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2-07-18 10:16:07 教案 我要投稿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光曲》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配乐故事。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月光曲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3、教师梳理问题,总结出问题。

  4、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提出读书要求:

  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⑵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解决。

  ⑶在老师规定的时间把课文读能读熟。

  5、学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6、学生课堂汇报交流,并自己解决问题。

  7、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加入正确引导。

  三、重点段落分析

  1、教师置疑:

  贝多芬用音符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并读一读。

  3、学生找出展现月光曲音乐内容的段落。

  4、学生小声读文,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和同桌先说说,哪些画面展现在你面前。

  6、学生点击网页,欣赏美景。

  7、用恰当的词语形容画面。

  8、学生配乐朗读,体会月光照下大海不同变化。

  (教师指导。)

  9、学生点击网页,欣赏月光曲。述说心情。

  10、教师总结,

  四、音乐欣赏

  1、学生点击网页,搜寻钢琴曲欣赏。

  2、生说感受,并把感受发布在网站的交流平台里。

  3、小结。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贝多芬的《月光曲》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介绍贝多芬。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实在而充足的时间去预习,一般花整节课时间让学生去预习。)

  自 学 要 求

  一、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求识记生字,理解部分新词。(可参考 运用工具书,如字典、辞典等)

  二、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提出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二、课堂检测,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一) 预习检测

  1、生字新词的检测

  A、词语

  幽静 清秀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霎时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 抽生读

  ● 说说你最理解哪个词语

  B、生字、多音字

  chuán( ) tán( )

  券:( ) 传 弹

  zhuàn( ) dàn( )

  ● 请学生组词识记

  2、课文朗读检测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防止读破句。

  3、对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检测

  课文讲了一个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美丽动人的传说。请大家打开书本,再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说给大家听听。

  A、学生自由读全文。

  B、课文读好了,你们把这个传说记住了吗?在讲这个传说之前,我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这个传说的大概意思讲出来就可以,这就叫概括地讲,这可比具体讲要难。请你们先同桌准备一下,思考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可以小声练习练习。(学生思考,各自练习。)

  C、抽生说(多说几个),教师随时请学生点评,要求说出优点和问题。

  (二)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但是,课文里边还有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大家对课文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来讨论你们不懂的问题,看看凭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决掉一部分难题。

  ● 小组进行热烈地讨论。

  ● 教师随时巡回点拨,参加讨论。

  ● 小组内整理出剩余的问题

  三、集体反馈,自读课文,疏理问题。

  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把小组内剩下的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板书,并同时进行问题的归纳与疏理。

  疏理后可能还留有的问题:

  ● 为什么叫它为《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么迷人吗?

  ● 贝多芬为什么要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 盲姑娘为什么会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以上部分是关于《月光曲》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 贝多芬为什么要为那位盲姑娘弹钢琴曲?

  ● 为什么他弹完一首后,又弹了一首?

  ● 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不回答?

  △ 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关于贝多芬内心情感变化而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四、再读课文,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对于黑板上疏理后的问题,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你认为哪些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深入研究。

  五、合作探索,以读为本,解决问题。

  1、第一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细读第9小节,思考这小节讲了什么?(《月光曲》的内容)

  B、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月光曲》,听完让其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听了贝多芬的弹奏,他们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小结:这么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俩陶醉了,连贝多芬也是激动万分,所以没等他们醒来,就飞奔回客店记录刚才的曲子。

  D、课文把《月光曲》写得这么美,我们想办法把第9小节也背出来。

  2、第二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浏览课文2~7小节,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时心情

  ● 贝多芬弹完第一首后听了盲姑娘的话,心情

  B、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小结:贝多芬从感动到激动,正是怀着这种激动万分的心情才创作出了这么优美的《月光曲》。

  六、检测目标,拓展延伸,开放问题。

  1、抽生背第9小节。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学们,屋子里真的披上了银纱吗?

  B、小结:这是由月光引起的联想。写实实在在的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3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生字8个。

  ⑵新词:

  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

  ⑶重点段:

  第8、9自然段。

  2、能力训练点:

  ⑴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⑵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⑷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3、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2、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1、回答课后设计的思考题,勾画重点词句。

  2、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

  3、观察幻灯片,发挥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月光曲

  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⑴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

  ⑵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⑶新词:

  幽静:偏僻、清静。

  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⑷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简介贝多芬。)

  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

  ⑴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⑵《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⑴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⑵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

  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陶醉、断断续续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

  教学课件:《月光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音乐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提出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老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6

  月光曲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当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 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指名读课文)

  (1) 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 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4)教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高昂激荡)

  (5)系统练说:老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 微波粼粼的联想。

  (6)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音乐欣赏)

  (7)想象练习: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1) 有感于知音: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当中,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板书:一分触动

  十分感动

  万分激动

  (2) 寄情于月光: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出示朗读第8小节)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练说:

  五、课外延伸:

  1、教师: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点击网络)介绍:他的乐曲热情激昂,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通过学习,你结识了谁?对他有哪些了解?

  2、背诵《月光曲》的内容(9)(伴《月光曲》)

  二、 写作迁移:

  1、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到的事物?

  2、写作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式各样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3、组织交流。

  三、 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读

  2、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词进行分析比较。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格外、仿佛”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播放录音《月光曲》。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在曲子里听到了什么?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

  2、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

  (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做上记号。

  3、交流,把课文分成两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2、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处理第一次弹琴,使学生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初步认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

  1、过渡:

  贝多芬两次为兄妹俩弹琴,请打开书,快速找到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第一次弹曲的情况。

  2、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第一首曲子?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讨论。

  (提示学法:抓住事情发展变化,体会人的思想感情 。)

  4、指名回答问题。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 篇8

  学生视角

  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名曲。关于它有怎样的传说?贝多芬到底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是学生先睹文章为快的动力所在。

  难点

  对音乐知之甚少或缺乏兴趣的学生会感到文章的联想部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师思考

  本课景美情深,通过描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教学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助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深情。

  重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感悟,培养想象能力。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以读助学。

  信息资料

  《月光曲》录音磁带;贝多芬生平介绍及其他相关音像资料。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清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二、直奔中心

  1,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隐藏着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寻找《月光曲》的曲调。请认真读课文,画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2。请大家自由读句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会是怎样的。师出示几种曲调供大家选择,并说明理由。

  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3.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耳听听《月光曲》,看曲调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样。

  (让学生集中全力解决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以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大家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

  (1)学生练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

  (4)学生背诵。

  (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主体尝试想象

  师: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月光曲》产生了这样的联想,那么盲姑娘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你自己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

  生自由发言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多彩的联想,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二、读写结合

  1.出示屏幕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引导学生把这段话与原文对比。

  (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懂了课文之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投影出示,要求学生加以补充润色,使文章更美荷花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2.生读,互评,帅计,修改。

  (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确有所得。)

  三、交流介绍贝多芬生平,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伟大人格。练习用一两句话表达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

  四、师生共同闭目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想象练习。

  (在扩展想象的同时,也扩展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手段与方式。)

  五、课堂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词语吗?

  六、实践活动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课文《月光曲》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月光曲课文教案设计01-30

月光曲课文的教案01-29

月光曲教案设计03-11

《月光曲》教学教案设计02-27

月光曲的教学教案设计03-07

月光曲教学教案设计03-07

《月光曲》优质教案设计01-29

贝多芬月光曲教案设计01-29

月光曲优秀教案设计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