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9 00:50:33 计算机应用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

  1.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面临的形式与问题

  2.1教学内容零起点,学生水平差异大。

  目前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软硬件基础、中文打字、Windows、Office和网络等基本知识和操作。

  然而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存在着严重的重叠,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但当前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统一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

  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能很快完成任务,之后就打游戏、聊天消磨时间,基础差的学生却完不成实训任务,致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进度不好掌握,很难顾及全部学生。

  2.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目前,教学方式大都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在教授理论课时,教师往往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教师为中心按照课件的内容顺序讲授。

  这种单一的“理论+上机”模式,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课件和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3教材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繁多,但针对高职教材的相对较少,一般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单改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有的教材内容滞后,已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例如:操作系统除了常用的Windows XP外,如今又有了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Office软件已从2003版本换代到更高版本,但教材中却还是Windows 2000与Office 2000的内容。

  有些教材包罗万象,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不符合教学规律。

  有的教材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但可操作性差,不适合高职生使用。

  3.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提升教学内容。

  该课程应能帮助学生把中学零散的感性认识整合和提升为比较系统的理性认识,进而对计算机应用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共性技术与基本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轮廓。

  对于在中小学时已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不再作为独立的内容讲解,改由学生自学。

  在内容的选择上以“理论够用”为度,舍弃过时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表述、交流、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工作的意识。

  3.2教学内容层次化,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教师可将每个模块有层次地按简单、综合、高级的形式进行组织,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递进,这样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

  而每个实例可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其中提高篇在满足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和领悟能力的差异,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3.3以应用为驱动,在应用中学习。

  教师应通过案例应用和实践教学环节,切实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授课前要适时了解自己所讲授班级的专业概况、专业课程特点,经常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在讲授和训练中要结合专业问题的处理来进行。

  当学生深切感受到应用计算机工具处理专业问题的便捷和实用时,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3.4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充实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可把讲义、相关课件、多媒体教材库、素材资源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参考;根据各章节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拓展的需要分别设计习题,按照教学进度随机指定一定难度和数量的作业,让学生在网上完成,直接提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在线交谈方式进行实时交流。

  3.4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高职生教师应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职院校可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这种考试形式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将考生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考试系统可自动评分,迅速且准确,减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及人情分等问题。

  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评定中平时的实践环节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3.5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教材建设。

  机房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的实验场所,高职院校应重视机房的软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对软件、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同时,高职院校对实验室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定期派出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搞好教材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并且以最适合的案例融合到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先进性。

  此外,教材要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突出相关专业的知识特色。

  3.6强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展教学科研,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处于学科前沿。

  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鼓励教师自学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邀请行业专家到校讲座,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参加计算机学术会议,或到别的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外校先进的教学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和编写教材;教师可定期到企业或计算机公司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4.结语

  总之,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与探索,尤其是计算机教师要努力寻求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知识层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70-172.

  [2]蔡春梅.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滨州学院学报,2007,23,(3):84-86.

  [3]康建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27-28.

  [4]龙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110-114.

  [5]刘艳丽,许�.高职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8,(2):29-30.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论文10-09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分组教学的应用论文10-10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路研究论文10-0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论文10-0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10-0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08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论文10-08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