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音乐是动听的,是有魔力的。大班的孩子对乐曲有了定的感受能力,能初步区分风格各异的音乐,并乐意用各种乐器来表现。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小松鼠提琴声的美妙与魔力。
(2)尝试和同伴起,用乐器玩玩、学学。
活动准备:
《梨子提琴》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节奏谱若干:×× ×× I ×× ×0 I ×× ×× I × I
× 0 ×× I × 0 ×0 I ×× ×× I × I
0 × 0 × I ×× ×0 I ×× ×× I × I
乐器:小鼓、沙球、小铃等(三个不同的乐器可以成为个组合)
五线谱(上有音符)
段提琴乐曲(最好与节奏谱的节奏致)
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引出话题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看到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
提琴是种乐器,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乐器?
让我们起来听听这个关于提琴的故事。
(2)有魔力的提琴声
①出示第2~8面:
你听到过提琴声吗?小松鼠的提琴声响起来了,快听! (师生共同欣赏提琴乐曲)
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怎样?
②出示第9面~结尾。
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会怎么样呢?
在好听的提琴声中,森林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听到提琴声后,狐狸不再追小野鸡了?狮子不捉小白兔了?
小结:原来,好听的音乐可以让争吵消失,还可以使我们的心情放松,让大家都陶醉,真是神奇!
(3)小小演奏家
①幼儿自选乐器和节奏谱练习。
音乐好听又神奇,我们也来做小小演奏家,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吧!做小小演奏家先要把本领学会。这里有许多乐器,你可以选件自己喜欢的乐器。这是节奏谱,每个都可以试试、练练。
②幼儿演奏表演。
谁来表演下?
首好听的音乐需要好多乐器起来演奏。我们个人演奏已经学会了,要不要试试和好朋友起演奏,这样音乐就更好听啦。
自己选个或两个和自己乐器不样的好朋友,起来演奏。
可以和好朋友起,选择不同的节奏谱起演奏。
哪组来表演下?
如果全班起来演奏,会怎样呢?我们来试试。
(4)延伸活动
演奏要不停地练习,音乐才更好听。让我们慢慢练吧。
(出示五线谱)这又是什么呢?
活动拓展:
1、在教室的活动区域和家里,给幼儿提供各种蔬菜和水果,让幼儿想象、探索和表现。
2、将节奏谱与乐器投放在教室里,玩玩练练。
3、还可以搜集各种生活废旧物品,击乐的快乐。幼儿可以利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等时间,玩如可乐罐、饮料瓶、奶粉筒等,让幼儿探索。
阅读区活动:
在阅读区投放故事书和空白的'记录本,幼儿想象、绘画美妙的音乐声让大家(小动物、小朋友)变了,并大胆讲述。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起开展合作游戏。故事随着小松鼠的梨子提琴声,漫游在美丽的森林中,目睹小动物们在琴声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追杀没有了,争吵消减了,大家都来听好听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之旅中,感受音乐的力量与神奇。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实验,使孩子知道植物与水土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两个大盆、若干块砖、两个喷水壶、4幅卡通图;
2. 长方形木板上面铺满草皮,另一块木板铺上与草皮同样厚的土。一盆草本植物。
三、活动过程
[活动提要]
本活动分3次完成。
1.看图说话。
2.实验观察:植物和水土的关系。
3.表演歌舞剧。
[具体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参见本篇插图:
图1:小熊与小兔同住在美丽的山坡下。
图2:小熊为了盖房子,砍光屋后边的树。小兔在门前种菜种树。
图3:一天,下起了大雨,雨水冲毁了小熊的家,而小兔的家则安然无恙。
图4:小兔帮小熊种树,重建家园。小兔告诉小熊,植物的根能固着泥土,没有植物土壤就会被水冲走。
2.启发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出每幅图意。然后用连贯的语言讲故事。
3.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熊砍掉了树,大水就把小熊的家冲毁了呢?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
二、做一做、试一试
[实验一]
(1)到草地上铲一块草皮;
(2)取两块木板,在一块木板上铺上草皮,在另一块木板上铺与草皮的土层同样厚的土。把两块木板分别斜放在塑料盆里,使它们的坡度相同。
(3)在木板上方同样的高度,用喷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4)比较从两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的量有什么不同(放草皮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少于只放土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而且流下来的是清水)。
[实验二]
把花盆中的植物连根拔起,让幼儿观察植物的根紧密地和土结合在一起。
五、注意事项
1. 操作实验时,木板斜度要相同。
2. 用喷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附:歌舞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绘本阅读活动,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与有趣。
2.在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蜈蚣叔叔的袜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绘本: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让我们来看看书里面会藏着谁?大家好,我是小精灵嘟嘟,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愿意跟我做朋友吗?
2.今天嘟嘟还带来了很多好朋友,他们会是谁呢?翻到第二页。
3.谁认识他们?蚯蚓和蜗牛有脚吗?(没有)那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向前走的呢?你们有没有脚,有几只?那这些动物朋友里谁也有脚?有几只?一起来数一数怎么样?
4.哇,他们竟然有那么多脚,不过有一位朋友,他的脚比蜜蜂、瓢虫的还要多得多,长了三十只脚呢?他会是谁?(翻到下一页:蜈蚣)再一起来数数蜈蚣有几只脚吧。他可真厉害,长了那么多脚。
二、阅读理解,了解排序
1.嘟嘟喜欢叫他蜈蚣叔叔。
2.蜈蚣叔叔住在嘟嘟家隔壁,他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帅哥。帅哥什么意思?你觉得蜈蚣叔叔哪里帅?可不是个帅哥嘛,他出门的时候一定会穿上袜子,穿上亮晶晶的衣服,搭配各种颜色的`袜子。喜欢袜子的蜈蚣叔叔,连在家里也是要穿袜子的。
3.可是嘟嘟发现有好几天没看到蜈蚣叔叔了,蜈蚣叔叔可能怎么了?(翻到下一页)你从哪里看出蜈蚣叔叔生病了?(躺在床上、触角都耷拉下来了)于是,嘟嘟的妈妈让嘟嘟带着吃的去看看蜈蚣叔叔。走,咱们跟着嘟嘟一起去看看吧!(翻到下一页)
4."蜈蚣叔叔你好。妈妈说这个送给你,希望你能早日康复!"嘟嘟边打招呼边偷偷瞄了一下蜈蚣叔叔的脚。嘟嘟一直很好奇蜈蚣叔叔到底有没有三十只,就偷偷地数了起来。偷偷地数是怎么数的?(幼儿表演)数了没几只,其他的脚被棉被盖住了,没办法再数下去了,嘟嘟连忙说:叔叔再见,我要回家了!"这时蜈蚣叔叔说:"谢谢你小嘟嘟,有了你的关心我一定能很快就好起来!对了,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一会儿有客人要来,我必须穿袜子。可是我没有力气。"如果你是嘟嘟你愿意帮忙吗?(愿意)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喜欢帮助别人。可是你们也知道蜈蚣叔叔的脚可不是一只两只,你们还愿意帮他穿袜子吗?(愿意)你们真是太棒了。小嘟嘟和你们一样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他也愿意帮助蜈蚣叔叔穿袜子。蜈蚣叔叔开心的笑着说:"袜子都晒在院子里。"(翻到下一页)
5.我们发现院子里的袜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什么颜色的袜子排成一排?(完整描述红袜子排成一排,黄袜子排成一排……)就像彩色的旗在风中飘扬。
6.(翻到下一页)嘟嘟看到这么多颜色的袜子心想:该怎么来穿呢?这时蜈蚣叔叔说:我会按照我的心情来穿,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这样穿:课件一:出示完整穿好的袜子(蓝黄蓝黄)请幼儿来找找规律。
如果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会这样穿:课件二:出示穿了一半的袜子(红绿红绿)请幼儿来找规律,请你帮蜈蚣叔叔穿上袜子吧!
7.寻找其他的规律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叩叩叩。"开门一看,原来是蜜蜂阿姨来看望蜈蚣叔叔了,她还带来了一盒糖果,后面跟着蜗牛叔叔和阿姨,他们带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朋友们找一找,蜜蜂阿姨的身上藏着什么秘密?有什么规律?蛋糕上有什么秘密?还有哪里也藏着这样的规律呢?
三、经验迁移
1.在黑板上出示蜈蚣叔叔形象(两个),请幼儿用夹子当袜子帮蜈蚣穿袜子。
2.学学蜈蚣叔叔散步,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关节的有趣和有用。
2、能积极参与活动,知道在活动中要保护关节。
3、愿意观察和探索,能主动说出自己的发现。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跳响板6副、皮球6个、沙包6个、夹板若干、音乐磁带
2、幼儿经验准备:a、会拍球 b、初步知道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身体。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选择体育器械锻炼,体验关节的运动。
(1)身体各部分的准备。
(2)幼儿自由玩体育用具。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1)师: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身体什么地方在动?
(2)组织幼儿讨论:运动时为什么腿、手、胳膊能动起来的呢?
(3)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关节吗?身体上哪些地方有关节?
(4)教师小结:人体上有很多关节,是关节让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动起来的。
3、引导幼儿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1)游戏“动一动,扭一扭”:教师出示关节娃娃,请幼儿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让关节娃娃学一学,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来做一做他的动作。
(2)每组提供一个关节娃娃,让幼儿看一看关节娃娃做动作时身上那些关节在动。
(3)发现关节能够弯曲的有趣特点。
4、游戏“机 器 人拍球”,引导幼儿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1)幼儿双臂套纸筒,教师发出口令,幼儿进行拍球,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拍的球多。
(2)引发讨论:为什么不带纸筒拍的`快,带了就拍的慢呢?
(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初步了解在运动中怎样保护关节。
(1)师: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关节的帮助,关节对我们的活动这么重要,那我们在运动中要怎样保护关节呢?
(2)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在运动时,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姿势,剧烈活动前还要进行准备活动,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保护我们的关节不受伤害。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鱼网中鱼的数量变化,感受数量的减少。
2、培养幼儿对图画的.敏感性,注意图画中的细节。
3、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勇于发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图书封面,引入主题。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图书阅读
1、提问封面: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他可能是哪儿的人?
第一页:
(1)、画面上有什么?数一数网子里边有多少条鱼?
(2)、鱼被网住了,它们着急吗?为什么着急?
(3)、你能猜出来接下来会怎样吗?
第二页:
(1)、数一数鱼网里有多少条鱼?
(2)、原来网里有多少条鱼?
(3)、想一想为什么这条鱼能游出来?
第三页:
(1)、数一数鱼网里还有几条鱼?
(2)、现在有两条鱼都游到了网外,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3)、下面还会有鱼游出去吗?会是哪条鱼呢?
第四页:
(1)、小朋友,哪条鱼游出去了?
(2)、数一数,还有几条鱼?与前一页相比,少了几条鱼?
(3)、还会有鱼游出去吗?会是哪一条呢?
第五页:
(1)、小朋友哪条鱼游出去了?
(2)、现在网子里还有几条鱼?
(3)、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第六页:
(1)、小朋友,刚才还有3条鱼,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一条鱼了?
(2)、这条大鱼能不能钻到网外?
第七页:
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一共有多少条鱼从鱼网中钻出去了?
2、教师完整讲述一篇故事。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捞鱼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合理布置画面,表现春天的变化。
2、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来描述春天,并运用上描述性词语。
3、能大胆、主动地参与活动,初步获得合作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各种白纸、皱纸、蜡光纸、瓦楞纸供幼儿选择。
2、油画棒、颜料供幼儿选择。
3、每组一张大的铅画纸(供布置用)、《杨柳青》及抒情音乐。
4、本次活动要在幼儿有一定的.“春天”知识储备基础上进行。
活动过程:
一:画春天
1、导入:“春天来了,我们小朋友真高兴,今天,老师为你们
提供许多材料(介绍材料),我们一起动手把春天搬到我们的
画纸上。”
2、提出要求:“不过,这次我们有点难度,我们一个组完成一幅春天图,每个组里的小朋友要分工、合作好,共同来完成。”
3、幼儿分组操作(放《杨柳青》音乐)
⑴、幼儿要先商量,分工好,由每组组长负责
⑵、鼓励幼儿要运用多种方法
⑶、教师巡视,可适当作一些提醒,也可参与到一个组中,成为幼儿的一员来完成作品。
二:说春天
1、幼儿完成的春天图依次贴好。
2、分别请每组幼儿来说说春天。(放抒情音乐)
3、要求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并用上描述性词语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9-25
中班教案(精选)10-19
【经典】中班教案10-09
【精选】中班教案01-30
(精选)中班教案01-07
中班教案08-09
[经典]中班教案08-09
(精选)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精选)08-25
中班教案(经典)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