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5-07-24 10:22:59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水教案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水教案汇总九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实验,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真情实感。

  2、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来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的教学。

  2、解读实验数据的教学。

  教学方法:

  分析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多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计算器、水彩笔、多种图片资料。课前查阅水与植物生活和分布有关的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准备:测干小麦种子含水实验装置、多种图片资料、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讲生物圈时,大家收集过各大星球的资料,那么除地球外其他的星球有生命吗?

  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抒己见。

  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他星球上有生命。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别的星球上是否有水,来作为判断是否有生命的依据,这是因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不仅有碧波浩淼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还有来自大气的降水和蕴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讲授新课]

  (一)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水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命的源泉。水对植物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这是干燥的试管和干燥的`小麦,我们用试管夹夹住装有干燥种子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烘烤,注意,开始时,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要不断移动,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要水平烘烤,注意试管上半部有什么现象出现。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种子是干燥的,怎么还有水呢?

  生:水已成为种子的组成成分。

  出示课件:水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通过对这组数据的解读,质疑水与植物的构成有什么关系?生从中感悟到:水在植物体内无处不在,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拿出缺水的和水分充足的芹菜,让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水能使植物体变得挺拔。进而启发,这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农民为什么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通过前面知识的回顾得知:无机盐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体吸收。

  回忆小学自然课的知识,想一想,植物吸收水分还用来干什么?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终年少雨,气候干燥,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江河纵横,因而气候湿润。这对植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析讨论课本的图片资料并完成讨论题1、2,总结得出水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到植物的分布,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植物,哪里的雨量充沛,哪里的植物种类多,数量也多。

  课件呈现表1,设计问题:年降水量与绿色植物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可见,水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那么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惟一因素吗?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维,明确影响植物分布还有阳光、温度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解读实验数据

  师:水对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需水量也不同,这样我们就要测定它们的需水量。下面我们就来看小麦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数据,为了更好地解读实验数据,还可以改变数据的表现形式。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表和图,并动手动脑计算表中各时期每天需水量,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全班交流讨论,让生从自己做的图中找出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找出小麦需水量的规律,谈谈从题中所受的启发。如果你是一名灌溉人员,你将怎样合理安排小麦灌溉,既节约用水又能获得较高产量?

  小结:

  你从本节课中获得哪些收获?又得到哪些启发?

  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让学生对课本P51练习中李白的诗句进行分析是否符合科学道理,使学生对水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流动、永不停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既然水在生物圈中是可循环的,这是否意味着水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领悟水对生命的可贵,从而发出节水倡议。

  作业:

  写一篇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呼吁的论文。

  板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植物的生活离不水

  1、水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2、水可使植物保持姿态

  3、水有利于光合作用

  4、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二、水影响植物分布

  三、解读实验数据

  表1: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地点

  植被情况

  年降水量(mm/年)

  年均温(℃)

  安徽

  阔叶

  1140

  15、8

  海南

  热带雨林

  2410

  23、3

  陕西

  森林

  820

  13、5

  甘肃

  草地

  510

  7、0

  都兰

  草地

  250

  2、1

  民丰(新疆)

  沙漠

  40

  11、2

  且末(西藏)

  戈壁

  40

  10、6

  教后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但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源。

水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由于此次活动针对小班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有的幼儿并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需要幼儿老师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意识。入园之前,也许他们并没有好的喝水习惯和意识,然而良好的喝水习惯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设计本次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每天都需要喝水,多喝水,身体好。

  2.懂得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会主动去喝水。

  活动准备:

  一盆长势很好的康乃馨、一盆枯萎的康乃馨;有关起床后、锻炼后,游戏后喝水的视频;《乌鸦喝水》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什么时候需要喝水。

  1、播放《乌鸦喝水》小故事边提问:小乌鸦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引出话题,原来呀小乌鸦是口渴了,才会想办法找水喝,那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会喝水呢?

  2、播放人们在起床后、锻炼之后,小朋友们在游戏之后喝水的短片,提问:为什么起床后,锻炼后,游戏之后喝水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起床之后喝水,有助于清理肠道的垃圾;锻炼时,身体会出许多汗,流失很多水分,所以得补充水;小朋友做游戏也会出汗,也会口渴,所以得喝水。

  3、提问,我们还在什么时候需要喝水呢?

  老师小结:外出游玩时;口渴时;感冒、发烧,拉肚子时等等。

  二、通过实验观察,懂得水对身体的重要性。

  观察教室里的两盆康乃馨,提问: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你更喜欢那盆呢,为什么?老师总结:小朋友们都喜欢开满鲜花的这一盆,因为它漂亮,而另外一盆快要枯死了,叶子都黄了,没有一个花骨朵,为什么两盆都是康乃馨,长得不一样呢?(鼓励大家大胆发言)

  老师小结:因为,老师经常给长势很好的这盆花浇水,而已经很久没有给另外一盆花浇过水了,原来花也是会口渴的,如果长期不喝水,它就会枯萎死,小朋友们也一样,如果身体缺水,你们就不能够健康成长,你们想健健康康的成长吗?

  三、知道水是最好的饮料。

  展示各种饮料和白开水,提问:你们口渴呢,最想喝哪一个呢?为什么?

  有的说饮料,因为甜甜的,很好喝:有的说白开水,因为最解渴。

  老师小结:其实,水是最好的饮料,其他的饮料中都含有许多的`糖分和添加剂,这些物质不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平时要多喝水,身体才会棒棒的。

  四、游戏活动:和老师一起喝水吧。

  老师说了好多好多话,口好渴呀,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喝水吗?看谁喝水有“咕咚咕咚”的声音

  五、活动反思:

  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本次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喝水意识,但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得靠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故事引入,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系列的提问,和故事紧密联系,是幼儿的回答启发于故事,又回归于故事。通过视频短片,人们都在喝水,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时候要喝水呢?而不仅仅是口渴的时候。我充分利用了教室的资源,其中一盆花枯萎好久了,可能并不是只因为没有浇水,但幼儿能够完全相信,是因为没有浇水。在第三个环节中,有小朋友问我,牛奶,豆浆是不是饮料呢?纯牛奶,豆浆小朋友可以喝,但也不能喝太多,不然会导致营养过胜。整个活动,小朋友能够大胆发言,了解喝水的重要性,会主动要水喝,知道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但生活中还得我们的家长坚持督促幼儿良好喝水习惯的养成。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降水及降水的形式,初步了解形成降雨的.几种原因。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3、能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通过参与节约用水的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节水意识,形成生活中节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降水及主要形式,

  2、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难点

  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降水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含小结与作业布置,见教案内页)

水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组成

  2.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

  3.知道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

  4.学会过滤操作。

  学习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水的、危害、防治和净化

  学习难点: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第一课时:水的组成 水的利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

  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

  二、师生互动:

  探究一: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

  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

  [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

  1、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体产生

  2、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2倍

  [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

  [学生讨论]可能有多种答案

  [演示实验]氢气燃烧并验证产物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

  [教师讲解]这个实验也可用于氢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检验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气体

  [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

  且体积比为2∶1

  (父亲正想儿毕业)

  [学生整理]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设疑]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讲解]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你知道工、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哪些?

  可请同学解释节水微记的寓意

  [教师设疑]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你知道哪些因素会使水被污染?

  如何防治水的污染?

  [学生讨论]可请同学列举身边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水的净化

  课堂学习:

  一、引入: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被污染过的水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净化处理

  二、师生互动:

  [教师设疑]海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 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海水等是混合物

  [教师设疑]如何将蒸馏水与食盐水区分开来?

  [学生讨论]

  [演示实验]1、分别将蒸馏水和食盐水蒸发

  [师生整理] 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创设问题]你知道有关硬水、软水吗?

  [学生交流]

  [演示实验]在有蒸馏水的两只烧杯中,一杯中先加少量氯化钙,然后分别向两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观察。

  [师生整理]溶有钙、镁物质较多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能用硬水,硬水经过处理变成软水,可消除不利影响。

  [教师讲解]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细菌等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

  [活动探究]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

  [师生整理]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

  [创设问题]小英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发现滤出的液体仍然浑浊,

  你能帮她找出原因吗?她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拓展视野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多种描写方式的运用

  2、 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3、 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教学设想:

  《巴黎圣母院》是体现雨果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品。《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节选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学时间,课前让学生预习。如何在文本研习中让学生体悟人性美,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多角度对比手法,进而揭示出本文的主题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因此,我紧抓小说三要素,以题眼入手,层层推进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得出对比,揭示真善美这一人生真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 初读感知

  1. 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小说,我们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环境、人物、情节。我们首先来看《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读注释①故事简介。

  2. 我们知道了《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内容,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你不会的生字词,并思考本篇课文的环境、人物和情节。

  (在此期间,将我归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写完走下讲台,看学生的阅读情况)

  3.请学生读黑板上的字词,给出正确的读音。

  鞭笞 轮轴 黝黑 刽子手 跛脚 蜷缩

  恫吓 虫豸 缄默 唆使 抽搐 镂刻

  标识出正确的读音,请全体学生齐读两遍

  3. 请学生归纳三要素

  (环境 学生应该能概括,人物 适当地提示,情节我会提示:把我们找到的人物都串起来,连成一句话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情节,想想看怎么说?)

  环境:格雷沃广场的刑台

  人物: 克洛德孚罗洛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三, 整体感知

  1. 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大家是不是有疑惑啊?那我们先从眼泪处看起,文中描写眼泪处是哪一段啊?——(第62小节)

  全体读一遍,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在没有人理睬他时送水给他喝)

  2. 在他喝到水之前,他对爱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想爱斯梅拉达的?哪一小节有描写?——(第60小节 愤怒和轻视)

  详写这种情感,跟伽西莫多流泪有什么关系?对刻画爱斯梅拉达形象又起到什么作用?——(对比,突出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

  3. 再读第62小节,为什么是“一直干燥如焚”、“长时间被失望”?是谁让他这样?——(围观群众)(这是学生的第一反应所做的答案,不完全)

  ① 在伽西莫多受刑前后,围观的群众有什么样的表现?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受刑前:几次笑(第6小节、第13小节、第16小节)几次骂

  受刑过程:围观群众的侮辱和诅咒(第28小节、第29小节等)

  ②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围观群众,是哪一句?(这些围观群众和伽西莫多有关系吗?他们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却侮辱、咒骂他,反映了群众的自私、无聊)——(第27小节 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③ 面对围观群众的咒骂与侮辱,伽西莫多又有何表现?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表现出了伽西莫多虽貌丑,但心地善良)

  ④ 除了围观群众,还有谁让伽西莫多失望?——(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

  文中哪一段有描写?——(第44小节 副主教对伽西莫多置之不理)

  4. 那与他们相反给伽西莫多送上水的是谁?——(爱斯梅拉达)

  5. 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的围观群众辱骂他、憎恨他,最应该救他的副主教克洛德抛弃了他,而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他送上了水。这滴水唤醒了伽西莫多不流泪的灵魂,这滴水仅仅唤醒了他的灵魂吗?——(不是,还唤醒了围观群众,第67小节)

  6. 齐读第67小节,为什么前面围观群众那么地自私和无聊,现在却转变地如此快呢?他们不是没有怜悯心吗?——(因为他们没有完全丧失最基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

  四, 手法分析

  1. 大家有没有发现啊?围观群众前后的表现,采用了什么手法?前后表现形成了什么?——(对比)

  2. 文中采用最多的手法就是对比,大家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对比?(此处比较难,所以必须适当地引导)

  比如说,雨果是一位崇尚人道主义者,他遵循的美学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他用此美学原则创造了我们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啊?——(伽西莫多)

  那伽西莫多自身是不是一个对比啊?外表虽丑陋,但内心善良。

  (很自然地学生就能想到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围观群众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总之,还是要适当引导)

  3.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为了表达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引导:围观群众前后对比突出了爱斯梅拉达的美好与善良;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虽然是一个貌丑一个貌美,但是两个人都是内心善良的人,两者对比也是为突出心灵美;副主教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外表再美,外在形象再好,都比不上心灵美。这些对比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什么?)

  这样适当地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出主题——呼吁人性的真善美。

  五, 课堂总结

  小小的刑台,既是对伽西莫多肉体的惩罚,又是对中世纪人们灵魂的拷问。小小看台,大千世界,人性的复杂、善恶、美丑展露无遗。我们要做像爱斯梅拉达那样的人,既美在外表也要美在心灵,尤其要注重我们的心灵美。在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是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六, 板书设计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水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课前透视: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一些生字和新词,更要引导学生感悟到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

  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信息资料:

  1、放大的文意图或投影片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3、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如: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导入(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培养读书习惯。)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汇报(多形式读文,反馈自读效果,促进阅读理解。)

  1、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多形式读文。(如同桌互读、男女生读、分段指读、小组齐读等。)有重点地指出难点字的读音。如“怎、找、旁等。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评价。

  3、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多形式的朗读和读书和评价的结合,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把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

  写字(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引导学生在“我会写”中,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找、石等。

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 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卡片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不是“w”;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2、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3、指读课文,想想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

  随机板书:山腰、平果园、山谷)

  三、品读领悟

  选你最喜欢的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1、学生汇报交流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

  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8、通读全文。

  9、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

  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5、指导书写生字

  6.延伸

  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名言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

  《泉水》教学反思

  《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着这优美的文字的时候,心似乎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我在教学本课时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并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堂中书声朗朗。但学生对一些词语理解还不够透彻,主动积累词语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水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桶h互相

  shīlīnlīn湿淋淋

  jxing吉祥

  xngf幸福

  kěnl不肯离去

  bǎnn西双版纳

  fng凤凰花

  si比赛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水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我会读(出示生字词)

  我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30

水的小学教案01-07

水的心情教案02-28

好玩的水教案06-21

关于水教案11-07

《有趣的水宝宝》教案01-06

【精选】水教案4篇05-08

周庄水韵教案09-22

教案小班《有趣的水》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