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一、课题名称:鱼儿的奥秘
二、课型、课时
1.课型:实验课
2.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及友好 对待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讨论活动规则,组织探究实验,并 从中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
2.教学难点: 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商议活动规则,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五、教学用具
水槽、鲫鱼、金鱼、锦鲤、橡胶手套、食用色素、湿毛巾、盖水槽的布、渔
网、滴瓶、绷带、皮筋、夹板、纱布套、课件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察鱼。 展示鱼的图片或黑板画。
问题:你认识哪些鱼?这些鱼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交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鱼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鱼儿的奥秘! 你发现三种鱼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鱼的外表看,有哪些与其他动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你在观察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我们来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鱼鳍
你们认为鱼鳍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才能让鱼鳍不动呢? 怎样证明鱼鳍与鱼的游动有关?
(提示:当有人骨折时,医生希望受伤的部位不要动,以便尽快康复,会怎 么做?)
2.鱼鳃 鱼的嘴和鳃一张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应该有进有出,就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那么鱼吸进的水会从哪 里排出来呢?
怎样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从鳃里排出来的?
3.鱼的颜色 鱼是什么颜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样吗? 鱼儿身体颜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时向水面望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并合理猜想,渗透“观察到的现象要通过实验 进行验证”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计划与组织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现在请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写下你
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课件出示制订研究计划的步骤:
(1)明确成员分工;
(2)选择研究材料;
(3)商议研究过程;
(4)提出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订研究计划。
2.交流各研究主题的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组成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 有建设性的建议。)现在请把研究方案再补充、完善一下,之后请材料员拿着你们的计划到材料 区领取材料。
(三)观察实验,自主探究,搜集事实
1.学生到研究区分组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并关注各组进度;
2.回到研讨区,记录发现与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你们的研究主题是……
你们的猜想是…… 你们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
(师随即板书相关结论)
(五)介绍鱼类的繁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鱼儿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不过鱼 儿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还需要不断的繁殖。
鱼儿是怎样繁殖的呢?播放多媒体录像,了解鱼的产卵过程。
(六)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们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儿的奥秘:身体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鳞;鱼儿不断地张嘴是为了配合鳃进行呼吸;鱼用鳍和尾运动。这些特征都 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鱼儿要终生生活在水中。
八、课后反思
生命科学领域的课比较难上,有关动物的课更是如此。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一领域的课很少成为公开课的选题。探究中要进行实验,这难免要 打扰鱼儿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怎样才能在“探究与保护”找到 一个平衡点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
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
科学教案 篇3
在幼儿园,我们会将自己的物品写上名字,或者画上标记,这是为了防止小朋友物品混乱丢失的一种小手段,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小朋友认识自己的标志,知道哪些物品是属于自己的。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号码,并能找到它。
2.对属于自己的新物品产生亲切感。
活动准备
毛巾架,杯子,小床上提前写上号码。
活动过程
1.出示杯子、毛巾架。
教师:“在幼儿园里都有自己的小杯子,小床,小毛巾,那这么多小朋友,而且都是一样的,你怎么分别哪是自己的呢”(号码不同)
幼儿自己找不同。
2.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号码像什么。
“你的`号码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
3.请幼儿找到自己物品的位置。
(1)“在你们喝水的杯子上,挂毛巾的地方,还有睡觉的小床上都是这个号码,快去找一找,属于你自己的是哪个呢?”
(2)让幼儿明白贴着自己号码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请你以后就用贴着这个号码的小杯子喝水,小毛巾擦手,小床睡觉,好吗?”
活动延伸
可以将这个号码贴在幼儿身上,教师提醒并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号码去找到自己的物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10-19
科学教案(精选)12-10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10-09
(经典)科学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