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5-01-04 12:59:4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精华6篇]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1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题:争吵)

  2、谁和谁争吵?(板书:“克莱谛”和“我”)

  3、为什么争吵?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无心犯错,有心报复)

  (设计意图:知道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环节教学应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争吵的原因旨在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4、过渡引入:

  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研读写“克莱谛”和“安利奇”的句子

  1、在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怎样表现呢?请孩子们翻书自学5-13自然段,根据你的喜好选择一个人的表现,用笔把它勾画出来。有不清楚的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一)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二)下面我们分组读读你们找出的这些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讲解以下问题)

  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的心里感到怎样?(板书:后悔)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

  (多媒体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多媒体出示: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还听不出你的内心矛盾,谁再来试试?

  既然“我”是想报复克莱谛,为什么又会想到向他认错?请一个孩子读读事情发生后我的想法。

  学生阅读,梳理后多媒体板书演示:

  课件出示:能帮助父母干活勤劳

  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

  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

  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朴素

  我想起他的种种好,所以说他碰到我的胳膊时不会是故意的,绝对不会是故意的。绝对,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试读——抽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⑵是啊,这么好的朋友,谁都不愿失去。我们一起读读3-6句,体会一下。我还不能感受到你们不愿失去这个朋友。感情再强烈点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⑶是啊,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朋友。(引读)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我认错了吗?为什么?(读书回答)

  多媒体出示: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只能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到了什么?(读书回答)(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朴素)。

  ⑷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这位可爱的朋友,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开口向克莱谤认错,这时克莱谤有什么表现?(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克莱谛不时用眼睛膘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①克莱谛怎样地看?

  ②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

  ③克莱谛应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看来他们平时很要好,加上克莱谛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克莱谛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⑸是啊!越想越觉得他可爱,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认错,克莱谛却主动说话了他怎么说?

  多媒体出示:1、我在外边等你。2、我在外边等着你。

  看看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不一样?想想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之间可以议议。

  说句话的时候,克莱谛已经原谅了我,我又是怎样说的呢?(齐读)

  多媒体出示:“我也等着你!”我理解了他的话的意思了吗?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不一样)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

  我们明白了俩人的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

  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第一句余怒未消,应该读出强硬的语气,第二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害怕克莱谛找我算帐,上课时心想着怎样对付克莱谛,所以上课时间觉得过得太慢,课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

  ⑹他们怎样和好的呢?请孩子们分组讨论商量,用朗读的形式自学。

  注意:朗读要落实到句子上,句子中要抓关键词。商量一下,该怎样读。(小组自学)

  ①和好了吗?(板书:和好)谁主动?

  ②克莱谛用什么方式与我和好的?(板书:微笑)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③两终于和好了,复得了这个差点失去的朋友,我的心情怎样(高兴)。咱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课文小气泡提示的“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一牵而动全身的.问题,辐射全文,引导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表现,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认识人物形象。)

  三、研读文章末段的“爸爸的教诲”

  1、课文中的安利珂和克莱谛都让我们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并说说理由。(预设父亲的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3、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的故事本身可以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父亲的教诲,更是直截了当地为我们指出了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应当怎样对待哪些高尚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四、小结读的感受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种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我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克莱谛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与人争吵?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椭圆形的纸,中间用剪刀剪断,两边分别写上了“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和好的好办法?”其实这椭圆形纸好比一面镜子,但由于争吵或者其他矛盾,镜子碎了,我们可以用“友情牌胶水把它粘合起来,写下你们的办法,看谁的办法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有得于学生进一步感悟文本内涵,悟得做人道理,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五、布置作业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设计意图:抄写词句是积累语言的需要;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联系和沟通内外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桥梁。)

  六、板书

  争吵

  弄脏本子

  安利柯争吵克莱谛

  存心报复无心犯错

  后悔矛盾悲哀

  高兴

  和好微笑

  教学反思

  《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课后感觉还是有几处亮点。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自己在与朋友之间有矛盾时,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上完《争吵》后,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积极参与。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2

  课前三分钟积累: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喜欢哪个故事?谁愿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争吵。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

  2、文中的“我”和克莱蒂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他们到底为什么而争吵?

  克莱蒂不小心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因为嫉妒他获奖报复了他,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

  二、新授

  (一)我的表现

  1、争吵后两个人各有什么表现,事情有什么结果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找找争吵后我和克莱蒂各有什么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下来,并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读,勾画

  4、汇报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板书:不安后悔)

  不安是怎样的心情?我为什么会不安呢?请大家读读前文找答案。

  这句话还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后悔)我为什么后悔呢?

  ②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扛多了柴~~

  想到了克莱蒂种种的好,我的心理更觉得后悔,觉得自己不该那样做。

  点拨:同学们,我们刚才抓住了“不安”“后悔”这两个关键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了我为什么不安和后悔,现在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我的不安后悔。

  生有感情朗读

  ③我又记起~~~

  知道自己错了想要去认错,可是碍于面子怎么也说不出口,这种心情可以怎样形容?(板书:矛盾)

  5小结:刚才大家交流了争吵后我的表现,从中体会到我不安、后悔、矛盾的心情。

  那争吵后克莱又有怎样的表现?

  (二)克莱蒂的表现

  1、

  ①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神态的描写)

  克莱蒂为什么悲哀?(板书:悲哀)

  过渡:争吵后,我想起了克莱蒂种种的好,克莱蒂呢?也可能会记起我的好,回忆起他们一起玩耍、学习、一起放学回家时的情景。他们是那么要好,可今天却为一点小事争吵,想到这里,克莱蒂眼睛里流露出悲哀的神色。

  ②于是克莱蒂又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他们俩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请你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2、此时此刻,两个好朋友的心理是多么得复杂,老师讲的功课我可能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克莱蒂呢,也可能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一天过得多么难捱。

  看课文的这句话“终于挨到了放学。”挨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三)和好如初

  1、终于挨到了放学,两个人的争吵最终是什么结果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和好如初、重归于好)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他们和好的部分吧。

  2、两个好朋友由争吵又变得和好如初,我们的一颗心也落了地,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3、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4、我想同学之间冲突、争吵是难免的,当发生争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王老师想告诉大家,朋友之间相处要宽容,发生了冲突要主动认错,像克莱蒂那样先伸出和好的手,你就会发现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爱会像空气一样包围在你的身边。这是老师送给你的.爱的教育。文中父亲也给了我很多爱的教育,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三、写法指导、练笔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主要是通过哪方面的描写表现我的心理活动?

  克莱蒂的心理活动又是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呢?

  大家想想如果调换过来,我的心理活动通过语言、神态来表现,克莱蒂则是直接描写他的内心活动,行不行?

  点拨:当用第一人称写作也就是以我的口吻来写时,我的心里活动要通过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而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应该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你和同学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像课文那样写出你的心理活动。

  想想你想写什么事?想写出你的什么心理活动?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⑴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理解“嫉妒”一词。

  ⑶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⑴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⑵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①“我觉得……多好!”

  ②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③指读。

  ⑶“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⑷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⑸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⑹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⑺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⑴自读9~13自然段。

  ⑵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⑶指读9~13自然段。

  ⑷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⑸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争吵克莱谛

  重归于好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4

  【教材分析】

  《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

  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指名读)

  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

  过渡:大家不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现在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非常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

  (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课文按()顺序叙述的,第()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第()自然段写我的():为吵架而(),又没有勇气();第()自然段写克莱谛用()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给大家提个醒。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

  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

  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小心我:故意)

  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

  b.“于是我想报复他。”(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2)知道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

  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

  ②指导句子朗读。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

  (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

  ③能把我的样子读好吗?

  ④克莱谛是怎么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写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

  ⑤能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不安)

  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后悔)

  ③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

  ④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矛盾)

  b.指导朗读。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心情体读一读这些句子。(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

  (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出示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a.“瞟”是什么意思?(“瞟”用眼睛斜着看)

  b.此时的克莱谛心里在想什么?(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好朋友为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不值得。)

  c.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对安利柯的做法难以理解)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伤心。)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么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写?(表情、动作、语言)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知道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红笔)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内容: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弄脏本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二)当我和克莱谛吵架时,我的心情怎样?心理怎么想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1、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于是我想报复他。

  2、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板书设计:

  争吵

  我-----朋友-----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6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

  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指名读)

  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

  过渡:大家不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现在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非常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

  (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课文按()顺序叙述的,第()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第()自然段写我的():为吵架而(),又没有勇气();第()自然段写克莱谛用()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给大家提个醒。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

  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

  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小心我:故意)

  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

  b.“于是我想报复他。”(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2)知道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

  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

  ②指导句子朗读。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

  (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

  ③能把我的样子读好吗?

  ④克莱谛是怎么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写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

  ⑤能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不安)

  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后悔)

  ③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

  ④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矛盾)

  b.指导朗读。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心情体读一读这些句子。(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

  (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出示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a.“瞟”是什么意思?(“瞟”用眼睛斜着看)

  b.此时的克莱谛心里在想什么?(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好朋友为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不值得。)

  c.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对安利柯的做法难以理解)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伤心。)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么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写?(表情、动作、语言)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知道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红笔)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02-04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01-03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12-04

小学英语教案02-22

小学英语阅读教案01-08

小学英语教案04-01

小学英语优秀教案12-04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05-25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通用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