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1
1、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故事情节,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难点:正确把握课题含义,理解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与作者经历
莫顿亨特(1920-20xx)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关键语句,并在喜欢或有疑问的地方做标注。
要求: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在费城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我(8岁)和五个小男孩因为弹子游戏玩厌了,决定去爬悬崖。小伙伴们爬下了悬崖,我因为害怕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最后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了悬崖,成功脱险。
2.思考问题,分析结构,本文可以分几部分?
答: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
(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4—18)中途被弃,进退两难(详)
(三)、结果(19—28)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详)
(四)、启示( 29)走一步 ,再走一步
3.记叙的顺序是?
答:顺叙
顺叙:顺叙法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叙述方法。
作用:
1、便于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于安排材料,写起来也比较顺手,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情理谐调文章气势也易于贯通。
2、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分析详写的部分
经过分析:
(1)我为什么无法爬上山顶?——直接交代
(起因中的伏笔——我体弱多病,母亲叮嘱我不要冒险)
(2)爬悬崖的过程中我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属于什么描写?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侧面暗示
(行为、对话、心理,行为与对话的描写其实是在表现心理:害怕、紧张)
【对话部分可由学生分角色朗读,参与人物心理过程】
爬悬崖过程中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
太阳西斜、星星亮起。对我来说,时间过得极缓慢,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意味,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焦虑不安与煎熬(时间在慢慢的过去,影子在慢慢的拉长)
B结果分析:父亲救我脱险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对话部分由学生分角色朗读】
最初:害怕“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20
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26
随后:信心大增 再一次,“我”做到了26
最后:激动啜泣 28
课文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移、伸、探、踩”,这四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四、个性展示
1.标题理解: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答:关键是化整为零。
把爬下悬崖的大目标换成先迈出一小步的小目标,通过一步步的积累,完成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父亲的方法不仅救了我,也让我明白了化整为零的道理。文章结尾我的感悟就是标题的意义。
2.话题讨论:马拉松或运动会三千米怎么跑下来?自己薄弱学科的成绩怎么提高?怎样练好字?等等
五、整合提升
文章主旨总结: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2
【教学设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且蕴含生活哲理的故事。设计此课教学,本着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启示的理念,以及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观念,选用了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多元参与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1、多角度研读课文,筛选重点词、句,品味并说出其深刻含义。
2、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提纲
1、请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训诫、峭壁、嶙峋、禁地、耸立、颤抖、啜泣、纳罕、连攀带扒、头晕目眩、卜卜乱跳、小心翼翼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熟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⑴、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事。
⑵、把自己设想成文中人物,在文中圈点勾画多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词句,想像他(们)当时的所说、所做、所想。例如:
①、这是一座怎样的悬崖?
②、我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爬上悬崖的?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③、父亲用了什么办法把儿子救下悬崖呢?父亲当时的哪些举动或者哪些话对我最有帮助呢?我的感受如何?
④、除文中亨特先生的办法外,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救莫顿下悬崖呢?你的办法好在哪里?
二、创设情境,多角度阅读课文
教师扮演记者,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是这件事中的人物,找出文中人物所说所做所想的'词语、句子,设身处地想像他们当时的感受,接受记者的采访。
1、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座悬崖的感受:
⑴、采访小伙伴:
发生了什么事?
那悬崖很难爬吗?那是怎样的一座悬崖呢?
⑵、采访莫顿:
说到这悬崖,你的感觉跟你的伙伴们一样吗?为什么?
你跟着小伙伴们爬悬崖的感觉如何?为什么下不来呢?
⑶、引导小结:
面对同一座悬崖,莫顿视为禁地,而小伙伴们却感到不难。原因是什么?
2、下悬崖过程中父子俩的所做所想:
⑴、采访亨特先生:
当你听到儿子被困在了悬崖上时,你是怎么想的?
你用什么办法把儿子救下悬崖呢?为什么要这么做?
⑵、采访莫顿:
回忆整个下来的过程,你觉得父亲当时的哪些举动或者哪些话对你最有帮助?请具体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你下悬崖后哭了,原因是什么?
⑶、引导小结:莫顿能爬下悬崖最终靠的是什么?
模拟采访结束。
三、开展活动,多元探究文章内蕴
1、让学生列举其他可救莫顿下悬崖的办法,发散思维。
2、品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读、说说自己最有体会的语句。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本文主题的四种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多元探究文章内蕴。
四、引导延伸,感悟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最难忘的经历,感悟其中包含的道理,并将道理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全班交流。
五、教学小结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暖春,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3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拼写文中的生字词
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要讲一个故事。在日本,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获得了马拉松冠军。记者问起他得成功秘诀时,他却只是回答“靠智慧”。记者觉得这个回答太形式太官方了,他肯定是不肯泄露。几年后,这位选手再次获得长跑冠军,这位记者又去采访他。原来,这位选手并不是天赋超群,也不是训练有术,而是他在每次比赛前都会考察路线。在显眼的地方做上标识,这样几十公里的路程就被他分割成了很多的小目标,他就朝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全力冲去。而很多选手不是体力不支,而是被前面遥远的目的地吓倒了,所以选择了放弃。同学们,现在大家来开动脑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踊跃发言,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总体围绕“如何面对困难”来引导学生)
对,同学们都说的很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如果放弃了努力,也就等于放弃了成功的机会。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文中的这位小男孩是怎么面对困难和挫折的。
二 ? 学习生字词,增强基础知识
(1)让学生自由朗读,建议采取“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训诫(xùn jiè) ? ? ? 耸立(sǒng lì) ? ? 迂回(yū huí) ? ?凝视(níng shì)
啜泣(chuò qì) ? ?纳罕(nà hǎn) ? ?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 ?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2)点一学生认读,纠正读音。老师示范,带领全班齐读一遍。
(3)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造句,巩固记忆。
训诫(xùn jiè):告诫,教导。
耸立(sǒng lì):高高地直立。
迂回(yū huí):曲折回旋。
凝视(níng shì):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chuò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nà hǎn):诧异,惊奇。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形容人削瘦。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眼睛)昏花。头发晕,眼睛发花。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翼翼,谨慎、严肃。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复述全文,使学生把握全文内容
给学生2分钟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以及起因
(2)出现名字的小男孩一共有几个?分别叫什么?
(3)“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4)通过阅读说说这事一篇怎样的文章?
(发动讨论,引导学生,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提示:(1)美国费城。 ?七月 ?。我和五个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2)内德,杰利
(3)杰利叫来父亲 鼓励我一步一步走下来
(4)励志的文章。
四 选读文中的精彩段落,比如(16)(17)(18)和最后一段,增强语感。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情,语气富有情感。分小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改进。
【落实】学生演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落实】学生演读文中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结构脉络,分析段落
(2)读品结合,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体会深层哲理
(3)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二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这节课呢,我们将深入文章,更加了解文章的深刻哲理。首先,我们来看到课文的第(8)到(13)自然段。“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提问)
提示:这个题目设计旨在引导大家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学会边阅读边归纳、分析。困难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险峰;②“我”体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
(2)往下看到(14)自然段,当时的我在悬崖上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感觉?
(提问)
提示: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2)(14)自然段,“我听见有人吸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句话似乎不合常理,不如改为“我忍不住吸泣起来”,这不是表达更直接、更简洁吗?
(提问) ? 提示:看似不合常理的句子,恰恰表现了“我”当时己因极度的恐惧和绝望失去了判断力,六神无主,意志崩溃了。改后的句子,语言虽简洁明了,却无法表现这种恐惧到了极点以至产生幻觉的心理状态。
(3)天慢慢黑下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几乎是出于“生死一线”,那这样的险境又是怎样化解的?
提示:杰利叫来了我的父亲,父亲鼓励我自己走下来
(4)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我”下来,很值得人深思。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这样做,只给指导、鼓励,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三 ?把握课文层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可归纳为“探险——遇险——脱险”的过程”.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分析那几段是写“探险”,那几段是写“脱险”,而那几段又是写“脱险”的、
提示: ? 第一部分1——6节:文章开篇简洁、明快、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7——15节:写爬悬崖。以“我”和其他男孩的两组镜头生动地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16——22节:写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爬下崖顶。
第四部分(第23节):作者深有感慨地总结这件事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这个经验具体说,一是不要畏怯却步,要冷静;二是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四,探究性学习
(1)如果杰利没有叫来“父亲”,“我”讲怎样?
(2)杰利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怎样的人?
(3)父亲为什么让“我”自己走下悬崖,而不是上来救“我”?你同意父亲的这种做法吗?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
五,总结课文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遇到巨大的困难时,既要冷静;又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把危险和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把着眼点放在构成大目标的一个个小目标上,一步步地战胜困难,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文中富于哲理的段落。
2.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相关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0-08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0-0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3-08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0-07
走一步,再走一步获奖教案10-1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教案10-08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11-13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案学方案10-0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10-0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选24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