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纸盒琴,激发对科学制作活动放入兴趣。2.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耐心辨听不同材质的“琴弦”发出的不同声音。3.积极,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琴声。
活动准备:
1.一个用橡皮筋制作的纸盒琴。
2.长方形面纸盒每人一个,橡皮筋,松紧带,鞋带,粗松紧带等若干,小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盒琴并弹奏,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盒子上有什么?它有一个奇妙的本领,让我们来听一听。
(2)你听到了什么?这个声音像什么?
2.幼儿学做纸盒琴,并相互分享。
(1)示范做纸盒的方法。
谁知道这个纸盒琴是怎么做的?
这个面上的纸盒哪边长?我们从长的.一边撒很难过套上橡皮筋,然后轻轻弹拉皮筋,纸盒就会发出声音了。
(2)教师交待制作要求,幼儿制作纸盒琴。
1.在套皮筋的时候要怎样安全,慢慢的套,别着急。
2.幼儿制作纸盒琴,教师巡回指导,根据情况给与幼儿适当扥引导与帮助。
3.鼓励幼儿自行弹奏纸盒琴,听声音。轻轻弹奏纸盒琴,听听发出了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纸盒琴发出的声音)
3.更换材料,再次制作纸盒琴,并比较用不同“琴弦”发出的不同声音。
(1)教师逐一出示不同的琴弦,材料,鼓励有人认识。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你们指导是什么吗?
(2)更换不同的琴弦,感受因琴弦不同而发出的不同声音。请你们轻轻的吧刚才得皮筋撤下来,换衣种刚刚我们认识的东西套在上面,再仔细听听它的声音。
(3)幼儿更换材料,制作部同“琴弦”的纸盒琴,并感受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集体交流。这次你听到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声音,它和我们第一次用橡皮筋做琴弦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美妙变化。
2、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变色的喜悦。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美妙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在活动中自由选择颜色并大胆操作。
活动准备:
音乐摇摇摇、瓶子、瓶盖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宣纸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教师做魔术瓶摇动瓶子,使瓶子里的水变颜色。幼儿说一说瓶中变出了什么颜色?
2、幼儿操作变色:
幼儿学做魔术师,跟着音乐节奏摇一摇、变一变。
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瓶中变出了什么颜色的小精灵?
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
讨论:为什么瓶子里的水宝宝会变色?
总结:在我们的`产瓶盖子里有颜料,不一样的颜料变出来的颜色不一样,只要我们摇摇瓶子,瓶中的水就变色了。
3、幼儿操作两色混合:
拿出准备的瓶盖子,和小朋友做游戏,也可以变换瓶盖变魔术。
(提醒:在摇的之前瓶盖一定要拧拧紧)
分享交流:又变出了什么颜色?是哪两个颜色小精灵在一起?
活动延伸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外面下着雨,忽然一个孩子指着外面说:“看,泡泡!”孩子们立刻围拢过去。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个泡泡大、那个泡泡小、那个泡泡没有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由此,我设计了主题活动——《好玩的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帮助幼儿积累运用多种工具吹泡泡的经验。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配置好的泡泡水,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和废旧材料。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具有一些调配泡泡水及吹泡泡的经验。
3、课件:情景是一个小朋友在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起幼儿用不同工具吹泡泡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
1、呈现吹泡泡的`工具请幼儿观察。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吹泡泡。
3、自由讨论:说一说用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否一样。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不一样。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吹泡泡的工具。请幼儿运用教师和家长提供的一些半成品材料制作吹泡泡的工具,进一步了解工具的变化能改变吹出泡泡的样子。
[效果分析]
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本活动通过观看——实践——探索——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吹泡泡的同时积累了新的经验,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4
给家长的话: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果,每当提起水果,幼儿就会有聊不完的话题,会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当成人细心观察幼儿的这个话题时,你会发现水果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于是主题《水果对对碰》诞生了,我们希望幼儿在这个主题中,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教学获取与水果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知道水果在哪里卖,水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品尝许多的水果制品,玩有关水果的创意游戏,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积累经验,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主题目标:
1。乐于参加探索性活动,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探索水果的主要特征。
2。能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并简单讲述其典型特征。
3。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水果。
4。喜欢参加团体活动,能主动与人打招呼,与同伴友好相处。
5。喜欢吃水果,能自己动手尝试做不同的水果制品,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爱惜水果,不浪费,愿意与他人分享并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家长配合的材料注意事项:
1、在这个主题中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带水果。
2、还需要带幼儿做课前的经验储备,逛超市,买水果,吃水果制品等(水果干,水果罐头)
3、和孩子一起完成水果寻宝记录表4注意平时的物品搜集,如纸盒瓶子及其它废旧物品等让家长配合的,教师要在活动前就要通知到家长,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有个衔接和连贯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的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世界因为小动物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世界因为小动物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难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
活动的准备:
录音带、头饰、小灯笼、挂图
活动的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用谈话引出课题《闪闪发光的话》
(1)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
(2)夏季的时候有什么虫子?
(3)什么虫子会织网?
(4)什么虫子会发光?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篇有关萤火虫的一篇散文。
基本部分:
1、教师用诗画引出《萤火虫》(一只小虫真可爱,提着灯笼飞出来,要问它去干什么,请小朋友想象出来。)并让孩子说以赞美萤火虫的话。以此展开幼儿的想象力。(以孩子为主体)
2、播放录音,让孩子们欣赏散文《闪闪发光的话》并提问问题。
(1)、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
(2)他们发什么样的光?
(3)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这样孩子更能体会散文的意境)
3、让幼儿跟老师读优美的散文。同时配上挂图。
(这样更能感受散文的意境)
4、戴上头饰表演散文《闪闪发光的话》同时听散文的录音。
(感受因有小动物的存在而世界更美丽)
5、让教师配合弹琴唱个《迷路的小蝴蝶》以此引出散文的下半部分《萤火虫》
(以此教育孩子学习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
6、让孩子们听录音《萤火虫》
(感受萤火虫的可爱)
7、跟老师朗读,并配上挂图。
(形象直观)
8、戴上头饰让孩子表演此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
9、让孩子们根据散文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同时放上散文的录音。
(释放孩子的情感)
结束部分:
让孩子们唱着歌《迷路的小蝴蝶》走出活动室,去寻找草丛里有没有萤火虫。
活动总结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发准“眨、说、着、真”等翘舌音。
2、体验做娃娃的爸爸妈妈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布娃娃若干。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学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活动难点:根据自己娃娃的形象创造性地从眼睛、头发、嘴巴、表情等方面来描述。
活动过程:
1、体验做爸爸妈妈的感受:
教师设置情景:
“布娃娃乐园里的娃娃们想妈妈了,我们来做它们的爸爸妈妈了,我们来做它们的'爸爸妈妈吧!”
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来抱娃娃、照顾他。
引导幼儿交流做爸爸妈妈的愉快感受:
“你是怎样做娃娃的爸爸妈妈的?“
“布娃娃笑了,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学习儿歌:
教师完整朗读儿歌,幼儿欣赏:
“布娃娃长的怎么样?“
“布娃娃一天到晚在干什么?什么叫一天到晚?”
幼儿抱着娃娃跟着老师慢慢地朗读。
发准“眨、说、着、真”等翘舌音,适当纠正、练习个别字的发音。
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附:儿歌
布娃娃,布娃娃。
大大的眼睛黄头发。
我来抱抱你,
做你的好妈妈。
小班教案 篇7
核心导读:游戏目标 吹的动作能活动脸部肌肉。 吹气可以提升 幼儿 的肺活量。 游戏准备 五颜六色的气球。 游戏玩法 1、活动要在室内进行,游戏可以个人或分组进行游戏。 2、看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
游戏目标
吹的动作能活动脸部肌肉。
吹气可以提升幼儿的肺活量。
游戏准备
五颜六色的气球。
游戏玩法
1、活动要在室内进行,游戏可以个人或分组进行游戏。
2、看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啊?那谁能说说气球都有什么颜色的啊?
3、先让大家自由的玩气球,老师看你们都这么喜欢玩气球,我们用气球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4、老师先来示范玩法,这个玩法很简单,大家一看就能学会。大家是不是都明白怎么玩了。
5、在吹气球的时候,不能让气球落地,看谁的`气球在空中坚持的时间最长。
6、可以分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几人一组看哪组配合的好,让气球在空中坚持的时间长。
7、玩几回后可以增加难度,可以不让用手触碰到气球,根据幼儿们情况定。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核心要素:
按顺序观察认知,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认认我的身体》《人体拼图》(见学具)
2.小沙包 每人一个
3.将三幅身体不同部位(头、手、脚、胳膊、膝盖、耳朵)的图片贴在一个纸盒的六个面上,做成《身体立方盒》。
活动过程:
一、观察
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请来一位客人要与小朋友交朋友,引导幼儿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观察人体上有什么,注意提醒幼儿按顺序地观察,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
2.根据幼儿的回答,把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写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人体分为头、躯干、四肢。头部有头发、额头、眉毛、耳朵、眼睛、鼻子、嘴、牙齿;躯干有颈、胸、腹;上肢有手、手腕、小臂、大臂、肘肩;下肢有大腿、膝盖、小腿、脚等。
二、游戏:看谁指的准又快
幼儿四散面向教师站好,教师快速说出人体各部名称,幼儿用手指快速指出。教师说的频率由慢到快,逐渐加大难度,指错的幼儿停止游戏,回到座位做好,游戏继续进行,最后留下者为胜。
三、操作
指导幼儿用学具进行人体拼图,边拼边说出人体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
四、谈话
1.教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是一部特殊的机器,能像汽车那样搬东西,能像洗衣机那样洗衣裳,能像照相机那样看东西,能像收音机那样说话。你的身体还能做哪些了不起的事情?
2.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体各部位,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和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如:腿可以帮助我们跑步。
3.既然我们身体能做那么多事情,那到底是人厉害还是机器厉害?鼓励幼儿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展示:身体绝活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各部位去展示它的能力及作用。
1.让幼儿围坐成圈,教师投掷‘身体立方盒’。当身体某一部位的图片朝上时,幼儿迅速和旁边的伙伴互碰哪个部位,如:‘胳膊碰胳膊’等。
2.再次投掷立方盒,幼儿根据朝上的图将小沙包放到相应的部位上,在活动室四散活动,尽量不让小沙包掉下来。
3.重新投掷立方盒,幼儿根据朝上的图用身体相应的部位去移动小沙包。
六、结束:活动延伸
1.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身体,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2.建议幼儿到操作区继续练习拼图。
3.拿着小沙包到户外向小弟弟小妹妹展示身体的绝活,与他们分享玩沙包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9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游戏的协作能力。
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游戏规则
1.摇动时“小孩”双脚不能离地。
2.摇动“小孩”时,必须根据儿歌节奏进行。
游戏方法
幼儿人数不限,一分为二,一部分扮“大人”,另一部分扮“小孩”,“大人”与“小孩”面向同一方向站立。“大人”双手从“小孩”腋下穿过抱住“小孩”,按儿歌的节奏向两边摇动“小孩”,直至念完儿歌,然后抱起“小孩”转一二圈。游戏重新开始。
附儿歌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
记得儿时,跟随奶奶在田间劳作时,大人们头上那五颜六色的方巾一直让我和小伙伴羡慕不已。它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那种淳朴和朴实,我们常常会摘下奶奶头上的方巾,和小伙伴一起用方巾在田间玩起了捉迷藏、扮演娃娃家、炒黄豆……。班中的迪迪小朋友有一次跟我说起了悄悄话:“老师,昨天我和艺艺一起玩了新娘子的游戏,这个游戏是我奶奶教我的,可好玩了。”是啊,迪迪说的这个游戏记得儿时也是我的最爱。于是,我对迪迪说:“这么好玩的游戏,让我们和小伙伴一起来玩好吗?迪迪开心地说:“那好呀,我还要做新娘子。”由此我设计了这个新娘子的游戏。让他们也感受到乡土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要求】
探索方巾的多种玩法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经验。
【活动准备】
方巾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分散运动
每个幼儿手拿方巾,请幼儿用方巾想各种办法来玩。例如:(捉迷藏,两人三足走、丢手帕、炒黄豆、钻山洞、小球抛物、揪尾巴等)
2、幼儿休息,教师简单介绍一下玩得好的幼儿的方法。
3、请幼儿继续游戏。
二、游戏:“新娘子”
1、教师介绍游戏的`方法,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1)方巾一条。
(2)一人头顶方巾作“新娘子”,其余四人各执方巾一角,作“抬轿人”其余若干名幼儿分两队站在“轿子”两侧,作迎亲队伍。
(3)大家边说边抬着“新娘”往前走,儿歌念完后,拿方巾的人和迎亲的人开始四散跑。“狼外婆”手拿方巾捉抬轿子和迎亲的人,被捉到的算输。更换“狼外婆”,游戏重新开始。
三、游戏几遍后,请幼儿休息擦汗。
四、结束:进教室
附儿歌:抬轿人:哎呦哎呦抬轿子
新娘子,坐轿子
新娘新娘啥样子?
新娘:毛手毛脚尖牙齿
抬轿人:啊!原来是个狼外婆
抬轿人:(高喊)快捉狼呀!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7-19
小班教案[精选]12-20
小班教案【经典】02-13
小班教案[经典]02-22
小班教案(经典)08-13
(经典)小班教案10-21
[精选]小班教案10-12
(经典)小班教案08-31
小班教案11-08
【经典】小班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