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时间:2022-10-26 09:50:42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1】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笔者认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众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深入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

  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大

  第一,地区差异。

  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之间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使得有些学生有机会接触电脑,但是也有一部分经济不发达城市的学生,很少接触电脑,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因此导致不同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

  比如我曾接触过一名学生,学习非常努力认真,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相当优秀,只有计算机这门课程,对知识的接受较慢,操作能力也较差。

  之前以为是因为学生对计算机没有兴趣,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该生家里条件比较困难,来校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基础非常薄弱,了解原因之后,才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第二,重视程度差异。

  由于学生之前就读的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不同。

  有些学校比较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学生在中学接触过计算机课程,也进行过上机实践练习,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也有部分学校并不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以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

  第三,个人因素。

  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致,认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很无趣,加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的课程很枯燥,丧失了学习热情。

  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同也会引起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衡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在计算机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为社会培养高技术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倍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努力提高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

  (三)当前社会发展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无法协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教材的更新速度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在就业后发现很多已经过时。

  另外,计算机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硬件、软件、程序、网络等等,导致很多学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但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能过硬的精通的技术。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争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因为高职学生的基础总体来说比较薄弱,而计算机的学习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应该从学生进校门开始,就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课引起重视,如快速打字、熟练应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的计算机专业课做出好的铺垫。

  在课余时间,可以开展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课外活动,既能巩固计算机知识、熟练各种操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这个差异体现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等很多方面。

  我们平时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层次,没有重点,因此导致优生不够优,差生却越来越差。

  我认为,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层次,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思考,哪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哪部分内容能更深入的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哪部分内容能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取得更大进步。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当然,在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过强的对比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反正会弄巧成拙。

  (四)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计算机教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等特点。

  特别是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以计算机教室、多媒体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考试主要通过笔试和上机两种方法,但会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考完就忘,不能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因此我认为,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分节考核,每节课上课时都布置本节课任务,在下课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集中进行回收,然后做出评分,在下节课上课前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每节课考核的分数最后在期末成绩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四、总结

  总体来说,我们身为教师,更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用与时俱进的知识、多变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会计算机带来的快乐。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个高科技的时代,只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加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2]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2】

  摘要:计算机教学是绝大部分院校都开的一门课程,高职院校也不例外。

  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目的特殊性和生源的特点,要从应用的角度去培养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 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一些学生常常存在以下问题:理论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也不强;既不能独立解决实际的计算机硬件问题,又不能独立承担实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这种不正常局面应该尽快得到改观。

  我院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有些收获。

  笔者认为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计划灵活安排,创造良好开端

  以往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几个星期的理论课讲完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

  有鉴于此,在教学计划上,可根据实际,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选取一个实用或典型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导入到教学内容的开头,先行教学,至于枯燥的理论,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穿插进行。

  如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应用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是有实用价值的,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二、授课讲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充分注重实践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教学中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首要问题。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让所有学生充分展示他的个性,使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不压制,不打击,不欺骗,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活泼而又赋予创新意义。

  要做学生的朋友,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人机交互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我们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利用这个教学特点,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今天学习的主人,实验结果来自于你的努力,老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

  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就应以此理念要求学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产生“断奶”的痛苦,从而去寻求学习的方向,使自主学习的观念渗透到其内心中。

  三、课后强化训练,娴熟操作技能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娴熟的操作技能需要大量的训练作前提,而课堂的练习是宝贵且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用大量的时间来强化训练。

  1.充实实验例子,强化训练

  加强训练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自我测试光盘》是与教材相配套的CAI课件,具有题量广、可随机抽题、能自动评分等特点,而且操作环境与考试的环境非常相似。

  因此,应将《自我测试光盘》作为学生课后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俗话说:“十指伸出来有长短。”由于学生之间程度上存在差异,而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内容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要,教师可结合实际,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计算机问题入手,挑选一些操作性强,并且切中学生胃口的项目,凭借教学经验自创实验例子,充实实验内容。

  最好是自创开放型的实验例子,虽然开放型的项目,学生完成起来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其益处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可以尽情发挥,且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想象,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使每个人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从而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实验热情。

  诸如在完成了Word的基础学习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实验例子,要求学生编辑一张包含文字、图形、表格的小报,并打印出来。

  再者,可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等手段,鼓励学生学用结合,自己设计一些应用型的项目。

  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针对该专业的特点,运用Excel的知识制作会计报表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

  2.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交流指导

  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控制的。”学生课后训练的过程,不是单向的活动,教师应加强控制。

  因此,师生之间要重视信息的反馈。

  为了学生学习的方便,也为了信息反馈的需要,师生之间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沟通:①教师可将重点习题的操作过程制作成动画课件,挂在本校的网站上,让学生在练习或自学感到迷惘时参考;②教师可将自己的QQ号及电子邮箱告诉学生,以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与教师交流。

  通过信息反馈和交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及时找到答案或向老师提问,教师也能及时为学生提供释疑和指导。

  同时,对训练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动态了解和掌握,在进行深入分析后,根据需要修正教学方法,或调控教学进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坚持无纸化考核测试,促进积极参与实践

  考核测试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导向,用什么模式进行考核测试,将引导学生朝哪一个方向努力。

  实践证明,坚持《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模式,对学生平时上机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种考试模式,不论是理论内容题,还是实践操作题都在计算机上进行,要求学生在真实操作中完成考试,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在这种考试模式的导向下,许多学生都能自觉地争取时间积极参与上机实践,为学习计算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计算机实践性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实践性教学将越来越凸现其重要地位。

  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教学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科特点,善于总结,不断改进,勇于探索,就能够更好地推进实践性教学,开创素质教学的美丽篇章。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实践训练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实践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各个环节是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教学安排、课堂授课、课后训练和考核测试等方面。

  教学中,如何在这些方面融入实践性,开创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教学计划灵活安排,创造良好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妙的设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环境,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爱好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要稳定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可以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由衷赞美学生成果,采用交互性强的先进教学手段等,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主学习的情感。

  以往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几个星期的理论课讲完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

  有鉴于此,在教学计划上,可根据实际,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选取一个实用或典型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导入到教学内容的开头,先行教学,至于枯燥的理论,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穿插进行。

  如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应用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是有实用价值的,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二、授课讲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充分注重实践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教学中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首要问题。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让所有学生充分展示他的个性,使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不压制,不打击,不欺骗,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活泼而又赋予创新意义。

  要做学生的朋友,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人机交互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我们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利用这个教学特点,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今天学习的主人,实验结果来自于你的努力,老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

  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就应以此理念要求学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产生“断奶”的痛苦,从而去寻求学习的方向,使自主学习的观念渗透到其内心中。

  三、课后强化训练,娴熟操作技能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娴熟的操作技能需要大量的训练作前提,而课堂的练习是宝贵且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用大量的时间来强化训练。

  (一)充实实验例子,强化训练

  加强训练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自我测试光盘》是与教材相配套的CAI课件,具有题量广、可随机抽题、能自动评分等特点,而且操作环境与考试的环境非常相似。

  因此,应将《自我测试光盘》作为学生课后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俗话说:“十指伸出来有长短。”由于学生之间程度上存在差异,而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内容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要,教师可结合实际,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计算机问题入手,挑选一些操作性强,并且切中学生胃口的项目,凭借教学经验自创实验例子,充实实验内容。

  最好是自创开放型的实验例子,虽然开放型的项目,学生完成起来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其益处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可以尽情发挥,且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想象,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使每个人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从而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实验热情。

  诸如在完成了Word的基础学习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实验例子,要求学生编辑一张包含文字、图形、表格的小报,并打印出来。

  再者,可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等手段,鼓励学生学用结合,自己设计一些应用型的项目。

  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针对该专业的特点,运用Excel的知识制作会计报表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

  (二)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交流指导

  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控制的。”学生课后训练的过程,不是单向的活动,教师应加强控制。

  因此,师生之间要重视信息的反馈。

  为了学生学习的方便,也为了信息反馈的需要,师生之间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沟通:1.教师可将重点习题的操作过程制作成动画课件,挂在本校的网站上,让学生在练习或自学感到迷惘时参考;2.教师可将自己的QQ号及电子邮箱告诉学生,以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与教师交流。

  通过信息反馈和交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及时找到答案或向老师提问,教师也能及时为学生提供释疑和指导。

  同时,对训练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动态了解和掌握,在进行深入分析后,根据需要修正教学方法,或调控教学进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坚持无纸化考核测试,促进积极参与实践

  考核测试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导向,用什么模式进行考核测试,将引导学生朝哪一个方向努力。

  实践证明,坚持《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模式,对学生平时上机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种考试模式,不论是理论内容题,还是实践操作题都在计算机上进行,要求学生在真实操作中完成考试,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在这种考试模式的导向下,许多学生都能自觉地争取时间积极参与上机实践,为学习计算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计算机实践性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实践性教学将越来越凸现其重要地位。

  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教学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科特点,善于总结,不断改进,勇于探索,就能够更好地推进实践性教学,开创素质教学的美丽篇章。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究论文10-08

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10-08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10-12

关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论文10-12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分析论文10-11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特点论文10-09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10-0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论文10-01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研究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