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学与问教案

时间:2024-12-26 08:25:48 教案 我要投稿

学与问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与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与问教案

学与问教案1

  一、激趣导入

  1、屏幕上出现“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

  2、屏幕上出现“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学、问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第二十七课。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我知道大家课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

  (生:4个自然段)

  2、我想请4位同学来读一读,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好不好?

  (生:指名读,并作点评)

  3、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4、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内容。

  (生:按课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

  3、在书中找找看,都向我们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对哪个人比较感兴趣呢?

  (指名说)

  2、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来认真地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觉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学生进行汇报。

  哥白尼: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哥白尼——好奇、好问

  哥白尼从小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科学奥秘的不懈追求,为其将来可以成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沈括——好问,善于观察和思考

  通过大家的汇报不难看出,只有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求得真知。

  课文中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们距离我们都十分的遥远。

  那么我们现在又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快在书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师找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很新鲜是不是?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来说说看,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多问问题)

  3、古人云:“能者为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只要他确实……向他请教)

  4、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你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理解)

  5、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这样才能学到更好的知识。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发相关卡片)

  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想读给大家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

  老师由衷地希望你们可以利用好这一把把金钥匙,让它可以真正成为开启属于你知识殿堂的大门!

  课文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举例说明“问”的益处,然后再举例

  说明“勤学”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

学与问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相关文章:

学与问教学教案(通用11篇)01-02

问银河教案03-22

《问银河》教案03-03

《爱问的霍金》教案03-02

弟弟问蓝天教案03-24

问银河教案设计范文03-22

《问银河》公开课的教案设计03-22

关于问的作文03-14

闲愁问秋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