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4-08-03 09:30:05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范文

  引导语: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范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一

  题 目:浅论范成大使金诗的思想内容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以田园诗蜚声文坛,《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尤为人所称道。所以人们常常将范成大归为田园诗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其爱国题材的诗也颇值一提。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他出使金国时所写的72首“使金诗”。使金诗是范成大诗歌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带有其一贯的特点。作为范成大出使金国这一特殊经历的出色见证, 这组作品从头到尾读下来又有其鲜明的个性。

  二、研究动态、见解

  关于范成大研究的论著方面有以下一些:

  于北山先生和孔凡礼先生各著有《范成大年谱》;

  傅漩琼先生汇编的《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

  孔凡礼先生著有《范成大佚著辑存》;

  周汝昌先生点校的《范石湖集》,后又订成《范成大诗选》;

  顾志兴先生携余冠英先生、俞平伯先生等编写了《范成大诗歌赏析集》。

  有关范成大研究的论文已发表数十篇。

  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范成大的田园诗。比如谢桂华的《范成大悯农诗及其创作缘由探论》、曾玉章的《本色的'田园诗人一一诗中解读范成大》、张坷的《挑花源里可耕田?一一浅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高红梅《读石湖田园诗心解》、张福勋《生命的自然诗化与哲学诗化》、钱桂兰《田园风光好宜堪入画图一一谈范石湖田园杂兴的风景画面》等。

  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不论从内容讲或从艺术讲,都可成为杰作”的使金纪事诗。如姜逸波的《范成大“使金”诗的爱国思想》、景宏业的《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诗艺术》、徐新国的《论范成大的爱国诗》等等都以爱国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范成大使金诗。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选取了七首使金诗作分析,他中肯而言简意赅的分析基本成了使金诗的定论。

  本文拟从分析范成大的72首使金诗的艺术特色入手,初步探讨诗人的思想,并从诗中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引言(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分析并论证观点

  一、使金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使金诗中记录的北方女真民族的风俗文化。

  三、使金诗反映的女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部分: 结论

  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法;归纳整理法。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此次论文写作按“资料收集——开题报告——完成初稿——论文修改——论文定稿”顺序进行:

  20XX年12月15日——20XX年1月10日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11日——20XX年1月30日 归纳、整理、分析资料

  20XX年02月01日——20XX年3月12日 撰写初稿

  20XX年03月12日——20XX年3月25日 论文修改

  20XX年4月5日前: 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范成大.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吕慧娟 刘波 卢这.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M]:第三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4.

  [3]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胡传志.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J].文学遗产.2003(5).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二

  论文题目:《美丽新世界》中的反乌托邦主题

  1.选题的意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小说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3.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妙,而一步步构筑这个未来的现实也不容乐观。读者在对乌托邦感到失望的同时能熬不费力地发现现实世界正以多快的速度向这个乌图邦演变。而作者在100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通过这部作品看当今社会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的深刻思考。

  4.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人物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人在高科技面前自然属性消失人的理性泯灭和人造世界替代自然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当今人类物质享乐至上,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精神生活匮乏的处境与走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情节,深层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以及人们现在的处境。使得分析更全面、透彻。虽然在此书中新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是失去自我,完全受控于高科技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证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在这一点上赫胥黎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5.参考书目

  曹莉.《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王小波,《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选》.北京:中国年出版社,1997.

  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03-0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19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0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03-2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1-1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6-01

药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4-01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1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本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