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2-10-01 00:36: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论文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紧密结合生活、知识面广、充满活力的科目。因此,不能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来冲淡科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而是要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多方感受,通过参与实践来主动汲取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论文

  第一篇:生本理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析

  一、实践感受,注重体验过程

  1.丰富感官体验

  课堂体验是多向性的,对学生来说,体验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其中包括眼、耳、鼻、舌、身的感知以及心理感悟。

  丰富的感官视野需要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形成启发,教师要善用各种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制造多元体验机会。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生命周期》时,我为学生展示了人在胎儿、幼儿、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生命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的图片,还准备了一段视频《4分钟的人生》,它通过动态变化记录了人从新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

  一系列的感官刺激让学生们非常震撼,在这样的状态下,原本抽象的生命主题顺利地被孩子们接受了。

  2.加强动手实验

  实践离不开动手操作,如果说感官体验是一种激发,那么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受体验就是一种渗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结果,它更具有直观的说服力和丰富的思想延伸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只有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他们才能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学习兴趣更浓厚。

  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可以由学生按步骤自己操作做实验,按照自己的猜测,逐一验证塑料、木头、金属等在水中的沉浮性。

  在实验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明显高涨,注意力非常集中。

  二、探究合作,培养自主意识

  科学课的指向性很强,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这其中自主学习的态度是重要条件。

  怎样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习惯中走出来,将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向更深的层次?合作是必要的形式。

  探究合作能够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取长补短,在探究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如《时间在流逝》一课上,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一分钟有多长?有的小组激烈争论,也有小组和谐地表决,紧张而热烈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一分钟就是大概写32个字的时间,一分钟就是爬三层楼的时间,一分钟就是等一个红绿灯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都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

  三、思维创造,促进个性发展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越有活力,越能丰富想象,就越善于举一反三。

  思维的活跃程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息息相关,科学课不是去死记硬背知识点,需要用智慧来拓展创新,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出其中的思维灵感和创新精神。

  例如《用纸造一座桥》的教学中,我不设任何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一场造桥大赛。

  学生兴致很高,他们奇思妙想的结果也让我大开眼界,有学生仅用一张纸做出了“最简单的桥”;有学生用纸包住直尺做桥面造出了“最有分量的桥”;还有学生在色彩上下工夫,出炉了“最美观的桥”。

  在这场比赛和品评中,学生展示出了多样的个性,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四、总结

  小学科学课带给学生一个神秘多彩的世界,对大自然的疑问、对生活的改造、对生命的思考,都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得以升华。

  生本理念是对学生由心而识的科学促进和由念而学的科学牵引,教师要引领学生大胆展示、快乐探索,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让新、奇、趣充满课堂。

  作者:杨志霞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初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

  所以在导入课题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热情。

  因此,挖掘学生的兴趣作为导题的引点十分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如引人入胜的讲故事形式、饶有趣味的竞猜形式、设有悬念的实验演示、新颖生动的导语、灵活巧妙的设问等都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方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尚有许多环节可用到情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只要我们处处留心都可以做得到的。

  二、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以解决问题的动力,推动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更能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最感兴趣。

  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情境,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发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乐于问、敢于问、善于问,从而诱导学生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才会高。

  三、大胆猜想,形成假设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要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因此,在科学课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进一步让学生大胆猜测问题的大致结果与探究方向,并形成假设。

  如,教学《测量摆的快慢》,在指导学生研究摆得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数一数在规定的时间里,自己小组的摆来回摆动了多少次。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各小组的摆摆动的次数都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呢?那么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大胆猜测,提出假设:可能是因为摆锤轻重不同,可能是用力的大小不同,可能是跟摆绳的长短有关……在这儿教师应注意发挥导向作用,使学生的猜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目的性、合理性。

  四、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实验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测量、实验、调查、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去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好解释与验证工作———实验。

  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资料与信息,使他们更好地完成探究学习。

  如,教学《测量摆的快慢》,在研究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学生提出了多种假设后,谁的假设才是正确的?学生争论不休。

  这时教师就应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各自的假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组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足够使用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因为“时间是成功的保证”。

  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着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真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组织研讨,重视评价

  教师不应把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作为一堂课的终点。

  实验完成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研讨,交流实验研究情况,最后才能形成结论。

  此外,在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正确与否将影响着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效,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如,学生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这正是学生创造性意识的体现,不管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从而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评价还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富有启发性的评价。

  作者:林美霞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阳光小学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论文10-09

关于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的论文10-09

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论文10-08

地区小学的科学教育论文10-08

课堂教学下小学数学论文10-08

小学科学小论文作文10-08

新课改下科学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讨论文10-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的几个问题论文10-08

关于小学科学的论文范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