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壶口与龙门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8 01:39: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壶口与龙门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壶口与龙门教学教案设计

  1、熟读课文,学习钳制等生字生词。

  2、认识说明文,了解壶口和龙门两个黄河最为著句的河段,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学习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思路及学法指导

  1、预习是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在课堂检查,并归纳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关于黄河的知识。

  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让读者对壶口和龙门有所了解的。

  3、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作者在说明中流露出的对祖国河山、对祖国建设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时序号

  11——009

  组长签字

  教学内容及步骤

  师生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壶口到龙门段是黄河上最为驰名的一段,这一段黄河气势磅礴,引人入胜,今天我们学习《壶口与龙门》,来了解一下这两处景观。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气势磅(páng)礴(bó)深槽(cáo)骤(zhòu)然钳(qián)制咆(páo)哮(xiào)舵(duò)杆惊(jīng)涛(tāo)骇(hài)浪(làng)悬(xuán)崖(yá)峭(qiào)壁(bì)混(hún)凝(níng)土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当堂听写。

  研读赏析课文

  1.壶口和龙门有什么特点?

  明确:地理位置险要,景象气势磅礴,令人神往。

  2.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壶口?

  明确:位置、得名以及奇景。

  3. 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龙门?

  明确:位置、景观、历史地位以及发展现状。

  4.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列说明。

  明确: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说明“壶口和龙门”的景观的历史地位,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壶口和龙门”的发展现状。

  6.为什么要讲一些历史故事和壶口龙门一带的变化呢?你觉得作者是客观冷静的说明还是带了某种情感呢?

  明确: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洋溢着对祖国河山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后回答交流批注。

  比较探究

  1.《壶口与龙门》《运河与扬子江》在表达形式上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有很大不同,请探究、讨论他们的主要特点。

  明确:《运河与扬子江》采用了独特的对话方式,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运河和扬子江以生命的形象,使得形象鲜明,并且有利于进行比较和褒贬,也增强了趣味性。

  《壶口与龙门》是科学小品,采用说明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字表述准确、客观、科学。大量使用数据说明,涉及的事实均具体明确,有据可考。引入神话、传说、故事,增强了趣味性。二是重在说明对象的客观特征。如壶口、龙门为黄河“最为险要”处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龙门天险的操作技术等。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批注。

  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比较客观的科学语言和形象语言相结合得方法,写出了壶口与龙门的地理特点。

  生记录。

  板书设计

  壶口与龙门

  地理位置 特征:气势磅礴

  壶口瀑布:位置、得名 列数字赞

  “红霞瑞马” 打比方

  龙门: “龙门三激浪” (传说、故事) 历史地位

  发展现状 生动说明

  作业布置及问题探究

  2.查阅有关壶口与龙门的资料。

  完成阅读练习二。

  教后反思

  课外阅读《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助读资料

  课外阅读*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门》助读资料

  一、识记作者

  1、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留学资格,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深造,并以莎菲笔名开始写作。胡适曾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1918年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1920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创作并不丰富,只有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和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的《衡哲散文集》等,另有社会科学著作《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

  2、毛姆(1874—1965),英国 家、 家。自幼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送入寄宿学校。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即根据他作为见习医生的见闻写成。毛姆擅长写作短篇小说,曾受到莫泊桑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多变,但又不落窠臼。1903至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16年,毛姆到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彩巾》。他的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这也是它们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

  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 。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蜀山 开凿 怨尤 匍匐 纤夫 呻吟 泯灭 骤然

  分外 钳制 厮打 咆哮 舵杆

  2、多音多义字辨音并组词。

  摧 峭 翘

  催 鞘

  璀 稍 纤

  3. 词语

  讥笑:

  真谛:

  怨尤:

  全力以赴:

  竭尽全力:

  泯灭:

  三、课文助读

  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3、《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这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四、课外阅读遇到的难题?

  比较·探究《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案教学设计2

  4比较探究《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及《壶口与龙门》教案

【壶口与龙门教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壶口的作文03-08

教学教案设计01-24

壶口瀑布作文04-01

《连加》教学教案设计10-09

散步的教学教案设计10-09

《买书》教学教案设计10-09

《颐和园》教学教案设计10-09

《信任》教学教案设计10-09

《回声》 教学教案设计10-10

《雷雨》教学教案设计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