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建筑绘画教学

时间:2022-10-05 23:54:04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绘画教学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

建筑绘画教学

  建筑绘画教学【1】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建筑绘画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建筑绘画教学应依据学生情况、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并探索其教学方法。

  以期使他们在学校教育环节中综合艺术素质得到提高,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建筑绘画 技能训练 艺术素养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

  长期以来,建筑学中的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配角地位。

  西方当代的建筑设计已意识到这种结果所带来的某种创作视角的弊端,由此设计便成为连结艺术与技术的边缘科学。

  当代的建筑学子是中国未来建筑业的主力军,因此,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而建筑绘画课程则是这一任务的承担者。

  建筑绘画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又艰巨的。

  我国现有的应试式教育体制造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不合格(除美术生外),加之现阶段国内建筑领域忽视绘画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学专业对学生入学前的绘画基础普遍要求不高、甚至有无基础均可,教师面对的是由零开始的学生,最后交给社会的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技能从事设计创作的建筑设计师,因此美术教育在建筑院校开展的难度是较大的。

  在不可能马上改变教育体制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教学思路,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近些年来,同仁们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争论比较激烈。

  有的重技能培养,有的重思维转变,也有的重艺术修养的提高等等。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是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呢,还是按照所谓的“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呢?我认为应依据学生情况、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关于建筑绘画技能训练环节

  此部分如果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在大学前两年每周四课时的教学时间里,要解决好素描和色彩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很艰难了,再加上观念的不适应,理科学生习惯于抽象的演绎思维,习惯于平面化、公式化的理解,在以感觉为主线的艺术思维模式面前往往产生“失重”的心理负担,对物体处于空间里的形式理解和表达障碍重重。

  由最初开始对美术课因好奇而兴趣盎然,随着打击的频至而产生怯懦和畏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学习的兴趣、信心慢慢散退,进而转入漫不经心的应付,所以在技能教学环节不能采取此法。

  建筑绘画技能训练应从兴趣入手,由“风景速写、快速水彩画”来带动学习氛围,逐渐转向“几何体、色彩固有属性、色彩表现技巧”的学习,在具备一定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概念式的教学方式,从“偏向建筑”的思维角度出发,发挥理科生抽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进行教学。

  技能训练不能急,只能按部就班,而理性知识则可以先入为主,配合技能训练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其次,不能放松课余学习,课余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课堂教学效果还要明显。

  每周一次的课程,使学生中断学习的时间较长,而绘画又是个熟能生巧的手艺活,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迫使学生挤出一定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实践证明收效明显。

  二、关于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训练环节

  基础教学环节中绘画技能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而从事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又普遍擅长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就成为了建筑绘画基础训练的重头戏。

  设计色彩是以应用为主,和平时的绘画写生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设计素描是绘画要求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本质观察的能力,使学生能用设计思维去理解和重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开宗明义地突出研究规律性等设计元素,适当淡化随意性、审美性等绘画元素,对物象本体结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突出重点,摒弃一些与设计意图关系不强的非本质的艺术元素。

  培养学生从单纯的画面经营阶段到对物象进行解构重组的高度,提升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审美文化品位。

  学生经过有序而富有成效的训练,逐渐拓展视觉经验,最终得以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并能有选择地对物象进行创造性加工。

  三、建筑绘画的艺术素养教学环节

  过去我们在建筑绘画课中谈美术修养,的确在潜移默化中把这些观念渗透到技术训练当中,但是电脑时代的来临,技术性训练所解决的造型能力,其概念和方法已完全不同,表达质感、体积感也许在瞬间即可近乎完美,面对如此快捷方便的工具,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审美、鉴赏能力和独到的眼光,这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视野。

  在艺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假设我们完全按照“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教学,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还是理工科招生,而理工科的学生对于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相对的比较欠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弥补这些不足。

  采用“靠近建筑”的模式教学,学科与学科之间会进行同化,犹如近亲繁殖,不断退化,必然会导致知识面越来越狭窄,明显不符合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果我们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涉猎范围相对地广一些,自然而然地拓宽了知识面,建筑学专业开设绘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

  而这些目的也正是绘画艺术范畴内要求学生达到的目的。

  在各艺术门类日益融合的时代,我们更应广泛地接触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思潮,开拓思路、理解艺术观念、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因为绘画艺术本身就需要人文、历史、哲学、政治、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修养。

  我们在建筑绘画课程设置时,一方面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评析可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一方面可以加入鉴赏内容,通过投影、幻灯、图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

  建筑绘画课中鉴赏的部分可以简介艺术发展的脉络,着重介绍推动艺术发展和对建筑有很大影响的时期的作品,可以是绘画、建筑设计、民间工艺、平面设计、甚至是服装设计,从中吸取好的形式、造型、搭配、色彩等,各艺术门类都可触及到,从各方面的设计中吸取有用的东西,无疑对我们建筑设计的创意、构思、造型、选材各方面都有极大帮助,面对纷繁复杂的视觉现象有自己的判断、鉴别、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构想,既有实践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在现阶段建筑绘画课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在各院校的共同努力与探索下我国的建筑美术教育一定会呈现出全新面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跨学科高素质建筑师。

  参考文献:

  [1]姚小伟.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洛阳大学学报,2002/02.

  [2]缪虹.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3]杨古月.建筑院校美术课程改革的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

  [4]杨春明.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浅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0.

  建筑学专业绘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2】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建筑绘画课程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均需进行改革。

  结合建筑专业建筑绘画课程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 绘画课程 教学改革

  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的基本技术素质和学术、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建筑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很强的使用设计技术工具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设计和科研单位,从事设计与城乡建设管理等工作。

  经过几年的工程实习锻炼,通过有关国家考试的学生可以成为注册建筑师或成为城乡建设系统的国家公务员。

  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筑学专业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绘画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必须结合计算机应用,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1.调整技法训练与相关知识传授的比例

  建筑绘画教学大纲要求以技法训练为主,相关知识则以帮助理解、掌握技法的够用为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难度很大的技法,现在用电脑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

  因此,对于一些耗时过多的技法训练有选择地放弃,相应加大相关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可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及色彩运用能力。

  为此,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掌握适当的技法训练和相关知识传授的比例尤为必要。

  1.1丰富授课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建筑是一个高度综合、涉及面很广的艺术门类。

  以往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机械被动地学习。

  如果利用投影仪进行静态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技术的动画、音响和教师简单的讲解,就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迅速溶入情景,进而发现、联想、模仿、创作,从而提高绘画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电脑可以帮助人完成很多设计,设计师之间竞争的焦点实际上是创意,而创意的来源是多方面训练的结果。

  因此,在建筑绘画课中,我们尽量加入建筑美学、艺术史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多涉猎一些艺术领域,如音乐、美术、诗歌等等,为将来的设计表现打下深厚的艺术功底。

  1.2技法训练有主有次。

  虽然电脑可替代人做很多技法,但手绘技法训练仍是不可或缺的。

  手绘练习不单单是重复的技法训练,还是一个手、眼、脑协调的训练,能锻炼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光色运用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因此,手绘技法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侧重点与以前不太相同,像删减了过去作为正规表现技法的水彩、水粉的很多基础练习,而增加了快速表现的内容,并加强了建筑钢笔画及建筑速写的训练,努力从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上入手,训练其快速造型的能力。

  电脑设计只能帮助我们最后成图,而前期的设计素材积累及展现构思、表现立意主要靠草图,草图的勾画主要体现在速写的基本功上。

  快速表现是设计初期与甲方沟通的主要形式,能快捷地表现造型、材质和色彩,对设计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大速写及快速表现练习的力度对学生将来的设计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应该把它们作为技法训练的重点。

  2.课堂教学改革

  2.1由手的训练变为脑的训练。

  以往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机械被动地学习。

  如今的授课,要启发学生,不只是用手去画,更要用脑,勤于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构图、用光、用色等等,以及从这幅习作中学到了什么,从而为将来用电脑绘画打下思想基础。

  2.2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相应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水平的高低分别进行。

  低水平的学生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

  如: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以结构素描要求为主,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2.3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方式上,不单是教师讲授、示范,还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讨论、讲评、赏析优秀作品等等,为学生创造发言机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思考,而且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能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3.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改革

  3.1评判标准的改变。

  过去对一幅学生作品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图画整洁、布局合理。

  比如渲染练习中色彩是否均匀,靠线是否整齐等。

  如今,我们评判的主要标准是构图、造型、明暗、用光用色是否适宜,至于靠直不直已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看学生通过这幅习作认真思考了什么,在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构图能力等方面真正有所提高。

  3.2自我评价与讲评。

  自我评价在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要独立地完成一项设计,必须不断自我评价、改正、再评价,直到比较完善,那么这种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就直接关系到图纸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们对设计者设计能力的评价。

  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尽早开始。

  笔者在每幅习作中都要求学生写简单的心得,虽然只有两三句话,但对培养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的习惯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不再只是应付作业。

  教师对学生作业不单是给个成绩,还要及时评价,讲评作业是我们常用的形式。

  在讲评中对每个学生的图面做出分析,使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下次作业有的放矢,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提示作用。

  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主要问题,提出对他的改进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建筑院校的生源与艺术院校的生源不同的是学生大部分是很少接触或根本没接触过美术这门学科的,因此美术教育在建筑院校开展的难度是较大的。

  教师面对的是由零开始的学生,最后交给社会的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技能从事设计刨作的建筑设计师。

  这就决定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耐心和智慧,并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形式方可胜任。

  参考文献:

  [1]徐年华.浅谈技能训练中的创新教育[J].职教通讯,2001,(04).

  [2]贾沁媛.谈建筑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3]李春富.谈建筑绘画[J].华中建筑,1996,(01).

  建筑绘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3】

  [摘 要]建筑绘画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担负着效果图表达、设计宣传推广、提高专业人员审美能力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以培养造型能力为主要目标,兼顾审美能力培养,以人为本,改善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

  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绘画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支撑文献之一,详尽地阐述了建筑绘画课程改革中值得思考因素。

  [关键词]建筑绘画;教学改革;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造型能力是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必备的能力,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没有专业造型能力就无法将设计意图及效果进行表达,造型能力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培养建筑设计专业造型能力的课程叫做建筑绘画,它负担着效果图表达、设计宣传推广、提高专业人员审美能力等重要任务,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就相当于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因此提高建筑绘画授课质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将建筑绘画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是建筑绘画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引导学生对建筑绘画的学习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建筑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几乎都没有绘画基础,有的学生甚至对绘画不感兴趣,但通过学习,那些勤于自勉的同学,对绘画及学习目的明确了,并靠后天的努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造型能力能够满足建筑设计专业应用需要。

  其次,建筑绘画与建筑设计专业课及其他基础课是相辅相成的。

  素描画得好的学生,他的建筑速写、建筑画,包括色彩画也必然好。

  同理,绘画水平好的学生,他的专业课(建筑设计、建筑效果图)也必然好。

  事实证明,绘画水平好的学生专业课都很好,自然就业情况也很好。

  个别画得好的学生甚至还没毕业就被一些大公司、集团提前签定了就业意向,或提前“挖走了”。

  再有就是在学院及社会上所举办的艺术设计赛事上获奖的学生,几乎也都是在绘画方面的姣姣者。

  这些足以看出绘画基础在其建筑设计方面是多么的重要。

  建筑设计是艺术范畴,绘画是研究美的艺术规律,因此是相通互补的,学好它,就能够举一反三,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建筑绘画和设计工作的应用中去。

  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对所学内容的重视程度也对其专业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各学科、门类相互渗透,互补性很强,建筑设计艺术也是如此,绘画基础,美的要素,艺术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起着巨大支撑作用,造型基础包括素描、色彩、构成、速写等,提高审美分辩能力的学科,建筑艺术是以美为先决条件的,也就是说,建筑设计离不开绘画艺术。

  古今中外建筑艺术史、建筑大师、及优秀建筑设计人才都证明了建筑艺术首先是以 “美”为第一前提,“美术”,美在前,术在后;同样 “建筑艺术”,艺在前,术在后,简单的理解就是先有美感,后有技术。

  建筑设计应建立在美的前提下,才去研究力学,结构等技术性问题,后者是为前者(美的形式)服务的。

  例如,中央电视台楼体建筑、鸟巢、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等,无不如此,设计师们为了美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不惜花费巨资去营造艺术氛围和感染力。

  中央电视台楼体打破常规在视觉重心和结构稳定上去创造视觉悬念,而在地下花巨资去摆平地上建筑结构上的偏移;鸟巢的多重钢梁骨架没有一根是重复的,交织成抽象美感;国家大剧院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孕育着生命);悉尼歌剧院的大屋顶,论证了若干年,设计师顶住了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终于实现了美的宿愿,建筑屋顶就像远航的风帆归来,停泊在港湾。

  优秀建筑设计不胜枚举,它们的设计者都有较强的造型能力。

  建筑艺术只有超乎寻常的美感和美的形式上的脱俗,才使上述建筑流芳百世;使鸟巢变成北京奥运会的象征;使悉尼歌剧院变成悉尼、澳大利亚乃至澳洲的象征。

  艺术是相通的,渗透力是巨大的,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既是世人皆知的画家,也是大建筑师和天文学家。

  因此在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与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

  三、重视基础,深化改革,与专业结合

  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建筑设计专业也不例外,因此教学课程改革应向其所学专业倾斜,使绘画基础课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所肩负的绘画教学任务是光荣而神圣的,课程改革任务是艰巨的,只有我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才能真正的使学生造型能力提高,让学生懂得绘画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加强。

  当今教育的飞速发展及课程建设让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式,结合高职办学特点进行切实可行的教改,改革以往的纯绘画授课模式,并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深入挖掘课程精髓,在不违背艺术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课改创新,以适应专业课与市场需求。

  四、发挥人的因素,以人为本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教学质量、效果的好坏也如此,要靠教师去实施,靠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落实和领悟。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由此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一些消极思想状况,价值取向上的功利化,急功尽利,急于求成,缺乏勤奋严谨的学风。

  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终达到为社会输送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具有真正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是否成才,关健还在于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美术教师的道德操守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较强的绘画功底、艺术理论修养及实践动手能力是绘画教学的基石、前提和保证。

  总之,建筑绘画的课程设置、改革与实施,要讲求实效,是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改革成功与否要看是否与专业接轨、是否将所学绘画应用于建筑设计实际工作之中、是否领悟了绘画艺术规律、是否会运用艺术规律去创造和完成、专业任务和课题。

【建筑绘画教学】相关文章:

建筑绘画教学论文10-08

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关系论文03-25

绘画教学教案04-04

中班绘画教学教案12-28

绘画教学教案14篇02-17

绘画教学教案(14篇)02-17

绘画教学教案(精选22篇)02-14

绘画教学教案13篇02-14

绘画教学教案(13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