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教育技术高校

时间:2020-12-10 12:53:2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教育技术高校

  在线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学生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受到巨大冲击。

教育技术高校

  【1】教育技术高校教师挑战与对策

  摘要:

  面对挑战,高校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调整思想认识,主动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实践和创新,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技术;高校教师;融合

  教育的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必须面对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教师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真正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实践者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依托相关课题研究,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1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

  1.1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理念带来冲击

  随着2015 年李总理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后,“互联网+教育”日益为人们深刻理解和接纳。

  具体到教育中,是需要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其本质是在尊重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重整。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这种多层面、多环节、多方位的渗透与融合,通过积极的教学尝试和实践,衍生出多样的应用模式,诸如:MOOC课程、SPOC课程、微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

  1.2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需要教师知识技能的扩容

  新时期的大学生,对知识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颇大挑战,不仅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需要不断扩容,还需要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因此,教师的教学准备需要进行更广层次、更深层次的预估,一定要抛弃单靠教材上课的思维,需要借助互联网扩容与知识相关的应用、资讯、前沿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吸引度。

  1.3新教学模式引发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局限于固定时间、地点进行面对面授课,教师集内容传播、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多角色为一身,虽不断提倡且要求做到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但此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造就了学生多被动式“灌输”,学生的自主选择余地很小,选择途径更少。

  同时,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也无法兼顾和体现差别式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影响和改变,而兼顾线上线下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此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选择不仅更加自主和多元,而且更加务实、有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主角,此时,教师需要的是导学和助学。

  2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教师的应对策略

  2.1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价值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大学课堂教学变革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它必将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1]。

  高校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价值,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清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积极去掌握现代技术,整合学科课程教学方法。

  2.2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发布面向教师的“2008版教育技术标准”中规定,数字化时代的教师应具备整合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使用技术系统来促进教师自身和学生发展的能力[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将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应成为创造性的设计者,这与新时期针对大学生培养“双创”能力的思想不谋而合。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成为终身学习者,注重新的信息技术的掌握,通过一切途径加强此方面技能的学习和提升,要有勇于、乐于“尝鲜”的思想。

  教师应基于新时期碎片化学习理念,将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碎片化切分,再融合,形成受学生欢迎的教授形式,达到教学的目的。

  2.3培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是教学活动全方位的融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全面重构[3]。

  这种整合也会因软硬件设备条件、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课程特点不同而不同,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也是多层次、有差别化的,这种整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需要具备坚持、探索的教研精神,教师对课程的融合方式方法、推进速度也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深入程度。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着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强化融合:第一,整合教学内容,让教材更具有磁性。

  “互联网+”的时代让全球海量信息资源实现了即时的穿越共享,有关学科方面的前沿知识、应用等资讯展现在每一个互联网人的眼前。

  高校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知识的高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相融合,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相关资讯和应用,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和具有现代气息,让丰富后的教材真正地具有磁性,让学生自主地被吸引,去探求。

  第二,整合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90后大学生的骨髓里充满了好奇、个性、自我、创思等元素,当这些元素遇到现代信息技术时,迅速发酵,如鱼得水般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拥有创造性驾驭课堂的能力,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融合和相互促进。

  通过一系列教学形式的改变,加入现代教育技术等时尚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去学”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第三,整合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具有活力。

  实践教学表明,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这两个维度均发生了改变,高校教师需要利用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多样性和过程的交互性,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增加教学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一个好“导演”,学生才应是课堂上的好“演员”。

  在课堂中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外抓住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推送一些自主学习动力足的碎片化资源,引导学生管理和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将碎片化学习落到实处。

  要做到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也需要学校大力的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有甘守“三尺讲台”,做“四有”好教师[4]的坚定信念。

  3结语

  随着新时期学情的变化,碎片化学习理念的深入,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而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给高校教师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改善教学现状的机遇。

  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勇于尝试与实践,方能在未来教学方式的变革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谢歆鑫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228(3):72-80.

  [2]秦炜炜.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新旧版对比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3):105-108.

  [3]李文玲.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J].亚太教育,2016,(18):195.

  [4]习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EB/OL].中国青年网.(2014-09-09)

  【2】初中生物教学情境教育技术应用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和情境创设都是当前关注热度较高的教学手段,能满足各个阶段、各门学科的教学改革需求。

  初中生物教学涉及大量生物体,无法仅依靠语言表述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知识结构和图像,若是将以上两种教学手段相融合,则能达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本文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境

  引言

  世界上包含着形态各异的生物,教材中囊括的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且介绍的内容相对简单。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阶段生物知识,教师还应充分讲解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生物情境,使学生不再仅仅面对知识,而是真切地感受知识,在与知识的“亲密接触”中,在脑海中留有更加全面、深刻的印记。

  一、以多彩图片创设教学导入情境

  初中生物教材中虽然设置了众多图片,但是由于版面有限等原因,图片并不算丰富,每一个知识点基本上只会配有1~2张图片,甚至一些知识点并没有相匹配的图片。

  且为了版面美观,通常图片都较为分散,学生需要不断翻页,才能连续观赏图片,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无法仅依靠教材内容实现教学情境的良好创设。

  因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上搜索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连续、丰富、多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在学习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先找到相关的植物图片,将窗帘拉好,营造相对密闭的空间和静谧的气氛,以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植物图片。

  在相对暗淡的环境中,现代化教学设备发出的光线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初中生对自然更有亲近感,喜爱植物、动物,在观赏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仿佛真的置于花园、森林之中。

  这时,教师再引出知识点内容,便能快速将学生引导至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以Flash动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Flash动画相对于静态图片来说,更加生动且声情并茂[1]。

  其能够将生物知识以具体的形态、动作展现出来,实现对生物生理特点等的情境再现。

  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对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有效培养。

  如在学习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种子萌发过程》时,教师则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Flash动画资源,或自己制作种子萌发的动画,为学生播放,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相对来说,教师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会更加符合教学要求,且更具灵活度。

  由于当前很多初中生十分喜欢动漫和萌元素,因而教师可以在Flash动画制作中融入这些元素,形成Flash动画故事。

  如为阳光照射下、浇水下等不同情境的种子加上表情,使动画中的种子更具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当种子逐渐萌发后,教师还可以在动画中添上“嫩芽开始了新的生活”等字样,使学生对后续知识内容产生探究欲望。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真切地了解种子萌发过程的知识,并在愉悦的气氛中对其进行深刻记忆,主动对下节课内容进行复习,促进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另外,这一情境的创设有效解决了原本利用挂图展开教学而无法顾及后排学生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具体化、细致化了解,更有助于初中生物内容中重点、难点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以视频创设教学延伸情境

  视频能够将真实的影像和活生生的生物现象重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2]。

  且视频中包含的内容相对教材更加丰富、生动,实现了对教学知识的充实及对教学情境的进一步延伸。

  如在学习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视频,并呈现人类破坏生物系统后发生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的相关知识点,并为下一阶段《人类和自然界的协调与发展》课程内容的讲解做好铺垫。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将教学情境与自身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观看视频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放大不同生物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产生感慨。

  从而受到思想上的启发,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另外,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3]。

  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往往需要提前演示,但是很多后排学生无法细致观察到教师动作,而前排同学虽然能细致观看,但会由于教师熟练的动作而无法保持思路的紧跟,并要求教师反复操作。

  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视频代替原本的人工演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将实验教学延伸至虚拟的实验室中。

  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中的暂停、回放等功能,对学生不明确的部分反复播放,或暂停后针对某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充分确保学生对实验步骤等的了解,避免步骤遗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