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听潮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8 07:30: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潮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听潮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文字塑造声音,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2.赏析和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3.品读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点精讲

  作者简介

  鲁彦(1902~1944),原名王衡,生于浙江镇海。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妇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11月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妇女作《秋夜》。此后陆续发表许多小说,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1930年,至福建夏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他逐渐成为乡土写实派的一位重要作家。1927年在7月号《小说月报》发表他的小说《黄金》。抗战前夕出版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野火》。抗战期间,创作了《炮火下的孩子》、《伤兵医院》等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并在《广西日报》副刊上连载长篇小说《春草》。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这一时期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1944年在桂林逝世。

  题解

  作者通过对潮声的一往情深的绘声绘色的描写,抒发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了对生活对未来热烈追求的人生态度。正如作者所说:“我喜欢大海,人生就像大海。”

  字词

  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字

  形近字

  1.汨:mì汨罗

  汩:gǔ 汩汩

  2.栗:lì 战栗

  票:piào 票房

  3.睑:jiǎn 眼睑

  脸:liǎn 脸面

  词语积累

  欣幸:欣喜庆幸。

  深黯:熟悉。

  沉吟:低声吟咏(文章或诗句)。

  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词语辨析

  领略 领会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但“领会”强调领略事物后而有所体会,“领悟”则没有这一层意思。

  赏鉴 赏析

  “赏鉴”与“赏析”都有“欣赏”之意,但前者重在鉴别艺术品的高低好坏,后者重在分析(诗文)。

  课文结构

  本文是传统名篇,写于作者浏览普陀山景区之时。作者用细腻、生动、传神的笔触描写了大海的变化,写出了海潮涨落的壮观与神奇。在倾注深情的描绘中,我们读到了作者表达了对海的喜爱、对光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

  第二部分(5~21段)作者观赏海潮看到的景物和感受。

  中间部分完整地描绘了大海落潮时、涨潮时、高潮时的不同景象。“听潮”如同在欣赏一曲“伟大的交响曲”,而落潮、涨潮、高潮则是这部乐曲的三大乐章。三大乐章分别为“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三幅图的标志非常明确:“海睡熟了”、“海自己醒了”、“海终于愤怒了”。

  第三部分(最后1段)作者表达喜欢海潮的感情。

  领略海潮的美,必须细细品读第二部分。“海睡图”中,作者营造的是一个宁静的世界。海浪轻轻摇动,月光温柔撒向海面,云朵飘游在空中……有着悠静而神秘的美。作者用了一串神奇的比喻,调动着人的各种感官,描绘了一个平静的世界,万物在享受上天赐予的安宁。“海醒图”中,海在慢慢醒来。作者仍然从脚下的岩石和海浪之间的活动写起,与上文比就有很明显的变化。作者用了各种音响来描摹此时海的声音。紧接着用拟人手法写了海的变化,一系列动词“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准确地传达出海在涨潮时带给人们的种种感受。“海怒图”则是海涨潮达到高潮时的情境。作者仍然从海水与礁石的搏斗写起。这里着重描绘了音响的巨大、海浪的气势。文章进行到此处,才真正流露出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在作者的眼里,来时的凶猛和去时的平静是一样的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作者热爱大海,不仅仅是因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对于历经坎坷的鲁彦来说,就像神奇莫测的人生,领略大海就是领略人生,热爱大海就是热爱人生。于是,耳为心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便写下了这部动人心魄的大海乐章《听潮》。因此,与其说作者是在写大海,不如说他是在借大海抒发自己的情怀,发表自己的人生见解。

  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特征,从各个角度进行描写。

  ①动静结合描写海潮。

  作者为了将景色写得生动细致、层次丰富,对大海在静态和动态时的景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大海的魅力。比如课文的第6、8、9段,对海的静态进行了描写。13~17段,对海的动态(海潮涨落)进行了描写。在行文节奏上,时而舒缓平静,充满柔情,表现了大海优美的境界和诗情画意的风光;时而雄壮、激越,激情奔流,表现了大海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场景。这样,大海的“优美”和“壮美”同时得以展现,动静结合使大海更具魅力。

  ②调动感觉体会海潮。

  作者抓住大海上的特有的景物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多方位描绘了海潮的声音。比如:“在海睡图”中,作者用了四个比喻,从不同方面调动人的不同感官,来表现这种声音的美。“温柔”有情,“芳醇”有味,“低低”“轻轻”有声,“微风拂过琴弦”有形有声,“落花飘在水上”有声有形还有色,作者把无形的抽象的声音用文字塑造成看得见的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它宛如一支甜美的小夜曲,更像一支温馨的摇篮曲,大海的静谧被作者写神了。如描写海潮达到高峰时,作者运用“愤怒”、“咆哮”、“吞没”等词拟人化地写出海水的汹涌澎湃,“……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读者可以从听觉角度,想象涨潮时的声音、情态。

  2.运用修辞,驰骋想象。

  修辞手法的贴切运用,使文章的描写生动传神,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像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在“海醒图”中,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法,选用了形象生动的动词,表现了大海梦醒后的兴奋:“激”“掀”写出了刚从梦中醒过来的大海躁动不安的情态。“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则将一个因惊醒而恼怒的巨人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果前面表现的是海的阴柔美,那么这一节所表现的则是海的阳刚之美。

  难点精讲

  作者笔下的海,具有怎样的魅力?作者为什么这样热情地赞美大海?

  “海睡图”中,作者营造的是一个宁静的世界。海浪轻轻摇动,月光温柔地撒向海面,云朵游在空中……有着悠静而神秘的美。“海醒图”中,海在慢慢醒来。作者用了各种音响来描摹此时海的声音。一系列动词“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准确地传达出海在涨潮时带给人们的种种感受。“海怒图“则是海涨潮达到高潮时的情境。作者极力描写了海水与礁石的搏斗,着重描绘了音响的巨大、海浪的气势。文章写到此处,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的情感倾向:”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在作者的眼里,海潮来时的凶猛和去时的平静是一样的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作者热爱大海,不仅仅是因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对于历经坎坷的鲁彦来说,就像神奇莫测的人生,领略大海就是领略人生,热爱大海就是热爱人生。于是,耳为心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便写下了这部动人心魄的大海乐章《听潮》。因此,与其说作者是在写大海,不如说他是在借大海抒发自己的情怀,发表自己的人生见解。

  习题详解

  第一题 作者笔下的大海既具有阴柔美又具有阳刚之美。

  第二题 1.这段文字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调动人的不同感官,形象地表现出大海落潮时的声音美,将无形的抽象的声音写得有声有形有色,突出了“静”与“美”的特点。

  2.这段文字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将大海梦醒后躁动不安的情状表现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准确地选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突出大海巨人的形旬,将大海的阳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题 略。

【听潮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听潮美文随笔10-11

听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01-02

大班《听雨》教学教案11-25

《熊猫妈妈听电话》优秀教案设计范文10-11

教学设计教案11-23

设计教学教案12-11

教案教学设计01-19

《听指令》教案11-04

小耳朵听一听教案03-21

Jqx教案教学设计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