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时间:2025-06-27 08:40:21 教案 我要投稿

《女娲造人》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女娲造人》教案合集五篇

《女娲造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象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

  教学方法:

  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象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象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象、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好有关人类诞生说法的资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

《女娲造人》教案 篇2

  设计思想:

  《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结构或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女娲造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一、导入

  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

  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咤闹海》《精卫填海》等。

  二、简介神话和神话的特点

  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肋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神话的特点:

  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富有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三、作者简介

  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四、预习字词检查

  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澄澈chè生气蓬勃péngbó幽光yōu莽莽榛榛zhēn

  绵延mián神通广大shén灵敏mǐn枯藤téng

  五、赏读课文

  (一)听课文录音思考

  1、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女娲

  神性:神通广大

  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总之,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

  (二)复述故事情节

  1、从女娲的角度复述故事。

  2、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的角度复述故事。

  要求:语言简洁生动

  六、拓展延伸:关于想象

  (一)有关的名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

  (二)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三)想象大比拼

  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啦,……

  2、早上打开窗户,哇……

  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七、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八、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或自己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起源的资料。

  3、阅读《风俗通》二则,看看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女娲选择造人材料的过程。

  (√)3、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4、女娲具备了人的情绪。

  ()5、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的过程。

《女娲造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动画导入

  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

  揉泥造人

  怎样造人

  挥藤造人

  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

  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

  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

  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

  ⑴ 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 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⑴ 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 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 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 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执笔)。

  3、布置课外作业:

  ⑴ 收集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⑵ 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六、赠送名言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女娲造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投影——中国古代神话]。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投影——片1:盘古开天 片2:夸父追日 片3:钻木取火 片4: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 片 5:课题《女娲造人》 ]

  二、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1、 教师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里面有什么……一本古书——《太平御览》。翻开看看,卷七十八有《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译文?有!我们一起朗读译文。再看下面有什么?“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作者 袁珂”

  2、 学生快速阅读,尽快给作者回应

  3、 教师小结: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袁珂的神话作品,因为它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袁珂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我们看他有什么反应。(单击)“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 ——作者 袁珂” 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先复述给在座的老师们听听,好不好?

  三、复述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1、看图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做好复述的准备(可以轻轻地说出来)。

  2、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

  3、学生评议。

  4、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听听。

  四、进一步探究课文的魅力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1) 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2) 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默读+圈划写—轻声朗读与练说)

  2、学生阅读、思考、圈划、归纳,做书间笔记

  3、小组交流与争论(机动)

  4、全班交流与讨论(包括精彩语句的朗读、体味)

  5、教师小结:

  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合情又合理的想象[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五、想象力训练

  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1、四人小组讨论,1号主持,选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3、学生互相简评

  六、拓展延伸(机动)

  1、教师导入

  总评想象力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聪明人的重要标志。同学们很聪明。当然,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看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远古时代人们凭神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是无法对人类的起源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的,你能说说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吗?

  2、学生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或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机动处理:看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

  七、布置课外作业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不妨再搜集一些,作一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也不妨利用现有的资料和各种人类起源的假说,较科学地去追寻一下人类的起源。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资料,自选专题,搜集资料与撰文。

【《女娲造人》教案】相关文章:

女娲造人教案10-15

精选《女娲造人》教案3篇04-12

《女娲造人》教案9篇05-27

《女娲造人》教案七篇04-22

关于《女娲造人》教案6篇06-15

《女娲造人》教案汇编7篇05-22

关于《女娲造人》教案汇总7篇05-21

《女娲造人》读后感10-04

《女娲补天》教案优秀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