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10-17 13:20:0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大学生人际信任、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大学生为例

  论文选题理由和意义 选题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本论文拟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因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人际信任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最后讨论预防和缓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困扰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把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独特性,重新定义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结构,丰富了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结构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充实了人际信任理论、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实践意义:大学生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地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态度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 而且对帮助他们了解人际信任情况,提高人际信任度,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适应社会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有就是人际信任的发展标志着人际关系的成熟,除了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外,了解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对于高校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观点及方法 研究思路:

  7.1. 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以及对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7.2.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对研究其人格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7.3.了解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找到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

  8.1.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改善其人际关系。

  8.2.了解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8.3.提出预防和缓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困扰的方法。使其人际和谐得到良好的发展。

  研究假设

  9.1.人际信任与自我一般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

  9.2.不同经济状况、性别、年级、文科分科、独生子女、生源地(农村、城市)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上存在显著差异

  9.3.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经济状况、性格、父母教育存在显著差异

  9.4.自我价值感与独生子女、生源地(农村、城市)性别差异不显著

  研究对象和方法:

  10.1.对象 本研究以随机取样的方法从贵州财经大学里抽取400名人为研究对象。文科各200人,

  10.2.方法 请本专业的学生把编好的问卷在下课期间向不同年级(一至四年级)、不同专业(文科、理科)的大学生发放,并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要求,问卷当场收回。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Rot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改编,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定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目前该量表在国际上广泛使用。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以自信的观点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将问卷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与研究内容相关主要参考文献及摘要 文献综述:

  1.人际信任概念的界定

  1.1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人际信任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1]Wrightsman (1992)认为信任是个体所有的一种构成其个人特质之一部分的信念,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及信任别人;[2]Sabel(1993) 则把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付之弱点的信心。国内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大多采用[3]Rotter的人际信任概念:个体对他人或团体的言辞、诺言、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以相信或依靠的信念。Rotter认为人际信任的对象主要包括对父母、推销员、审判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以及新闻媒介等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际信任。Rotterr的人际信任对象主要针对一般人群,而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一般人群差异较大。大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和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还在学校中生活,大学阶段人际对象主要是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同学、父母、一般社会人群等。

  本研究认同Rotterr的人际信任定义,将大学生人际信任界定为:大学生对他人或团体的言辞、诺言、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以相信或依靠的信念。这种信念存在与大学生内部,是大学生的人格品质的一种体现,并且认为大学生人际信任是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品质。由于大学生,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校人际信任和其他人际信任。其中学校人际信任指:对任课教师的信任、对辅导员的信任、对学校行政人员的信任。其他人际信任指:对父母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对一般人群的信任。

  2.人际信任的相关理论

  人际信任的最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信任内容构思、内部机制以及与相关变量研究等几个方面。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人际信任的理论框架更加系统、内容构思日趋多样化和多角度,内部机制日益清晰以及与相关变量关系研究日益丰富。国外学者在医疗机构等领域研究了人际信任的应用。

  2.1. [4]认识发生论

  Erikso、吉登斯等从个体心理学角度研究信任产生的过程,他们认为人的信任来源于儿童早期的经验,主要是婴儿与看护人之间的关系。婴儿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包括自然与社会),看护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婴儿心理发展过程,如果婴儿受到看护人的定期良好的照顾,就会逐渐在婴儿心中形成一种对于秩序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信任;如果婴儿得不到看护人的精心照料,那么他(她)不可能获得安全需求的满足,可能经常会处于恐惧与不安中,长大之后可能比较孤僻,不会太信任人。婴儿时期形成的信任是一种基本信任,这种基本信任是他(她)以后所有形式信任的基础。

  2.2.文化决定论

  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人际信任是从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社区中产生出的一种期待,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信任不能单纯的通过理性的投资决策来获得,而是从宗教、传统、习俗中产生。信任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基于文化道德规范,是文化道德规范的产物,任何社会都具有自己的文化密码,信任作为某一社会文化密码的一部分,具有遗传的特点,在不同的文化道德规范环境下,其信任模式与程度是不同的。

  2.3.道德基础论

  该理论认为信任可以划分为两类:对熟人的信任是“策略性信任”,即在以往的交往基础上的习惯性、仪式化的信任;对陌生人的信任是“道德性信任,道德性信任反映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乐观的人会给自己所不认识的人更多的信任,即使偶尔吃过别人背信弃义的亏也。在所不惜,仍然保持自己的信任感。

  3.大学生人际信任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及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爆涨,近些年来,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国内外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方面。不同研究者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性别是否对大学生人际信任存在影响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结论。[5]陈国有、谢钰涵、罗任等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6]石梅以ITS量表的得分作为指标对性别进行T检验也得出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生人际信任比男生高。但[7]卢光莉、陈超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总量表、分量表的性别的差异检验得出,在性别上,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年级上的差异方面,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果也具有差异性。[8]田可新、王秀梅、吴 昊 、李雪静等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大一学生人际信任各测量值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9]邹娟在《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研究》中发现,在各年级中,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最低,大四的人际信任水平最高。但[10]王霞霞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征研究》中却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年级上有明显的规律性,人际信任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在每个维度上,一年级的平均分最高,四年级的平均分最低。其中在品质信任上,呈现出下降在上升趋势,在三年级出现转折点,这跟上述其他人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文理科上的差异方面,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果也具有差异性。其中[11]赵晶,潘聪绒,申腊梅等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在卢光莉、陈超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专业上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表现出文科与体育,艺术与理科,艺术与体育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文科与艺术类专业高于理科类专业,这与赵晶等人的研究有着相反的.结论,当然,在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的分析也有可能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存在。[12]邹平、秦海燕、毛京一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在信任我得分上文、理工科大学生差异极显著,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他们的研究结论有的具有相似性,有的也有差异性。

  (4)大学生人际信任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上,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不近相同,其中[13]李珊、刘洋的研究结果说明, 大学生人际信任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总体说来, 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信任感呈正相关, 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信任感受呈负相关。

  (5)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差异上,前人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14]王晓一、李薇 、杨美荣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经济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生平没有显著影响。

  (6)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是独身子女方面的差异性方面,不同的研究者也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结论,其中,[15]周锡芳、单守勤、何双双等人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独生子女与非独身子女没有显著差异,但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程度较非独生子女高。王晓一、李薇 、杨美荣在调查研究中也发现,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影响。[16]徐本华、庞彦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信任没有显著的影响。在他们的研究中,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

  (7)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生源地差异性方面,有一些以下的研究结论, [17]刘海珍、张鹤的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以及人际信任度上的得分,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18]陶婉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调查研究中发现,因此生源地差异对人际信任并无显著影响。王晓一、李薇 、杨美荣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同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在上述的研究中发现,生源地的差异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

  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19]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此后很多年里不仅被大量的心理学界的研究者广泛接受,而且自我效能感理论也在实践中体现了其价值和效果。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也证实了高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绩、增强工作信心提高人际信任关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成功的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要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和信念。他主要根据个体的实践经验、踢打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情绪状态这四种信息提供的效能信息而建立。自我效能感深化到自我价值体系就形成了自我效能信念,效能信念影响人们如何思维,感知并激活行动等,它在个体的后续行为与影响源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也有一些研究者在班杜拉的概念再结合自身研究的领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释,其中斯塔科维奇和鲁森斯在1998年组织行为这一领域给出了更具实用性的定义:“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信念或信心,这种能力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能够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的行动[20]。”总之自我效能感不是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感,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我们只有在针对具体的任务和领域研究其自我效能感时才有意义,才能提高其对工作绩效、工作信心、工作动机等相关指标的预测效果。

  4.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赵晶、潘聪绒利用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在性别上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女生略高于男生,并且把不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人际信任作了一个比较得出高自我效能感和低自我效能感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人际信任程度也就越高。陈有国、谢钰涵对以性别为自变量分别对自我价值感的各个因素作t检验,结果得出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略高于男生,并且大部分自我价值感的因素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还发现了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高人际信任水平越低。而且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存在负相关。[21]赵峥、张宁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一文中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和归因方式问卷( ASQ) 对 559 名大学生进行测定得到的结果是不同性别、来自城镇或农村、是否是学生干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那些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内部、稳定( 持续) 和全面( 普遍) 维度的大学生将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这种倾向还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 可能由于我国的社会文化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女性在社会中的影响相对较弱, 这对于男女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从而造成了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国外有研究也有类似结果结,因此这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群体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

  曹莉莉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一文中,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和交往焦虑量表(LAS)对 226 名大学生进行测试, 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得到的结果表明: 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交往焦虑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实践社区和非实践社区的成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交往焦虑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23]刘海燕、童昭岗、颜军在《运动对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一文中调查研究发现,其一,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说明运动对改善提高自我效能感有显著作用;其二,运动群体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些都说明,影响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某一方面的影响。[24]王建侠在《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归纳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 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作用机制和提高策略, 论述了自我效能感在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教育学习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其中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学习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学习成绩、成就动机和学习行为等影响方面,当然, 也有对教师行为的研究。另外, 在心理健康领域,健康心理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个人因素主要有情绪情感 ( 如焦虑、抑郁,应激) 、动机、认知、行为等, 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认知因素, 对人的情绪和行为起调节作用, 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至此,我们会发现,前人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那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和变化,二是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程度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影响。

  5.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据研究结果表明,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显著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大学生的一般效能感和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了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度也高,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人际信任度也低,这是因为如我一个人的自信度高,那么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会更加的积极、主动。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一般会相信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确信交际能获得有价值的回报,相应的就会增强人际交往,相反,如果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情况下,由于自信度不高,在人际交往中胆怯畏缩,常担心自己应对能力不足,从而会产生和体验到强烈的自卑心理,当然,相应的人际信任水平就会降低。

  除了整体的这种相关状况之外,在研究中还发现,性别的不同,还有小时候生活的区域也会对他们产生相应的影响,比如说男生的一般效能感高于女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来自城市的,但是这并不一定代表农村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肯定会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因为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信任度不仅受地域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家庭环境氛围,父母的教育培养方式及自身的固有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就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方面。

  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名称 日期 备注

  1 题目拟定 20XX-10-20至20XX-10-30

  2 开题报告撰写 20XX-11-01至20XX-11-20

  3 文献综述撰写 20XX-11-21至20XX-11-30

  4 问卷编制、发放、回收及整理 20XX-12-01至20XX-12-20

  5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20XX-12-20至20XX-12-30

  6 论文初稿撰写 20XX-01-01至20XX-03-01

  7 论文修改和调整 20XX-03-02至20XX-03-20

  目前进展状况

  1、 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2、 题目拟定完成

  3、 完成文献综述撰写

  是否同该生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参考文献:

  [1] Wrightsman.社会心理学[M].3.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2] 薛天山,翟学伟.西方人际信任研究的路径与困境[J].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9(1).

  [3] Rotter J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

  Pers,1967,35(4),651-665.

  [4] 左恩玲,刘平.人际信任技巧研究方法概述[J].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2009(22).

  [5] 陈有国,谢钰涵.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 2006, 3(2).

  [6] 石梅.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4(1):22-24.

  [7] 卢光莉,陈超然.大学生人家信任状况的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04, 18(2):117-119.

  [8] 天可新,王秀梅,吴昊,李雪静.年级及性别对大学生人际信任及人际关系的影响[J].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 9(24):82-84.

  [9] 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 2007.

  [10] 王霞霞.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

  [11] 赵晶,潘聪绒,申腊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5).

  [12] 邹平,秦海燕,毛京一.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系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 30(4):38-41.

  [13] 李珊,刘洋.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4):468-470.

  [14] 王晓一,李薇,杨美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6):646-648.

  [15] 周锡芳,单守勤,何双双.大学四年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相关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 2008, (6):689-691.

  [16] 徐本华,庞彦翔.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4, 10(2):106-108.

  [17] 刘海珍,张鹤.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6(1):138-140.

  [18] 陶婉.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2):26-29.

  [19] Duane Brown.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M]. San Francisco, 2002.

  [20] 弗雷德?鲁森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218.

  [21] 赵峥, 张宁.大学生一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08, 21(3):180-182.

  [22] 曹莉莉.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2010(6).

  [23] 刘海燕,童昭岗,颜军.大学生运动对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3(4).

  [24] 王建侠.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 2007, 22(90).

【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法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1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4-2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4-2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1-23

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9-05

硕士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08-19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意义08-1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记录08-14

法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0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