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05 20:47:40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

  摘 要:本文介绍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教材内容、教材特性、课堂讲授、教学安排以及实习生产教学等。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 实习生产教学

  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来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具有重要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不同的内容、教学对象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重要性角度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加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该课程的开篇可以采用讲授法,强化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激励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增强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打下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规程是全体有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的纪律性文件;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关系,以及工艺文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打好基础。

  课堂讲授法主要在教室内完成,教学方法要点为精选教学内容、精心锤炼语言、精心设计板书、精心选用实例。

  精选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析清楚。

  精心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组织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做到通俗易懂,节奏分明。

  精心设计板书:板书标题要排列清楚,做到整齐、美观、有序。

  精心选用实例:该课程相关的生产实例很多,教师平常要注意筛选。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技术性角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涌现,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例如,各种无切削工艺的问世,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节省了金属材料,并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其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可与磨削媲美;特别是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小批量乃至单件生产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生产。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得心应手,教好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现场参观,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解决理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问题。

  如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比较规范的加工、装配过程,还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最新成果应用示例制作成视频,配以声音、动画,用投影仪播放,可以形象逼真地把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表现出来,从视觉、听觉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好、学精专业技术,掌握职业技能,为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综合性角度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错综复杂,它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工作,还包括生产准备工作和生产辅助工作。

  工艺过程是指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因为如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繁杂,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做到有条不紊,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做到灵活多变。

  例如,在进行第四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理论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是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其次讲解清楚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

  笔者是这样安排第五章车削教学过程的: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让学生在生产现场观摩、了解和学习车床的部件及其功用、传动原理,主要附件和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然后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车削内容、方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车削的主要内容、方式;而对于车削的工艺特点,除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车削是工件旋转做主运动、车刀移动做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外,还要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掌握车削的工艺生产技术要点,做到一专多能。

  在实习生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实习生产教学安全生产要全面落实;实习生产教学准备工作、辅助工作要完善;实习生产教学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要求;实习生产过程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改正;实习生产完成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认真填写实习生产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技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内容相对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较差。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

  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先做自我介绍,除了介绍自己的姓名外,还可以介绍自己成功的求学经历或教学经历,这是最能吸引学生的。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拼搏、进取、智慧和博学,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教师。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例子加以讲解。

  例如,在绪论部分,笔者就结合当今最热门的高铁、歼20战斗机等,以提问题的方式讲解知识,如怎样把它们加工出来,用什么方法加工。

  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于是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甚至会试着抢着回答问题。

  这时,笔者就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各种加工方法,包括激光加工,甚至3D打印技术,让学生看得真实、看得实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好。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各种最新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并尽可能多地收集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纠错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教材里难免有错误之处。

  教师应该把它们找出来,在课堂上予以纠正,并讲解理由,要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牢记不忘。

  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中就有好几处错误。

  例如台阶轴的车削,教材中介绍车削的第一步是将毛坯伸出三爪自定心卡盘约75mm,这是错误的。

  图中Φmm外圆为基准外圆,Φmm外圆中心线对基准外圆轴线有Φ0.03mm的径向圆跳动要求,为确保达到这个要求,这两个外圆必须一次装夹加工完成。

  因此,毛坯伸出三爪自定心卡盘至少要达到100mm,加上加工余量约5mm,毛坯伸出量应为105mm左右,而不是75mm。

  三、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改革

  1.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课。

  此时,笔者学校的学生对车削、焊接已经比较熟悉了,因为他们在第一学期已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车工、焊工实习,并且以后每学期都有相关的实习,所以,笔者对车削、焊接两章进行了处理、补充和完善。

  笔者主要采用了分组讨论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数控专业实际,删除了齿面加工及装配两章,特别加强了铣削、磨削二章的教学。

  2.教师要善于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位。

  中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改变了,不再是“满堂灌”了。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笔者学校大多以行动导向法开展教学,这是中德合作项目在笔者学校实施成果的体现。

  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并配以工程实例,例如汽车、机床等应用实例,利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讲述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及过程,包括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零件的各种切削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和组装装配。

  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要合理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零件切削加工工艺,讲到各种切削机床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机床的感性认识,笔者经常把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现场,以直观的教学方式教学,然后再回到教室,利用多媒体视频讲解机床的组成、运动原理等基本知识。

  采用教室――工厂――教室的循环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及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3】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教学经验,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感、自尊水平几方面,设计了一些特定的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 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感 自尊水平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教学知识点的广容性和实践指导性,一直处于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位置,因此笔者结合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设计了一些特定的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打破教材的授课进度,以渐进的收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影响其面临压力情境时的认知、情感过程及采用的应对方式。

  一般认为,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遇到困难或挑战时,常以退缩或逃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被动地应对环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则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难点之一,每年的教学班中总有学生“谈尺寸链色变”。

  原本理论基础差的学生会被艰难的计算流程吓倒,基础好点的学生又会被封闭环的查找和确定弄得焦头烂额,而作为重点和难点的这部分内容又是历年来机械专业考核和生产应用的重头戏。

  根据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情况,笔者尝试采用打破教材原有的设计进度及增加课时比重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材对工艺尺寸链的实例讲解选择了一个比较难的题型,而课后及习题册上的练习题都相对简单一点。

  我们在此段内容展开时,特意先选择了一个较简单的思考题来展开教学实例,而后再配合增加一些从其他教材上为学生精心挑选的小习题,讲练结合,从简到繁,从难到易。

  同时,我们增加教学课时,将较难的题型放到后期讲解和操练,使学生跳过了最开始的迷茫和无助感,在一步步走向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攻关的喜悦,从而既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又将知识点顺利地传授给学生们。

  二、以合作学习的模式改善课堂互动氛围,提升学生的社会支持感

  似乎在每一个教学班中总有一类学生是让老师头疼的:他们不愿面对学习情境,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他们不学习还喜欢影响他人。

  其实这类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是与他们较低的社会支持体验相关联的。

  这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太好,因此感觉受到的教师关注较少,在同伴中的成就感也较低,因而产生较强烈的低社会支持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缺乏所导致的情绪体验是问题行为最为直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