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0 09:36:0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4篇(精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4篇(精品)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对身体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动画视频。饼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小饼干,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干,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好吃吗?

  二、欣赏故事,感知作品内容的有趣,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刚才我们吃的饼干还在嘴巴里吗?去哪儿呢?有的小朋友说饼干去了---还有的小朋友说---那饼干究竟去了哪儿?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食物经过了人体的什么地方?

  欣赏故事视频

  三、回忆内容,体验自己身体的消化器官

  1.听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食物去人体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儿说到哪个部位,教师点击相应图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还有呢外一个名称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领呢?

  食道(运输功能)脖子-对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细细的长长的管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样,帮助人体运送食物。

  胃(搅拌功能)胃又有什么本领呢?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吸收营养)它可以干什么?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垃圾的仓库)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肠的终点是什么?()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2.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食物经过人体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丰富词汇"消化器官"。)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这些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在我们身体里工作着……口腔里的牙齿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样往下运送食物、胃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仓库、大肠的终点就是,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3.幼儿操作游戏:图片排序。(演示画面二)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排序游戏:请看图片上有一根长什么?绳子上夹着-夹子,请你们按照人体消化的顺序,对下面的这些消化器官进行排队,一个一个的夹到夹子上。谁来说说,谁排第一---------

  四、游戏"翻翻乐",巩固和拓展相关经验

  1.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翻翻乐"的游戏。(放PPT),这个游戏一共有六道题,不管你指到谁,它就会翻开,给你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回答正确方能过关,才能进入下一题。小朋友加油喓!

  2.关于人体消化器官,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游戏:对错猜猜猜。

  1.吃饭时细嚼慢咽(对)

  2.运动后马上喝水(错)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对)

  4.饭后剧烈运动(错)

  5.天热时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对)

  6.吃汤泡饭(错)

  7.一边吃饭一边讲话(错)

  8.不吃早饭(错)

  五.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坐了这么长时间,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那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附"翻翻乐"游戏题: 1."饭后,我们一起去踢球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2."游戏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拉肚子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3.身体里哪个消化器官有点像搅拌机?为什么说胃或口腔像搅拌机?

  4.暴饮暴食对吗?

  5.经常吃粗粮好吗?(可以追问:粗粮有哪些?)

  6.睡觉蹬被子对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水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和无嗅。学会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币等。

  活动过程:

  1、嗅觉游戏。教师把装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儿面前,请幼儿来闻一闻,判断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2、味觉游戏。教师请幼儿尝一尝,说说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3、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来观察。”

  (1)教师拿出两个玻璃杯,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个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师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请幼儿观察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看不见,而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能够看见?

  (3)教师总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东西我们都能够看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图形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中班的幼儿已经对一些几何图形具有了粗浅的认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比较喜欢直观的、形象的、趣味性的东西,为了让幼儿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小熊的饼干店》这一活动,让幼儿在趣味的活动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进一步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学习按照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学习图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将活动室布置成小熊饼干店;

  2、材料准备:①饼干:用卡纸做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若干,摆放在小熊饼干店内;②烤箱: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盒当烤箱;③食用饼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若干;④操作材料:橡皮泥、卡纸、画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小熊的饼干店刚刚开张,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参观!让我们搭上汽车出发吧!”

  2、播放音乐《汽车嘀嘀嘀》,师带领幼儿律动,来到已经布置好的小熊饼干店。

  (二)、观察对比,感知特征

  1、幼儿自由参观饼干店,师:“小熊做了这么多香烹烹的饼干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集中幼儿讨论“小熊做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找出在生活中见过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其他物品;

  4、师小结并归纳四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操作游戏,学习分类

  1、做饼干

  ⑴、师:“小熊饼干店今天刚刚开张,生意特别好,饼干都不够卖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吧!请小朋友们帮小熊做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来。”

  ⑵、幼儿制作饼干:幼儿用橡皮泥做饼干,要求做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

  ⑶、介绍自己制作的饼干的形状和特征。

  2、烘饼干

  ⑴、师:“小朋友都做出这么多漂亮的饼干,现在我们一起来烘饼干吧!请小朋友们把已经做好的这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放在不同的烤箱里!”

  ⑵、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饼干的形状选择对应形状的烤箱放好。

  3、分饼干

  ⑴、师:“饼干都烘好了,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帮小熊一个忙,把烘好的饼干分开来放好!”

  ⑵、将幼儿分成四人一组,把不同形状的饼干分放在一起,让幼儿互相合作,根据饼干的不同特征来分类;

  ⑶、师根据幼儿分类情况进行小结。

  4、吃饼干

  ⑴、师:“小熊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他,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⑵、幼儿吃饼干,并与同伴交流自己吃的饼干的形状。

  (四)活动延伸,强化巩固

  1、师:“小朋友们都吃了什么形状的饼干呢?我们把饼干的形状画下来吧!”

  2、幼儿画饼干:幼儿用卡纸画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并剪下来;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画的饼干的形状和特征。

  活动点评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操作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充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开展调查,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2)初步运用图画、图表、书面报告等形式,交流调查研究活动的方案和结果。

  (3)能初步运用实验方法,说明水污染的危害。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水资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资源已被污染的情况。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鱼在污水中的表现,体验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

  (2)通过查阅资料,感受水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所造成有破坏和影响。

  (3)经历考察家乡水的过程,积极提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的建议。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学校附近一些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准备一些污水。

  2.学生准备:自带一些洗涤用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说说周围的水资源情况:

  (1)在你家或我们学校附近,你观察到的'这些水资源,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或者说你对这些水有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问题:

  (1)教师根据回答列出几个小专题:

  A.家乡水资源状况;

  B.污水对动物的影响;

  C.污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1)根据以上的几个问题,选择一个,4人小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计划。

  4.外出考察: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报告。

  5.整理阶段。

  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做认真的分析,可以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况分析、各种建议等。

  6.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各组将研究报告贴在班级黑板报中。

  (三)课后延伸:

  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考察项目,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10-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10-09

[精选]科学教案10-09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经典】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精选)12-10

有关科学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