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3-07-20 08:22:42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精华]计量经济学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计量经济学论文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1

  1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理论课,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以数学课的讲授方式为模板,且课程国内教材过分偏重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强,内容紧凑,数学公式多,并且教材内容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再加上农林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缺乏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增设了“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切实得到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前者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式,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但也是一种“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范教师所展示的内容。并且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或者书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而这些案例难免有些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缺乏经济热点。这些显然都不符合计量经济学这门应用性极强的教学要求。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一般步骤:(1)模型理论设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和模型的数学形式;(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统计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和预测检验。但目前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都是典型案例或书本的例题和习题,因此实践中只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和估计方法的操作,忽略了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整理和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更不能将所学的计量模型准确的用于实际生活案例,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动手能力不强。

  2提高“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提前让学生做好软件学习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Eviews、阅读Eviews软件中英文操作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在授课的前半学期,每2周采取一次“1节理论课+1节软件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即学即用”的方式,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对理论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

  2.2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并建立案例库

  目前,国内教材的案例过于陈旧,样本数据偏少,模型解释变量个数偏少,使用这样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使用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潜力;作为计量经济学的主讲教师,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案例库。案例素材可以从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教师的学术成果、专业期刊的学术论文中挑选从而建立有特色的案例库,并注重选取与农林经济研究密切相关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对案例调查、阅读、分析、讲解和讨论,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应用能力。并且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3推行课程论文

  主讲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经济热点给出课程论文的题目,也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的拟定论文题目。通过推行课程论文,学生根据研究内容来确定变量,整理变量,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并进行估计和检验,最终撰写规范课程论文,完整了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激发学生做定量分析的兴趣,积累了建模的检验,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并对今后的专业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黄敏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

计量经济学论文2

  计量经济学是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核心课程。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对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就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课程是独立学院金融与国际贸易等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计量经济学对于掌握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经济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推理能力与精确的表达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定量分析对于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因此,计量经济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的工具,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之一。

  虽然计量经济学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普遍反映“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这一方面是由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决定的。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及统计学交叉形成的学科,是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先行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内容,其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既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又要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应用能力,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很值得考量。

  对于如何搞好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工作,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普通本科教学工作。而独立学院属于本科第三批次,与普通本科的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笔者结合自己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升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以期为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贡献绵薄之力。

  二、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

  计量经济学可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前者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后者主要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根据计量经济学的难易程度又可分为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目前在经济类专业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相应的本科阶段应学习初级计量经济学,研究生阶段根据专业需要学习中高级计量经济学。目前许多学校的本科、硕士与博士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的衔接存在问题,导致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这表现为对本科生的定位偏高,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弱化了实验教学与计量模型的具体应用与解释。一些教师对数学公式的大幅推导,导致数学基础差的同学望而生畏,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完全放弃。

  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而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大纲基本都复制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普通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楚情况,在独立院校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解各种理论和方法,对如何建立模型以及利用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却讨论较少,对同步运用软件操作也介绍较少,以至学生学习了不少理论方法,却不会实际运用或者不能对实证结论做合理的分析。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缺陷

  现代大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它可把计量经济学中的大量矩阵与公式推导用PPT展示,节约板书的时间;多媒体教学也可方便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趣味性与直观性。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容量较大,且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幻灯片在瞬间将所有内容一次性播放出来,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如不及时复习,学生很难消化课堂授课内容。另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充当了放映员和播音员,那就容易变成“照本宣科”,无法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教学。

  (三)计量经济学课时少,很难开展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课时偏少。一些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时偏少,如我校的计量经济学为51课时,且没有实验课。在较短的课时内要向学生讲授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另辟时间专门学习软件操作。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运算十分烦琐,用手工计算几乎得不出结论,因而,必须借助软件才能估计与检验模型。如果学生不会运用软件操作,那么对模型估计就得不出结果,也就没有教学效果。在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实验课程,教师只能在课堂内有限的时间里运用多媒体演示软件操作的过程,学生对计量软件难以操作与掌握。

  (四)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拥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课程等先修课程扎实的基础。而一些学校对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等课程的课时安排过少,采用考查的方式考核,导致部分学生的前期知识掌握不牢,直接影响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在前修课程中,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联系最为紧密。有些学校学生在大一或大二第一学期修完统计学,要到大三才学习计量经济学,两门课程之间的学习时间相隔较长。很多同学原本统计学的知识就较为薄弱,再加上时间长了统计学的知识遗忘较多,这也严重影响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五)学生的数量基础较弱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及统计学的综合,它运用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要弄懂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各种模型以及模型存在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数学与统计学知识。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通常是文理兼招,一般文科生的比例较大,相对于普通本科生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通常要差些。对于许多文科学生来说,由于数学基础较差,觉得较深的数学推导晦涩难懂,随着不懂的知识点增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的经济学知识掌握也不牢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

  三、提升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独立学院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以初级计量经济学为主,重点讲解传统的经典模型,像离散模型与面板数据的内容可以完全略去,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突出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对于同一种检验方法重点介绍常用的方法即可。如异方差,建议重点讲解White检验即可,其他方法可稍作介绍,这样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容易掌握与运用。

  (二)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以应用为主,注重完善多媒体教学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清本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运用,并注重讲解它们的经济背景。由于计量经济学实质上是经济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可简化烦琐的数学推导,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数学推导也应不作要求。当然也需要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完全不讲必要的数学推导,讲清其数学逻辑即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

  多媒体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来说是必备的,但除此之外应辅以板书教学与网络教学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必要的简单的推导可用板书书写,以此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重要的结论与一些常用的公式也可用板书书写,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反馈,某些重点难点可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增加师生的互动,加强学生的教学印象。

  (三)加强案例教学、建设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库

  案例教学对计量经济学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经济背景及相关的经济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最好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与分析,师生共同分析案例的经济背景,共同建立模型以及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其次,尽量运用新数据新案例,最好能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调研数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计量经济学的用途。

  (四)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实验课

  完善计量经济学课程体系设置。可与教学管理部门沟通,提高计量经济学的先修课程的要求,例如增加某些课程的学分,把考察的先修课程改为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课程安排上,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学完统计学课程,接着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这样学生只需稍微复习,就能回忆起统计学的知识,课外就不需花更多时间来复习统计学的内容,也更容易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开展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在鲜有课时的基础上增加课时,这样教师可以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统筹安排;另一方面也可开设专门的实验课,专门讲授Eview软件操作与应用。不管是增加课时还是开设实验课,都需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安排。

  (五)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提高课程论文质量

  计量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很重要,但课后的复习同样不容忽视。学生课后及时复习能消化与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鉴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所授课班级较多、学生数量太多的话,教师课后辅导的工作量将会很大。因此,有必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或团队,每个小组或团队选择组长,组长搜集组员的各种疑难问题,每周由教师对小组长答疑,小组长再给组员答疑。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性与实践应用性都非常强,如果学生不做一定的练习,很难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练习题分为理论习题与实验习题,这两类习题对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前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后者可使学生掌握软件的运用。因此,这两类习题教师都须布置,对于理论性习题教师可建设习题库挂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让那些勤奋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练习。为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进行实验练习外,布置课程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现实经济热点问题,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别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课程论文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很多同学的课程论文修改后就是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课程论文一般分小组完成,同时也鼓励学生单独完成。为提高课程论文的质量,教师也应进行课外辅导。从选题到建模以及结果分析,教师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程论文的质量,

  二是教师的参与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降低学生网络抄袭的可能。课程论文需要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末的最后几节课,每个小组可进行10分钟陈述,然后由教师与同学就论文的问题与缺陷进行点评。这样避免学生的偷懒和投机行为,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计量经济学论文3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影响不断加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有了一定的调整,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十分有必要的。

  一、建立模型 估计参数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国内的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我国居民的实际情况,假设一般模型为:Y—a0+ax。+bx2+cx3+H,其中:Y为当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Xl为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当期价格指数,X3为前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U为随机扰动项。分析数据选取1998年至20xx年。

  除xi以外,包括常数项在内的所有变量的t值相伴概率均远大于0.05都不满足t检验时的显着性水平。所以要对模型进行调整,重新进行估计。鉴于此情况,对每个变量分别进行一元回归,以期找到拟合优度最高的变量,并以此为基础。

  y与x3的一元回归:R33=0.998660, 一0.784162, 一O.996250,经比较可知,xI的拟合优度最高,故以其为基础。R2=0.998698, . =O.998849,R2< R2,2< R21.3> R2’所以剔除变量 。

  可知,常数项和x3的't值相伴概率均大于0.O5,不满足t检验时的显着性水平。所以在现实意义允许的情况下,剔除变量和x],则输出结果为:Y一982.1 l75+O.670244 xj(9.747333) (81.90291)R 一0.998660,F一6708.086 .由结果可知,模型的拟合度比较好,t值通过检验。

  二、检验模型

  1、经济意义检验

  由模型可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 是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消费支出也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说明此模型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能用经济检验的标准对其进行解释。

  2、拟合优度检验

  由R 一O.998660,R2—0.99851l可知,拟合优度还是比较好的。

  3、杜宾.瓦森(Durbin.Watson)检验

  简称D.w检验,是自相关检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杜宾和瓦森构造了检验一阶自相关的杜宾一瓦森统计量DW。若存在一阶完全正自相关,即 ≈ 1,则DW~0;若存在一阶完全负自相关,即西≈-1,则Dw≈4;若不存在自相关,即 ≈0,则Dw≈2。

  根据不同的样本容量N和解释变量的个数P,在给定的不同显着性水平a下,建立包括临界值du的DW 统计量临界值表。若Dw

  本模型中,我们定显着水平a值为O.5~3.5,DW=O.933279落在范围之内,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故符合检验标准。

  三、经济分析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消费、投资、出口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需求,其中,消费是三大需求中最稳定、最重要的部分。根据本文举例的1998年~20xx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消费比重由1998年的79.84% 增加到20xx年的71.24%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发展较成熟时,消费比重有所下降,反之,当经济相对低迷的时候,消费仍然是稳定增加,从而导致比重上升。

  由最终确定的模型可知,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支出就会增加0.67元,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尤为关键。进一步分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 以上为贫困:50% ~59% 为温饱,40% ~49% 为小康,30% ~39% 为富裕,30% 以下为最富裕。我国的恩格尔系数由1998年的44.7% 降到20xx年的37.9% ,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正在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过渡。

  总之,运用上述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消费情况的不同影响,为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并对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与难点探讨给予帮助。同时,在使用该模型时要注意结合模型自身和消费本身的特性。因为模型本身的动态的,不同的时间周期内影响它的主要因素不一定是相同的,届时就需要有效的预测较近几年的居民的人均消费情况,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结果。

计量经济学论文4

  一、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开设的课程更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烦琐的理论推导。虽然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计量经济学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计量经济学是由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也是数理经济学、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三者的交集,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先修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内容丰富。其次,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的先修课程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讲,大部分为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过分注重理论推导,各种公式充斥着教材,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以文科为主,枯燥乏味的理论推导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畏惧感,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学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程过多过繁、实验课程所占比重较小且不被重视、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等特点,容易造成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能力,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际应用能力的现象。对于经济类的学生来讲,经济类的专业都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其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以实际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建立数学模型的讲解相对较少,课程更重视理论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理论方法的讲授,缺乏通过实验对计量模型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及前沿性的深入分析。教学中缺少经典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导致学生学完理论方法之后,不知如何用经济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也不知如何对模型的经济意义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开设计量经济学的实际意义。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效果欠佳

  经济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上机模拟的形式出现,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原因是班级人数太多,往往是2~3个班的100~150人同时上机,教师在前面演示实验,很多同学看不清楚,并且人数太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材难度太大,不适合本科生

  纵观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很多学校选择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这本书很经典,不仅适合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样适合。对于本科生而言,这本教材难度太大,其他一些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对于经济类的本科生而言,更需要一本适合他们自身知识结构特点的教材,理论上能够深入浅出,同时又能结合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使得学生避开烦琐的数学推理,掌握一些更实用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和课时设置不合理

  目前计量经济学安排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2节,上机课为16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很不容易。课程设置为前面16节课为纯理论课,后面32节课是一半理论课一半上机课,课时数偏少,加上理论的晦涩难懂,一些理论需要反复讲解,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改进理论教学,培养应用能力

  目前的计量经济学考试都是以理论考试、平时成绩、作业等为主,若将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站下载相关计量经济学的论文,并指导学生从统计年鉴下载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计量模型,估计方程并看懂相关统计指标的含义,并进行相关分析,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实验教学,改进实验条件

  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课程而非数学课程,因此教学过程应当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数学推理,重视理论方法,重点是思路而不是数学推理过程,要重视应用模型和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应当加强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加强演示实验,结合经济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演示实验步骤,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在很多课程都是2~3个班合班上课,对于其他的课程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来说,最好是小班上课。因为要通过软件演示实验,人数太多效果不好,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针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应当准确、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搜集实验资料,注重吸收其他课本的精华,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比如《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这类书籍就有不少很好的案例和视频,可以借鉴过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结合SPSS和EXCEL,分析介绍Eviews和SPSS、EXCEL的功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软件的功能、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根据所选教材,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学校组织教师重新编写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手册、实验教学案例等,安排学生在机房完成实验操作训练,并加强课堂交流与讨论。有效地将计量课程的专业理论、实验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学位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课程课时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的课时总数合理安排课时,在讲述理论时可根据需要引入一些实验内容,加强演示联系,边讲边练,提高讲课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量经济学论文5

  关于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关于司机年龄与发生车祸次数关系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变化因素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

  关于GDP与其他经济因素关系的计量分析

  吉尼系数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我国1978-1997年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量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投资额与生产总值和物价指1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新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股价指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2班)

  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计量分析

  对上市公司利用新四项计提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

  对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诸因素的计量分析

  餐饮业区域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多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我国南方几省市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关于国内旅游需求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报告

  如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

  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与分析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外资利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采矿业龙头企业利润因素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私家车拥有量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我国汽车需求的因素分析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2

  影响江苏省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汽车产量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分析

  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再探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运用OLS法对参数估计

  中国城镇居民20xx年可支配收入分析

  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GDP与进出口总额的计量分析

  城市住房均衡价格供求模型

  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

  城镇人均收入与人均通讯消费分析

  江苏省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模型

  江苏省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江苏省城市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店铺租金的确定

  对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实证考察

  对影响某高校研究生录取线的爽因素分析

  对外贸易与四川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工资收入差异分析

  工业产值与能源耗量的实证分析

  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模型

  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GDP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

  关于封闭式基金价格问题

  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

  开放经济下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关系的研究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分析

  旅游经济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与部分支出结构

  美国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内债务规模的多元线性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6

  伴随着经济统计发展,经济统计的经验累积,目前的经济统计所需要统计的数据已经非常庞大,数据统计者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如果仅适用数理知识的采集,并不会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造统计结果不准确。统计数据的数量逐渐增多,数据类别也同样增加,对此,如果仅仅是使用以往的数据统计方式,并不能准确、全面的实现数据分析并统计的工作。数据挖掘技术是目前全新的统计方式,其具备良好的数据统计方式,能够横向的对数据进行挖掘,进而更好的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经济统计数据的需求。

  一、数据挖掘技术概论。

  数据挖掘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的一种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复杂的数据库变得更加的简化,进而从中发现能够利用的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整理,进而达到庞大且散乱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数据统计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还带有数据不完整、随机性强的特点,这些都造成常规的数据统计方式和系统无法充分的分析并统计经济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将这些具备随机性强、完整性低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形成一套能够合理利用的统计数据形态,以便于数据使用者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应用和提取。这样能够将数据进行更准确、更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被称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特点是能够自动的将有价值的数据发现并收集,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加工,将大量的信息处理、加工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实现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效果。

  1.综合性应用能力较强。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被许多的统计工作所合理应用,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经济统计。数据挖掘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挖掘能力强、具备统计能力的技术,还能够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能够有效地将数据进行开发、整理和分类,给统计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务。

  2.较强的有效性。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实践并不长,但是其在经济统计的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并且还具备稳定的工作性能,不仅仅是能够对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还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3.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目前,我国的经济统计多数还是使用的传统的.经济统计方式,收集和统计的数据信息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数据的管理时,仍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对此,就需要利用新技术来提升经济统计的有效性。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能够给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相当合适的统计平台。对于经济统计来说,其统计的数据必须要准确无误,这就需要有大量且可靠的数据资源,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的特点便在于此,所以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

  三、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挖掘流程。

  数据额挖掘的整个流程主要为在数据库中中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围绕着数据挖掘进行的预处理,进行多次重复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整个数据发掘过程是由多个挖掘步骤所组成的,数据挖掘仅仅是整个挖掘技术的一个主要步骤。数据挖掘收集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四个。(1)定义目标阶段。根据数据统计者的要求定义数据挖掘目标。定义目标的适配度会直接影响数据挖掘的最终效果,对此,就需要具有应用领域知识的专家和数据挖掘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写作对目标进行定义。一方面需要对各种算法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最行之有效的算法之一,另一方面确定数据挖掘能够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2)数据准备阶段。数据准备阶段是数据挖掘技术中最为重要且过程最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挑选,数据处理和数据变化。数据挑选主要是指从数据仓库或数据库中挑选所有相关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定义为目标数据。数据处理是指对目标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挑选出挖掘出符合要求的数据。数据变换是指对挖掘出服务要求的数据进行精简,即从数据处理中挖掘出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挑选,最终挑选出完全符合数据统计要求的数据。(3)数据挖掘阶段。这一阶段是主要的数据挖掘阶段。首先是预定算法,换而言之就是采用怎样的条件挑选数据,并进行挖掘。

  然后针对算法完成数据挖掘工作。在完成之后,便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模块的计算。这个阶段是相关领域专家和数据挖掘分析者最为关注的一步,也能够被称为实际上的数据挖掘。(4)评估阶段和结果显示。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显示,将有价值意义的数据显示出来,并且将挖掘出的数据进行价值评估,对于无意义的或存在重复的数据删除。如果最终挖掘出的数据无法满足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则返回到上一步,重新筛选。

  四、数据挖掘在经济统计中的发展方向。

  目前数据挖掘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1)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开发出各种数据挖掘系统。具备较强功能性的数据挖掘系统仍然难以处理各种数据,对此就需要针对要求制定出各式各样的数据挖掘系统,例如空间数据库挖掘和关系数据库挖掘等。(2)提升数据挖掘显示结果的确定性、可表达性和有效性。需要已经挖掘出来的数据能够充分表明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运用于实际的相关领域当中。对具备缺陷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相似的数据或者有规律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3)数据挖掘结果简化。挖掘出的数据最终使用者并非是数据挖掘的专家,所以挖掘结果一定要简化。

  (4)交互式、多抽象层数据挖掘。交互式数据挖掘能够准许用户对数据进行精确挖掘,数据的焦点具备动态改变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抽象的层次灵活的收集数据、挖掘数据。(5)数据挖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为最终的经济统计结果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此,就需要加强数据挖掘结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以免数据造成泄漏,隐私被别人侵犯。

  五、结语。

  经济统计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对数据统计的分析也更显高标准化和高质量化。对此,提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统计工作的统计结果质量,让其具备可靠、真实的特点,进而给政府提供指定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证据,帮助工业企业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具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昌华。统计分析的新模式-数据挖掘技术[J].统计与咨询,20xx,14(2):269 -270.

  [2]张宗峰,姚猛,藤立臣等。数据额挖掘及英在官方统计中的应用前景[J].江苏统计,20xx,28(10):832.

  [3]郑建国。基于统计的数据挖掘技术在CRM系统中的应用统计[J].河北工业大学。20xx,10(03):11-13.

  [4]王福根。数据挖掘技术在建模、优化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xx,35(10):621-629.

  [5]马妮娜。数据库新的应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xx,6(16):20-22.

  [6]张岐山。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xx,23(07):23-25.

计量经济学论文7

  摘要: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生产经营;统计工作;统计改革;国民经济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如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确立,新统计调查体系的逐步形成,但这些改革都是就政府统计而言的。相比之下,企业统计改革明显滞后,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状况,本文将就企业统计如何实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问题进行探讨。

  1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要做好任务工作,一定要抓住基础部分。我们要让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就要强化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逐步做到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确保企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做不好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质量,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监督。企业统计的数据又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踏实与否直接关系最终的企业统计效果。企业统计为的是得到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这是企业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做不好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偏离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决策和管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是企业统计工作正常展开的必备条件。要使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首先就要确保企业统计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最终要求企业统计做好快、精、准三点,有效的为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及发展趋势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我们要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战略,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体现企业统计的指标设定,遵循企业统计指标具有的可比性、层次性、科学性、简便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独特性。企业统计指标的设置主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指标、生产经营的成本价格、成品销售价格、产品获利情况、市场现状、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通过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来具体分析制定各项指标,做好可规范化、可执行性。

  企业统计要与企业会计相互配合,统计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凭证、单据、发票等。其次,企业统计工作通过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互配合,核算企业资料。就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来看,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统计制度体系要更完善更健全,因此,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充分借鉴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的指标体系,在它们基础之上形成适合本公司企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健全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3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信息功能,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系统、通畅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个全方位、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能够产生效益,尤其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统计信息提供各类市场的信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运行的宏观信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一个高效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企业统计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建立广泛的信息网,并及时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市场信息。企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产量与盈利,经营成效等等。经过企业统计,企业的发展以市场调查作为主要数据信息。通过企业统计的各种报表,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种数据信息集中统计,建立一个稳定的信息来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各种竞争,企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帮助企业及时跟踪、了解市场动态,通过企业统计使企业经营者能从全方位的信息中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种信息,以便更好的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的手段,企业可以建立各种网络系统,使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化,使企业更快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信息,通过企业的各种市场调研,实现统计资料分析与评估的快速化、有效化,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长远发展。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渠道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信息,从而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

  4企业统计需要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统计人员的队伍,才能做出准确、严谨、客观的统计分析。因此,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需要一群高素质的企业统计分析人员。首先,企业业统计人员要全面提高素质,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开阔的视野、多方面的知识、熟练的技术,能够详细的收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又能深入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通过统计人员的预测与分析,总结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分析。因此,要使企业统计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生产经营,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及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统计人员。

  5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

  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企业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要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在强调企业统计监督与数据分析的同时,加强企业统计的服务职能,使企业统计工作很好地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不但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在服务企业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监督功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通过对企业工作和经营的参与,深入进行调研分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去,让企业统计从根本上完成从上级定期报表为主体转向以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为主体,确保完成企业统计任务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

  6结束语。

  企业统计分析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围绕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宏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重视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使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企业的统计分析使企业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资料,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瑛珊。对企业统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统计,20xx(02)。

  [2]苏永明。论企业统计改革中的几个关系[J].江苏统计,20xx(11)。

  [3]王艳杰,李晓云。企业统计改革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4]杨翠玲。企业统计要立足企业搞好服务[J].山西统计,20xx(11)。

  [5]王联荣。现代企业统计改革之思考[J].浙江统计,20xx(07)。

  [6]贾龙杰。企业统计杂谈[J].浙江统计,20xx(11)。

  [7]李国柱,郑炳章。论新形势下企业统计的定位[J].中国统计,20xx(01)。

计量经济学论文8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和认可。但是,相对于其他经济学课程,由于其使用较多的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它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笔者结合自己学习和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经验,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选择、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处理、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关系处理、基本思路和数学过程的关系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教材的采用

  目前,在版本繁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可按编者的国籍分为两种:一种是翻译版的国外教材,作者主要为伍德里奇、格林、古扎拉蒂等;另一种是国内学者编着的教材,作者主要包括李子奈、赵卫亚、王维国、李长凤等。国外教材特别注重具体的商业或经济案例分析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大多案例生动有趣。教材强调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课程主要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工具;针对具体案例,使用较大篇幅的文字进行解释和说明,较少使用数理统计学等数学知识,可读性强,适合入门学习。国外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适合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计量经济学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直觉,尤其有助于提高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能力;但由于不够重视数学理论的教学,影响学生解释计量经济学结论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效果。

  国内教材大多更重视数理统计学等数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相对较强,数学公式繁多,但案例相对缺乏且关于案例的经济解释和说明较少,综合性较弱。国内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使得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由于看不懂数学公式导致学习难度偏大,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部分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即使较好地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理论,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进行经济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不一定具备敏感的经济直觉,无法很好地使用计量经济学来解释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国内教材,难以一概而论认为哪一种教材更好。总体来说,对于初学者,作为入门教材,国外的教材更加合适;对于将计量经济学仅仅作为工具的研究人员,国外的教材更加实用;对于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侧重于理论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国内的教材更加适用。总之,教材应该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期望达到的目标进行选择,尽量避免盲目地选用名气大的计量经济学教材。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主要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除了一小部分教学研究人员本科毕业生并且正在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外,绝大部分都属于硕士博士,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鉴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本科阶段,本文认为计量经济学应当定位于基本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鉴于这种情况,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应该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应用;应该强调现实的经济背景,增加现实的经济案例,尽量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应强调其数学推导,繁琐的数学推导可以安排在研究生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使学生更多感受到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而不是数学课程;本科教学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为主,可以概括性地介绍一些新的发展方向。而更多的计量经济学新发展、新领域应放到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针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定位,一定要加强计量经济学师资的建设,大力培养既掌握数学和计量方法又熟悉经济学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的能力,可要求每一个学生针对某些具体经济问题,独立完成模型构建,编写研究报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课程论文,并将这些定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都注重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前现状是十分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而对应用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经济数据通常是非实验数据,而且常常存在数据缺失的问题,如何根据已有数据去寻找相关的数据来替代缺失的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对这些问题的讲授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计量经济学软件(如TSP、Eview)s的实际操作训练也是薄弱环节,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软件的应用,或不能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限制了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所以,计量经济学教学应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安排上,两者要统筹规划,根据理论教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结合案例讲授和加强软件操作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使学生能够使用计量经济工具分析一些经济现实问题。

  四、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关系处理

  运用计量经济学处理经济问题通常有6个步骤:理论或假说的陈述;经济数据的收集;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经济模型的假设检验;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可以看出,任何一个计量经济模型赖以成功的要素有三个: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研究方法。经济理论是经济现象的行为理论,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经济数据是所研究对象活动水平、相互关系以及外部环境的数据反映,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原料。研究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计量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主要特点。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研究方法经常是重点。研究方法的水平往往是一项研究成果水平的主要衡量依据。同时方法的研究也是最难的,因为方法的研究均涉及高深的数学理论,而数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学习计量经济学同时要重视对经济学理论的掌握。缺乏经济学理论、不了解经济行为规律不可能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选取收集合适的数据样本。许多学生虽然数学水平比较高,但受经济理论的制约,而不能深刻领会计量经济学的精髓。经济数据同样重要。经济数据是决定研究成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数据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瓶颈。虽然互联网为数据查找提供了很大便利,但许多数据是不公开或需要收费的;而在大量数据中找到对研究有用的数据则更为困难。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必须兼顾理论、方法与数据,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对计量经济学的掌握。

计量经济学论文9

  作为经济管理类博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辅以相应的数学证明推导和统计推断结果,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以此刻画、分析、检验及预测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博士研究生对于不确定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能力,特别是实证分析能力。

  国内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就《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及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20xx)[1][2][3];厦门大学洪永淼教授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20xx)[4];中山大学王美今教授等对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可信性和切适性问题进行了阐释(20xx)[5]。南开大学张晓峒教授也多次讨论《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而笔者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其理论基础知识、学科专业需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分析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思路。

  一、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级计量经济学》是跟随北美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且要求较高的经济学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伴随着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的是众多的统计分析思想和复杂的数学推导证明,因此要求前序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对于培养和训练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博士生,运用数量方法和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博士生并不满足真正意义上《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其学习的基础、专业背景和要求均不一致。大致分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学过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但在深度、广度和学习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另一类是根本没有接触过计量经济学,或者本科或硕士的专业不是经济类或管理类。面对这种情况,《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关于一些计量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处理,如果教师点到即止,不加以深化,对于已有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而言,学习没有新鲜感;如果讲解中偏重于方法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对于毫无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来说,认为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感觉压力很大,不知道如何应对。最终这两类博士生,都对高级计量经济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毋庸置疑,无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课程。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而言,对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数学化的教学内容,大幅度的数理方法证明推导;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素质培养,使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感到与经济学课程有相当距离,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应当说,《高级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管理类博士学历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代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与基础的较大差异性,对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笔者以为,其教学改革,应在授课对象实际背景的基础上,从一级学科的理念切入,分别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以到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目的。

  (一)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适合于经济类各专业博士生教学实际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依然是“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均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从教育思想和博士研究生教学目标去明确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应当强调是,计量经济方法是为解决经济问题服务的工具,方法手段要服从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数学根本不同之处。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数量规律,当然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计量方法所提出的经济背景、离开了计量方法本身的经济学解释、离开了计量方法应用的经济对象,计量经济学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数字和符号。因此,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因此要树立“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的教学理念。

  “重思想”是指重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思想,注重问题提出的经济背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思路,注重计量分析结果的经济学解读。对于高级计量经济的理论方法,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尽管《高级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证明过程是博士生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着重掌握的应该是思路,详尽的数学过程可以通过自学搞清楚,而思路则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思路是反映理论方法产生和发展的精髓,掌握思路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所在,才可能有所发展和创新。能否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博士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这正是我们《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重方法”是指重在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法(即“具体怎么去做”),重在各种计量方法怎样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在不同数据类型、各类设定、估计、检验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了庞大、复杂的方法论内容体系,而且新的方法论正在不断地出现。重方法就是要重各类方法的发展沿革与演变过程,关注其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适应性的不断进化过程,并在重思想理念下予以明晰。

  “重应用”是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计量经济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各类方法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是重方法的重要要素。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R软件等),也在不断地吸取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前沿的成果,充实其内容。对于多数经济学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应当能够正确使用分析软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博士生,应在编程方面有所训练,以实现其在方法论方面的探索需求。

  (二)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三结合,从多方面提高博士生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是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或范式。

  “高级”是相对于中级和初级而言的,因此在课堂讲授环节就应突出“高级”特色。“高级”的特色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是,笔者以为,无论高级、中级还是初级,教学方式应存在共性。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不同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应当注重问题导向型的讲授方式,即从实际经济背景出发,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从方法论体系发展沿革出发,讨论研究问题的经济学背景和计量经济学特征,从各类计量经济方法的前提条件、适用性等方面提出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尽量用鲜活的经济事例说明问题的原由,使抽象的高级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具体化。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即,问题导向,工具驱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博士研究生驾驭各种计量经济软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双重约束下,提供对教学理念和课堂讲授教学的有力支持。各类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在有助于对方法论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出新想法新思路。

  课程论文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课程论文并答辩的教学方式。应当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应在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这是因为,尽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方面,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看,远远高于非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在定量分析或数量关系分析方面,仍需要与其专业理论知识训练相匹配水平的训练。因此,通过自己选择研究题目、自己设计研究路线、自己收集数据资料、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自己撰写课程论文等多个要素层面的训练,应当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级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作为博士。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或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前期工作基础等多种目的。

  (三)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是精选《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基本定位。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组成。就其内容体系看,在不同的分类标志下,有着不同内容的名称称谓。例如,理论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经典与现代计量经济学、宏观与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同时,现代计量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各类分支。如何选择适合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体系,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笔者认为,在《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级学科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原则。从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角度看,笔者认同按照不同门类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路来设计《高级计量经濟学》课程内容体系。就目前而言,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体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属性下的各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除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外,多数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需求是在自己专业中应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同时,考虑到高级计量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学中各一级学科与应用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基本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取舍。不同学校应用经济学科有其不同的研究特色,因此,在高级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设计时,应凸显自身应用经济学方面特色。例如,以金融为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应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内容方面有所显现。

  2.确保高级计量经济学的“高级”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特色,主要是指中级和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或是没有涉及,或是涉及了但仍需加深深度的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突出其发展前沿,使之成为名副其实“高级”计量经济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主要在现代(或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中进行取舍。基本内容应覆盖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分析、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以及这些分支间的交叉发展方面等的内容。另外,专门的估计方法,非线性估计、广义矩估计、贝叶斯估计以及分位数回归估计等方法可作为这些内容的基础,也将涵盖其中。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不同学历教育层次中的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通盘考虑,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前提下,进行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部分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

  3.“山峰”与“平原”结合的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山峰与平原”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里的“山峰”,主要是指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前沿,“平原”主要是指成熟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相关部分的内容,正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起源,现代计量经济学也是经典计量经济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延续。例如,沃尔德(Wald)、拉格朗日乘数(LM)和似然比(LR)检验,应属于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的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支中,有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充与发展,形成具有不同用途的新型检验统计量和统计方法,成为现代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新内容。因此,“山峰”和“平原”两部分的内容,在不同授课对象中,依据其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合适的教学比例和讲授方式。

  三、结语

  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一方面是以建立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及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另一方面则应讨论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一定程度上探究理论与方法的数理逻辑关系及证明推导。《高级计量经济学》不仅要使博士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核心——实证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拥有进行实证分析的思维,培养具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如果学生能够明白所讲授的内容,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能够对所讲授内容中没有讲到的内容产生更多的问题,才是《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最大的成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xx,(2):69-83.

  [2]李子奈,刘亚清.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J].经济学动态,20xx,(5):22-31.

  [3]李子奈,齐良书.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xx,(9):133-146.

  [4]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xx,(5):1-14.

  [5]王美今,林建浩.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经济研究,20xx,(2):120-132.

计量经济学论文10

  【摘要】计量经济学作为办法论学科,是一门运用性较强的课程,学好它有利于进步学生的实习才能和立异才能。在实习的教育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缺少经典的事例教育和忽略实习操作等诸多方面的疑问,这么不利于学生概括本质的进步,在本质拓宽布景下,咱们需求调整教育内容,激起学生爱好;进行典型事例教育,进步学生计量的运用才能;加强实习教育,培育学生的着手才能。

  【关键字】计量经济学;事例;实习

  一、引言

  1998年7月,计量经济学课程被国家教育部确以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门中心课程之一,它在经济学科中的位置日益显现出来,现已被用于研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现实疑问[1]。但从教育视点来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教育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遍及学习爱好不高,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唱“独角戏”,构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势。因而计量经济学教育办法变革势在必行。

  本质拓宽教育是体验式教育的一种,它是让参训者知道本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培育实习才能和立异才能,然后进步处理疑问的才能。心理学研讨大家经过双眼看,耳朵听和着手做三种办法记住信息的份额,其间双眼看到的能够被记住30%,耳朵听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50%,而亲自体验的信息则能够被记住90%以上。计量经济学教育变革方向应在本质拓宽教育启示下努力经过实习教育的合理安排,培育学生活跃思考疑问和灵敏运用所学常识处理实习经济疑问的才能,进而推进学生立异思想的构成和概括本质的进步。

  二、本质拓宽布景下计量经济学教育存在的疑问

  1.课程内容单一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计算数据为根底,运用数学和计算学办法,经过树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剖析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联系,它的课程性质是一门运用经济学,但触及到较多的数学与计算学的有关常识,是经济理论、数学和计算学三者的联系。稠密的数学味使得正本数学根底并不厚实的学生望而生畏。一起计量经济学树立模型的进程一般包括理论模型的设定、参数的估量、模型的查验及模型的运用,教师过火着重参数估量和计算查验的原理和办法,但对于如何从实习的经济疑问动身树立模型、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剖析现实生活中有具体疑问却教育得较少。教育几乎以讲堂教育为主,对这些理论办法的实习运用触及较少,讲堂教育办法不灵敏,构成填鸭式的教育办法[2]。教师们均对比着重理论体系和常识结构的完好性,但学生听起课来感受对比单调,缺少爱好,反响也对比慢,学生在听课进程中不简单和教师构成互动,造成一种教师“自问自答”、学生“不问不答”的讲堂空气。有些教师在解说进程中照本宣科,课程内容单一。

  2.缺少经典事例的教育

  现在,事例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新办法,已经成为本质拓宽的重要手法。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东西课,也是一门十分单调和难度较大的经济学课,只要经过实习的事例去解说,才能使学生更简单了解其常识点和剖析办法,不然空洞的理论通常显得单调而难易让学生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法进行教育时,先会解说基本理论,然后会列举一些实习例题对所教育的内容进行运用,但多数仅限于对模型进行计量剖析,并没有对模型的结构、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等进行深化剖析。并且,对比老练和简明的可用于教育的实习事例也恰当欠缺。现有计量经济学所供给的事例都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连的,但多数事例依然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没有给予学生充沛发掘的方案,而使事例教育流于办法,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失掉爱好,很多学生甚至在学习完这门课程以后,不知道运用计量经济学东西去写毕业论文,更难以运用其办法处理实习疑问。

  3.忽略实习操作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性十分强的学科,而在曩昔的教育中因为校园试验硬件建造落后等要素,笔者地点校园一直没有打开大范围的试验教育。如果在计量经济学教育进程中不配备相应的试验教育,即便教师教育了满足的事例,软件运用的实习操作练习依然是单薄的环节,学生学了不少估量和查验的办法,仍是不知道应当如何用,不熟悉在实习中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或许对计算的结果仍是不能做出合理的解说,据计算,在大多数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中,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办法进行实证剖析的学生缺少2%。因为课时短、课程之间彼此联接不顺利,致使现在中国高校的计量经济学遍及存在注重讲堂教育,缺少实习操作。

  三、本质拓宽布景下计量经济学变革措施

  计量经济学作为办法论学科,是一门运用性较强的.课程,着重理论、事例和试验三者的有机联系。为了突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位置和效果,强化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知道,使得课程教育达到预订的方针,能拓宽学生概括本质,笔者依据自个几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主张。

  1.调整教育内容,激起学生爱好

  文科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应当以计量经济学理论办法的由浅入深为头绪,将各个单元串接起来,恰当温习和弥补有关常识。计量经济学需求以西方经济学、数学和计算学为先期课程,在教育计量经济学内容并牵涉到有关常识时,应作恰当弥补,并剖析其彼此联系及如何运用,不能以从前学过为由而越过,那样学生就理不顺联系、摸不着头脑。一起在解说的进程中,需求重原理及结果,轻推论及证明进程,使学生理解是什么及如何去处理疑问即可,不行过火着重数学的推理及证明,不然变成运用数学课程[3]。一起激起学生学习的活跃性。爱因斯坦从前说过:“爱好是最佳的教师。”计量经济学因为牵涉到较多的数学常识,而文科生大多数根底欠好;内容不生动;课程规划不合理和教育办法不灵敏,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遍及初生害怕,教师能够经过介绍比如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奖效果以及现在科学研讨的理论前沿与运用等,让学生领会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学习精力,从心理上战胜自个。

  2.进行典型事例教育,进步学生计量的运用才能

  事例剖析谈论是事例教育的最中心环节,它能够经过学生的参加谈论、创造挨近实习生活场情的教育情境进步学生学习的的活跃性,培育他们的立异才能和剖析处理现实疑问的才能。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中,运用事例教育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现和叙说典型事例。典型事例可经过收集来自于经济研讨以及学报一类杂志的优异学术论文,也能够与专业密切有关的事例,让学生充沛感受到定量剖析的重要性和有用性。例如,列举房地产价格的决议、性别和工作对收入的影响、学生花费的影响要素,银行利息对经济的影响程度等进行建模剖析等事例,激起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爱好和决心。教师只将事例中所触及的变量、模型办法、样本挑选请求及定论解说等进行不加谈论的扼要叙说,使学生对事例所研讨的主题、选用的办法、剖析的进程等先有直观的了解和完好的知道。其次,环绕事例预先规划的疑问逐一让学生进行剖析、谈论。对于每个疑问,让学生会集谈论,彼此争辩,给出认同或商讨及改善的定见。在学生对事例剖析谈论进程中,对学生的各种定见暂不做谈论,但要留意引导、控制时间,环绕特定疑问打开有序谈论,并鼓舞学生立异思路、立异办法。最终,进行总结评估。在每个疑问学生讲话完毕后,需对学生的各种定见进行概括、评估。对正确的定见应予以肯定;对不正确的或需商讨的定见,应阐明理由并提出自个的改善主张,一起让学生课后进行更深化思考。

计量经济学论文11

  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腕,但在教学理论中假如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由于网络剽窃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腕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详细设计思绪,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腕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新的认识。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腕

  作为经济学实证经历剖析的一门重要办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中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办法,计量经济学不只请求学生控制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根据,更需求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办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量和检验模型,对理想经济问题进行构造剖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学问的传授只是手腕,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办法去剖析和处理理想的经济问题。为了办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学问进行解说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腕加深学生对办法应用的了解,常用的教学手腕是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1—2]。固然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控制计量经济学办法的应用有所协助,但这两种教学手腕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控制办法的应用。由于要用计量经济办法进行实证剖析除了了解办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习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讨的完好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察看(行为剖析)→关于经济理论的笼统(理论假说)→树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量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合适做实证剖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取得性怎样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置、实证结果跟料想结论呈现不分歧的状况下怎样办、如何从实证剖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念、标准的实证剖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关于实证研讨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依托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呈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xx)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量、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办法以及数据的剖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运用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求在教学阶段引入研讨式的教学办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腕。

  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由于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普通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曾经控制了根本的专业理论学问,曾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考虑和剖析的才能,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能够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控制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求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材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特地经过课程论文指导培育学生的学术标准,为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根底。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腕,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请求,既培育了学生撰写实证剖析学术论文的才能,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控制的专业学问融会贯穿,学致使用。固然从教员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形式具有可行性,但在理论中假如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呈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剽窃严重。运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剖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假如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材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痛快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局部论文固然不是经过网络剽窃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窗也会援用相同的选题,在研讨内容、剖析思绪、软件操作等方面完整分歧,论文并没有本质性差别,这是剽窃的另一种方式。假如学生的课程论文是经过剽窃而非本人的入手理论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形式就失去了意义,非但没有使学生控制计量经济学办法的应用,反而培养了恶劣的研讨习气。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求恰当的设计,以防止教学方式和目的相背叛现象的发作。

  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思绪

  3.1课时设计

  课程论文主要是经过学生课下的自我理论完成,单纯经过课堂是很难完成课程论文的教学任务的。一方面由于论文的写作周期很长,课堂的气氛和时限并不合适进行严肃且有创新性、探究性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课堂也不具备文件检索、数据搜索等论文写作需求的条件。所以,本文以为计量经济学要进行课程论文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在课下而非课上,没有必要设立成单独的理论课课程,而应融入到计量经济学的主课程和实验课教学当中,依据教学进度在恰当时点引入课程论文教学,经过课上指导和课下理论的分离到达应用性教学的目的。普通高校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主课程的课时布置是32~64学时,另外可能还有2~6学时不等的实验课。在这种课时布置下,本文倡议课程论文教学的课堂可布置4或5个课时,分别在课程的中期和后期进行:第1个课时主要用以解说课程论文的标准和写作请求,可布置在主课程对根本的办法理论解说完了之后,在主课程的中期进行;另外2~3个课时则布置在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之后,用于教员对学生的课程论文初稿统一进行答疑、审阅和指正,学生再对论文进行修正完善。这局部课时依据学生人数和课时量灵敏设置,学生多和课时布置充足的可设置3个课时,学生少和课时有限的可设置2个课时,能够布置在主课程的中后期课时,也能够与实验课后期课时分离进行,假如是请求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理论的局部内容,则最好与实验课课时分离;最后还有1个课时是用于对课程论文的写作进行总结、点评和剖析,可布置在主课程的后期。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3.2选题设计

  本科阶段学生普通还很难在学术上有所创新,课程论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办法和控制学术标准而非进行学术研讨,所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的设计不用请求有多大的学术创新性,而应注重办法应用的实战性,在选题上能够选取一些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比拟成熟的范畴。但假如选题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范畴,在该范畴曾经有数量较多的计量经济学研讨文献,又容易呈现上述网络剽窃和同质化现象,所以选题的设计上应有所控制,不能给予学生太大的自在选择空间。但假如实行纯命题作文的方式,给每个学生都布置一个明白的论文标题,则学生领会不到用计量经济学做应用研讨时选题的重要性。不是一切的研讨对象都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来研讨,在选题时应该对选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如何选取适合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剖析的研讨视角、这个研讨视角能否具有理想意义、研讨问题能否有理论根底、如何肯定研讨变量、数据能否能够获取和量化、样本量能否满足计量经济学办法应用的请求,这些都是在肯定选题时需求着重思索的方面,假如把标题直接给定,学生就难以切身领会到研讨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计量经济学选题设计上,不宜太自在,也不应太过板滞,应该在灵敏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均衡点。倡议用如下办法进行选题设计:依照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限定在一个研讨范畴选题,学生在该范畴内自在选取研讨角度,并且标题和内容不能完整相同。研讨范畴确实定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既要思索到选择的多样性,也要思索到数据的可取得性,同时还应统筹学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计量经济学课堂解说的内容普通只能讲到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模型局部,所以研讨范畴应该选取应用经典的计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模型、滞后变量模型、联络方程模型等)可以处理的。由于课程论文重点不在学术创新,研讨范畴能够选取研讨较为成熟的经济范畴,如消费和收入、投入和产出、利率和储蓄、价钱和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等方面。这些研讨成熟的范畴普通都有充足的数据保证,在同时具备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条件下,教员能够在研讨范畴根底上对研讨的样本区间进一步细分,如规则该组内哪些学生研讨哪一年份的问题,哪些学生研讨哪些地域的问题,这样就防止了学生研讨的反复,进一步控制了同质化现象。

  3.3内容设计

  选题设计好了之后,固然教员曾经给每位学生布置了具有一定选择自在度的研讨范畴,并规则了可研讨的样本范围,但由于选取的是成熟的范畴,相关主题曾经有大量的研讨文献,还是有可能会呈现网络剽窃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论文是学生亲身入手理论操作完成的,还需求对课程论文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设计,可行的一种办法是在课程论文中表现个性化的研讨内容和操作过程。但假如一篇课程论文把全部个性化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写在正文中,文章会显得冗余并且不合标准,学生也含糊了实证剖析学术论文的写法,反而起不到培育学术标准的目的。所以可采用如下的内容设计:把个性化的操作内容放在附录当中。正文还是依照规范的实证剖析论文的请求去写,正文完后请求添加附录。附录内容包括学生搜集的变量样本数据(附上数据来源阐明),数据处置、回归剖析和检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每一个操作过程应用计量软件得到的结果(请求学生把软件操作结果的界面进行电脑截图)。经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后,学生直接进行网络剽窃的可能性就小了,由于普通的学术论文是不会把全部数据和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结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学生只要本人亲身入手搜集数据和进行软件操作,才干提交这些个性化的操作内容,这就防止了网络剽窃行为。

  3.4辅助教学手腕设计

  论文选题和内容设计好之后,还需辅予一定的教学手腕,才干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详细而言有:一是论文考核的鼓励机制。鼓励机制对激起学生写作课程论文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假如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学生能否完成论文、完成论文质量如何对最终成果影响不大,很多学生会由于课程论文的强度和难度大而选择敷衍塞责,消极看待,课程论文就流于方式起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需求从两个方面对论文的成果考核方式进行设计:首先要进步课程论文成果占比权重。假如是考试课能够把课程论文作为平常成果的主要评定根据,成果占比进步到50%,与期末考试成果等重;假如是调查课能够直接以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方式。经过进步课程论文的成果权重,学生才会注重课程论文写作,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设计合理明白的评分规范。评分规范应该依据教学目的把重点放在应用的精确性和标准性上,如规则高分的规范是:数据搜集的充沛性、办法选取的恰当性、办法应用的正确性、论文写作的标准性以及研讨内容的首创性,关于有拼凑和模拟痕迹的论文要相应减分,有明显剽窃无自主研讨内容的论文则直接断定不及格。评分规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努力的方向,对激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至关重要。

  二是实证剖析范文解说。大三本科生普通还没有学术论文的写作经历,关于实证剖析的论文如何撰写可能还不甚理解,假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将无从下笔,上交的论文也会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所以在课程论文写作前用1个课时进行论文标准指导是必要的。能够选取一两篇经典的计量经济剖析范文,给学生展现和解说。除了解说学术论文的根本构造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解说计量经济论文的写作标准,如做实证剖析的`目的、实证的理论根据或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的解释、实证办法的应用阐明、实证结果的展现和剖析等。学生在写实证剖析的论文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实证结果不加处置就简单把全部信息附在论文中,所以在解说中要强调,关于检验结果应该如何把重要信息进行重新编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当中给读者显现想要剖析的内容,加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简约性。学生经过对范文解说的直观认识,理解了学术标准,再进行论文写作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了。

  三是分离实验课重点指导。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写作会遇到许多操作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课堂上案例剖析所没遇到过的。普通的上机实验课也主要是考证性的操作理论,学生只需求根据给定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学会操作的内容。但理想研讨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操作,而是重复对变量进行选取、样本区间进行选择、模型函数方式进行变换的实验过程,单纯经过考证性的实验课操作难以领会到这种探究的过程,为此徐占东和王维国(20xx)提出了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中分离学生课程论文的内容展开实验能够到达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课程论文写作就是一个研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如回归结果系数不显著、计量经济学检验通不过、实证结果与经济意义不相符等问题,在这些状况呈现的时分该如何处置,如何把研讨改进和推进,这就需求教师的点拨。应用实验课的2或3个课时,让学生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理论的案例,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即可使学生控制和稳固软件的操作,又可以加深对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进行探究性研讨的认识,计量经济学应用性教学的目的就完成了。

  四是课程论文作为案例剖析。教科书中的案例只是为了讨论特定的估量办法或者检验办法而设定的,而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的角度看,教科书中的许多例题的模型设定是错误的,假如只以课本上的例题作为案例剖析解说会给学生以很大的误导(李子奈,20xx)。所以案例剖析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例题解说,选取学生完成质量较好的优秀课程论文当做案例进行解说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应用1个课时,经过对学生做实证剖析较标准的研讨论文进行解说以及对论文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正,学生能够更深化领悟到用计量经济学办法做实证研讨的全过程,除了理解办法的应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案例中领会到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办法以及数据的剖析和诊断等普通教科书案例中没有触及的问题,加深对计量经济学办法应用的了解以及对论文标准写法的认识。

计量经济学论文12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之后,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推广普及”阶段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提高阶段和应用研究的推广阶段”,再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到“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阶段”[1(]李子奈,20xx),其经历了与传统经济学内容的不断磨合,直到完全融入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都为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普及和不断创新又为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纵观国内外应用经济学研究成果,其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作为主要分析工具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主要经济管理类期刊中,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比已超过50%。计量经济方法在应用经济学及管理学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增加和普及,使得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它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2]洪永淼,20xx)。计量经济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在使用广度上在国内都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且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或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在部分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导致结论的错误,进而使一些学者开始怀疑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多讲授和传播计量经济学知识的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试图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象[3](李子奈,20xx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多年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当前研究生(尤其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在学习和使用计量经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本文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将归纳目前部分学生,尤其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一些博士研究生在计量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二、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在经济理论的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经济问题的实际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学生为了赶上这趟“潮流”,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积极地开发和使用各种前沿的计量方法,而忽略了模型需要满足的一些外部条件,例如模型设定的假定、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模型的经济意义等。本部分将主要归纳几个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第一,计量软件的多样化,弱化了学生对很多基础计量方法的探究。随着计量经济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开始注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使用计量方法,尤其是前沿的方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量方法的相关软件也越来越丰富,促使其应用变得更加普及。然后正是这种软件的多样化和智能化,弱化了很多学生对计量经济方法理论基础的探究,如模型估计前一些必要的检验等。很多研究生在使用计量方法时,只是简单地将搜集到的数据输入到一个类似“黑箱子”的软件包中,然后就可以直接得到结果。

  第二,过分强调计量方法,而忽略了经济理论。与第一个问题不同的是,还有部分学生也许对计量方法使用得很好,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更应该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经济理论支撑和分析。众所周知,目前在国内一些经济类核心期刊中,超过50%的文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这种现象使得更多的研究生喜欢在论文写作中加入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当很多学生陶醉于学习和应用各种先进的计量方法分析问题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却忽略了也需要阅读大量经济学、金融学或财政学等与本专业理论相关的文献或教科书,进而缺乏对实际经济现象深入的观察。因此也许他们可以采用计量方法得到非常合理的结果,但他们根本无法对结果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可以在大部分硕士生的写作中看到———很多的结果图表,文字却很少,看上去更像一个经济学的实验报告,而不像一个学术论文。这正是由于很多学生片面追求计量方法的前沿性和复杂性,而忘记了计量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如果计量模型的使用和结果分析离开经济理论的支撑,则变成一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漂亮的图表,而无法体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真正地位。

  第三,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计量经济学的规范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常见的两种分析方式,实证分析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主要解决“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在应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经常将计量经济模型作为主要手段,然而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分析过程也要满足一定的规范性。然而,很多学生在应用计量方法分析问题方面不够规范,缺少必要的检验或分析步骤。很多教科书和文献都对现代应用经济学研究应遵循的步骤给予了充分的介绍[2][4][5(]洪永淼,20xx;杰弗里?M?伍德里奇,20xx;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20xx等),而且实际教学中,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的.基本步骤通常在课程开始时会介绍(一般会在前几次课),对于刚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并不熟悉,故而忽略了或不能完全领悟分析方法的规范性。

  三、提高对计量经济学方法认识的建议

  为了提高计量经济方法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的正确性,提高实证结果的可信度,本文针对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实际学习中,加强学生对基础方法的掌握。为了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早些年很多学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这一点被大多数学校采纳并实施,而且很多学校实验教学的课时已经占到总课时的大约1/3,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多采用完全智能化的软件,如Eviews,正如上文提到的,这种计量方法应用的普及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建议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Sta—ta、R、Eviews等软件包中的程序语言。这样在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操作智能化的软件,而需要通过掌握方法,编写必要的程序才能完成。最终起到加强学生对基础方法掌握的效果,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全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列举一些常犯的错误或在实验报告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

计量经济学论文13

  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开放性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应该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接受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学校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知道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三、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四、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机制构建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地选择与调整,就必须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内容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通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接受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宣讲,并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哲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xx(2):69-83.

  [2]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xx,94(20):212-213.

  [3]鲁嘉华,成琼,张燕.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机制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33(3):172-175.

  [4]陈国平,张勇.实践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xx(44):12-14.

计量经济学论文14

  计量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近80年的发展,其理论日臻完善,应用也十分广泛,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同时计量经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20xx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授予了在计量经济学领域做出出色贡献的计量经济学家格兰杰教授和恩格尔教授,足以见证人们对计量经济学的认可。

  作为民办院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我们深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求有必要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的兴趣。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对于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计量经济学专用软件EViews,SPSS等全英文的编辑,又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经济学的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有必要针对计量经济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教学加以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基础数学模型教学

  从一开始学习计量经济学,我们就知道计量经济学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最先接触的数学模型就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i=βxi+ei,给出一组样本观测值(Xi,Yi),建立X与Y之间样本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二元方程:y=ax+b,给出两组(x,y)的数据,就可以根据方程求出a和b的值。如给出(1,3)和(2,5)两组(x,y)的值,将这两组数值代入二元方程y=ax+b,即3=a+b,5=2a+b.

  得出a和b的值分别为2和1,从而得出y=2x+1,计算出方程中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关系。若再给出一个x的值为3,便可得出相应的y的值为7。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假定x为某产品的价格(自变量),y为某产品的`供给量(因变量),根据所算出的模型可以得知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还能根据价格的变动,预测出供给量的变化。如此一来,就利用简单的二元方程解释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二元方程不同之处就在于:一元方程只是利用两组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数据,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计量经济学中,所利用到的数据多达几十组,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来精确地计算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入二元方程来解释计量经济学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信心。

  二、积极利用案例教学法

  现今,越来越多的课程引用案例教学法,计量经济学也不例外。通过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较多,书上大部分都是模型和数学符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结合案例讲授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计量经济学,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从而引进计量经济学模型,如企业如何制定产品价格、如何制定生产计划、政府如何了解市场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银行如何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等等。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和有用性,让他们时时感觉到计量经济学的实际用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决心。

计量经济学论文15

  摘要:计量经济学课程在二本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开设的范围越来越广,鉴于该课程的特点,其教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相当的难度。本文总结了二本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在教学内容、课程定位、课堂教学、实验环节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一些对策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计量经济学》系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类各专业中受重视程度很高,由于其所含的实证分析方法实用性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也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有几个特点:首先,学科交叉性强。该学科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知识,使得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学生对该课程是又爱又恨。同时,老师必须掌握、熟悉多门课程的内容,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授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其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离不开实验环节,上机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常用软件,老师也要提前安排实验环节的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数据等资料;再次,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强,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问题衔接起来,需要借助大量的案例来辅助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由于这些特征,使得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比较困难,教学模式也呈多样化。近年来,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讨论也很多,所涉及到的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法等都各有长处,但无论是何种方法,要想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平衡也是一大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总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在此,笔者总结了二本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在教学内容、课程定位、课堂教学、实验环节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相应对策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课程内容与教材

  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课程主要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分析为主。事实上,这些教学内容的讲授,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区别地选择或侧重。目前,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开设范围最广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而且,一些高校的统计学、数学类专业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和学科特点都有区别,如果对各种专业都是统一的教学内容或侧重点,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效果有差距,且不足以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因此,可区别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侧重于哪些内容。对文科性较强的专业,注重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着重教会分析方法、软件操作技能,对于理论,着重框架和逻辑上的连贯,省略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证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基础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计量方法原理的讲解,增加一些理论证明方面的习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在教材选择方面,宜选择理论推导简略、配较多案例、实践操作细节详细、适合初学者学习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尽快入门。

  2课程定位

  计量经济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证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性质。其理论,尤其是涉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内容严谨、逻辑性强,讲授起来相对枯燥,同时,计量经济学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讲授如何应用的时候又需要大量的案例和上机操作。在两者之间,老师们各有倾斜。然而,过于注重实践,就可能失去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数量分析的严肃性;过于注重理论,又可能使得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时反应慢,对软件的应用不熟练。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理论性是实践性二者进行平衡,首先明确理论与方法要先于实验实践,是首要的。其次再掌握求解步骤与软件操作技能。

  3课堂教学

  计量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方面,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尤其是文科背景的.学生,这就使得老师授课比较被动,只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比如,在讲授每章内容之前都以贴近生活的案例作为引子来开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次,对于课程的整体内容以及各章的分块内容。首先讲解内容框架,让学生有概略性的认识,先了解“整只大象的框架”,然后再将“大象”分割成小块各个击破。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时,选择简单易懂的习题让学生当场做,立马解答,增加学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采用PPT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多媒体页面美观,展示内容时节省时间,而对于一些公式的推导,板书能放慢速度,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加深学习印象。另外,完整的二本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较多,我校将非实验课时压缩到40课时以下,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没有留给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师生间的互动受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课时量少的问题,一方面尽可能压缩实验课,同时课堂上侧重讲解实证分析的思路,省略一些繁琐的数学推导,还可考虑增加课后单独辅导,比如通过QQ、短信、邮件等沟通方式来为学生答疑。

  4实验环节

  实验课的安排在时间上要适当,将其穿插在课程进度中效果较好。实验课上,对各种检验方法、补救措施,老师先引导回顾原理、然后演示软件操作后再让学生动手做,学生能立马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通过实验效果加深对所学方法的理解。对于同时学多种检验方法或修正方法,全部讲完后再让学生做的话,其容易遗忘或混淆方法中的细节,讲一个做一个,学生不易忘记且在操作期间有一个思考的缓冲期,对每种方法有更多的思考。实验环节的考查方面,为了避免学生的实验报告有很大程度的拷贝、内容雷同的情况,老师尽可能多参考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认真程度来打分。

  5考核方式

  如何选择考核方式使其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是一个难题。目前采用得比较多的是期末闭卷考试和课程论文两种形式,但各个环节都有部分学生投机取巧,课程论文抄袭面比较广,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方式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闭卷考试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环节考查学生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软件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课程论文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其中,试卷考查环节上,题目偏重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查,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计算。实践环节,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课增加课程论文答辩,避免部分学生“搭便车”。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可综合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方式对计量经济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从对不同年级的500多名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出,高年级采用未改革的方式教学,学生对课堂的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71%,低年级采用改革后的方式教学,学生对课堂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89%,而且,从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上看,有关实证分析的选题比例有所提升,说明学生对实证分析的兴趣有所增加。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使其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教学过程还面临诸多问题,老师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马少康.应用型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学论坛,20xx(28):141-142.

  [3]张长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28(4):148-150.

【计量经济学论文】相关文章:

计量经济学论文07-21

建筑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土建论文03-28

论文提纲07-29

药学的论文11-12

大学生语文论文格式论文08-02

论文开题报告06-25

论文开题报告03-09

论文指导记录04-28

关于论文评语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