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起源和习俗

时间:2022-10-17 13:09:18 啟宏 礼仪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餐桌礼仪起源和习俗

  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餐桌礼仪起源和习俗。欢迎阅读!

中国餐桌礼仪起源和习俗

  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种传统餐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清代西餐传入我国,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国的餐桌礼仪因而受到了其一定影响。中西餐饮文化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的重要地位。而餐桌礼仪则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一项。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餐,需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餐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用餐时犯了禁忌,便会带来厄运。

  例如:

  ①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慰藉酒”需有七蝶菜肴。

  ②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在碗里,否则将来的配偶会是痘皮脸,也不尊重辛勤耕作的农夫。

  ③用饭后不能说“我吃完饭了”,这意味着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

  ④吃饭时要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的声音,这不单是不礼貌,并有乞丐之嫌。

  ⑤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饭碗的中央,因为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

  ⑥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饭碗像是要饭的。

  ⑦吃饭时手要扶碗,绝不许一只手在桌下。

  一、中国座次安排

  1、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2、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 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声响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

  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

  餐桌类型

  在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中,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重视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因此,中国人喜欢团圆之美,注重中庸之道,处事圆滑,灵活性强,具体体现在饮食中餐桌类型的选用上,就是圆桌最受欢迎。

  民族性格

  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 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二、中西上菜顺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中国的饮食的味养

  中: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评价标准以“味”为核心,认为饮食就是食物内在之味和情境心理体味的综合审美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味觉纳入了审美的范畴,甚至认为美感起源于味觉。视、听、嗅、味、触五官感觉的整合与联觉所引起的审美愉快,广泛地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等各个领域。味觉的审美功能已经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灵与肉的结合上形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人的美食文化中,人们的饮食观念以“味”为核心。

  这种味是由饮食的滋味和饮食的意味共同组成的复合味,其中,饮食的滋味是指食物的内在之味(味觉审美),饮食的意味是指食物的味外之味(心理审美)。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饮食在裹腹充饥之时,也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

  三、用餐餐具

  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

  1、原料的选用

  中: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淀粉为能量的主要来源,荤素搭配比较均衡,喜食果蔬,讲究杂食。

  2、切割工艺

  中国人擅长手工,刀工技艺独步世界,刀法精妙细腻,艺术性比较突出,但机械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食物切割工艺上,中国烹饪表现出精巧细致、因料制宜、多样统一的特性。诸如,中餐用牛肉做菜,或切成片、切成丝,或剁成块、剁成泥,或煸、炒,或烧、煮,形态丰富,技法多样,可谓一菜一格,百菜百样。

  3、餐具使用

  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

  四、总结

  餐桌礼仪是一种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1948年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各种元素涌入中国,中国的传统餐桌礼仪也有了一些变化。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这正是西方文化的融汇。

  拓展:筷子的使用禁忌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用筷习俗,特别是一些使用禁忌,如三长两短、仙人指路、品箸留声、击盘敲盅、执箸巡城、迷箸刨坟、泪箸遗珠、颠倒乾坤、定海神针、当中上香这十种筷子的使用方法绝对不能出现在生活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忌讳的一部分。

  1.三长两短

  三长两短是指在用餐时间将筷子放在桌子上时,没有将它的两端对齐。此用法被称为“三长两短”,是不吉利的表现,因为它代表的是“死亡”。在古人看来,棺材盖不属于棺材,那么棺材就只有前后两块短木板,和左右及底部三块长木板,加起来正好是三长两短五块木板。所以人们通常不会将筷子参差不齐地放在桌子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三长两短的禁忌习俗,流传下来。

  2.仙人指路

  品箸留声是指嘴里含着筷子,并且还时不时地发出声响。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也被认为是饥不择食的状态。

  仙人指路是指正常使用筷子时,却唯独把食指伸出。伸出的食指,会随着夹菜的动作上下起伏摆动,好似在不停地指别人,会有指责别人的意思。用餐时,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也不可以用筷子指人,会让人产生被指责的误会。

  3.当众上香

  击盘敲盅是指吃饭过程中用筷子敲碗盘。乞丐在街边乞讨的时候一边苦苦哀求一边敲击碗盆,这种做法会让人瞧不起。

  执箸巡城是指用筷子夹菜时在菜盘中一直翻找,不是明确目标后再动筷子。

  迷箸刨坟是指用筷子在菜盘里来回挑拣。这种行为因与盗墓贼刨坟的动作十分相似而得名。

  泪箸遗珠是指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菜上留有汤汁,汤汁会滴出夹菜的轨迹,甚至滴落在其他菜上。

  颠倒乾坤是指用餐时没有分清楚筷子的首尾,使用筷子的尾端。这种做法容易让大家误以为你饥不择食。

  定海神针是指使用一只筷子吃饭。由于使用一只筷子,所以只能像竹签一样使用。如此举动,会使一同吃饭的人误以为你在羞辱他们,是失礼的表现。

  当众上香是指帮别人盛饭之后,为了防止筷子掉落,把筷子插在碗中递给对方。这种行为是极大的不尊敬,因为这是中国人给死人上香的传统。

  中国饮食习俗的特点之一是使用筷子。筷子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一日三餐都陪伴着我们,但当握着如此熟悉的筷子时,你是否深入思考过它身上蕴含的文化传统?你是否了解过它承载的历史传承?筷子文化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虽然其存在的形式很不起眼,但它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文化心理和历史记忆,值得我们去守护与传承。

【中国餐桌礼仪起源和习俗】相关文章:

英国餐桌礼仪的起源11-09

法国餐桌礼仪起源09-23

法国和中国的餐桌礼仪知识04-14

中国餐桌礼仪11-19

中国的餐桌礼仪03-11

中国餐桌礼仪合集02-13

中国与德国餐桌礼仪09-08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09-15

中国餐桌礼仪汇总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