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时间:2020-12-09 17:37:47 教案 我要投稿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你知道怎么设计湘版的美术教案吗?你知道如何教学八年级的美术吗?以下是关于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欢迎阅读!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

  第1课 五角星(分2课时讲授)

  一、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竟会被一块几乎没有具象造型变化的树皮肌理打动;有时特别钟情于旧街上那些特别富于色 彩与肌理变化的破旧墙壁;

  突然发现一个锯掉的大树桩切面原来也很美丽--我们还经常会出现一些 熟视无睹 的视觉现象,我们或许并不知道对象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组织变化的,

  只有一个关于对象初步感知的整体印象--

  美术可以改变人感受世界的角度与方式,我们可以在似乎已经极其熟悉的器物上,重新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尝试深入分析对象,

  发现物体产生某种视觉感受的原因,找出体现特定器物质感的表现方法与技法要点。

  这是通过美术的学习锐化学生观察 力、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学生深入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课主要尝试从 肌理与质感的表现 这个角度来帮助 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

  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

  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

  艺术家们充分表现质感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往往可以更好地为表达情感 主题服务。

  教材从认识质感的表现与主题表达的关系入手,展示了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

  《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 民族脊梁 的主题。

  作品赏析主要试图体现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某 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

  二是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

  教材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培养细致观察和耐 心描绘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感受与表现质感美的能力。

  课文以欣赏感受导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明暗以及光滑与粗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讨论交流,引入制作不同的肌理效果及表现质感的方法。

  活动一 主要是针对研究不同肌理的制作方法而设置的。

  为了强化学生对肌理的感知与运用的能力,在活动中加入了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拼接成画的内容。

  活动二 的指向是将绘画技法的学习落实到对某一物体质感的表现上。

  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虽以铅笔为主,但不应加以严格限制。

  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和欣赏示范作品可作为学生的作业参考,呈现的步骤图可帮助学生把握绘制各个阶段的要求及效果。

  评价建议 一栏中,从笔触、轻重、刚柔、长短、疏密、明暗等方面着重提出了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同时也给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资料库 中介绍有关笔触与质地,高光、反光与质地的关系及其表现,供学生作业日寸、借鉴使用。

  学习大空间 主要介绍了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特殊技巧,作为课内外参考运用。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组拼成画。

  ◆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教学思路

  首 先,设置欣赏活动导入。

  以多媒体手段展示《钢水·汗水》和《五角星》两幅画。

  也可用其他质感强烈的优秀作品如《父亲》等,引导学生欣赏讨论。

  欣赏所选图 片应清晰,特别要有精彩的质感描绘的局部重点展示,考虑学生的充分参与交流,着重观察画面中质感是如何表现的。

  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质感表现的重要性.激起学习的兴趣。

  然后,进入对材质美的观察、感受阶段,以获得初步的材质美感体验。

  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材质进行观察、比较、触摸、搓捏等,感受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交流绘画表现的想法。

  要特别注意所选材质的典型性、多样化,可作压印或拓印之用,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学生制作肌理的创作活动, 活动一 的最终任务是加工,画出材质的肌理效果。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不是所有 制作的肌理都需要用笔绘制出来,只要各种制作方式制作的肌理效果好,就可以直接作为拼接画面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再去另外绘制加工。

  只有用笔绘制才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肌理效果时,才需要模仿肌理的造型特点动手绘制,或者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再加工、补充效果。

  从平面到平面,易于学生掌握,关键是探索制作肌理的各种方法。

  教师可先示范各种压印与拓印的方法,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质纹理的清晰度、用墨的多少等问题。

  学生可以在尝试实践后,及时归纳拓印与压印的技术要点,并尝试总结:一种制作技巧可以通过什么变化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然后,老师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其他制作肌理效果的技巧,并就如何选材、如何制作肌理、画出肌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为作业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

  第一课时制作肌理效果,以铅笔工具为主,既可参照肌理描画,也可在制作的肌理效果上直接加工,并将各组制作的材质效果有机组合,剪贴拼接成画。

  第 二课时对某一实物写生,教师可准备金属器皿、玻璃杯等质感特点强烈的物体,分几大组摆放。

  强调表现质感而不限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并可提供相关绘制步骤图及各对应物体质感描绘的大幅范画供学生参考与学习。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根据作业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借鉴范画中的表现技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绘制表现器物 的质感。

  四、教学选择

  第 一课时的教学或许不必从教材上绘画作品质感的欣赏体验入手,因为学生平时相对感受、研究肌理与质感的机会较少,审美体验比较贫乏。

  首先在学生没有获得新的教学引导与知识感受之前,以此作为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意图难于达成,至于深入感受艺术作品中不同肌理、

  质感对体现不同情感主体的重要作用,就更加难干在教 学引入阶段达到目标了。

  作为另外的选择,质感表现的作品欣赏或许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等到 活动一 作业完成后,再引导学生感受肌理与质感的情感意义,

  这样一方面可以升华 活动一 的教学内容,也为 活动二 的开展做了审美教育的教学铺垫。

  另外,此种欣赏体验甚至可以是在所有教学活动都展开完成的基础上,最后以学生自己为主,谈出对艺术作品中情感与肌理、质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经过两个课时对于肌理与质感的学习与研究,教师可以期待学生此时已经具有了自主欣赏体验作品的学习基础。

  与 过去一味强调专业性的基础美术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在强化知识专业性与科学性学习的同时,不要强求学生片面追求专业水准,

  更多值得关注的应是每个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新的体验方、式进入学习过程。

  不可强求每位同学的表现能力通过一次单元教学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我们可以期望的是:通过教学,学生或许可以获得以前在 其他学习中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观察方式与观察技能。

  临摹优秀绘画作品与实物写生一样,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写生训练。

  只不过实物写生是从立体到平 面的转化过程,临摹作品是一个从平面到平面的转化问题,已经包含了艺术家的处理与表现技巧。

  对于学生普遍缺少写生经验与造型规律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一下先让学生从分析作品造型规律入手,再到临摹作品的动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