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时间:2025-09-05 17:16: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通用8篇)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1

  一、 教学要求:

  1、 通过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 学习抓住主要内容归纳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用“沉着”、“鼓励”造句。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二段内容,学习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三、 教具准备:

  投影片。

  四、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生字词,读熟课文,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你会选择什么?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生死关头却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音、形、义

  (音)坠、械、吻

  (形)翼、螺、坠、衡、械、吻

  (义)平稳—稳,稳固,平稳。

  下坠—坠,落。往下落。

  平衡—衡,平,不倾斜。

  口吻—吻,嘴唇。口气。

  2、 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 读熟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 同桌互读互查。

  3、 自由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5、 自读自查。

  四、 给课文分段。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默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第一自然段:周恩来从延安乘飞机到重庆去,同行的除工作人员还有小扬眉。

  第二自然段:飞机遇险,大家背好降落伞包,准备跳伞。

  第三自然段: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小扬眉,并鼓励她。

  第四自然段:周恩来坚决不要大家让给他的伞包。

  第五自然段:飞机脱险向前飞去。

  3、 用先找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 集体讨论分段结果。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自然段。

  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归纳第二段段意。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二、 学习第二段。

  1、 第二自然段。

  ①、 默读第二自然段,给第二自然段分层,说说每层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层:1、2句。飞机又快又平稳地在积雪山峰的上空飞行。

  第二层;3~6句。飞机遇到强烈的寒流,情况十分严重。

  第三层:7句。机长命令大家背好降落伞包,准备跳伞。

  ②、 这三层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一层是主要的,为什么?

  (第一层对飞机下面的地形作必要的'交待,这是第二层飞机遇到寒流出现险情的原因;正因为飞机遇到了险情,情况十分严重,才有第三层机长命令大家背好降落伞包,准备跳伞。第二、三层是主要的。因为这是下文小扬眉哭,周恩来同志让伞包的原因。)

  ③、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体会到什么?

  (情况十分严重:都结了冰,越结越厚,机身蒙上厚厚的冰甲,不断往下坠,失去平衡,眼看要撞到山尖。)一场机毁人亡的灾难就要发生。

  ④、 有语气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 第三自然段。

  就在大家背伞包的时候传来小扬眉的哭声,听到哭声,周恩来同志是怎样做的?

  ①、 默读第三自然段,周恩来同志是怎样做的?说明什么?

  (立刻站起来,摇摆不定地机舱一头几步跨到,马上解下,鼓励。可以看到在生命安危的关键时刻,周恩来同志把生的希望让给了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他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②、 有语气地朗读。

  ③、 回顾段的主要内容。

  3、 第四自然段。

  ①、 自由体会读第四自然段。

  ②、 指名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命令的口吻”说明非常坚决,要求大家按他说的办。“不要管我!你们要沉着,别慌张”说明周恩来同志一心为他人着想,早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了。)

  ③、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 指导学生归纳全段的段落大意。

  ①、 看二、三、四段的板书,从课文记叙的事件和作者写文的目的来看,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内容是主要的?用红笔划出来。

  ②、 组织讨论,试着归纳段落大意。

  ③、 指名读2、3、4自然段的段意和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对照体会本课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④、 出示投影,齐读段落大意。

  (飞机遇险时,周恩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决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小扬眉。

  三、 总结本课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1、 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主要人物是谁,哪一方面是主要的,主要讲什么事。)

  3、 分清主次,抓住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作业:背诵第二自然段,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背诵情况。

  教学过程:

  一、 检查背诵情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自己背诵。

  3、 同桌互背互检。

  4、 指名背诵。

  二、 造句。

  1、 了解词语的意思。

  沉着—镇定不慌不忙。

  鼓励—激发勉励。

  2、 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的。

  3、 造句。

  4、 范句:

  沉着—王二小遇到日本鬼子毫不害怕,沉着的把他们带进了我军的包围圈。

  鼓励—大家的赞扬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听了老师的鼓励,我为大家服务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 挑反义词。

  1、 反复读句子,体会句子中哪些词是意思相反的。

  2、 挑出来读一读,检查一下是不是反义词。

  四、 照样子缩写句子。

  1、 读样子,体会缩写了什么,怎样缩写。

  2、 自己试着缩写句子。

  3、 集体讨论。

  儿童城是(孩子们的)乐园。

  官员们在(政府大楼里紧张地工作着。

  提示:缩写时,要把修饰语后的“的”去掉,缩句后要读一读,看是否通顺。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惹、僵”等8个一类生字;会认“恩、派”等9个二类生字。

  2、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课文,体会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联系上一课文,真情导入。

  在《平分生命》中,我们听到了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因为他们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妹。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中,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一个降落伞包》。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学生指出预习时发现的字词难点,重点学习。如:

  (1)读准字音:皖wǎn搏bó

  (2)辨清字形:僵jiānɡ缓huǎn

  (3)多音字:挣

  三、熟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3、自由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将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为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在飞机遇险时,周恩来同志将伞包让给小扬眉的感人故事。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为遇险前、遇险时和脱险后三个部分。)

  四、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并掌握“宴、览、副、舱、险、秒、恩”等生字,理解“宴会、浏览、副手、机舱、危险、秒表、恩情”等词语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并运用在口头与书面表达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提升文本赏析与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初读感知—精读品悟—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故事背后的情感与精神。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细节表达自己的见解。

  3. 借助多媒体资源(如飞机遇险场景图片、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周恩来总理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2. 感悟“舍己为人”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种品质,学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清故事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周恩来总理在飞机遇险时的言行举止。

  2. 学习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周恩来总理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

  (二)教学难点

  1.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在当时的危急情境下,周恩来总理让出降落伞包这一行为的伟大意义。

  2. 引导学生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自身的行动,真正理解并践行“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词解析、飞机遇险场景图片、周恩来总理相关历史资料、课文朗读音频等;准备生字卡片、降落伞包的简易模型(或图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搜集关于周恩来总理的小故事,初步了解其生平与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 展示降落伞包图片(或简易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答“降落伞包是飞机遇险时帮助人安全降落的工具,关乎生命安全”)

  2. 播放一段飞机遇到气流颠簸的模拟音频,配合文字描述:“想象一下,如果你乘坐的飞机突然遇到强烈气流,机身剧烈摇晃,随时可能出现危险,此时每个人的生命都受到威胁,而降落伞包数量有限,你会怎么做?”

  3. 引入课题:“在几十年前,周恩来总理就遇到过这样的危急情况,他做出了令人动容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一个降落伞包》,看看周总理在危急时刻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生字词学习: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宴、览、副、舱、险、秒、恩”等生字,纠正读音(如“宴”读yàn,不读yè;“舱”读cāng,不读chāng)。

  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宴会”“浏览”“危险”等词,如“危险”可联系课文中“飞机遇到强烈气流,机身剧烈颠簸”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危险”的程度。

  开展“词语接龙”游戏:以“恩情”开头,让学生接出相关词语(如“恩情—情深—深入—入手”),巩固词语记忆。

  3. 梳理脉络: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周恩来总理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面梳理)

  师生共同总结: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总理乘坐飞机去重庆,途中飞机遇到强烈气流,情况危急,降落伞包数量不足,总理坚决把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了小扬眉,展现了高尚的品质。

  (三)精读品悟,体会精神(20分钟)

  1. 聚焦“危急情境”,感受紧张氛围:

  指名朗读课文中描写飞机遇险的段落(如“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没过多久,飞机遇到了一股强烈的气流,机身突然剧烈颠簸起来。”),提问:“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引导学生找出“强烈气流”“剧烈颠簸”等词)

  播放飞机遇险场景图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机舱内紧张、危险的氛围。

  2. 分析人物言行,感悟高尚品质:

  提问:“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周恩来总理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总理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总理语言的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言行体现了总理怎样的品质。”

  小组合作探究后,全班交流:

  动作描写:“周恩来总理马上站起来,大声喊道:‘不要慌!大家都不要慌!’他一边说,一边解开自己的降落伞包,递给小扬眉。”

  引导学生分析:“‘马上站起来’‘大声喊道’体现了总理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能快速安抚大家的情绪;‘解开’‘递给’这两个动作,毫不犹豫,展现了总理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果断与无私。”

  语言描写:“总理笑着说:‘孩子,不要怕,叔叔的降落伞包给你用。’”

  引导学生体会:“‘笑着说’体现了总理在危险面前的从容,‘叔叔的降落伞包给你用’一句简单的话,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毫无私心,展现了舍己为人的精神。”

  角色扮演: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周恩来总理和小扬眉,还原总理递降落伞包的场景,其他同学观察扮演者的神态、动作,进一步感受总理的高尚品质。

  3. 结合背景,深化理解:

  补充历史背景:“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总理肩负着领导革命的重要使命,他的生命关乎整个革命事业的发展。但在危急时刻,他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份与责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安全,这种选择更加体现了他的伟大。”

  提问:“如果你是当时的小扬眉,收到总理的降落伞包,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机舱里的其他乘客,看到这一幕,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进一步体会总理行为的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践行精神(7分钟)

  1. 分享故事:“同学们,课前你们搜集了周恩来总理的小故事,谁愿意分享一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总理?”(指名学生分享,如总理关心群众生活、勤俭节约等故事)

  2.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周总理一样舍己为人的人,比如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火灾中逆行的消防员、帮助他人的志愿者。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请大家说一说。”

  3. 情感升华:“这些人虽然身份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但都拥有‘舍己为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在生活中,我们帮同学解决难题、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分享自己的物品,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希望同学们能以周总理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五)课堂小结(3分钟)

  1.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降落伞包》,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周恩来总理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的言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无私、什么是担当。”

  2. 齐读课文:“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朗读中。”(全班齐读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六、作业设计

  1. 摘抄课文中描写周恩来总理言行的句子,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写下感受(不少于100字)。

  2. 以“我心中的周恩来总理”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故事,表达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3. 与家人分享《一个降落伞包》的故事,和家人讨论“舍己为人”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

  七、板书设计

  《一个降落伞包》

  一、情境导入

  降落伞包—生命安全

  二、初读感知

  起因:飞机遇气流,情况危急

  经过:总理解包,递给小扬眉

  结果:展现舍己为人品质

  三、精读品悟

  动作:马上站、大声喊、解开、递给—沉着、无私

  语言:“不要慌”“给你用”—关爱、舍己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层(全体学生)

  1. 认识“宴、览、副”等7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理解“宴会、机舱、危险”等基础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用“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概括主要内容。

  3. 初步感知周恩来总理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提高层(中等及以上学生)

  1. 熟练掌握所有生字词,能运用“恩情、浏览”等词造句。

  2. 理清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准确分析人物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3. 深入体会总理在危急时刻的沉着与无私,能用自己的话阐述“舍己为人”的含义。

  (三)拓展层(优秀学生)

  1. 对比文中不同人物的表现,分析环境描写对凸显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

  2.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总理行为的历史意义,撰写简短感悟。

  3. 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践行舍己为人精神”的小活动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品质;根据学情差异设计不同学习任务。

  2. 难点:帮助基础层学生突破概括能力瓶颈,引导拓展层学生深化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分层任务法、小组互助法、个别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降落伞包实物图,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在危险时刻,它意味着什么?”引发全体学生思考,再引出课文:“周恩来总理曾在飞机遇险时,对降落伞包做出了令人感动的选择。”

  (二)初读感知(12分钟)

  1. 基础层: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

  2. 提高层:边读边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尝试用简洁语言概括内容。

  3. 拓展层: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和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初步分析其作用。

  4. 集体反馈:基础层学生认读生字,提高层学生分享内容概括,拓展层学生简要分享语句分析,教师针对性点评。

  (三)精读品悟(20分钟)

  1. 分层任务:

  基础层:找出描写飞机遇险和总理递伞包的句子,跟着老师朗读,说说读时的感受。

  提高层:小组合作,分析“马上站起来”“大声喊”“解开”“递给”等动作,以及“不要慌”“给你用”等语言,讨论体现总理的什么品质。

  拓展层:结合抗日战争背景,思考“总理为何优先让伞包给孩子”,对比机舱内其他人可能的反应,分析环境描写对凸显总理品质的作用。

  2. 成果展示:各层次学生代表分享,教师对基础层鼓励为主,对提高层补充完善,对拓展层深化引导。

  (四)拓展与作业(8分钟)

  1. 拓展活动:基础层学生看图复述故事,提高层学生分角色朗读,拓展层学生设计“班级互助小行动”方案。

  2. 分层作业:

  基础层: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3遍。

  提高层:摘抄总理言行句子,写50字感受。

  拓展层:撰写200字“总理行为的启示”,并尝试组织一次小型班级互助活动。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2. 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凸显品质的写作方法。

  3. 能运用所学写作方法,仿写片段或短文。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悟写法、仿说练习、仿写创作”的流程,逐步提升表达能力。

  2. 采用范例分析、小组讨论、成果互评等方式,激发写作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总理舍己为人精神,培养用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人物言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完成仿写练习。

  2. 难点:仿写时能通过具体言行凸显人物品质,做到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三、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法、范例分析法、互评修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引出对人物言行的关注,导入新课。

  (二)读悟写法(15分钟)

  1. 找出关键段落: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总理在危急时刻言行的`段落,教师指名朗读。

  2. 分析写法:

  动作描写:“马上站起来”“解开”“递给”等词语,体现总理的果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去掉这些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语言描写:“不要慌!大家都不要慌!”“孩子,不要怕,叔叔的降落伞包给你用”,体会语言中的安抚与关爱,分析语言如何凸显品质。

  3. 总结写法:通过具体、准确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能让人物形象更鲜明,品质更突出。

  (三)仿说与仿写(20分钟)

  1. 仿说练习:

  情境创设:“同学摔倒时,班长的反应”“妈妈看到你生病时的表现”。

  学生口头描述:要求包含具体动作和语言,小组内互相点评,教师选取优秀案例全班分享。

  2. 仿写练习:

  选择上述情境之一,或自己生活中体现“关爱、帮助”的场景,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凸显人物品质。

  学生写作时,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句式参考(如“______(人物)______(动作),说:‘______’(语言),我感受到______”)。

  (四)互评与总结(5分钟)

  1. 互评修改:同桌交换片段,按照“是否有具体言行描写”“是否凸显人物品质”两个标准打分,提出修改建议。

  2. 总结:教师展示优秀仿写片段,总结写作要点,鼓励学生在今后写作中多运用言行描写。

  3. 作业:修改仿写片段,将其拓展成3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自拟。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 结合历史学科,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背景;结合科学学科,知道降落伞的基本原理。

  3. 提升跨学科整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开展“语文+历史+科学”的跨学科活动,通过资料分享、实验模拟等方式学习。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化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培养用多视角看待问题的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结合历史、科学知识理解课文;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2. 难点:避免学科知识割裂,让跨学科学习服务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跨学科融合法、实验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6分钟)

  1. 科学导入:教师演示简易降落伞模型(用手帕、绳子、重物制作),让学生观察降落过程,提问:“降落伞为什么能让人安全降落?”引出科学知识。

  2. 历史衔接:“在抗日战争时期,飞机和降落伞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与救生设备,当时周恩来总理乘坐飞机时,就遇到了危险。”自然导入课文。

  (二)学科融合学习(24分钟)

  1. 语文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找出描写总理言行的句子,初步体会品质。

  2. 历史补充: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时期飞机、降落伞的历史图片,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1946年,周恩来总理从延安飞往重庆,参与国共谈判,飞机途中遇险,当时的降落伞数量有限,且设备不如现在先进。”

  小组讨论:“结合时代背景,你觉得总理让出伞包的行为更显伟大吗?为什么?”

  3. 科学拓展:

  教师讲解降落伞的基本原理:“利用空气阻力,减缓下降速度,保障人员安全。”

  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降落伞模型(提前准备材料),模拟降落过程,感受其作用,进一步理解“降落伞包关乎生命安全”,从而更体会总理让伞包的'无私。

  (三)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通过语文、历史、科学的学习,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了课文故事和总理的伟大,今后看待问题也可以尝试多视角。”

  2. 作业:

  撰写“跨学科学习心得”,说说从历史、科学角度学习后,对课文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不少于200字)。

  改进自己制作的简易降落伞模型,下次课展示。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生字词,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 通过细节描写,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舍己为人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情感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化对精神内涵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之情,树立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2. 难点:引导学生将对精神的理解转化为内在的情感认同与行动意识。

  三、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角色扮演法、情感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情感(5分钟)

  播放飞机颠簸的.音效,配合教师语言描述:“同学们,现在我们仿佛置身于1946年那架遇险的飞机上,机身剧烈摇晃,耳边是嘈杂的声响,每个人都面临生命危险,这时你会是什么心情?”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危急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二)精读细节,体会情感(20分钟)

  1. 情感朗读:

  指名朗读描写飞机遇险的段落,要求读出紧张、危急的氛围;全班齐读,教师指导语气、语速的把握。

  朗读描写总理言行的段落,引导学生思考:“读总理的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沉着、温和)为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总理的冷静与关爱。

  2. 角色扮演:

  选取学生分别扮演周恩来总理、小扬眉、机舱内其他乘客。

  还原“总理递伞包”场景,要求扮演者结合课文细节,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展现人物情感(如总理的从容、小扬眉的感动)。

  其他学生观察点评:“从扮演者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联系生活,深化感悟(10分钟)

  1. 分享交流:“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总理一样关爱他人、无私帮助别人的人或事?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分享,教师引导体会“舍己为人”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

  2. 情感升华:“总理的行为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在危急时刻为他人着想。今后,当身边人需要帮助时,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将精神感悟转化为行动意愿。

  (四)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背诵描写总理言行的段落,录制音频分享给家人。

  2. 写一封“致周恩来总理的信”,表达自己的崇敬与感悟(不少于250字)。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自主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2. 通过自主探究,分析人物品质,理解课文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问题导向—自主探究—成果展示”的流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深化对革命先辈精神的`理解与崇敬。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 难点:避免教师过度干预,让学生真正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问题导向法、成果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5分钟)

  1. 教师出示核心探究问题:

  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飞机遇险时情况危急?

  周恩来总理的言行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带着问题开始自主学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18分钟)

  1. 自主阅读:学生默读课文,针对探究问题,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信息,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记录自己的疑问。

  2. 小组交流:

  小组内成员依次分享对每个问题的看法,结合文中语句说明理由。

  针对小组内无法达成一致的疑问,共同讨论;仍无法解决的,记录下来,准备全班交流。

  教师巡视各小组,仅在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给予提示性引导(如“看看课文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或许能帮你分析品质”)。

  (三)成果展示,集体点评(15分钟)

  1. 各小组派代表依次分享对探究问题的解答,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如针对“总理品质”,一组分享后,其他小组可补充“‘笑着说’还体现了总理的从容”等观点。

  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给予肯定,针对争议点或遗漏点进行补充讲解(如结合时代背景补充总理行为的伟大意义),解决小组遗留的疑问。

  (四)总结与作业

  1. 总结:“通过自主探究,大家自己解决了问题,理解了课文,今后学习中也要多主动思考。”

  2. 作业:根据课堂探究成果,制作“课文学习思维导图”,包含“主要内容、危急场景、人物品质、学习收获”等板块。

【《一个降落伞包》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个接一个》教案05-29

《一个接一个》语文教案11-21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经典)07-21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6-28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05-23

(优)《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8-0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03-11

背影教学教案05-24

环保教学教案07-18

大班教学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