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桥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发明性地表示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4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发明性地表示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2、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同学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师。
2请同学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示的主题和时代背景。
(1) 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同学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示的内容是何时,何地,何事。
(1) 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 请同学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同学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的表示了中外朋友在广交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达民族文化,宣扬家乡等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同学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进你》。分析歌曲表示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1)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同学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
2/4 XXX|X-|| 2/4 X。X|XX XX||
2/4 XXX|X-|| 2/4 XX O|OX XX||
(2) 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身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局部。
歌曲接龙演唱:教师
(1) 唱第一乐段,同学唱合唱局部。
(2) 歌曲处置:
a请同学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进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身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 2 课时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复习
1合唱《唱着跳着走进你》练习。
2歌曲接龙演唱:请一位同学唱第一乐段,其余同学唱合唱局部。
3同学在曲谱中颜色局部加入伴奏。
二动一动
1听着《唱着跳着走进你》跳集体舞
教师提示:可分4小组进行,内圈外圈。第一乐段节奏规整有动感,可以进行内圈跳动找到自身的外圈朋友,第二乐段舒展,内外圈手拉手原地跳动。
三欣赏
1欣赏《丝绸之路》
A同学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播放《中国花鼓》《丝绸之路》《迎宾曲》,为这段资料选配背景音乐,说说选配的理由。
B欣赏配乐纪录片《丝绸之路》片段,介绍乐曲和作者。
C同学哼鸣主旋律,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欣赏《中国花鼓》
A带领同学视唱《中国花鼓》的主旋律,并感受中国音乐的特点
B“听一听,连一连”练习,理解乐曲内容所表示的内容
C说出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等。
四总结
跟着《唱着跳着走近你》的音乐进教室
歌曲接龙游戏
在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伴奏(拍手)
跟着老师一起学跳集体舞
师生一起想动作并排练
同学初听《丝绸之路》说说情绪和感受
同学哼鸣住旋律,并跟这琴唱一唱
同学听《中国花鼓》说说情绪和感受
说出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做书上练习题
桥教案 篇2
〖教学要点〗
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延伸拓展,便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展示赵州桥的示意图,小组评议,选出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
二、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多媒体显示: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1、学生阅读上文,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
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7、⑴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⑵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有什么发现吗?)
朗读课文,与同学交流。
明确:
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石拱桥教案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桥教案 篇3
Let’s compare these two pictures. You see, in Picture A there is a policeman and an old woman. But in Picture 2 there is a policeman and a boy. What other different things can you see? Who knows?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象鼻桥》教案05-24
活动《桥》教案07-31
桥教案五篇03-07
中班教案家乡的桥05-26
纸桥大班教案01-15
《桥》教案15篇(精选)08-03
有关桥教案模板09-16
桥教案模板集锦08-04
精选桥教案六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