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鹳雀楼》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登鹳雀楼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鹳雀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登鹳雀楼教案】相关文章:
《登鹳雀楼》教案05-06
《登泰山记》教案04-17
(荐)《登泰山记》教案10-23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07-25
古诗《登飞来峰》教案02-27
登长城作文02-19
登泰山作文11-26
山西鹳雀楼导游词03-25
登华山作文(热门)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