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印度经济管理分析

时间:2022-10-26 05:40:4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印度经济管理分析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7年),印度经济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系。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简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印度凭借信息技术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下面小编为大家献上关于印度经济管理分析的论文哦!

  摘要: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印度实行了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管理模式,但是却偏重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结果经济增长缓慢。为此,印度进行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虽然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混合经济管理模式,但却加速了印度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印度经济 管理 产业链

  一、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及特征

  按照财产所有制形式,国民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为公有制、私有制和公私混合所有制,并由此形成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私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和公私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此外,资源配置方式也

  是构成一国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有何种财产所有制形式。此外,资源配置方式。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传统经济模式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市场经济内部政府对资源配置过程中干预的形式和程度的不同,于是形成计划管理模式和政策管理模式。

  (一)印度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及其特征

  独立后,印度经济中存在三咱主要财产所有制形式。一是以财产公有制形式为基础的公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把殖民政府财产收归国有、大型私营企业国有化、财政政投资和利用外援兴建公营企业等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包括直属中央政府的司局级企业、依据议会通过的有关法令建立等我种组织形式。二是独立前就已存在并主要活跃在农业、零售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小型企业、乡村企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关系大众基本生活城要领域的财产私有制形式为基础的私有经济。三是主要由城镇企业工人集资建立的工作合作社和农村农民自愿组成的各作社购成的以财产集体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全作经济和少量外国资本参与的财产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合营经济。

  印度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颇具特色。一是公营经济比重较低,但地位重要。直到20世纪80末期,公营经济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也只占4/1左右,但由于其在原子能、铁路、邮政、军工、石油天然气、银行金融、粮食储备等战略性领域占

  垄断地位,在机器设备制造、电力生产与分配、航空运输、国际贸易等地位极为重要。二是私营经济比重较高,且作用重要。直到1986年,私营经济在全印劳动力就业总数中仍占90%,在全印工业产值中约占70%。活动领域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纺织服装、国内贸易、服务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可见,私营经济不仅规模较大,而且作用重要。三是政府重视对公营企业的领导与监督。印度许多公营企业实际为政府所有,政府对其主要运用指令性计划和直接控制的方法。在每个五年计划中,对其投资实行行政部门管理方式,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往何外等均由政府确定;所需原材料由政府供应,财务受同级议会监督,其实为半事业性质的单位。政府与公营企业的关系基本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四是政府注意对私营经济的指导与控制。在每个计划中政府总是规定其投资规模及其在计划投资中的比例;对其投资领域、投资地点、生产品种、生产数量、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及销售渠道等一系列问题,主要通过许可证法、工业政策等行政法令和经济政策实行控制,并通过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使其为计划规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印度政府既注意对其发展的引导,更重视对其发展的控制。可见,印度经济管理模式既不是纯粹的公营经济形式也不是纯粹的私营经济形式,而是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形式;印度的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二)印度混合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特征

  独立后,印度在构成混合经济的基础上,坚持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利用经济计划配置重要生产要素;同时,也不放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注意利用价格、利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印度实行了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但更强调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行为的干预。一是经济计划配置资源。1950年印度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制订全国发展计划;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制订地方发展计划,甚至各经济部门也制订部门发展计划,从而形成完整的计划体系。重要的是,全国发展计划需经过议会审查批准,地方发展计划须经地方议会以及国家发展委员会的批准。为加强对经济计划的执行,在印度中央政府内还设立了计划执行部。在每个五年计划文件中,要规定计划期内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公私部门、各政府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投资额等。印度这种把投资引入所希望的渠道的计划,不同于由市场力量决定资源分配的指导性计划。 二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独立后,市场机制继续在印度经济发展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印度不仅存在商品自由市场和期货市场,而且还存在证券市场,劳动力市场也逐渐得到发展。为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印度注意利用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各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三是政府参与资源配置。在决定政府财政对公营企业的投资数量、投资领域和投资地点等方面,印度政府拥有绝对权力;在限制私营部门的投资领域、投资地点和投资数量等方面,以及利用外国投资方面,对外资的投资地点、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印度政府也拥有极大的权力;印度政府也会对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加以引导甚至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印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产品的价格实行国家控制的管理价格;对农业、小型工业、乡村工业、出口等优先部门按照优惠利率发放贷款,以扶持其发展。

  印度实行经济计划、市场机制和政府参与等多种资源配置方式,且颇具特色。一是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印度特别强调经济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中央和各邦政府内设立的经济计划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机构,不仅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计划,而且还要制订部门发展计划;经济发展计划不仅要经过各级政府多次讨论,而且在批准前要交社会各界讨论;政府还专门设立经济计划执行机构――计划执行部,以保证计划所规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增长指标的实现。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印度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然受到诸多限制:各邦市场之间还存在某些隔离,完全统一的国内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石油天然气市场完全为公营石油天然气公司垄断;粮食等依然为政府收购,商品市场也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很健全,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甚至连就业登记所也数量不多;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等也不完善,外汇市场甚至不存在。由此可见,印度市场体系尚待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仍受到极大的限制。三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大。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不仅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如对公营部门的投资,而且还利用劳动工资政策、收购价格政策、金融利率政策等等实行间接管理,不仅规定对部分粮食实行收购,而且还要求公营企业购买小型企业的产品;对一些重要的工业品实行管理价格,对重要服务价格也实行政府管理;各银行必须将其吸收存款的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政府核准的债券,必须将放款的相当一部分给予农业、小型企业、乡村工业等政府规定的优先发展行业,对发放给优先部门的贷款必须实行低于通行利率的优惠利率。所以印度的资源配置方式既不是纯粹的计划配置的资源配置方式,也不是纯粹的市场配置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并存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但更重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

  (一)财产所有制形式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但基本上没有触及财产所有制形式。只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印度政府才逐渐触及财产所有制形式。一是缩小公营经济的垄断领域。80年代后期,拉・甘地政府对公营企业主要实行谅解备忘录制度,扩大其经营自主权;对病态私营企业不再国有化,不再扩大公营经济规模。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实行的重要举措是,大幅度缩小公营经济垄断经营的领域,规定只有原子能、军工等战略性领域由政府垄断经营;对个别严重亏损的地方政府公营企业实行破产处理;规定其重大事务一律由董事会讨论决定;其可利用新增利润自行扩大生产门类,生产创新产品并利用所得外汇进口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等。90年代后期,瓦杰帕伊政府加速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对公营企业所持股份,对其逐渐实行私有化。2004年国大党执政后,私有化的步伐放慢。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公营经济活动领域减少,相对规模有所缩小,但绝对规模仍在扩大。二是放松对私营经济的限制。80年代,英・甘地政府允许私营企业每年自动扩大5%的生产能力;拉・甘地政府允许私营企业在5年内自动扩大25%的生产能力。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进行经济改革,逐渐取消对生产许可证的限制,大幅度扩大私营经济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取消反垄断法,使大型私营垄断企业的投资地点、投资规模等不再受到限制。瓦杰帕伊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私营经济的限制。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私营经济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都进一步扩大了。三是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80年代,印度对外国投资的政策基本上没有松动。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逐渐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瓦杰帕伊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不再要求外方必须转让技术,逐渐扩大外国投资的领域,提高外国投资的比例,有的领域甚至允许外商独资。外资参与印度证券市场的条件也逐渐放松。经过调整与改革,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混合而成的合营经济的规模增大了。四是进一步鼓励城乡合作经济,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组织形式,使合作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印度经济在调整与改革过程中,呈现出“公退私进”的状况,即公营经济的活动领域有所缩小,私营经济的活动领域逐渐扩大,但混合经济制度依然存在。

  (二)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

  尽管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是印度却对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了重要改革。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逐渐取消对企业生产的限制。首先放松对私营企业生产投资的限制,在允许其自动扩大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取消对其生产能力的限制,不再过问其生产多少;通过扩大其生产经营领域,减少对其生产什么的限制。拉・甘地时期,通过与公营企业签订“谅解备忘录”,扩大其生产经营自主权,对企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等不再干预,让市场更多地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逐渐放松对产品价格的控制。90年代初期,印度政府逐渐减少实行管理价格的商品种类,只对钢材、水泥等几种重要商品保持管理价格,其它商品价格都由市场决定;许多服务价格也放开了,只保留对铁路运费等重要服务价格的管理。对货币的对外汇率,也逐渐放开,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其升降。三是逐渐放松对资金来源的限制。各银行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存款用于购买政府核准债券的比例大幅降低,按照规定放款的比例也已大幅下降;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来源限制减少了,企业可以到国内外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四是逐渐放松对产品销售的限制。对公营企业产品销售的限制逐渐减少,让企业更多的产品可以在自由市场上销售;逐渐取消对公营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垄断,私营企业特别是外商合资企业可以涉足进出口贸易,从而逐渐放松对产品销售的限制。但是,印度的经济计划依然坚持下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依然存在;政府对商品、资本、劳动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也依然存在。因此,印度只是在保留政府作用的同时,增强了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

  不难看出,经过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政策调整与改革,印度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依然保持了公私并存的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只是实行某些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公私并存的财产所有制形式中逐渐扩大了私营经济的规模,并实行某些有利于市场发育的政策措施,让市场机制在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三、印度实行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原因

  独立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印度形成了公私并存的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经过8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济政策调整和9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济改革,印度只是减少了对公营经济的干预,放松了对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公私并存的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剖析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我们不难发现,印度所以一直实行混合经济管理模式,是由印度社会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关系及国际经济环境和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

  经过独立后近60年的艰苦努力,印度社会生产力水平已大为提高。在印度农业生产活动中,抽水机、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已经得到运用;在印度工业生产领域,大型数字化机床、先进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等也已广泛使用;在运输行业中,卡车、电动机车、大型轮船、运输机等的使用都已非常普遍;电灯、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现代文明产品,也已进入印度城市人民的生活。但是传统社会生产力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依然广泛存在:牛耕地、人工收割、人工灌溉等传统生产方式在印度农业生产活动中依然随处可见;手工操作、手工作坊等在印度工业生产领域仍占有重要地位;牛车、人力车等人畜搬运方式在印度城乡依然常见;许多边远农村依然不能用电灯照明,更不要说使用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了。因此可以说,迄今为止,印度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呈现出多层次性。这种多层次的社会生产力,成为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合理性。

  (二)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印度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印度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如前所述,在印度社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财产所有制形式:既有纯粹的财产公有制形式和纯粹的财产私有制形式,也有工人农民形成的财产集体所有制形式和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包括外国投资)结合而成的各种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多种财产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实际上,在印度发展的每个领域,都存在多种生产方式。在印度工业生产领域,既有许多运用现代管理方式的大机器工厂,也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手工作坊;在印度农业生产领域,有组织严密的现代化公司农场,也大量存在以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在商业服务领域,虽然有许多按照现代管理方式建立的股份制公司,但也有大量以家庭甚至个人为经营单位的个体服务机构。因此,印度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存在。

  (三)社会政治关系的多元化

  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印度社会政治关系的多元化。不同层次的社会生产力和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政治群体;同时,这些不同的社会政治群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不同层次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利益。印度还是世界上政党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印度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党和政治组织,既有代表大资本和中小资本利益的政党,也有代表工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利益的组织;既有代表知识分子群体利益的政党,也有代表失业劳动者群体利益的组织,还有代表各地区利益的政党和组织。这种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关系的多元化,也要求经济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以照顾各个层次人民的利益和各个地区的利益,从而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安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四)国际经济模式的多样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模式: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财产私有制形式的同时,实行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形成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但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保留财产私有制形式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财产公有制形式,同时实行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采用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渐形成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新出现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则主要实行财产公有制形式,并同时实行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形成计划经济模式。印度领导人认为,印度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也不能完全采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因此印度自然采取了混合经济管理模式,只是较多地偏重于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吸取纯粹东西方经济模式的长处,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纯粹东西方经济模式的短处。因此经过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改革,印度只是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长处,以抵消东方计划经济模式的短处,依然保留了混合经济管理模式。

  (五)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互补性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混合经济模式本身可以互为补充,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一般说来,私营经济的基本动机是追求利润。发展私营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却难以实现;公营经济可以较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但由于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而经济效益较差。同时,利用经济计划配置资源,政府干预经济可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实现,但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利用自由市场配置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保证经济效益,但可能损害社会效益。因此,两者的混合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社会效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经济效益。过去,印度强调发展公营经济,限制私营经济发展;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限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虽然经济稳定增长,但是速度缓慢;虽然有一定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低下,从而使增加就业、社会公正等社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印度在经济政策调整和改革过程中,放松了对私营经济的限制,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更好地发挥私营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取消公营经济和经济计划,依然坚持混合经济管理模式,只是调整了二者混合的程度,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实际上,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了。

  四、结束语:混合经济管理模式

  是较好的经济管理模式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一致的。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注意纯粹的公营经济和纯粹的私营经济,纯粹的计划经济和纯粹的市场经济。实际上,不仅在财产所有制形式方面的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可以混合,而且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也可以混合。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这种混合可以使二者优势互补,而且通过调整混合的程度,还可以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实现一定程度的平衡。在需要强调社会效益时,可以更多地利用公营经济和经济计划的优势;在强调经济效益时,可以更多地发挥私营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印度在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改革过程中,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产所有制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二者的混合程度,减少了对公营经济发展的干预,放松了对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更多地发挥了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印度经济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似乎可以说,混合经济管理模式不仅在理论上可靠,而且在实践中也可行。应该说,混合经济管理模式是现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可以采用的一种较好的经济管理模式。

【印度经济管理分析】相关文章:

医院经济管理分析10-08

分析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10-08

现代经济管理的分析论文10-09

经济管理职能对策分析论文10-08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分析论文10-08

我国旅游经济管理问题的分析论文10-08

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分析论文10-08

施工业合约经济管理分析的论文10-08

地质勘查经济管理问题分析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