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经典诗文中的友谊与情感熏陶》课题研究半年度总结范文
中华民族的经典诗文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是一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文明精神。它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观念,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融合在其中的中华民族智慧、操守、是做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精神底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20xx年5月,我校加入了团市委承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课题“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子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项目,并选择《经典诗文中的友谊与情感熏陶》课题作为研究内容,选择06年9月升入三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参加对象,期望通过诵读、竞赛、考核等方式,让学生学习经典文、感受经典诗文,并得到品德情操的陶冶、得到民族精神的传承。课题研究开展一学期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有组织、有制度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诵读工程。副校长主抓,教导处和大队部配合,全校师生参与,三年级学生为实验班级。并将诵读活动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利用每星期三的晨会课时间,学生在各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诵读经典诗文。利用每天早上第一节课的预备铃时间,由各班负责领读的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诵读指定诗文。学校还把诵读活动开展情况融入到每周班级常规检查考核中,以及中队活动年终考核中,为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顺利开展建立制度保障。
第一个半年,诵读的指定篇目为学校教导处提供的30首古诗,以及大队部选择的课题研究配套教材上的10首(注:其中有重复),如《塞上听吹笛》、《春夜洛城闻笛》、《峨眉山月歌》、《长相思》、《江楼感旧》、《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寒食寄享师诸弟》、《送别》。少先队大队部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诵读章的设计比赛,并拟订了争章要求,制作了争章卡,以便真实地记录学生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诵读兴趣。
为保证研究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学校还专门为课题组配备了一名语文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科员,定期组织例会、研讨。
(二)有活动,有评比
开展活动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方式,为了让经典诗文活动对孩子终生受益,学校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促进诵读活动的实施。
如爱国诗文手抄报展览、诵读比赛、古诗欣赏课、诗文主题队活动、经典诗文研讨论坛等,并在活动中引导队员争“诵读章”、评“诵读小明星”。十一月份,举行了学校的首届“诗文诵读月”。
诗文诵读月活动的形式采用日常诵读与集中展示结合、诗文诵读与习作训练结合、课堂教学与节目展演相结合。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普及诵读(要求达到的篇目数量为1-2年级10首;3-4年级15首;5-6年级20首。教导处和大队部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作为班级组织奖的评比依据之一)、阵地宣传(石梅电视播放“经典诗文赏读”系列节目,起到环境熏陶、阵地影响的作用)、比赛及展示(包括“我与经典诗文”征文评比、诗文图展、诗文书法赛、诗文知识竞赛、主题黑板报展以及低年级家庭诗文表演赛和高年级诗文节目表演赛等)。活动历时整整一个月,参加的对象为全校的师生和部分家长代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期结束的家长、学生问卷调查中,一致认为“经典诗文月活动”内容丰富、有教育意义,是一次“好活动”。
在活动中,队员们加深了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和热爱,并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这种情感。仲建勋老师代表学校在“经典诗文诵读研究课题”现场会执教语文活动课《梅》,获得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最后,根据各中队参加诵读月各项竞赛活动情况,评比出了七个经典诗文诵读优秀班集体和一批诵读小明星。
(三)搭平台,多展示
中华经典诗文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出于对教育的负责,对学生的关爱,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努力给学生们创造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诗文才华。从而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增强经典诗文的趣味性、可读性,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大队部将学生活动信息及图片发布到校园网、团市委学少网、辅导员论坛等宣传媒体,加强宣传与展示;主动联系《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杨老师,将学生在活动中撰写的优秀习作编撰成专刊并投稿,争取展示的平台;与教导处联合,将优秀习作向《日报.教育特刊》投稿;利用校园电视组织专题节目,让队员谈学习感受等。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享受文化、领悟精神、提升品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老师的积极组织、学生的认真参与、家长的配合支持下,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经验、共同努力,将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活动做得更加出色。
【《经典诗文中的友谊与情感熏陶》课题研究半年度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个人研究总结优秀05-23
小课题研究总结01-14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09-27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11-18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11-09
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12-13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最新02-28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范文03-09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范文07-03
课题研究研究报告04-09