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十个国家的餐桌礼仪知识
在我们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个国家的餐桌礼仪知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墨西哥
就餐时:
吃完饭后不要马上离开餐桌。
在墨西哥,过量的饮酒是不被赞成的,尤其是女性。
双手要始终放于餐桌上。
平时:
要习惯人们与你站得很靠近。
社交约会迟到没什么关系。 事实上,你应该迟到,否则你将会等上几小时直到其他人的到来。
俄罗斯
就餐时:
喝酒将会变成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平时:
公开而热烈的欢迎是很普遍的,比如说拥抱,轻拍后背,等等。
不要隔着门槛与人握手。俄国人认为这将会导致冲突。
德国
就餐时:
要用刀和叉来吃三明治,水果以及其他大多数食物。
餐前说“拥有好胃口”,代表“请享用您的食物”。这是主人说“请开始吃吧”的方式。
平时:
只需用你的姓来介绍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用你的头衔。
当一个年长的或是级别更高的人进入房间时要起立。
德国人比起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更正式和守时,要试着去适应它。
奥地利
就餐时:
不要用刀来割开饺子;要应用叉子。
除非由主人引入,否则不要在就餐过程中谈论生意。
一般由提出邀请去餐厅吃饭的人付账,对此不要产生争论。
平时:
避免在购物时穿短裤。
在社交或商务会议前要与每一个人——男人,女人和孩子握手。
奥地利人对于社交约会很讲究守时。
中国
就餐时:
要留一些食物在你的盘子里,以此来对主人的慷慨表示感谢。
为所有的场合准备一段短小的祝酒词。
平时:
如果他人用掌声来欢迎你,你要回以掌声。
弹指甲和吹口哨会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行为。
对老人要表现得特别尊敬。
西班牙
就餐时:
不用盘子来放面包和黄油;面包是直接放在桌上的。
西班牙人不浪费食物,所以不要拿你认为自己不会吃的食物。
平时:
要有耐心;在说话时要预料到会被打断。
社交集会在南部西班牙,迟到30分钟是很正常的,北部西班牙聚会迟到15分钟则是常见的事。
意大利
就餐时:
不要用勺子卷起面食——要贴着盘子的边缘吃。
打嗝会被认为是极其粗俗的行为。
当你在吃东西时,保持双手放在桌上,但手肘要放在桌下。
平时:
意大利人很时髦。穿着讲究但保守。
不要在公共场合打哈欠或脱掉鞋子。
意大利人是慷慨的;除了傲慢和粗鲁,他们会忘记大多数失礼之事。
英国
就餐时:
吃完饭时,你应该留少量的食物在盘中。
要等待主人开始吃,客人才能开动。
在就餐结束后,要即刻离开餐局宴会。
平时:
握手要轻,不要太用力。
在排队时不要推,挤或插队。
在开门出入时, 要为你后面的人把持着门。
美国
就餐时: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提早到达宴会。
你可以拿多少吃多少,美国人喜欢客人尽兴而归。
平时:
“待会见,”这仅仅是一句告别的表达,没有特别的含义。同样的,“你好吗?”(“很好”,“挺好的”都表达类似的意思。)
微笑:美国人喜欢友好的笑容。
试着避免沉默:这会让美国人感到不舒服。
法国
就餐时:
吃任何水果,请削皮并切片后再吃。
在餐前不要点马提尼酒和苏格兰酒,它们被认为是使味觉麻木的东西。
平时:
法国人十分看重他们的隐私——所以不要太好管闲事。
在公共场合不要用以下这些东西: 指甲钳,梳子,牙签,口香糖。也不要伸懒腰或打哈欠。
不同国家餐桌礼仪
法国
吃饭的时候不要把手放在腿上,要把双手都放在桌面上。尽管你的双手可能没有在使用餐具,但是要别人看到你的手是一个礼貌的行为。
德国
不要用刀切土豆,而应该直接用叉子叉着吃。如果你用刀切土豆,意味着你觉得土豆还不够熟,用叉子叉着吃你才能尝到鲜嫩多汁的土豆。
西班牙
不要吃完饭就溜之大吉,而要享受“饭后闲聊时光”。这里的人更喜欢在饭后喝杯茶、消消食,慢条斯理才是西班牙的生活节奏。
英国
吃莴笋的时候不要使用餐具,直接用手指蘸酱吃,就是为了品尝那个爽口的滋味,这才是英国最传统的吃法。
匈牙利
不要边喝啤酒边干杯,甚至最好都不要喝啤酒。因为在1848年匈牙利革命被奥地利镇压后,奥地利士兵喝啤酒庆祝,此后,匈牙利就禁止喝啤酒庆祝,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墨西哥
不要用刀叉吃鸡肉卷,直接用手。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鸡肉卷的头部,然后大快朵颐,这种吃法才地道。
格鲁吉亚
在传统晚宴上,不能一口一口的喝酒,豪爽点儿,一饮而尽才是正确的!
日本
不要把筷子插在饭上面。只有在佛事上,供奉给死者的米饭上才能插筷子,这被认为是很晦气的事。(当然,在中国也是这样要求的,也许是对中国文化延续的结果)
韩国
不要单手接菜,而要用双手接。这是更尊重人的表现。
泰国
不能用叉子将食物送到嘴里,只能用勺子来吃饭。勺子才是主要的进餐用具,叉子只是用来把食物推到勺子里。同样在泰国也不用筷子,除非是在吃碗装的中餐时。
不同国家的餐桌教育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
中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如同服务员,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觉得这些得到的是应该的。中国孩子对这些已经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饭桌上的韩国孩子
韩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长者。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
饭桌上的美国孩子
美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喜欢是肉还是吃蔬菜,美国父母是从来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因为在美国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
家庭教育应当重在“教化”,而不是口头教育。许多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不在于家长不会“说”,而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化”。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许多中国家庭在这些方面是缺位的。我并不认为中国孩子应当如韩国或美国孩子那样的吃饭,而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饭桌等生活行为上的教化。
韩国的家庭在饭桌上是在通过氛围来教化孩子,让孩子不知觉中懂得感恩;美国的家庭在饭桌也是通过习惯来教化孩子,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
而我们许多家庭在饭桌上缺乏的是对孩子的“教化”。我们在饭桌上只是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吃饱吃好。恰恰是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正在传送给孩子是一种错误的信号:因为你是孩子,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为你服务。结果,孩子认为家长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
但我们却忽视我们本可以通过教化告诉孩子,我们对你的关怀,不仅是因为你是孩子,而是因为我们对你的爱。更重要的是,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给你的爱是让你知道,你要学会回报他人,学会爱他人。
结果,在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下的孩子,当他们长大后,他们除了认为你父母应该做的之外,满眼都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房子住,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媳妇,是父母的错……他们长大后想起来的都是种种父母的不是。
我们许多家长,恰恰因为在吃饭等许多生活行为上,没有日积月累地教化好孩子的感恩之心,导致孩子的心中并没有种下感恩和责任的种子。当他长大后,对父母颐指气使时,我们应该怨的是他,还是怨的是我们不智慧的教育的报应呢?
【十个国家的餐桌礼仪知识】相关文章:
餐桌的礼仪知识09-24
法国餐桌礼仪知识01-18
西餐餐桌礼仪知识08-29
西餐餐桌礼仪知识07-19
西餐桌巾礼仪知识10-23
西餐餐桌礼仪知识【热门】10-23
西餐餐桌礼仪知识[精]01-09
西餐餐桌礼仪知识[合集]09-16
中餐餐桌礼仪知识要点01-18
法国餐桌礼仪小知识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