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5-04-14 09:05:11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4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到埃及、从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第四单元

  第一课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画学校平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案02-21

小学品德社会教案01-2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07-05

(精)小学品德社会教案01-27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汇总5篇03-17

苏教版第12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1-13

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02-22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笔09-04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