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故都的秋》课堂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8 12:47: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故都的秋》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课堂教案设计

  《故都的秋》是一篇旧的教材里有的篇目,虽然在新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它对于学生进行散文鉴赏阅读,尤其是在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鉴赏方面都能称得上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所以我把本篇作为散文鉴赏的示范性课文,重点在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在教读中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主旨及情感基调,在对文中重点语句、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赏析,体味作者的情感和揣摩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和具体目标

  依据:依照教学关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精神。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领会作者情景交融的表现技巧,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特色。

  3、体味本文的语言,领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在诵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情意和基本的分析归纳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3、在课堂上快速点评文段、品味语言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结合郁达夫的身世、经历和有关背景,让学生理解作者热爱故乡的深情,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四)美育目标

  通过学习美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感受美、发现美,领悟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

  作者在特定的心境下写本文的,所选取的故都风物都带上了作者苦闷心灵的影子,作者为什么不选取像火一般的红叶、透明的秋水?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的柳影等也是一笔带过,原因何在?作者描写故都的哪些风物?这些风物有哪些特点?从这些故都风物中折射出作者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而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但学生的基础等问题,配乐朗诵便也成为教学的一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

  在课上写点评的文章是一直训练的能力,但要写出高质量的鉴赏文章并非易事,故指导学生写鉴赏也是教学的重点。

  2.解决办法

  (1)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到作者特定的心境中去,通过配乐朗诵的熏陶,再加上教师对课文整体内容的引导,行文线索的把握,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

  (2)然后由学生自主地对课文的五幅秋景图作一番赏析,经同学、教师的交流、讨论,达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并再通过学生的配乐情感朗诵来加深理解。

  (3)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形成鉴赏的互相交流,同时教师注意指导,作适当有效的点评。

  四、教学模式

  整体感知——品味分析——鉴赏练笔——对比迁移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2 课时

  七、教学思路与设想

  用5分钟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中的曹丕的词《燕歌行》:这充满清凉的秋景,这冷清的秋味,这凄冷空荡的秋歌,令人神伤不已。秋风秋雨秋满园,情伤情深情满胸。在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如何的呢?导入课题。然后解题,重点解决“故都”寓含了作者对北平深厚的感情。再由散文的特点转入品味文章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用12分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板书在小黑板上)接着用5分钟感知全文内容:

  ①秋的景物有哪些?

  ②这些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由此教师引出本文的结构:写其(声 、色、形)味,抒其(饱、透、十足)醉 ===> 清、静、悲凉。既然本文的作者是十分喜爱故都的秋,又为何写的是这“清、静、悲凉”的秋景呢?引出作者的经历与基本情况。(约3分钟)然后转入教学的重点内容:品味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由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写鉴赏文章,点评五幅画面中一幅最能体现作者笔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秋景(要求:确定画面,划出句子,写下赏析),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诵读文段,配乐朗诵该段。(由评析该段的同学参与交流,达成对比评析的效果)。按顺序继续评析文段,教师采取同样的方式,若有阻就采取激励的方式鼓励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指导。最后教师做一总结。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技巧。在堂上做迁移练习:对比阅读《故都的秋》与散文材料《秋天是一支红唇膏》两者在秋天的着色上有何不同?布置作业:完成印发材料后的习题。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曹丕词《燕歌行》(点击多媒体课件图标,见字幕)

  师:这充满清凉的秋景,这冷清的秋味,这凄冷空荡的秋歌,令人神伤不已。秋风秋雨秋满园,情伤情深情满胸。(事先准备写好在小黑板上,用指示意)在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如何的呢?

  导入课题:故都的秋(多媒体回到主版面)

  (二)解题

  ①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何处的秋呢?——故都——北平

  ②为何作者不说“北平的秋”?——“故都”对家乡的深厚的情感——情感基调:热爱、赞美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诵,感知课文,思考问题。配乐诵读,入境。

  师;散文的写法多为寄情于景,那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呢?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写了秋的哪些景物?(板书在小黑板上)(多媒体放音)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秋的景物有哪些?——秋花、秋树、秋蝉、秋雨、秋果

  这些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清、静、悲凉

  师:可见本文的作者是要: 写其(   )味    抒其(      )醉情 ===> 笔下景物特点(    )。

  明确(1声 、色、形 2饱、透、十足3清、静、悲凉)

  (四)品味画面,从中领悟秋的“清、静、悲凉”情感

  由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写鉴赏文章,点评五幅画面中一幅最能体现作者笔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秋景。

  (要求:确定画面,划出句子,写下赏析)。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诵读文段,配乐朗诵该段。(由评析该段的同学参与交流,达成对比评析的效果)

  按顺序继续评析文段,教师采取同样的方式,若有阻就采取激励的方式鼓励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指导。

  最后教师做一总结。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技巧。

  (五)能力迁移:

  在堂上做迁移练习:对比阅读《故都的秋》与《秋天是一支红唇膏》两者在秋天的着色上有何不同?

  (六)布置作业:完成材料后的习题。

【《故都的秋》课堂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故都的秋教学教案设计10-07

《故都的秋》语文教学教案设计10-07

故都的秋作文05-27

故都的秋教学教案10-07

故都的秋-教学教案10-07

感受故都的秋的作文素材10-08

《故都的秋》精品教学方案10-08

故都的秋教案(精选12篇)02-16

故都的秋网络教学教案10-07

《故都的秋》教学方案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