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文

中国过年的作文

时间:2022-06-12 22:00:51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中国过年的作文3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过年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过年的作文3篇

中国过年的作文 篇1

  日历依旧一页页翻过,时代的车轮依旧轰轰烈烈地向前辗去,却碾淡了大年三十的那一模中国红,换上了圣诞节的西方白。

  从前,外公外婆在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就忙开了,擀饺子皮,和汤圆面,做麻花,买香烛……我也和哥哥姐姐忙里忙外的,不亦乐乎——买鞭炮,扎红头绳,不时的偷偷回屋,悄悄欣赏一下初一那天要穿的衣服,然后一个劲的兀自幸福。最快乐的便是给长辈拜年后能得到一个个厚实的红包了。我们总要贴身揣着,时不时拿出来数一数,再和小伙伴一起去分享这一笔小小的财富。

  我们看着烟花串入穹庐,那五光十色的色彩映红了每个孩子的脸庞。

  然而,这一切是怎么消失的,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一次放烟花只有我和外公两人。哥哥姐姐都没回来过年,大人们也都忙着搓麻喝酒。我原以为没有人会来陪我放烟花了,外公却走了出来。我们放了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也照亮了我们的脸。外公脸上似有一种无奈,但那时我没有深究,只顾享受着漫天的烟花。

  那是外公和我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外公走了,以前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春节也随他一起走了先。现在过年我们不在那么忙,只是吃一顿饭,大家又匆匆散去。

  现在,我开始想念火红的'天,火红的地,火红的日子,还有那火红的烟花。开始懂了,外公脸上曾拂过的一丝无奈。他是在感叹这就要失去的热闹的春节,快要失去的传统文化节日吧?

  当人们为自己五千年的文化自豪时,那些他们曾信誓旦旦要念念不忘的文化却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被遗忘了。当这些传统快要消失殆尽的时候,我们才突然想起来,我们的中国呢?

  当今这个国际化时代文化交流是必须的。但原则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不是一味的接受,然后遗忘,留下一片空白。节日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糟粕,但是我们至少要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切莫张冠李戴的接受,然后改变。正如龙应台所说“国际化不是移植别人的节庆”。文化土壤不同,越淮为枳的故事我们不是不懂。别人的文化种子在我们的土壤上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文化土壤让中国大地上的绿茵延伸到整个世界为人类祈福。

  再次,传统的中国节日于我们就不仅仅是一个星期,而是一笔财富。它联系着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将炎黄子孙紧紧系在一起,用不分离,这是一种境界。我们为什么不温存着这份美好让中国红点缀我们心中每一个角落,生生不息。

  请大家铭记我们的传统吧,他不是一种怀旧,是生存的必要是民族的信仰,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烙印。于是,当我们面对困难,能将整个民族召集起来的,不仅仅有肤色语言,还有——传统!

  请重拾我们的节日吧,细细品尝大年三十的饺子,中秋节的月饼,还有端午的粽子……品尝它们,就是品尝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呀!

  我多想在和以前一样,和外公一起过火红的春节!外公走了不在回来,但我希望,哥哥姐姐能回来,火红的节日能回来!

  那风靡了圣诞的雪白之后,你一定会怀念那片冬日里的火红。这时候,请跟我来,让我们留住哪一抹遗失的中国红,让它永驻新间。

  看天上云卷云舒又一天看庭前花开花落又一年,那逝去的时光不在复回,请记住那些年大年三十的那一抹中国红!

中国过年的作文 篇2

  在我外婆家——安徽黄山的一个小山村里,流行着一种很特别的过年习俗——打火堆。今年我们在外婆家过年,我也亲自体验了这个有趣过年习俗。外公给我了一个废弃的.盆子,先点着一根小柴,火势越来越大,火慢慢的烧旺了,我还时不时给盆子里加柴。开始只有一两个人,后来随着火势越来越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起围着火堆,聊聊天,烤烤火,吃吃零食,别提有多热闹了。

  春节的时候,外婆的山村里家家都打火堆,特别是有小孩的人家,天天都打。小孩子们到处去找没用的草,或是路边废弃的树枝,抢着帮忙打火堆。有些人家火堆一天要打好几次,来一个客人就打一个火堆;还有些人家,一个火堆从早上开始打起,一直要打到晚上睡觉,才会把火熄灭。打火堆,多么令人温暖的习俗。

中国过年的作文 篇3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外出务工的陆续回乡,求学异地的学子收拾好行囊,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腊肉香肠……

  记得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一句话,大意是“愿过端午不过年,过了春节瓣瓣闲”。因为过了端午,基本上都是农忙的时候,会有好的收获。白居易不是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么?而过了春节,地里的农作物还未长成,收获也还需要时间的等待。

  小孩子总是盼望着过年,除了好吃的,还有长辈给的压岁钱。小时候,春节前母亲总会带着我们去“赶场”,买上一套新衣服,父母却不舍得给自己买。这也成为我工作后,每年春节前都会给他们买一身新衣服的执念。

  一直以来,父母都很忙,小时候更甚,他们总有干不完的事情。记得有一年家里修房子,除夕夜,我和父亲晚上八点过了都还在忙碌。在县城读书的哥哥正在叛逆期,找各种理由不回家。做好的鱼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直到现在,父亲说起这件事还会情绪低落。好在哥哥及时“改邪归正”,如今踏实工作,孝顺父母,夫妻和睦。

  成家后,春节和媳妇孩子一起回家,父母总是早早地期待,早早地准备好几桌饭菜。临走,少不得媳妇孩子的大红包,还有后备箱满满的爱。我将之形容为“鬼子进村式”回家。记得父亲和我说过:你以后对我们,有我们对你三分之一好我就知足了。仔细想想,我做的,不及他们对我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愧疚,总说不出口,只化作一大口烈酒,带着喉咙的灼热感下咽。

  结婚后,五年没有回老家过除夕夜了。依然清晰地记得20xx年,在岳父家过除夕,喝了很多酒。借着酒劲给父亲打电话,边哭边说自己想回家,还把自己锁在了车上,差点把媳妇急哭了。到现在,媳妇还拿这事打趣我。

  现在,很多人说年味淡了。其实我想说,这未必全是坏事。一方面,各地在春节都组织了各类文娱活动,年轻人却喜欢自己的耍法,或呼朋唤友交流感情,或大快朵颐一醉方休,或征战牌坛大杀四方,或独坐一隅手机相伴。另一方面,交通发展、通讯进步,以前过年才能见一面的人,随时可见,相思不再无所寄托,减轻了过年的感情承载压力。再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前过年才能吃的、玩的、用的,平时都能得到满足,春节不再是满足自我的唯一途径,年味自然淡了。

  媳妇这里的“过年”,指的是除夕。而在我们老家,过年等于春节。每次媳妇问我在哪里过年,我都会说要回老家。她就会说:除夕早上回去还是除夕前一天回去。而我,每次都转不过弯。

  提到过年,不得不说到年货。四川地区,腊肉香肠自然是过年必备的。不管是广味还是麻辣,不管是手工装还是机器代劳,颜色鲜艳的香肠一挂一挂的整齐排列,颇有些喜庆的.味道。烟熏后的腊肉透着金黄的颜色,带着草木的味道,简单的蒸炒,吃一口,油脂在口腔里流转,香味在唇齿间肆意。

  除了准备腊肉香肠,还有洒扫庭除、新衣美酒、肉类时蔬、瓜果甜点、春联灯笼、外出游玩……从曾经的留着好东西准备过年到置办年货等着过年,从回家过年到有的家庭旅游过年,变化的不仅是年货,更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每逢佳节倍思亲。变化的年货、阅历、心境,不变的是内心那一份感恩。带着真情回家过年,或许就是最好的年货吧。

【中国过年的作文】相关文章:

中国人过年作文02-04

中国的过年作文九篇05-04

【精选】中国的过年作文三篇06-09

中国的过年作文四篇06-15

中国的过年作文4篇06-07

【精选】中国过年的作文3篇07-08

【精选】中国过年的作文四篇07-08

中国过年的作文7篇07-15

中国过年的作文四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