们还看到用指纹添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伴着音乐声,幼儿愉快地创作,结束本次活动。

  分析:以指纹画创作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不仅仅能够让幼儿得到一个休息,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科学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在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幼儿对指纹的形状、特征再一次进行巩固。

  七、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本身的探索欲望,我将本次活动的眼神设计为--“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齐查资料:小动物们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这样不仅仅但是给幼儿继续探索的契机,也能够使幼儿更好的与父母进行互动。

【幼儿园课堂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课堂教学教案03-20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12-04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精选18篇)12-29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精选11篇)12-27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11篇)12-04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11篇12-0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案01-30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汇编11篇)12-27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汇编11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