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序言学习指导教案

时间:2022-10-09 09:14:3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序言学习指导教案

  13、《呐喊》自序

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序言学习指导教案

  14、胡同文化

  15、《宽容》序言

  16、《名人传》序

  兴趣情境引导:每一个同学搜集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编一本“作文自选集”。

  具体要求是:

  1、用300页方格稿纸(亦用电脑打印)写一本18000字的书,一个月交。

  2、给自己的“作文自选集”取一个靓丽的名字。

  3、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

  4、书中至少有三幅插图。

  5、写一个序言,既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

  序言没有写过,不知道怎么写。大家可以先学习第四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是序言,学完以后应该有所启发。

  怎样学习这四篇序言呢?

  “单元提示”提出了三点要求:(1)从序言中提取有关书的信息;(2)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把握文章阐述的道理。

  1、提取文中相关信息

  什么叫提取信息?就是对文章中有关信息的辨别和筛选,主要从文中筛选出有关字词语句。提取信息需要哪些具体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抽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阅读理解的能力。

  那么,文章中需要提取的信息有哪些呢?

  对于需要提取的信息,全国语文高考命题中心张伟明老师在《高考语文能力释要》一文中说了三点:(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材料。什么是文中重要的材料?张伟明老师认为文中重要的材料“是指文章中支撑观点的事实,也包括一些有用的资料,如时间、人名、地名、数据等”。

  刚才说提取信息需要辨别,怎样辨别呢?就是区分有关的与无关的、主要的和次要的、关键的和非关键的词语、句子、段落与相关材料。辨别出来的东西可供筛选和取舍。

  筛选,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东西。而筛选应该以辨别为条件,不会辨别就谈不到筛选。

  那么,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序言,与提取信息有什么关系呢?

  “序”是为书所作的。我们可以从“序”中了解关于这本书的有关信息。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呢?比如关于写书的经过与宗旨,以及作者的介绍与对书的内容的评论等等。

  那么如何去提取这些信息呢?首先要了解序言的常识。哪些常识呢?如

  类别 特点 举例

  赠序临别赠言,教育或劝诫《送东阳马生序》《师说》

  书序介绍写书的缘由、过程等《<呐喊>自序》《<名人传>序》

  诗序介绍作诗的过程、中心等《桃花源记》

  图序介绍与作画或摄影相关的内容《胡同文化》

  实例1从《〈呐喊〉自序》中找出关键语句,提取(《呐喊》)的有关信息。

  阅读筛选:

  (1)……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第21段)

  (2)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第5段)……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第22段)

  (3)……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第23段)

  (4)……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第24段)

  (5)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现在你大嚷起来,惊醒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第19段)

  分析辨别:

  (1)写作缘由其实应朋友索稿只是作者创作《呐喊》的表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前文所叙的鲁迅自己的个人经历与思想历程。

  (2)写作目的鲁迅写小说(《呐喊》),一是为了“改变他们(国民)的精神”;一是为了“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就是说,为的是以文艺为武器,大声疾呼,以彻底改变国民的麻木精神状态;同时也为勇于前行的“猛士”呐喊助威。这一写作目的,在他的许多小说中均有表露。写《狂人日记》,讴歌狂人解剖历史的精神,暴露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毒害;写《阿Q正传》,是为了“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写《故乡》,是为了揭露封建等级制度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而狂人、夏瑜则是作者笔下的勇士,是作者的希望。

  (3)写作原则作者把适应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革命的需要比喻为“听将令”,生动贴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自觉性;在表现手法上,“不恤用了曲笔”,使《呐喊》中的作品比较地显出若干亮色。

  (4)命名缘由为前驱者摇旗呐喊,助威帮阵。

  (5)小说内容这一段话高度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先看人物,一种是“许多熟睡的人们”,如孔以己、闰土、华老栓、茶馆谈客、刑场看客等;一种是“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则是觉醒者、革命者的形象,如狂人、夏瑜等。其次看情节,《呐喊》中的小说多半取材于平凡的人和事,且无复杂的情节结构,却都具有悲剧性,这些社会的悲剧正是“昏睡入死灭”的艺术体现。再看环境,“铁屋子”正是黑暗的封建社会的缩影,“绝无窗户”象征社会的闭塞与僵化,“万难破毁”表现黑暗之浓重。

  阅读方法:

  应该带着书序的特点寻找关键句,诸如写书的缘由、目的、原则、内容等,然后根据关键句结合文中内容分析这些语句隐含的信息。在寻找与分析过程中,注意辨别与筛选。

  实例2《胡同文化》共有15段文字,先提取各段的要点信息,再逐层提取要点信息,直至概括全文大意。

  阅读筛选:

  一、提取各段的要点信息:

  1、北京城大街、胡同的特点是“四方四正”。

  2、胡同取名有各种来源。

  3、胡同多为小胡同。

  4、胡同大多很安静。

  5、胡同、四合院形成了北京市民的胡同文化。

  6、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

  7、北京人喜欢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8、北京人易于满足。

  9、北京人不爱管闲事。

  10、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这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11、我的小说<八月骄阳>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12、北京人不愿主持正义,主张“睡不着眯着”。

  13、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14、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15、再见吧,胡同。

  二、提取几个小部分的要点。

  (一)第一段,北京城的四方四正的大街、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

  (二)第二、三、四段,北京胡同的几个特点。

  (三)第五段,北京城的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形成了北京市民的胡同文化。

  (四)第六段,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

  (五)第七、八、九段,“封闭的文化”的几个内涵。

  (六)第十、十一、十二段,胡同文化的一个精义是“忍”。

  (七)第十三、十四、十五段,北京的胡同与胡同文化正在趱衰落和没落。

  三、提取三个大部分的要点。

  (一)第一段到第五段,北京的胡同及胡同文化的形成。

  (二)第六段到第七段到第十二段,北京市民的胡同文化的基本特征。

【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序言学习指导教案】相关文章:

第四单元教案01-26

第四单元6的乘法口诀教案范文10-11

冰心关于女人序言10-26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1-2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1-17

学习目标规划指导10-26

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笋芽儿》教案设计10-13

高一上学期总结11-17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作文02-08

关于学习方法指导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