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论文

时间:2022-10-01 02:18: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论文

  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音乐教育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论文

  第一篇:流行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

  一、流行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内地歌手高枫的《大中国》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调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广泛流行开来,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七八岁的儿童,都能唱上几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2.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和时效性不足的特点

  打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书上的确有我们已经认为是流行音乐的歌曲,如,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国内优秀的创作歌曲《同一首歌》《大中国》等

  这些歌曲内容健康明朗,歌词清新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的确是优秀的流行音乐代表作,但回顾这几首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好像都已经是20世纪流行的音乐了,而学生渴望的流行音乐是时下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

  二、流行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1.品味流行音乐旋律,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小学高段学生喜欢听的课外流行歌曲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能非常自然地带给他们音乐审美的体验。

  比如林俊杰的《江南》,十分形象地刻画出了江南水乡美丽的人文景观,令人心生向往。

  这些歌曲都能成功地把他们的对流行歌曲的注意力从那些描写情爱的歌词转移到了对音乐旋律的欣赏上。

  2.挑选流行音乐内容,渗透情感道德教育

  (1)亲情、友情和对人类的博爱。

  如,韩红的《天亮了》———表述了父母在灾难中为了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2)爱祖国、爱家乡。

  如,孙楠的《红旗飘飘》———高亢嘹亮,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对五星红旗的热爱。

  (3)磨砺意志、实现理想。

  如,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教会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3.链接流行传统音乐,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面对民族、古典和流行音乐,我们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守旧,想方设法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如,《牧歌》是一首内蒙古民歌,采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展示了内蒙古草原辽阔美丽、牛羊成群的壮美景象。

  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是纯人声演唱,没有伴奏,且曲调悠长,学生会觉得气氛比较沉闷。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我在中间穿插了同样具有内蒙风格的流行歌曲———腾格尔的《天堂》。

  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极具现代感的伴奏效果,那跌宕起伏的蒙古音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听觉。

  总之,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不断培养发展而生成的,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能力。

  作者:唐小香 单位:福建省长泰县陶荣小学

  第二篇: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路径初探

  一、引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情感表达的途径。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审美教育方式,就是将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美育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音乐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培养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特别是彝族少数民族地区,诸如彝族村落,受到当地教育环境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彝族乡村教学更为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生难以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就要注重美育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按照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小学教育中,要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就要将审美理念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但是,目前的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不同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彝族地区乡村音乐教育没有与本民族相融合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是建立在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选择经典歌曲而没有从特定的民族背景出发选择教育题材。

  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脱离了时代背景,很难令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难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彝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对本地区的音乐资源加以开发,导致音乐教学的内容缺少民族性,由此而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更不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二)重视音乐技能教育而忽视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音乐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

  彝族乡村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更为形式化和技能化,以音乐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没有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且忽视了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知识面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自觉地根据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加以延展,导致音乐知识被动接受,音乐技能被动学习,由此而难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解读能力。

  三、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路径

  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

  主体对于音乐要细心揣摩,将音乐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融合,才能够领悟到音乐的内在涵义。

  彝族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要将审美教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同时注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引导小学生透过乡情而提升音乐情感,对于音乐加以真正领悟。

  (一)选择音乐教学内容要注重当地民族文化

  彝族地区是独具民族风情的区域,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普遍具有民族乐感。

  彝族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要将本民族的审美取向引入其中,积极地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于本民族音乐进行深刻解读,并感受其中的美感。

  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更为切合实际,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文化,彝族的民族音乐是本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从民族的角度实施音乐教育,以音乐教育促进文化发展,有利于彝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在民族音乐的感染下,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会与音乐相融合,使得民族音乐由意向转向具体事物,创造性地形成意境,由此而使得小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二)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音乐情境

  彝族地区乡村小学并不具备有良好的音乐教学条件,如果选择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中所提供的音乐教学资料,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且无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展开教学。

  要提升彝族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就要从其特殊环境出发,创设音乐情境,将彝族音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最原始、最纯净对于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资料,以实现自然与音乐的融合。

  采用自然回归教学法,就是将音乐当地环境充分融合,采用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而使得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听觉到视觉,小学生对音乐更形成画面感,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美的意境。

  当音乐被注入到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就会逐渐地渗透于心灵深处。

  相反,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就会导致音乐在小学生的意念中丑化,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从彝族的民族文化角度出发,对于音乐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让学生更多地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中所渗透的情感,以发挥音乐净化心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彝族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不仅是文化课,也是情感的体验,更是文化的传承。

  对于彝族地区的小学教育而言,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性,更有利于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起来,引导小学生从生活环境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

  这就需要从美育的视角对彝族小学音乐教育途径以探索,以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作者:唐毅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民族小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论文】相关文章:

混合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论文10-08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9

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8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论文10-12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11

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09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10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10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10-09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