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三只羊过桥教案

时间:2024-09-25 09:07:47 晶敏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只羊过桥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只羊过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只羊过桥教案(通用5篇)

  三只羊过桥教案 1

  活动难点

  学习用不同的 语气和典型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活动目标

  欣赏童话剧《三只羊过桥》,能连贯地讲述三只羊是怎样过桥的,理解聪明和勇敢的关系。

  学习用不同的语气和典型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活动过程

  一、 听故事录音,欣赏童话剧。

  提问:童话剧的名字是什么?您喜欢听这个童话剧吗?为什么?

  童话剧表现了一件什么事?

  二、使用幼儿用书,结合画面欣赏童话剧。

  欣赏图1提问:三只羊为什么要过桥?他们碰到了谁?

  欣赏图2提问:小山羊要过桥,大灰狼想干什么?小山羊是怎么对大灰狼说的呢?

  欣赏图3提问:是谁来过桥了?中山羊是怎么对大灰狼说的呢?

  欣赏图4提问:是谁来过桥了?大山羊是怎么过桥的?大山羊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讨论:三只三羊中谁最勇敢?为什么?想一想勇敢还需要什么?(教师小结)

  四、学习角色对话,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说话语气和动作大胆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1、教师完整朗读。(请幼儿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三只羊和狼不同的语气的)

  2、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三只羊和狼的对- (分别请两个幼儿表现小山羊、中山羊和大山羊的对话)。

  3、分组表演角色的对话。

  活动反思:

  《三只羊过桥》的故事情节简单,对话生动,重复句多,三只羊和大灰狼的角色形象很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在两遍童话剧欣赏后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基本能复述出小山羊、中山羊、大山羊以及大灰狼的对话。活动的后半部分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角色对话,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三只羊和狼的对话,个别幼儿角色模仿得很像,尤其是能用颤抖的声音来说小山羊的对话,用凶狠的语气来学说大灰狼的对话,表现很棒。个别平时比较胆小的幼儿也能观察到同伴表演时语气,积极举手来参与表演活动,但由于活动时间紧迫,很多幼儿没有被请到表演故事。后期可以把《三只羊过桥》的表演安排到班级的“超级梦工厂”,为幼儿自制些简单的道具,增进幼儿的.表演欲望,除了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用典型的动作表现三只羊和狼的特征,尤其可以让平时害怕上台表演,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的幼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机会,通过表演帮助他们体验成功表演的快乐,克服害怕表演的心理。

  三只羊过桥教案 2

  教学设计背景

  来我们班值班的车老师和我说《三只羊的故事》我们班的孩子差不多都能背下来,她组织孩子进行表演了,但是没有表演几个,就到点了,孩子还没有表演够呢,希望我能继续组织孩子表演,满足孩子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表演中积累、丰富幼儿语言。

  2、在表演中学会和小朋友互相配合,体验表演的快乐。

  3、通过表演,体会大灰狼的危险和遇到危险时要机智勇敢、不退缩。

  4、通过本次活动,实现表演的愿望,增长表演阅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幼儿语言,增长表演阅历;体验互相配合与团结合作,锻炼幼儿应急反应。

  难点: 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熟悉《三只羊》的故事情节。

  2、有表演的欲望。

  物质准备:

  《三只羊》故事光碟、电视机、DVD,小椅子四把。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幼律动

  引入: 听车老师说,小朋友们非常想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是吗?

  车老师说,有几个小朋友不知道故事里讲了什么,想表演,但是没有表演成功,那你们想不想表演呢?

  想表演,好,老师就再播一遍《三只羊》的故事,我们认真听故事是怎么讲的,好吗?

  基本部分:

  一、欣赏故事《三只羊》

  1.教师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2.再次播放故事两遍,教师带着幼儿一同复述故事对话部分。

  师:好了,我们现在准备表演啦!

  二、故事表演《三只羊》。

  1.教师准备表演活动:用椅子摆成一个半圆,假设是老狼的山洞,和幼儿说明上山、下山的路线

  2、组织幼儿表演:

  师:谁愿意表演老狼啊?谁愿意表演小羊(中羊、大羊)啊?

  (在自愿表演的幼儿中,选定的幼儿以小羊为准,依次选个子比较高的孩子扮演中羊、大羊。)

  幼儿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上、下场,互相配合,提示台词、演出结束敬礼等事宜,个别幼儿语气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指导,鼓励幼儿重新说台词,发挥出幼儿的水平来。个别不敢表演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带着一同演出,让他体会参与的乐趣就可以,为以后的积极参与做准备)

  结束部分:

  播放《三只羊》故事,集体配音:第一行小朋友配老狼、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小朋友一次配小羊、中羊、大羊。

  课外延伸:

  欣赏故事《小飞侠》

  (因为现实中,这节课结束时,幼儿要求要表演《小飞侠》,教师也答应了幼儿的'要求)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题来源于幼儿的要求,也正是“做幼儿喜欢的游戏”的体现。 活动中,幼儿的表达热情、积极配合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幼儿也有意识地富有感情地去表演,活动中,幼儿那稚嫩的、富有感情的表演,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为我增加了努力工作的能量。

  三只羊过桥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懂得互相谦让。

  2. 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讲述故事,并能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2. 难点: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准备

  1. 故事《三只羊过桥》的图片或 PPT。

  2. 小羊、中羊、大羊的头饰若干。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故事:“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羊吗?羊是怎么走路的呢?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三只羊过桥的故事。”

  (2)展示故事的第一张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

  (1)教师结合图片或 PPT,生动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过桥》。

  (2)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例如:“小羊为什么不敢过桥?中羊遇到了谁?大羊是怎么做的?”

  3. 讨论故事

  (1)故事讲完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三只羊过桥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们是怎么解决的?如果它们不互相谦让会怎么样?”

  (2)引导幼儿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4. 角色扮演

  (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小羊、中羊和大羊。

  (2)为幼儿分发头饰,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5. 总结

  (1)教师请各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的'成果,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2)再次强调互相谦让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互相谦让。

  六、教学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绘画材料,让幼儿画一画三只羊过桥的故事。

  2. 在阅读区投放相关的故事书,供幼儿自主阅读。

  三只羊过桥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 学习用不同的语气模仿三只羊的对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用不同的语气模仿三只羊的对话,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 难点:在角色扮演中准确地表现出三只羊的不同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情境创设法、模仿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1. 《三只羊过桥》的故事音频或视频。

  2. 小羊、中羊、大羊的图片及头饰。

  3. 一座纸质的小桥模型。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1)教师展示小桥模型,说:“小朋友们,看,这有一座小桥。今天,有三只羊要从这座桥上经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2)播放故事音频或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

  2. 故事讲述

  (1)教师结合图片,详细讲述故事,重点突出三只羊的对话和动作。

  (2)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模仿对话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三只羊的对话,用不同的语气模仿小羊、中羊和大羊的说话。

  例如:小羊的声音可以是轻轻的.、害怕的;中羊的声音可以是稍微响亮一点、有点勇敢的;大羊的声音可以是很响亮、很勇敢的。

  (2)请幼儿个别模仿,大家一起评价。

  4. 角色扮演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扮演小羊、中羊和大羊。

  (2)幼儿戴上头饰,在小桥模型上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表现出三只羊的不同性格特点。

  5. 总结

  (1)教师对幼儿的角色扮演进行总结,表扬幼儿的表现。

  (2)再次强调故事中的道理: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互相帮助。

  六、教学延伸

  1. 让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在户外活动中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幼儿体验勇敢面对困难、互相帮助的过程。

  三只羊过桥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联想和拓展。

  2. 理解故事中的数字概念,如三只羊、一座桥等。

  3.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拓展,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数字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提问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1. 《三只羊过桥》的故事书或图片。

  2. 数字卡片(1、2、3)。

  3. 一些简单的合作游戏道具,如绳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

  1. 观察导入

  (1)教师展示故事书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封面或第一张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几只羊?有一座什么样的桥?”

  (2)引出故事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述

  (1)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边讲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在讲述过程中,重点强调故事中的数字概念,如“三只羊”“一座桥”等。

  3. 提问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例如:“如果只有一只羊过桥,会怎么样?如果有四只羊过桥呢?”“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呢?”

  (2)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合作游戏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如两人一组用绳子拉小球等。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5. 总结

  (1)教师总结故事内容和讨论结果,强调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2)让幼儿回忆故事中的数字概念,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

  1. 在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和相应数量的物品,让幼儿进行数字与实物的对应练习。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只羊过桥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三只羊过桥教案10-08

童话剧三只羊过桥教案10-08

三只羊教案02-16

中班语言三只羊教案10-08

中班语言教案:三只羊10-08

随心写三只羊小班教案03-22

过桥活动教案10-07

小熊过桥教案10-08

小兔过桥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