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初中地理讲地形的教案

时间:2023-04-01 09:42: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讲地形的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以下是关于初中地理讲地形的教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初中地理讲地形的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2】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明中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节为第二课时,知识内容分三部分: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紧承接前面对中国地势的学习,与后面“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共同组成对中国地形的学习。

  2.本节核心内容是主要山脉极其地理位置,学习本节,构建骨架,才能较好的把握其他类型的地形分布,进而形成中国整体地形分布特征。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是零碎、杂乱的,需要系统化。必须交给认知方法和思维模式。

  2.克服学生的惰性,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地图找、填、画。

  3.引导学生对方法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复杂多样地形 2.读图熟悉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3.理解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培养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描绘地理事物,绘制简单分布图的能力。

  5、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地形复杂多样

  二、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三、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全班分成三组,看“多媒体课件《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听着优美的旋律,讨论: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引导对五种地形基本知识的复习,再指导看中国地形图

  指导按走向找山脉,注意其位置

  教师:请同学们用彩笔在教材山脉图上分别将同一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如,先把天山、阴山、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连成一线,… …,观察形成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板画,并用不同的彩粉笔连接山脉)

  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纠正 ;最后归纳总结。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走向

  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活动4: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


 

 

横断山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南侧

北侧

天山


 

 

昆仑山


 

 

  活动5:全班分成三组,看“多媒体课件《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听着优美的旋律,讨论: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看黄土高原窑洞图片讨论地形与建筑的关系。

  第二组:看图片、录像、欣赏名曲、赏析《敕勒歌》,讨论地形与农牧业的关系。

  第三组:看图片、录像,讨论地形与民俗的关系。(地形对民俗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了很大作用。)

  学生:共同归纳出--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人类巧妙利用和改造着自然。

  总结练习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界    线: (        )山--(        )山--(      )山

第二阶梯

   

界    线: (     )岭--(      )山--(      )山--(     )山

第三阶梯

 

 

  真实感知地形的复杂多样

  意图是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位置

  地势与地形教案 【3】

  【教学重点】

  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好《中国地势地形》的课件;多媒体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 分析讨论 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熟悉李白的两句诗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快的行船速度呢?(学生先自由答)那么学了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了。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中国地势

  讲授新课: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

  深颜色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高”

  浅颜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低”

  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总结: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3: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从西向东,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推测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请你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找出从西向东海拔高度的变化状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地势的变化特征并填表。

  学生:绘图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用教材的“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来验证你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高原 山地

  界 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 )山

  第二阶梯 高原 盆地

  界 线 大兴安)岭--(太行 )山--( 巫)山--( 雪峰)山

  第三阶梯 平原 丘陵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并阅读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三级阶梯内部一些地形区的形象特点。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活动5: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与同组的同伴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组: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的分布特征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古人是怎样描述的?

  第三组:在自制的透明小水槽中注入水,在水的流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吗:水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利用中国地形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落差的利用价值。

  第四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交通图”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第二组:用实物投影展示描绘的结果: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第三组:课件: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

  利用三级阶梯图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组: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初中地理讲地形的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地理地形教案02-07

主要地形区地理教学教案10-09

初中地理教案02-17

初中地理教案10-06

地形图教案03-01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02-17

初中地理《巴西》教案01-24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10-05

初中地理教案:《美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