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稳定粮食生产路径分析论文

时间:2021-04-01 11:48: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稳定粮食生产路径分析论文

  吉林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

稳定粮食生产路径分析论文

  (一)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前些年,吉林省为迅速扩大粮食生产,对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虽然目前粮食生产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一些旧的生产方式仍然对环境产生影响。如,东部山区农户毁林种粮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也较普遍。近几年,吉林省耕地面积减少的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国家基本建设、乡镇企业发展、个人建房占用耕地、灾害毁地等破坏耕地资源的现象呈上升趋势。由于土地使用不合理、地质灾害等问题造成吉林省粮食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下滑。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应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缓慢

  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吉林省一直以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共配套农田抗旱井13.6万眼,抗旱坐水种能力达到2000万亩,但同时节水效率较低,灌溉设施跟进的速度有所放缓,自然降水利用率仅为10%~15%,节约灌溉用水率仅为20%~30%,与玉米、水稻、大豆三大粮食作物的优品种配套平均单产仅为8%。在有效的灌溉面积中,水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00万亩。而其中易形成涝耕地378万亩,480万亩耕地达不到五年一遇以上抗涝标准。[6]净灌溉面积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的净产量,而防洪除涝的配套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也缺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标准,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缓慢。

  (三)粮食单产受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

  吉林省是通过加大投入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量来提高粮食单产,随着生产资料投入的加大,粮食单产也随之提高。目前,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为46%、农药利用率为50%。但吉林省粮食生产中生产要素粗放利用,单位粮食生产成本较高,2001~2011年吉林省相关粮食生产资料价格的总指数由98.9快速上升到127.3;农机器械的价格指数由97.6上升至104,增加6.15%;化肥价格指数由97增至145.8;农药价格指数增长7.7%。[7]尽管政府给予众多惠农政策和财政补贴,但由于化肥、农药、农机器械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人工成本上涨,导致农民种粮的综合成本增加。

  吉林省稳定粮食生产的对策

  (一)节约耕地资源

  一是实施标准粮田建设。根据现有的粮食生产情况,需要改造2500万亩中低产田,实现提高现有3000万亩高产田的目标。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通过完善各类田间设施和提高土地的肥力,提升耕地能力等级,在实施粮田的标准化过程中,减少对自然降水的浪费,提升其利用效率,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到12.5%以上,整体提升耕地生产力的10%~15%。[8]二是加快耕地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农田林网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中,要积极利用科技和信息的作用,根据地域特点,实现土肥测试社会化、耕地土壤测试体系化、信息利用高效化、肥料施用配方化的目标。项目建成后,可以使农民在粮食优质、增产、增收的同时,带动相关粮食行业的发展,通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吉林省的粮食生产水平。三是改造土地资源。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肥及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进一步改善吉林省中部地区土壤结构,提高地力。在西部地区改良盐碱地、土地复垦过程中改造中低产田,同时对废矿废厂土地进行合理改造,根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将破坏的土地恢复利用,从而拓展保护和扩大耕地面积的有效途径。四是大力推进使用绿肥资源。加大沃土培肥的力度,在秸秆(根茬)还田培肥项目上,应用旋耕灭茬机进行机械旋耕灭茬作业,同时结合深松旋耕及灭茬起垄犁进行复式作业。在实施农家肥堆沤培肥项目中,修建农家肥积造池,充分利用农户剩余秸秆、畜禽粪便和草炭等有机肥源,积造优质农家肥。对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有机肥处理厂的.生产能力。[9]

  (二)建设生态化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粮食生产

  一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造松原、白城等地区的大型灌区,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配套投入,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二是对大中型灌区进行节水配套建设和改造。对永舒榆、饮马河、洮儿河等大安灌区进行改造,改造的核心区是嫩江古河道的主灌溉区。对松沐、海龙、扶余、舒东等松花江流域进行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保证农田灌溉水源的连续性和防洪能力。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广和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围绕玉米、水稻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推广和普及低碳环保技术,在耕、种、收等主要粮食生产环节装备先进适用大中型农机具,在耕种环节实现联合浅翻旋耕整地,在种植过程中推广机械化育插秧和深松蓄水,对旱田和水田根据耕地属性进行精量播种和深效施肥,发挥农机科技对生产的作用。

  (三)大力提高农业技术应用率

  首先,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建设力度。整合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等育种领域的良种科技资源,依托科研单位的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盘活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科技资源,加强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资金支持,实现育种材料的资源共享。在示范和推广现代化技术体系过程中,推广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体系,为粮食增产打好技术基础。其次,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力度。[10]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有效发挥农技推广体系在粮食增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推进乡(镇)农业站逐步建立服务网络。最后,加大病虫草鼠害的预防。以县为单位建立农业防疫站,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提高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安全用药技术水平,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化学农药,加大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比重,从而降低防治成本,降低农药施用次数和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提升农药利用率,减少化学农药对空气、土壤、水域等环境的污染。

  (四)加大粮食生产中生态补贴的政策力度

  第一,制定增施农家肥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提高农家肥施种比例,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减少畜禽粪便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优化农村卫生环境,从而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在补贴中应给予具体的施用农家肥的补贴标准。[11]第二,完善化肥的补贴政策。由于农民对化肥的依赖性较强,种植习惯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应重视对化肥政策的补贴,减少化肥对土地和有机质的破坏。因此,建议采取化肥施种区的轮耕休耕补贴政策,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板结程度,降低化肥的污染,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作者:刘国斌、赵霞 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稳定粮食生产路径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桥梁日常养护路径分析论文12-25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分析论文12-24

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论文11-05

宿舍矛盾产生原因与解决路径分析论文01-21

有线数字电视故障解决路径分析论文01-06

农机事故特征与管控路径分析论文12-26

广电传输网络改善路径分析论文01-19

企业会计文化重构策略与路径分析论文05-08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路径分析论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