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

时间:2025-03-27 09:39:2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孤独之旅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孤独之旅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孤独之旅教案三篇

孤独之旅教案 篇1

  学习重点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

  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

  3.以文观己

  [自读程序]

  一、导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掌握自读提示中列出的词语。

  2.再次浏览课文,以小说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例: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3.如果你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你喜欢小说现在的题目《孤独之旅》吗?为什么?

  请学生找出体现“孤独”的语句,并注意体会。

  4.读小说第二部分,品味杜小康在这场暴风雨中的表现。选出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品评他“长大了,坚强了”的形象。

  5.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三、结束语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

  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人尽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体会。要使自己有一颗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学习小说并试着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小说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真实火热的生活,这篇表现少年成长的文章,对正处于成长黄金期、关键期的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触发,那就让他们尽情表达。)

  导语既要涉及文章内容主旨,又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两遍略读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了解了小说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既回顾了小说的相关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这两问重在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给予他们自由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体会“孤独”二字。

  这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描写进行分析品味的能力。

  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孤独之旅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概括出课文的故事内容;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3.学习主人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重头再来》,直到上课。)

  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人的一生也许有很多事都可以重来,但生命历程是不能重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去战胜。

  (出示文中插图)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处在浩浩芦荡中的孤独少年,假如你就是这个少年,你会用什么方法克服孤独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战胜孤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小木筏去拜访这个同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主人公是谁?讲述了关于主人公的什么故事?

  2.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标题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读者能透过它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内容等。)

  (三)课文研读:走走孤独之旅,聆听孤独的心声。

  1.作者给本文取题叫“孤独之旅”,那么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鸭之旅)

  理情节:离家牧鸭—路途中—到达目的地—牧鸭生活—鸭子下

  2.在这个牧鸭途中,杜小康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四人小组合作,跳读文中描写杜小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心理活动的语句<可对应“牧鸭之旅”的各个阶段来找>,并说说句子体现的是怎样的心理。)

  (分析时朗读相关语句:个别学生念、老师泛读、学生一起朗读。)

  3.小结:从分析中,我们看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原来幼稚、软弱,后来坚强、勇敢、有责任心。)

  他的.孤独之旅,其实也是他的成长之旅。

  (四)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

  这个孤单的少年,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他身边的环境是怎样的)?

  1.请找出环境描写(芦苇荡、鸭群、暴风雨)的句子,轻轻朗读,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节)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赏析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地写出了芦荡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衬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的真切(环境描写的作用)。

  总作用:渲染孤独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坚强的性格。

  2.猜一猜:下面这段文字体现的是怎样的心情?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河边。那时的天总是很蓝,蓝蓝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大雁北飞的影子;绿莹莹的草地上缀满白白红红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蜻蜓落在远处的芦苇上,惊落一串露珠;看着生命都在快乐地忙碌着,我的心便也充盈着 ,鼓着腮帮子吹起苇叶做的哨子,“嘀嘀”的声音便会在河面上传出很远,吓得聒噪的麻雀们也能安静好一阵子。(快乐)

  3.练一练:可以用怎样的环境来表现你的心情:高兴、悲伤、兴奋、苦恼、孤独……

  请选择一种心情,自己设置情境(比如考试得了满分;妈妈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朋友要去远方求学了;爸爸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说一说或写一写。

  示例:我怀里揣着满分的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树叶在晚风吹拂下轻轻交谈着,似乎他们也在祝贺我、鼓励我。夕阳影在山巅也似乎想多看我一眼…… (高兴)

  (五)小结全文并拓展。

  这个孩子在芦苇荡中成长起来了,他由幼稚、软弱的少年长成了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同龄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这个故事给了你这样的人生启示呢?

  (六)以赠言结束本堂课,配歌曲《壮志在我胸》(成龙)。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七)作业。

  1.请你搜集8条对你的人生有启示的名人名言。

  2.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芦苇荡、暴风雨、鸭群的句子进行赏析(各两句)。

  示例:句子(第21节)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赏析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地写出了芦荡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衬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的真切(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后反思

  在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把小说的学习推进到欣赏评价阶段,这其中蕴涵了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训练,相信学生能满怀兴味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孤独之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体会成长中的感受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3.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简介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梳理文章结构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4、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 了在 的环境中经受 ,逐渐 的故事。

  三、研讨与赏析 1、速读全文,拿起笔来,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分组讨论,交流)

  示例

  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连鸭子都感受到了漂泊的孤寂、痛苦,更何况是小小年纪的杜小康?用鸭子的恐慌来衬托杜小康在荒无人烟的夜晚中漂泊的恐惧和迷茫……

  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寂寞” “已无一户人家” “惟一的炊烟” “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 “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巨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亲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赏析人物形象

  (1)、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

  提示:出发时 到达芦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那天雨后天晴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再恐惧——坚强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认为杜小康是一个 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感悟孤独

  (1)、“孤独”是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一道美丽而又残酷的题目。

  (2)、“孤独”能撕去你幼稚的外壳,雕刻你脆弱的灵魂。

  (3)、“孤独”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人生成长 中的一种需要。

  (4)、“孤独”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多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净。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了解了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的故事。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呢?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经历与心理感受。

  (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杜小康长大了,他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要躲避,要用自己的拼搏去赢取胜利,坦然地接受风雨的洗礼。让狂风吹去我们的幼稚,吹出我们的成熟;让暴雨洗涮我们脆弱的枝叶,涌出一颗坚强勇敢的花蕊,绽放一片绚丽与芬芳。

  只有风雨相随,才能开出绚丽之花。

【孤独之旅教案】相关文章:

孤独之旅教案07-27

《孤独之旅》教案08-06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03-12

(精选)《孤独之旅》教案15篇08-08

仿写《孤独之旅》:我的孤独之旅02-20

孤独之旅缩写08-1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05-31

《孤独之旅》改写作文01-23

【必备】《孤独之旅》改写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